真玉让程灵翰进来。她知道司长如此郑重,所说的只怕是与刚才同样机密的事情。又唤了雁来在门外守候。其余人等皆远离。

    司长转向灵翰,叫她全名:“程灵翰,你是陛下属意的下一任宫内司司长。我此时对你说的,是绝对机密。”她顿了一下说,“你将执掌玉朝最隐秘的一支力量,侯官。”

    “侯官?”真玉和灵翰对视一眼,脸上都有惊讶之色,真玉说,“侯官是一百多年快两百年前的事情了。讼平帝多疑暴戾,通过侯官体系来监视百官,探察民情,乃至秘密刑讯和暗杀。搞得人人自危,道路以目。讼平帝死后,整个侯官体系就被荡平。师律帝对百官承诺永不再建这样的体系。”

    司长说:“陛下所说不错。臣知道陛下看的历史是专门给帝王看的真史。但是陛下,即使是这样的史书,也仍然是臣子所写。侯官一系是只有帝王和宫内司司长知道的秘密。只能口传,不现于任何文献之上。”

    她郑重说:“陛下,侯官从未消亡。自讼平帝以降,每任皇帝都亲手掌握这一暗中势力。程灵翰发现的内库不明账目,正是每年用于维护侯官体系的费用。这是一笔庞大的支出,”她转头对程灵翰说,“日后你接掌宫内司,这一部分需要做得比我更加细心。你能发现不妥,固然是你为人谨慎精明,但也实在是我大意的缘故。”

    真玉指出:“侯官是暴君之器。”

    司长说:“陛下,侯官虽然为暴君所用,作过很多错事,但是它本身并无善恶。就像一把弩,握在我朝将士手中,就是保家卫国的武器,握在敌国军士手中,就是侵略我国的凶器。君王身为天下至高无上之人,居于深宫之中,所识所见若只来自于身边围绕的各色人等,就极易被蒙蔽。若天下天平,侯官就是天女的眼睛和耳朵,若天女有命,侯官就直趋天女剑之所指。”

    真玉问:“现在侯官的规模有多大?”

    司长说:“两万一千人。遍布全国。再往下还有各人发展的线人。线人没有固定薪俸,只是提供情报换取酬金。”

    真玉吃了一惊:“这么多人,怎么可能维持一百多年的地下身份,只为皇帝所知所用?”

    司长说:“陛下见过檀州的渔网吗?”这只是个开场白,并不是真的需要真玉回答。她继续说,“檀州土造的渔网是从中央开始编织的。从中间原点往外辐射出十二个点,然后再从这十二点开始,每一个点向外与另外三个点组成一个菱形小块,然后继续往外辐射出去。除了中点对应的是周围最初的十二个点,其他每个点都只能看到与自己四面相邻的那些点。所有这些点联结在一起,可以无限伸展出去,变成一张巨大的网。虽然庞大无匹,但是除了最靠近原点的那十二个点,其他的点对原点一无所知。”

    她抬起头来:“陛下,除了那直接与陛下对接的十二个人,其他诸人都只能看到少数几个上线和下线。他们不知道自己在为谁做事,不知道整个组织有多庞大,不知道报酬从何而来,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侯官。所以,自然可以历经百多年而不泄密。”她微笑,“陛下,侯官一系就像深埋在大海里的一整片渔网。平时虽然无形无迹,但是只要陛下启动它,就可以翻搅整个大海。”

    “现在,臣就把这十二个人的信息和启用方法,告诉陛下和下一任宫内司司长。”

    司长已经走了很久,真玉和灵翰还是默然无语。各自消化着刚才听到的信息。

    半晌,真玉说:“灵翰,当年朕八岁的时候,各地遴选伴读共三十人奉旨入宫陪伴。朕一直没想起来问问你们,当年甄选的标准是什么?”

    灵翰说:“由各地童学举荐品学兼优者。还要身体康健,相貌端正。然后要考校口齿,反应,记忆等等。一轮轮过筛,可谓万中选一。”她出神了片刻,说,“但是臣当年童学中,有一人比臣样样都更出色,却连参选资格都没有。那人母亲还到童学中找先生要说法,大喊说先生欺负外来人。臣当年只觉得奇怪,现在回想起来,臣等所有伴读从小一起长大,朝夕相处十年,对彼此来历家世都很了解。没有一人家中为官,没有一人家中豪富。而且所有人所在家族都是一直在自己原籍生活。还有,也没有一人出自我朝最著名的四大童学之一。”

    真玉点头:“四大童学名师坐馆,资费高昂,学童非富即贵。显然,为朕选择侍读的标准之一,就是身份简单,来历清白,而且,非几代常住民不选。这样,至少朕身边最亲近之人,就都是可信之人了。”她叹了口气说,“先帝果然是尽力保了朕十八年的平安顺遂。只是朕不知道,出了天女宫,外面的人又有谁是完全可信的呢?”

    灵翰说:“陛下行过成年礼,马上要选秀立后,大开后宫了。”

    这话题看似完全不相干。但真玉立刻就明白她话中所指。两人对视一眼。真玉说:“看来此事不能操之过急。不然到朕身边的是人是鬼都不知道。你让阿阮去查查,候选的公子都是些什么来历,以什么标准入选。”阿阮也是真玉的伴读,被派去礼部当差。灵翰答应着去了。

    晚间,真玉思绪翻涌,不想睡觉也看不下书。想来想去,就让宫人唤温谨过来陪着说话。

    温谨不久就到了。显然宫人理解的陪着说话跟真玉本意不太一样。真玉等宫人退下关门之后,笑着说:“你怎么又穿得这样不正经?”

    温谨好端端在自己屋里待着,突然又被丢到水里快速清洗一番,套上寝衣送来真玉寝殿。虽然一来二去也熟悉这套流程,不再像之前那样愤懑忐忑。但是居然被始作俑者当面嘲笑,仿佛对方襟怀坦荡,倒是自己主动前来勾引一样。他心中既羞且气,又不敢造次犯上,只得说:“唯望陛下不要晚上相召。”

    真玉见他不满,安抚说:“好了。朕有关于朝政的事情想问你。坐。”

    温谨在床边坐了:“陛下想问什么?”

    真玉说:“今日刑部尚书指林栖虹通敌叛国,有跟着指责质疑的,有劝和的,有缄口不言的。显然朝堂中派系分立。你在朝中时,对此有何认知吗?”

    温谨说:“朝中确有派系。有些是明着的,比如同乡同年同门还有姻亲,大家都以为常事,彼此走动交往并不避讳。也有暗着的,可能有利益勾连。平时不显,遇到大事时才能隐约猜到一二。此前三位大臣代政,朝中官员不论官职高低,多半都有所偏向。在用人提拔时,先帝遗命三品以上官员不可变动,但下级官员的提升任命也总是要正常进行。三位代政大臣也会有默契。如果一个关键位置上新放了丞相门生,那么下一个提拔的就是太尉下属,或者翼王故旧。”

    真玉说:“那你呢?”

    温谨说:“也有人邀臣参加同年会,或者一起去吃饭喝酒,但臣因为身份之故,不敢与人交往密切,都拒绝了,只以孤僻形象示人。加上臣之前脸上乱画的妆容,也让不少人心生鄙夷。所以很是清净。”

    真玉问他:“那你可知道哪些官员是丞相的人,哪些是太尉的人,哪些又是翼王的人?朕若给你一份官员名录,你能否把其中你知道或者怀疑的,都标注出来?”

    温谨犹豫了一下,说:“臣没有加入任何一党,所见只是表象:谁去拜访了谁,谁与谁多说了几句话,或者在朝政有争议的时候,谁站在谁一边说话。”

    真玉说:“朕知道,目前的信息也只能是这些皮毛。”

    温谨说:“其实陛下不必在意派系结党一事。也不必把官员们现在就开始分类。”

    真玉挑眉:“这样的事怎么可能不在意。”

    温谨说:“陛下如果是普通官员,或者需要在意,但陛下是陛下,就不需要。”

    真玉说:“什么叫朕是普通官员就需要,朕是朕就不需要?”

    温谨连忙说:“臣不是那个意思。”他刚才那句话说出来就知道太不恭敬。但是他要表达的观点又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正在着急,突然灵机一动,“陛下,臣可以打个比方吗?”

    真玉点头。

    温谨说:“比如一片丛林里,有虫子叫,有鸟鸣,有地鼠在挖洞,有猴子在打闹,一片嘈杂乱象。但是如果老虎来了,一声虎啸,丛林中立刻就会寂静到落针可闻。”

    他举完例子,继续说:“朝堂上数年无主,百官或主动趋奉谄媚,或被迫随波逐流,拜入几位代政大臣门下,并不奇怪。但是天下是陛下的天下,所有官员都是陛下的臣子。谁也不敢抗陛下之命,谁都希望获得陛下的赏识。所以,陛下无须担忧谁是谁的人,因为所有人都是陛下的人。若臣分了派系,先不说臣分的是对是错,陛下看了,心中就会先入为主,对人起了防范之心,并无益处。”

    真玉细细想了想,说:“你说得有理。”

    她本来沉重的心情,因为温谨的这番话,突然轻松了起来,如卸下心头大石。

章节目录

亲政后发现快亡国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猞猁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21章 第21章-蠃政什么时候亲政,亲政后发现快亡国了,笔趣阁并收藏亲政后发现快亡国了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