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刻,闲人退去,厅堂只剩他们三个人。

    陆文澜和韩况对视了一眼,微笑着说道:“我们已经猜出了阁下刺杀南唐使团的意思。”

    “哦?我是什么意思呢?”耶律雄嘴角狞笑了一下有些不信。

    陆文澜缓缓说道:“大周新帝登基,并且柴荣还是异姓继位,你们断定中原政权交替会像以前那样引起一场血雨腥风的内斗,所以辽国趁机兴兵犯边。

    可没成想柴荣继位过程相当平稳,并且他已经准备调拨大军南下攻唐。你们的误判刚好歪打正着,让大周军队快速反应过来北上。

    是也不是?”

    耶律兄听了一脸惊愕,良久之后点头说道:“正是!”

    陆文澜笑了笑接着说道:“辽国前线失利后,就派你潜入了宋州,企图刺杀节度使李洪义让开封一侧暴露动摇前线。

    然而苦于李洪义护卫周密一直没有机会下手。

    当你得知南唐使团到来的时候,灵机一动刺杀使团嫁祸大周,从而激怒南唐与大周开战以减轻辽国压力。”

    耶律雄听了惊得目瞪口呆,没想到竟有人如此熟稔他的心思。

    耶律雄震惊之后平复情绪问道:“你们都知道了,既不禀告李洪义也不上门寻仇,那是要做什么呢?”

    陆文澜笑了笑说道:“谋大事者不拘小节!虽然昨日我们是街头厮杀的敌人,今天兴许就是不计前嫌的朋友了呢!”

    “请详细言之!”耶律雄来了兴趣。

    陆文澜看了一眼他说道:“周强而唐弱,契丹虽然得了燕云十六州,跟周相比仍然处于弱势。以前中原更迭频繁每次都元气大损,辽或有机可乘。

    然而现在周内部安定且兵强马壮,士卒皆多战之兵。单凭你辽国势单力薄难以撼动,自保尚且艰难。

    以我观之,柴荣虽为皇帝,而各地节度使仍手握重兵,此时若有外敌他们则同仇敌忾,若无外敌久之则比内乱。那时就是我们的可乘之机,辽北而唐南,可分食之!”

    耶律雄听完哈哈大笑说道:“我当是什么妙计呢,原来就是等啊。”

    韩况上前激将说道:“人皆言契丹人是匹夫之勇,我还不信,今天亲眼所见果然如此!”

    耶律雄怒目而视,问道:“何出此言?”

    韩况笑着说道:“契丹人生于苦寒之地,马背上长大,多善于骑射厮杀。可战争绝非部落之间几十上百人的好用斗狠。

    兵马粮草所费何止千万?契丹的马再壮能撞得塌这大城吗?草原缺铁和工匠,铁锅都难以普及,刀枪、铠甲、弓箭,这些你们有多少?还能造多少?

    你有想过吗?”

    “这个嗯”耶律雄支吾着答不上来。

    韩况接着说道:“与其豪赌一把,不如养精蓄锐以待良机!”

    “那就养着、待着便是!何须你们多言?”耶律雄白了一眼轻蔑说道。

    “你想安稳柴荣未必让你安稳,他若是先平了唐再来攻辽,辽能承受的起吗?反之亦然,南唐也承受不起。

    与其这样,那不如辽和唐联合起来,只要周攻任何一方,另一方则随即袭扰,围魏救赵必能奏效。如此,周必然不敢妄动,否则疲于奔命必败无疑!”韩况说得慷慨激昂。

    耶律雄点点头说道:“此乃实言!”

    陆文澜问道:“既然如此,唐、辽两国就可皆为联盟共抗大周柴荣,不知耶律兄意下如何?”

    耶律雄坦诚说道:“你们所言虽是良策,可此事我做不得主,需我回去禀告请示才能决定。”

    他这话说的倒是不假,一个间谍细作的头目哪里能决定这等外交大事。

    韩况拱手恭敬说道:“我们此次前来详陈利弊,实乃出于唐、辽两国目前形势,烦请耶律兄能尽快回去禀告辽主知晓。

    我们出使开封返回南唐以后,会再派使节亲赴大辽详细筹划。”

    言毕,他们两个就起身告辞了。

    回去的路上,韩况耐不住性子,问陆文澜道:“陆兄!你说耶律雄那小子信不信我们刚才说的话?辽主听了会信吗?”

    陆文澜笑着说道:“我们说得很透彻了,想听懂并不难。难的是听懂了愿不愿意做。”

    “如此互利互惠的事他们没理由不做吧?”韩况有些不解。

    “契丹人非我族类,茹毛饮血之辈哪会有那么长远的眼光和耐性!所谓见小利而忘义,说的就是他们这种人。”陆文澜微笑着解释道。

    韩况继续问道;“照你这么说,咱们这一趟不白忙活了嘛!后面还有必要派使者吗?”

    “国之大事,有希望就值得尝试。我刚才所言只是大体而已,最终怎么样还得看现在的辽主和王公们权衡之后才能决定。”陆文澜说道。

    “明白了,就是说咱们要做好两手准备,尽最大努力去做,但又不孤注一掷依靠辽国。”韩况总结道。

    陆文澜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是也!做大事并非是下棋对弈,不可能事无巨细都考虑的一清二楚再落子。”

    “嗯,陆兄真是高才!”韩况笑着奉承道。

    吴王耐心在栈等着他们两个回来,以至于都没有胃口吃午饭。

    他见陆、韩二人笑容满面,心知事情已成,于是招呼上菜共进午餐。

    “怎么样?那个耶律雄同意合作吗?”

    陆文澜恭敬说道:“耶律雄已基本说服,他能权衡出利弊轻重。只是他身份低微,此事做不得主,需回去奏报请辽主定夺。”

    吴王点头说道:“嗯,此事确系重大,也只有辽主同意才能稳固确保长久执行万无一失。我们回去后就派使节亲赴大辽。”

    “我们也是这么让他回禀辽主的。”韩况补充道。

    吴王想了一会儿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必在宋州久留,今晚我拜访李洪义顺便辞行。明天就出发去开封。”其他几人听了纷纷点头同意。

    计议已定,吴王和两位大人当晚亲赴节度使府辞行。李洪义与他们私交不深,只是出于套挽留了几句而已。

    使团一行人出了宋州就加快了速度,搭上辽国这条线是此行巨大的收获,他们着急着尽快完成出使回去回禀皇帝李璟,以便尽快商讨执行联辽之事。

    宋州距开封差不多三百里的路程,且一路都是平原,他们五天后到达开封城外,由于是下午来不及通报,所以就在城外十几里处的镇子住下第二天再进城。

    他们还是老样子,找好住处之后并没有吃饭睡觉,依旧是分成好几拨人出去街上闲逛探听消息。

    只是这次大家吸取了教训,一致反对吴王出门,由邵大宽和十个侍卫在栈负责保卫。

章节目录

我助太子安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温柔的大伊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十六章 合纵连横-天呐我的太子殿下,我助太子安天下,笔趣阁并收藏我助太子安天下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