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卢照邻,字昇之,幽州范阳人。出生于贞观中期。从小便勤奋好学,十余岁就拜文字学家曹宪为师学《埤苍》、《尔雅》,又随学者王义方学经史等,因而很有文学素养。
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卢照邻不到二十岁,就担任了邓王府典签。根据《朝野佥载》的记载,邓王李元裕府中“有书十二车,照邻总披览,略能记忆”。邓王十分看重他,对众属官说:“这个人是我的知音。”
卢照邻人生坎坷。早年由于“横事被拘”坐过牢,并为“群小所使”,要予以加罪,后来在朋友的援助下得以出狱。乾封三年(公元668年)左右,卢照邻被任命为益州新都尉。那时候他的心情是十分不好的,写的诗如《寄赠柳九陇》“提琴一万里,负书三十年……关山悲蜀道,花鸟忆秦川。”《赠益州群官》“一鸟自北燕,飞来向西蜀……日夕苦风霜,思归赴洛阳。”都表现出他不受重用,远赴西蜀为官,孤独悲苦的心情。在担任新都尉时,他不幸得了风疾,且病情很重。任满之后,只好辞官。
咸亨四年(公元673年),他在长安养病,曾“伏枕十旬,闭门三月”。那时候名医孙思邈恰好和他都住在光德坊的官舍里,这就使得他有向孙思邈请教医道的机会,实际上他已经患上不治之症。
后来,卢照邻又从长安辗转定居太白山。据《新唐书》本传所记,他在这里“得方士玄明膏饵之,会父丧,号呕;丹辄出,由是疾益甚”。
后又移居东龙门山。那时他的家庭境况也越来越差。为了给他治病,他的母亲和兄长不惜破产以购买药品。他的家庭经济状况十分困难,过着“布衣藜羹”的艰苦生活。朋友韦方质、范履冰等人常常供给他衣、药。然而他的病情却越来越糟糕,一手残废,两脚痉挛,行动不便。
他在《释疾文》中自述:“余羸卧不起,行已十年,宛转匡床,婆娑小室,未攀偃蹇桂,一臂连蜷;不学邯郸步,两足匍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但他仍凭借其坚强的意志抵抗疾病的折磨,常常用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遭腐刑而著《史记》的精神激励自己,先后写出《释疾文》、《五悲》等作品,这些作品在写法上“颇有骚人之风,甚为文士所重”。
到了后来卢照邻全身瘫痪了,在疾病长期的折磨中,他感到非常绝望。约在调露二年(公元680年)前后,他投颍水而死,结束了悲惨的生涯。
卢照邻的作品,现今保存有《幽忧子集》七卷,其中诗有九十余首,文有二十余篇。他成就最高的是七言歌行。前期作品以《长安古意》为其代表作。
这首诗借古讽今,揭露了唐代京城长安上层社会荒□□烂的生活和统治集团的争权夺利。诗的前半部分指出长安的繁华景象,并以冷眼旁观的态度指出其无法长久:
节候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后四句则以穷愁著书的汉代学者扬雄自况: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这与前四句描写长安繁华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情趣。全诗文笔纵横奔放,结构条理十分清晰,善用排比铺陈。这首诗虽然在词句上还有六朝宫体诗的遗风,但在初唐前期七言古诗中是很少见的,它极大地推动了歌行体诗的发展。
卢照邻,字昇之,幽州范阳人。出生于贞观中期。从小便勤奋好学,十余岁就拜文字学家曹宪为师学《埤苍》、《尔雅》,又随学者王义方学经史等,因而很有文学素养。
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卢照邻不到二十岁,就担任了邓王府典签。根据《朝野佥载》的记载,邓王李元裕府中“有书十二车,照邻总披览,略能记忆”。邓王十分看重他,对众属官说:“这个人是我的知音。”
卢照邻人生坎坷。早年由于“横事被拘”坐过牢,并为“群小所使”,要予以加罪,后来在朋友的援助下得以出狱。乾封三年(公元668年)左右,卢照邻被任命为益州新都尉。那时候他的心情是十分不好的,写的诗如《寄赠柳九陇》“提琴一万里,负书三十年……关山悲蜀道,花鸟忆秦川。”《赠益州群官》“一鸟自北燕,飞来向西蜀……日夕苦风霜,思归赴洛阳。”都表现出他不受重用,远赴西蜀为官,孤独悲苦的心情。在担任新都尉时,他不幸得了风疾,且病情很重。任满之后,只好辞官。
咸亨四年(公元673年),他在长安养病,曾“伏枕十旬,闭门三月”。那时候名医孙思邈恰好和他都住在光德坊的官舍里,这就使得他有向孙思邈请教医道的机会,实际上他已经患上不治之症。
后来,卢照邻又从长安辗转定居太白山。据《新唐书》本传所记,他在这里“得方士玄明膏饵之,会父丧,号呕;丹辄出,由是疾益甚”。
后又移居东龙门山。那时他的家庭境况也越来越差。为了给他治病,他的母亲和兄长不惜破产以购买药品。他的家庭经济状况十分困难,过着“布衣藜羹”的艰苦生活。朋友韦方质、范履冰等人常常供给他衣、药。然而他的病情却越来越糟糕,一手残废,两脚痉挛,行动不便。
他在《释疾文》中自述:“余羸卧不起,行已十年,宛转匡床,婆娑小室,未攀偃蹇桂,一臂连蜷;不学邯郸步,两足匍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但他仍凭借其坚强的意志抵抗疾病的折磨,常常用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遭腐刑而著《史记》的精神激励自己,先后写出《释疾文》、《五悲》等作品,这些作品在写法上“颇有骚人之风,甚为文士所重”。
到了后来卢照邻全身瘫痪了,在疾病长期的折磨中,他感到非常绝望。约在调露二年(公元680年)前后,他投颍水而死,结束了悲惨的生涯。
卢照邻的作品,现今保存有《幽忧子集》七卷,其中诗有九十余首,文有二十余篇。他成就最高的是七言歌行。前期作品以《长安古意》为其代表作。
这首诗借古讽今,揭露了唐代京城长安上层社会荒□□烂的生活和统治集团的争权夺利。诗的前半部分指出长安的繁华景象,并以冷眼旁观的态度指出其无法长久:
节候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后四句则以穷愁著书的汉代学者扬雄自况: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这与前四句描写长安繁华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情趣。全诗文笔纵横奔放,结构条理十分清晰,善用排比铺陈。这首诗虽然在词句上还有六朝宫体诗的遗风,但在初唐前期七言古诗中是很少见的,它极大地推动了歌行体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