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况看着街景想道:“这不会就是逍遥镇吧?一两百年后岳爷爷大败金兵就是在这旮旯。不对!搞乱套了,逍遥镇是胡辣汤,开封的好像是朱仙镇。”

    他遐想着一下子把自己逗乐笑出声来。

    “唉,韩况!你瞎笑什么呢?”冯璋看傻子一样盯着他问道。

    “啊?没事儿!我突然想起开封附近有个名镇,不知道是不是这里。”

    “什么名镇?”冯璋追问道。

    韩况笑笑没有回答他,他顺手拉住一个路人问道:“老兄!我们是南方来的,听说开封附近有个镇子叫朱仙镇,不知道是不是这里啊?”

    路人撇嘴笑了一下说道:“什么朱仙镇啊?这里叫东柳镇,朱仙镇离这儿三十多里呢,在正南。”

    冯璋待路人走后问道:“这朱仙镇什么来路啊?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啊?”

    “没什么!只是以前听南渡之人提过几句罢了。”韩况笑着敷衍道。

    他们当然不知道朱仙镇了,这时候岳爷爷都还没出生呢。想到这里,韩况就气不打一处来,不知道这次来开封能不能见到赵家那俩兄弟。

    东柳镇不算特别大,街道总共也就一里来长,繁华处更短,韩况他们三个没多大一会儿就转了个来回。

    冯璋停下来说道:“二位!这镇子就这么大,有什么好溜达的。这会儿已经是饭点儿了,我看咱们还是找个馆子吃饭吧,那里人多嘴杂没准儿会有意外收获。”

    “哟,行啊,老冯!跟着你韩哥学聪明了嘛,都知道去饭馆了。我看你是肚子饿了吧!”韩况调侃说道。

    冯璋白了一眼没搭理他,扭头去看两边饭馆酒肆的招牌。

    “唉!我看那个‘东柳酒家’不错,就它了!”冯璋说完就拉着刘童往前走,韩况也只能跟在后面。

    东柳酒家总共两层,底下相对宽敞的多,摆着七八张方桌。冯璋在门口扫了一眼选了个人多的位置坐下来。

    小二见有新,麻溜儿地提了壶茶过来。

    韩况冲小二说道:“小二哥!你这里都有什么菜啊?不必太贵,有特色就行!”

    小二倒完茶点头笑着说道:“我们这乡野小店比不得开封城,山珍海味寻常过路人也吃不起。要说这特色,那当然得是黄河大鲤鱼啊,醉鸡也不错!”

    “嗯,那就上条大鲤鱼、一只醉鸡和两个小菜,再筛二斤酒。”韩况这装逼劲儿,差点儿说出再切二斤牛肉。

    这时候北方盛行的是米酒,比较浑,喝的时候要先过滤一下谓之“筛酒”。韩况算是模仿了几句水浒好汉的台词。

    他们三个喝茶等菜的工夫可都不闲着,脑袋虽然不动,可耳朵都竖得跟雷达天线似的,仔细搜寻有用线索。

    “哟,王大官人!您怎么有闲工夫来喝酒了?”小二在门口扯着嗓门招呼道。

    “我现在啊,就是闲工夫多!”

    店里很多人都抬头往门口观瞧,只见进来的是一个身穿白袍头戴青巾三十出头的男子,他留着小胡子面容清瘦,看着像是个书生。

    小二边往里迎边说:“您开玩笑了不是!您可是个走南闯北做大买卖的忙人!怎么会闲下来嘛!”

    原来是个商人,这一身儒雅随和的气质和穿着,看着不像啊。

    他坐下来哼了一声说道:“眼下这北边儿契丹人犯边,兵荒马乱的,谁还敢在外面跑啊?弄不好银子没赚到倒把脑袋混丢了。我也只能在家闲着喽!”

    此时旁边有人笑着问道:“大官人!您做大买卖的见识多,依您看这仗啥时候打完啊?”

    这位官人摸了一下小胡子说道:“我看呐没个消停!这一仗打完了还有下一仗呢,除非契丹人都死绝喽!”

    他说得还真准,契丹人得了燕云十六州之后,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直到一百多年后被宋、金联手灭掉。

    韩况觉得在这小镇估计也探听不到什么有价值的消息了,刚好小二把鸡和鱼也都端了上来。于是他招呼道:“来来来!快吃吧,这黄河鲤鱼可是一绝。”

    他们三个吃完后又喝了一壶茶,在饭馆待到皓月当空才出门回栈去。

    吴王在饮茶没有入睡,问他们三个道:“怎么样?有什么收获吗?”

    韩况笑了笑回道:“哪能每次都有收获啊,再说了,这小镇多是周边百姓,跟井底下蛤蟆似的与外界接触有限。”

    “嗯,既然这样我们就没必要在此耽搁了,明天就进城。”吴王放下茶碗说道。

    东柳镇距开封城只十几里,要不了一个时辰。天刚亮时,使团就派出了先头使者进城禀告,礼部随即派出了相关人员在城门外迎接自不必说。

    到了开封城就没必要掖着藏着了,使团打出了南唐的旗牌,吴王和刘温岭、陆文澜也都穿上了官服。他们骑着高头大马在闹市缓缓穿过,故意放慢速度让城中百姓观看。

    韩况看着开封城中景象感慨万千,果然跟《清明上河图》中所画差不多,做小买卖的,开铺子的,拉马车的、搬运的,买卖吆喝声、谈笑叫骂声,形形色色混成一片,果然是中原最繁华的城市。

    印度人看了都得吸溜一口咖喱,称赞声“中原小孟买!”

    使团在大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来到驿馆安置。照例,他们在安置好后就要带着官文和礼物进宫拜见大周皇帝柴荣。

    进宫不可能是使团几十号人乌拉拉全都去,也就使团三位大人最多再带一两人而已。

    吴王拟定的是他和刘温岭、陆文澜、冯璋、韩况五个一起进宫。韩况得知后拒绝道:“大人!我在乡野长大,粗鲁不识礼仪,到了开封城都惶恐不已,更何况进宫面圣呢?

    我听说柴荣喜怒无常且粗暴,万一我有失礼之处惹他震怒,恐不利于使团的谈判啊。再说了,我去了又帮不上什么忙,这种场合形式大于内容,对我而言格格不入。”

    吴王不甘心还想劝说,韩况说道:“咱们兵分两路,你们进宫搞你们的,我和刘童在宫外也不会闲着。”

    吴王这才作罢,各项整理准备完成后遂同礼部官员一同进宫。韩况远远跟在后面直到宫门口,算是认个路。

    韩况目送他们进宫以后就转身离开了,城中虽然可以骑马,可是街上行人太多过于拥挤,他俩选择步行,这样也更方便与人接触探听消息。

章节目录

我助太子安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温柔的大伊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十七章 中原小孟买-太子殿下,我带你回家,我助太子安天下,笔趣阁并收藏我助太子安天下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