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安史余部还保持相当大的势力,唐代宗为了求得暂时安定,将河北分封给叛将。后来在平叛的过程中,朝廷对内地掌兵的制史也多加节度使称号。因此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形成了藩镇割剧的局面。
(1)魏博崛起
所谓藩镇割据就是地方节度使利用手中的军队,独霸一方,形成独立王国,成为对抗中央的分裂势力。
藩镇割据的出现与唐代的节度使制度直接相关。唐玄宗后期府兵制遭到破坏,士兵的来源很少。为了边防需要,玄宗时采用募兵制征兵,于是当兵成了一种职业;为了便于军队的管理,地方上又设置了节度使掌管当地军事,统帅军队。但因兵士十分固定,久而久之便与节度使形成了主从关系,节度使也依靠手中所掌握的兵马大权,不断地扩充自己的实力,控制了所在地的政治、军事大权,成为一方霸主。玄宗时的安史之乱,即是地方节度使对抗中央发动的叛乱。而在平定叛乱后,唐政府对叛军采取姑息态度,只要叛乱的军队投降中央,就不再追究其叛乱谋反之罪,并未对形成叛乱的根源加以铲除,很多叛乱军队的将领只要一投降朝廷,就成了唐朝廷的节度使了,为安史之乱后愈演愈烈的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安史之乱后割据地方的主要方镇有魏博镇、成德镇、卢龙镇、淄青镇、宣武镇、相卫镇、淮西镇等。这些方镇的节度使或父子相继,或依靠他们所掌握的兵马,自立为王,唐政府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干涉这些独霸一方的节度使们的行动,迫于无奈只能承认既成事实。诸镇之间往往相互征战,或暂时联合共同对抗朝廷的命令,对朝廷稍有不满就率兵发难,成为唐后期战乱的直接祸根之一。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十二月,平卢节度使王玄志去世,肃宗派遣宦官去安抚将士,顺便察探一下藩镇军中内部打算立谁为节度使,好把象征节度使的旌旗授予他,任命他为新的节度使。因为侯希逸的母亲是裨将李怀玉的姑母,所以李怀玉杀了王玄志的儿子,推立侯希逸为平卢军使。于是朝廷任命侯希逸为节度使。唐朝节度使的任命不再受朝廷过问,而由军中将士自行废立的情况便从此开始了。
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五月,平卢节度使侯希逸坐镇淄青,好游猎,营建佛塔寺院,侯希逸所在地的人民受尽了这种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的节度使们的折磨。兵马使李怀玉深得人心,侯希逸忌恨他,随便找了一个借口,罢免了他的军职。侯希逸与巫师在城外住宿,士兵们关闭城门不让他回城,拥立李怀玉为主帅。侯希逸逃奔滑州,上书皇帝等待皇帝的处罚。代宗下诏赦免其罪,把他召回京师。秋季,七月初二,代宗任命郑王李邈为平卢、淄青节度大使,李怀玉担任留后,并赐名为李正己。这时承德节度使李宝臣、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相卫节度使薛嵩、卢龙节度使李怀仙集结了参加安史之乱的叛乱军队的残余力量,各自拥精兵数万人,操练军队,修建城池,自行任命文武官员,不向朝廷上贡赋税,和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以及平卢、淄青留后李正己联姻,遥相呼应,内外勾结。朝廷对于这样的情况没有任何办法,只得纵容其发展下去,已经不能再控制他们了,因而这些节度使虽然称为藩臣,但实际上这层关系已经名存实亡了。
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六月,幽州兵马使与经略副使朱杀节度使李怀仙,自任留后。朝廷对此事毫无办法,正式下诏令朱希彩为节度使。但朱希彩为人残暴,激怒部将,被手下人杀死。朱便利用机会窃取了权力,大历七年(公元762年)十月,朝廷又下诏书任命朱为幽州卢龙节度使。
魏博镇田承嗣依仗自己强大的实力,一向不把周边其他藩镇放在眼里。大历十年(公元775年),田承嗣出师攻袭相州,在昭义兵马使裴志清的配合下,占据了相、卫等四州之地,势力更强。魏博镇的势力日益强大,破坏了藩镇之间的平衡,引起其他藩镇的不满。
(2)藩镇勾心斗角
从前,对于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与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田承嗣都没把他们放在眼里。李宝臣的弟弟李宝正娶田承嗣的女儿,在魏州与田承嗣的儿子田维打马球,马受了惊,误将田维踢死。田承嗣对此非常不满,囚禁了李宝正,然后告诉李宝臣。李宝臣为此深表歉意,把搁置多年的棍棒交给田承嗣,让他杖责李宝正。于是田承嗣打死李宝正,从此两镇结仇。及至田承嗣拒从皇命,李宝臣和李正己都上表请求征讨他,唐代宗也想趁这些藩镇之间有裂痕,利用他们各自之间的矛盾、对立进行讨伐,以削弱他们的实力。夏四月,代宗下敕贬田承嗣为永州刺史,仍旧下令河东、成德、幽州、淄青、淮西、永平、汴军、河阳、泽潞各道调动军队前去魏博,如果田承嗣还违抗圣命,即命令他们进军征讨;只惩治田承嗣和他的侄子田悦的罪行,其他的将领、士兵、弟侄如果能够幡然醒悟而不同流合污的话,一概不追究他们的罪名。
五月,李正己攻克了德州。六月,李宝臣攻克冀州。九月,李正己、李宝臣在枣强会师,一起合兵包围了贝州。
李宝臣与李正己在枣强县将双方的部队集结到了一起,随即围攻贝州,田承嗣出兵援助。李宝臣和李正己两军分别犒赏士兵,成德军犒赏丰厚,平卢军犒赏微薄;犒赏完毕,平卢军士兵颇有怨言,李正己害怕他们突然变卦,倒戈一击,于是带军撤退,李宝臣也退兵。李忠臣得到这个情报以后,就放弃进攻卫州的计划,向南走渡过黄河,将部队驻扎在阳武防守。李宝臣与朱浮进攻沧州,田承嗣的堂弟田庭镇守沧州,李宝臣并没有能够攻下沧州。但在十月份,李宝臣与昭义留后李承昭在清水与进攻磁州的卢子期进行战斗,并大败敌军,河南诸将又在陈留大破田悦,形势很是有利。
田承嗣采取分化的手段,笼络李正己,重点对付李宝臣。他厚待李正己的使者,又绘制李正己的图像,点香跪拜,表示自己已有八十六岁,诸子没有才干,不能够委以重任,继承位置的儿子体弱多病,死后愿将地盘让与李正己。
代宗为了表彰李宝臣,派中使马承倩前去慰劳。将回朝廷的时候,李宝臣到馆舍送给马承倩一百匹缣,被承倩大骂一通,礼缣也被扔在路上,让李宝臣非常难堪,不知道如何是好。兵马使王武俊说:“你在军中新立大功,都还被朝廷派来的使者瞧不起,平了田承嗣后,你到了长安,境遇恐怕还不如现在,不如放田承嗣一条生路,我们也可拥兵自保。”这样李宝臣也不再认真作战,只是马马虎虎,能够勉强应付朝廷就行了。
田承嗣得知范阳是李宝臣的故乡,心里很想攻占范阳,端掉李宝臣的老窝。因而在石头上刻下预言未来凶吉得失的文字:“二帝同功势万全,将田为侣入幽燕。”密令部下把石头埋在李宝臣的境内,让阴阳先生说那里有帝王之气,李宝臣便掘得此石。田承嗣又派人去说服李宝臣让他听取田承嗣的意见:“您与朱滔一同攻取沧州,倘若攻克,那么该地归国所有,而非你所有。如果你能够赦免田承嗣曾经与你为敌的罪过,与田承嗣联手的话,请把沧州让给你,他还是愿意跟随你攻打范阳,亲自为你效犬马之劳,你率领精锐骑兵先行,田承嗣带领步兵随后赶到,没有攻不破的。”李宝臣得到这番话后非常的高兴,说这件事与石头上刻的预言一致,于是和田承嗣互相勾结,秘密图谋范阳,田承嗣也调动军队到自己的边境。
李宝臣跟朱滔的使者说:“听说朱公容貌仪表如同神仙一般,我希望看看他的画像。”朱滔给了他画像。李宝臣将画像挂在习射堂,和各位将领一同观赏,说道:“这真是神人啊!”朱滔在瓦桥驻扎,李宝臣挑选两千精锐骑兵,连夜狂奔三百里,打算趁朱滔没有防备,一举干掉他。李宝臣告诫士兵说:“杀掉那个相貌与习射堂画相相同的人。”那时两军刚和睦,朱滔没有料到情况有变,狼狈出战,遭到失败,恰巧朱滔身穿别的衣服才没有被偷袭的部队杀掉。李宝臣想乘胜攻取范阳,朱滔派雄武军使昌平人刘怦镇守节度留府。李宝臣知道朱滔已经有防范,不敢再贸然派兵攻打朱滔了。
田承嗣得知幽州、恒州二军交兵,马上带军南归,他派人告诉李宝臣说:“河内有紧急情况,没有时间跟从你出战范阳,石头上的预言文字,是我做游戏刻的!”李宝臣既羞愧又愤怒,退兵离去。虽是如此,李宝臣和朱滔也结下了仇,李宝臣便让李孝忠担任易州刺史,由他带领七千精锐骑兵来防备朱滔。
十一月,田承嗣部将吴希光献瀛州,以此表示愿意为朝廷效命。从十二月到第二年二月,田承嗣一再上表,表示愿意归顺朝廷,洗心革面效忠朝廷。而讨伐田承嗣的军事行动早已中止,加上李正己一再为他讲好话,于是朝廷表示同意他和家属入朝,同时赦免田承嗣,恢复他的官职。对于田承嗣的部下违抗朝廷命令的作为也都既往不咎。
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十二月四日,朝廷进一步加李宝臣、李正己为同平章事,同时保留其原有官职。
田承嗣其实根本不想离开地方藩镇,放弃手中的兵权而到朝廷中当官。五月,汴宋留后田神玉去世。都虞侯李灵曜把兵马使、濮州刺史孟鉴杀了,并且勾结了北面的田承嗣以作为他的后援。七日,代宗任命永平节度使李勉兼汴宋等八州留后。九日,代宗任命李灵曜为濮州刺史,李灵曜不接受诏令。六月二日,代宗任命李灵曜为汴宋留后,派遣使者安抚李灵曜。田承嗣派兵攻打滑州,李勉不敌,惨遭失败。
李灵曜做了留后之后,效法河北藩镇,让其亲信担任八州的刺史和县令。于是朝廷再令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永平节度使李勉、河阳三城使马燧讨伐李灵曜;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和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也都发兵帮助他们作战。
汴宋兵马使、代理节度副使李僧惠是李灵曜的主谋人。和尚神表受宋州牙门将刘昌的派遣偷偷地跑去劝李僧惠,李僧惠召见刘昌询问对策,刘昌哭着陈述违背和顺从朝廷的利害关系。李僧惠与汴宋牙将高戚、石隐金派遣神表请求下令讨伐李灵曜,临行时带上写给皇上的奏表。九月初八,代宗任命李僧惠为宋州刺史,高戚为曹州刺史,石隐金为郓州刺史。
十一日,李忠臣、马燧驻军郑州,李灵曜率军迎战,李忠臣、马燧两军都对他们的到来始料不及,于是退守荥泽,淮西的士兵十之五六都溃逃了。住在郑州的百姓和有识之士都感到十分惊慌,纷纷逃到东都洛阳。李忠臣想要撤军回淮西。马燧坚决反对,说道:“邪不能胜正,用正义讨伐不义,何必担心不能战胜敌人,为什么自己要放弃呢!”他坚守壁垒不动。李忠臣听到他这么说后,在几天的时间里把散兵全部聚集起来了,这大大地振作了军队的声威。
十四日,李正己奏称攻下郓州和濮州。十八日,李僧惠在雍丘打败李灵曜的军队。冬十月,李忠臣、马燧进攻李灵曜,李忠臣在汴州城南行动,马燧在汴州城北行动,多次打败李灵曜的军队。十八日,他们与陈少游的前军会合,在汴州城西和李灵曜打了一场很艰苦的大仗,最后把李灵曜打败并且把他逼到了汴州城里。十九日,李忠臣等人包围汴州。
田承嗣派田悦前来救援,田悦在匡城打败永平、淄青联军,趁着胜利向汴州进军,但在汴州被忠臣裨将李重倩夜袭,田悦不战而溃,狼狈逃回。李灵曜见援军败去,难再固守,趁夜开城逃遁。永平军的将领杜如江把他抓住送到京师斩首。
田承嗣不入朝,又支持李灵曜对抗官军,朝廷自然还想下诏征讨,但实际上已没有力量继续再战。所以当田承嗣主动出击,上表向朝廷谢罪时,朝廷仍旧恢复田承嗣的官爵,同时作出让步,答应他不必入朝。
平卢节度使李正己起先占有淄、青、齐、海、登、莱、沂、密、德和棣等十州地区,等到李灵曜叛乱,各路军队合起兵力共同发起进攻,取得的地方各自据为己有,李正己又得到曹、濮、徐、兖和郓等五州,因此将治所从青州迁到郓州,派他的儿子前淄州刺史李纳镇守青州。李正己使用严酷的刑法,当地人们都不敢相对私语。但是他统一了法制命令,所收的赋税公平、均等,并且也不重。同时他凭借手中的十万军队雄据在东方,与他邻近的藩和镇都十分害怕他。此时,田承嗣占据魏、博、相、卫、兖、贝和澶等七州,李宝臣占据恒、易、赵、定、深、冀和沧等七州,名自拥五万军队;梁崇义占据襄、邓、均、房、复和郢等六州,拥有两万军队。他们相互之间既依赖又勾结,对朝廷虽然表面上仍然十分拥戴,但却不使用朝廷的法令,官爵、士兵、租赋和刑杀都由自己掌握。代宗为人宽厚,听任他们为所欲为。朝廷有时修补一城,增加一兵,他们就有怨言,以为朝廷怀疑他们有异心,朝廷通常因此而罢役。而他们自己在境内天天修筑堡垒,整治军队。因此,他们在名义上虽然是唐朝的藩臣,实际上却如同境外的荒蛮异族一样危险,实是“国中之国”。
后来,成德镇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为了世代能担任节度使,联合魏博节度使田悦等人兴兵反唐,造成“四镇之乱”。总之,藩镇割据成为唐后期最为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安史余部还保持相当大的势力,唐代宗为了求得暂时安定,将河北分封给叛将。后来在平叛的过程中,朝廷对内地掌兵的制史也多加节度使称号。因此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形成了藩镇割剧的局面。
(1)魏博崛起
所谓藩镇割据就是地方节度使利用手中的军队,独霸一方,形成独立王国,成为对抗中央的分裂势力。
藩镇割据的出现与唐代的节度使制度直接相关。唐玄宗后期府兵制遭到破坏,士兵的来源很少。为了边防需要,玄宗时采用募兵制征兵,于是当兵成了一种职业;为了便于军队的管理,地方上又设置了节度使掌管当地军事,统帅军队。但因兵士十分固定,久而久之便与节度使形成了主从关系,节度使也依靠手中所掌握的兵马大权,不断地扩充自己的实力,控制了所在地的政治、军事大权,成为一方霸主。玄宗时的安史之乱,即是地方节度使对抗中央发动的叛乱。而在平定叛乱后,唐政府对叛军采取姑息态度,只要叛乱的军队投降中央,就不再追究其叛乱谋反之罪,并未对形成叛乱的根源加以铲除,很多叛乱军队的将领只要一投降朝廷,就成了唐朝廷的节度使了,为安史之乱后愈演愈烈的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安史之乱后割据地方的主要方镇有魏博镇、成德镇、卢龙镇、淄青镇、宣武镇、相卫镇、淮西镇等。这些方镇的节度使或父子相继,或依靠他们所掌握的兵马,自立为王,唐政府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干涉这些独霸一方的节度使们的行动,迫于无奈只能承认既成事实。诸镇之间往往相互征战,或暂时联合共同对抗朝廷的命令,对朝廷稍有不满就率兵发难,成为唐后期战乱的直接祸根之一。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十二月,平卢节度使王玄志去世,肃宗派遣宦官去安抚将士,顺便察探一下藩镇军中内部打算立谁为节度使,好把象征节度使的旌旗授予他,任命他为新的节度使。因为侯希逸的母亲是裨将李怀玉的姑母,所以李怀玉杀了王玄志的儿子,推立侯希逸为平卢军使。于是朝廷任命侯希逸为节度使。唐朝节度使的任命不再受朝廷过问,而由军中将士自行废立的情况便从此开始了。
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五月,平卢节度使侯希逸坐镇淄青,好游猎,营建佛塔寺院,侯希逸所在地的人民受尽了这种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的节度使们的折磨。兵马使李怀玉深得人心,侯希逸忌恨他,随便找了一个借口,罢免了他的军职。侯希逸与巫师在城外住宿,士兵们关闭城门不让他回城,拥立李怀玉为主帅。侯希逸逃奔滑州,上书皇帝等待皇帝的处罚。代宗下诏赦免其罪,把他召回京师。秋季,七月初二,代宗任命郑王李邈为平卢、淄青节度大使,李怀玉担任留后,并赐名为李正己。这时承德节度使李宝臣、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相卫节度使薛嵩、卢龙节度使李怀仙集结了参加安史之乱的叛乱军队的残余力量,各自拥精兵数万人,操练军队,修建城池,自行任命文武官员,不向朝廷上贡赋税,和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以及平卢、淄青留后李正己联姻,遥相呼应,内外勾结。朝廷对于这样的情况没有任何办法,只得纵容其发展下去,已经不能再控制他们了,因而这些节度使虽然称为藩臣,但实际上这层关系已经名存实亡了。
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六月,幽州兵马使与经略副使朱杀节度使李怀仙,自任留后。朝廷对此事毫无办法,正式下诏令朱希彩为节度使。但朱希彩为人残暴,激怒部将,被手下人杀死。朱便利用机会窃取了权力,大历七年(公元762年)十月,朝廷又下诏书任命朱为幽州卢龙节度使。
魏博镇田承嗣依仗自己强大的实力,一向不把周边其他藩镇放在眼里。大历十年(公元775年),田承嗣出师攻袭相州,在昭义兵马使裴志清的配合下,占据了相、卫等四州之地,势力更强。魏博镇的势力日益强大,破坏了藩镇之间的平衡,引起其他藩镇的不满。
(2)藩镇勾心斗角
从前,对于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与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田承嗣都没把他们放在眼里。李宝臣的弟弟李宝正娶田承嗣的女儿,在魏州与田承嗣的儿子田维打马球,马受了惊,误将田维踢死。田承嗣对此非常不满,囚禁了李宝正,然后告诉李宝臣。李宝臣为此深表歉意,把搁置多年的棍棒交给田承嗣,让他杖责李宝正。于是田承嗣打死李宝正,从此两镇结仇。及至田承嗣拒从皇命,李宝臣和李正己都上表请求征讨他,唐代宗也想趁这些藩镇之间有裂痕,利用他们各自之间的矛盾、对立进行讨伐,以削弱他们的实力。夏四月,代宗下敕贬田承嗣为永州刺史,仍旧下令河东、成德、幽州、淄青、淮西、永平、汴军、河阳、泽潞各道调动军队前去魏博,如果田承嗣还违抗圣命,即命令他们进军征讨;只惩治田承嗣和他的侄子田悦的罪行,其他的将领、士兵、弟侄如果能够幡然醒悟而不同流合污的话,一概不追究他们的罪名。
五月,李正己攻克了德州。六月,李宝臣攻克冀州。九月,李正己、李宝臣在枣强会师,一起合兵包围了贝州。
李宝臣与李正己在枣强县将双方的部队集结到了一起,随即围攻贝州,田承嗣出兵援助。李宝臣和李正己两军分别犒赏士兵,成德军犒赏丰厚,平卢军犒赏微薄;犒赏完毕,平卢军士兵颇有怨言,李正己害怕他们突然变卦,倒戈一击,于是带军撤退,李宝臣也退兵。李忠臣得到这个情报以后,就放弃进攻卫州的计划,向南走渡过黄河,将部队驻扎在阳武防守。李宝臣与朱浮进攻沧州,田承嗣的堂弟田庭镇守沧州,李宝臣并没有能够攻下沧州。但在十月份,李宝臣与昭义留后李承昭在清水与进攻磁州的卢子期进行战斗,并大败敌军,河南诸将又在陈留大破田悦,形势很是有利。
田承嗣采取分化的手段,笼络李正己,重点对付李宝臣。他厚待李正己的使者,又绘制李正己的图像,点香跪拜,表示自己已有八十六岁,诸子没有才干,不能够委以重任,继承位置的儿子体弱多病,死后愿将地盘让与李正己。
代宗为了表彰李宝臣,派中使马承倩前去慰劳。将回朝廷的时候,李宝臣到馆舍送给马承倩一百匹缣,被承倩大骂一通,礼缣也被扔在路上,让李宝臣非常难堪,不知道如何是好。兵马使王武俊说:“你在军中新立大功,都还被朝廷派来的使者瞧不起,平了田承嗣后,你到了长安,境遇恐怕还不如现在,不如放田承嗣一条生路,我们也可拥兵自保。”这样李宝臣也不再认真作战,只是马马虎虎,能够勉强应付朝廷就行了。
田承嗣得知范阳是李宝臣的故乡,心里很想攻占范阳,端掉李宝臣的老窝。因而在石头上刻下预言未来凶吉得失的文字:“二帝同功势万全,将田为侣入幽燕。”密令部下把石头埋在李宝臣的境内,让阴阳先生说那里有帝王之气,李宝臣便掘得此石。田承嗣又派人去说服李宝臣让他听取田承嗣的意见:“您与朱滔一同攻取沧州,倘若攻克,那么该地归国所有,而非你所有。如果你能够赦免田承嗣曾经与你为敌的罪过,与田承嗣联手的话,请把沧州让给你,他还是愿意跟随你攻打范阳,亲自为你效犬马之劳,你率领精锐骑兵先行,田承嗣带领步兵随后赶到,没有攻不破的。”李宝臣得到这番话后非常的高兴,说这件事与石头上刻的预言一致,于是和田承嗣互相勾结,秘密图谋范阳,田承嗣也调动军队到自己的边境。
李宝臣跟朱滔的使者说:“听说朱公容貌仪表如同神仙一般,我希望看看他的画像。”朱滔给了他画像。李宝臣将画像挂在习射堂,和各位将领一同观赏,说道:“这真是神人啊!”朱滔在瓦桥驻扎,李宝臣挑选两千精锐骑兵,连夜狂奔三百里,打算趁朱滔没有防备,一举干掉他。李宝臣告诫士兵说:“杀掉那个相貌与习射堂画相相同的人。”那时两军刚和睦,朱滔没有料到情况有变,狼狈出战,遭到失败,恰巧朱滔身穿别的衣服才没有被偷袭的部队杀掉。李宝臣想乘胜攻取范阳,朱滔派雄武军使昌平人刘怦镇守节度留府。李宝臣知道朱滔已经有防范,不敢再贸然派兵攻打朱滔了。
田承嗣得知幽州、恒州二军交兵,马上带军南归,他派人告诉李宝臣说:“河内有紧急情况,没有时间跟从你出战范阳,石头上的预言文字,是我做游戏刻的!”李宝臣既羞愧又愤怒,退兵离去。虽是如此,李宝臣和朱滔也结下了仇,李宝臣便让李孝忠担任易州刺史,由他带领七千精锐骑兵来防备朱滔。
十一月,田承嗣部将吴希光献瀛州,以此表示愿意为朝廷效命。从十二月到第二年二月,田承嗣一再上表,表示愿意归顺朝廷,洗心革面效忠朝廷。而讨伐田承嗣的军事行动早已中止,加上李正己一再为他讲好话,于是朝廷表示同意他和家属入朝,同时赦免田承嗣,恢复他的官职。对于田承嗣的部下违抗朝廷命令的作为也都既往不咎。
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十二月四日,朝廷进一步加李宝臣、李正己为同平章事,同时保留其原有官职。
田承嗣其实根本不想离开地方藩镇,放弃手中的兵权而到朝廷中当官。五月,汴宋留后田神玉去世。都虞侯李灵曜把兵马使、濮州刺史孟鉴杀了,并且勾结了北面的田承嗣以作为他的后援。七日,代宗任命永平节度使李勉兼汴宋等八州留后。九日,代宗任命李灵曜为濮州刺史,李灵曜不接受诏令。六月二日,代宗任命李灵曜为汴宋留后,派遣使者安抚李灵曜。田承嗣派兵攻打滑州,李勉不敌,惨遭失败。
李灵曜做了留后之后,效法河北藩镇,让其亲信担任八州的刺史和县令。于是朝廷再令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永平节度使李勉、河阳三城使马燧讨伐李灵曜;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和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也都发兵帮助他们作战。
汴宋兵马使、代理节度副使李僧惠是李灵曜的主谋人。和尚神表受宋州牙门将刘昌的派遣偷偷地跑去劝李僧惠,李僧惠召见刘昌询问对策,刘昌哭着陈述违背和顺从朝廷的利害关系。李僧惠与汴宋牙将高戚、石隐金派遣神表请求下令讨伐李灵曜,临行时带上写给皇上的奏表。九月初八,代宗任命李僧惠为宋州刺史,高戚为曹州刺史,石隐金为郓州刺史。
十一日,李忠臣、马燧驻军郑州,李灵曜率军迎战,李忠臣、马燧两军都对他们的到来始料不及,于是退守荥泽,淮西的士兵十之五六都溃逃了。住在郑州的百姓和有识之士都感到十分惊慌,纷纷逃到东都洛阳。李忠臣想要撤军回淮西。马燧坚决反对,说道:“邪不能胜正,用正义讨伐不义,何必担心不能战胜敌人,为什么自己要放弃呢!”他坚守壁垒不动。李忠臣听到他这么说后,在几天的时间里把散兵全部聚集起来了,这大大地振作了军队的声威。
十四日,李正己奏称攻下郓州和濮州。十八日,李僧惠在雍丘打败李灵曜的军队。冬十月,李忠臣、马燧进攻李灵曜,李忠臣在汴州城南行动,马燧在汴州城北行动,多次打败李灵曜的军队。十八日,他们与陈少游的前军会合,在汴州城西和李灵曜打了一场很艰苦的大仗,最后把李灵曜打败并且把他逼到了汴州城里。十九日,李忠臣等人包围汴州。
田承嗣派田悦前来救援,田悦在匡城打败永平、淄青联军,趁着胜利向汴州进军,但在汴州被忠臣裨将李重倩夜袭,田悦不战而溃,狼狈逃回。李灵曜见援军败去,难再固守,趁夜开城逃遁。永平军的将领杜如江把他抓住送到京师斩首。
田承嗣不入朝,又支持李灵曜对抗官军,朝廷自然还想下诏征讨,但实际上已没有力量继续再战。所以当田承嗣主动出击,上表向朝廷谢罪时,朝廷仍旧恢复田承嗣的官爵,同时作出让步,答应他不必入朝。
平卢节度使李正己起先占有淄、青、齐、海、登、莱、沂、密、德和棣等十州地区,等到李灵曜叛乱,各路军队合起兵力共同发起进攻,取得的地方各自据为己有,李正己又得到曹、濮、徐、兖和郓等五州,因此将治所从青州迁到郓州,派他的儿子前淄州刺史李纳镇守青州。李正己使用严酷的刑法,当地人们都不敢相对私语。但是他统一了法制命令,所收的赋税公平、均等,并且也不重。同时他凭借手中的十万军队雄据在东方,与他邻近的藩和镇都十分害怕他。此时,田承嗣占据魏、博、相、卫、兖、贝和澶等七州,李宝臣占据恒、易、赵、定、深、冀和沧等七州,名自拥五万军队;梁崇义占据襄、邓、均、房、复和郢等六州,拥有两万军队。他们相互之间既依赖又勾结,对朝廷虽然表面上仍然十分拥戴,但却不使用朝廷的法令,官爵、士兵、租赋和刑杀都由自己掌握。代宗为人宽厚,听任他们为所欲为。朝廷有时修补一城,增加一兵,他们就有怨言,以为朝廷怀疑他们有异心,朝廷通常因此而罢役。而他们自己在境内天天修筑堡垒,整治军队。因此,他们在名义上虽然是唐朝的藩臣,实际上却如同境外的荒蛮异族一样危险,实是“国中之国”。
后来,成德镇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为了世代能担任节度使,联合魏博节度使田悦等人兴兵反唐,造成“四镇之乱”。总之,藩镇割据成为唐后期最为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