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对袁术他们的反应很满意,继续说道:“不错,改革,只有从上至下的全面改革,才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而改革首先就应该从军队下手,必须要裁军,父皇说得很对,没有足够的军队保护,那民生做的再好也是为别人做嫁衣。若是裁军,把那些祸害百姓最严重的一批匪兵揪出来,愿意悔改的让其进入敢死队,每战必先,日后有了战功就可以再从敢死队出来,而不愿悔改的则全部斩首示众,以儆效尤。再把军中的老弱病残全部发放银两后遣回家,军中的将士除非有突出才能,否则不得有超过四十岁和低于十八岁的,这剩下的人中在把从没有祸害过百姓的将士抽出来,给予奖励,如此一来,必得军心,再让车骑将军训练,儿臣敢以人头担保,必然能练出一虎狼之师,虽然看似军队数量少了,但是战斗力绝对会大大地提升,不会输于周边诸侯多少的。”
袁术听了有些意动,这些话纪灵以前也大概意思地说过,但是说得没有袁耀这么彻底露骨。纪灵是个谦谦君子,这些好像是为他自己练兵不利开脱的话,他也不好意思说得太明白,再加上旁边又有许多眼红他的小人经常在袁术耳边说他不会练兵,这只是推脱的借口,袁术虽然依旧信任他,但是却也没有同意裁军的事。
而如今袁耀说了这番话,一来袁耀之前除了那战力卓绝的骑军外还没掌管过其他部队,因此对这裁军并没有什么难言之处,二来袁耀是太子,那些小人在袁术没表态之前自然也不敢说什么反对的话,毕竟袁耀是袁术的独子,继承大位是铁板钉钉的事,反对袁耀除非是不想在袁术手下混了。
纪灵在旁边听了很激动,常年练兵,军队的战斗力却不见提高,依旧是乌合之众,对于他这么个有大将之才的人来说,就像是有刀子在割心头肉一样,如今见袁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袁术也有意动的样子,赶忙走出来,向袁术行礼后,立刻说道:“微臣对太子殿下的意见很赞同,若是裁军,微臣敢立下军令状,只要半年,军队的战斗力必然会大有起色,就算比不上曹操的‘青州军’,也不会比吕布孙策等诸侯的普通的步兵队伍差的。”
张勋自上次在校场走火入魔被袁耀救了,又因祸得福地突破心魔,将武力提升了不少,再在庐江之战中见识了袁耀的文才武略,心中对袁耀还是很感激和敬佩的,原本还残存的一丝不甘,在袁耀一招击败孙策后就彻底没了,心中已经暗暗地承认了袁耀的少主地位,如今听到袁耀的裁军建议,这对他来说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于是很坚决地站了出来。
“启禀皇上,微臣也十分赞同太子殿下的裁军意见,请皇上明断。”
桥蕤,陈纪他们都是大老粗,平时都是以张勋为首,共同来对抗纪灵的,如今见张勋支持了,也都纷纷出言支持。雷薄见到这种场景,自然不敢独自站在原地,和袁耀对着干,只好无奈地出言支持,陈兰见了自然也就跟着支持了。
文官方面,袁胤觉得侄儿说得很有道理,自己就是这么想的,以前自己劝谏袁术的时候,以张勋为首的众将领总是找出各种歪理来,自己却又说不过他们。如今这般大好形势,他们全都同意了,袁胤虽然感觉奇怪,但只是以为是袁耀这个太子的威慑,立刻出言支持。
韩胤作为专业的马屁精,以后又要去袁耀手下做事了,如今自然出言支持了。
袁涣悠然地站在一边,没有出言,置身事外,仿佛随时会羽化登仙的样子,只有他那落在袁耀身上的隐晦的目光,显示着他正在暗中观察袁耀。
那四个凑数的官员除了舒邵都随大流地出言支持。
袁耀看了眉头有些紧皱了,不知不觉,结交的大臣就不少了,但是他看过不少群龙夺嫡的事,这满朝的文武百官全部支持太子,是皇上最不想看到的情况,也是众皇子废太子最好用的一个手段,虽说袁术只有他一个儿子,不太可能罢免他这个太子,但是可能会禁止他接触政务,那他还怎么改变九月之战。
舒邵上前一步,对着袁术说道:“微臣认为现在首先要做的不是裁军,而是开仓放粮,救济流民,这数年来,淮南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现在若不救济,必然是哀鸿遍野,即便做了预防干旱的准备,那也没有百姓来开垦了。”
袁耀有些惊异地看着舒邵,不知他有没有看出自己的忧虑,不管如何,有了他这不同的意见,倒也应该减轻了不少袁术的忌讳。
袁耀脸上缓一口气,下意识地望了一下袁术,他自以为做的隐秘,却不知一切全落在了袁术的耳中。
这龙椅也不是寻常设计的,袁术坐在上面,下面的众人一举一动,他都了如指掌,对于袁耀脸色的剧烈波动,他虽然在军事方面没有多少才能,但是揣摩心思还是很擅长的,毕竟是一方霸主啊,很轻易地就猜出了袁耀的内心想法,张口又止,只是无奈地叹了口气。
袁耀看着自信的舒邵,看来还真是个人才啊,这开仓放粮他倒是忘了,一心只记得怎么度过九月之战了。
袁术听了舒邵的话,有些迟疑,他是名门子弟,对于钱粮倒不是很看重,对于名声地位却看得非常重,平时身边有小人在侧,他又非明主,只爱听好话,对于阎象他们的忠言逆耳自然是置之不理,还以为治下之所都是像那些小人说的那样歌舞升平呢!如今袁耀第一次上早朝,倒是揭开了奢侈糜烂的冰山一角,让袁术有些触动了。
袁术经过这么一番变故,心中对于阎象的怒火也消散了许多,毕竟阎象也是忠心为主,如今既然有台阶下,他就当作忘了阎象之前的逾越之举了。
阎象看着面色渐缓的袁术,也很识趣地默默退下了,只是低下的面孔上,嘴角边泛起了一丝发自内心的微笑,他作为袁术的老臣,又岂会不知道袁术的性格,这般故意冒犯袁术只不过是想看看,袁耀对袁术究竟有多大影响力,如今却是得到了他最想要的答案,很是满意地退下了。
袁术略微思考了下,同意了裁军和开仓放粮的决定,“朕同意了,那好,仲应,你就负责开仓放粮的事宜,不得徇私,若是中间有谁牟取私利,可以先斩后奏。太子,你等退朝后,就把裁军相关的事宜和建议,写在奏章上递给我,若是可行,这裁军事宜就由你负责,只是这裁军和为旱灾做准备有什么联系吗?”
袁耀和舒邵上前领命,袁耀接着说道:“父皇,这裁军下来的老卒可以分到各地去做里正之类的小官,他们久经沙场,能够在农闲时训练百姓习武,可以改善我们的兵源质量,而剩下的精兵则施行军屯,现在各地历经黄巾之乱,流离失所,大片的田地闲置,若是组织军队屯田,必然能大大增加粮食的产量,依靠军屯所得就能维持王朝的运转,今年大旱,百姓必然困顿,父皇可以减免他们的税收,那必然大获民心。”
“军屯……听说曹操那里也在搞什么军屯,不知道皇儿有具体的措施吗?”袁术有些沉吟。
袁耀闻言有些尴尬,他光是从史书上知道曹操军屯的好处,但是具体的措施却并不知道,要知道曹操也是杀了无数的世家大族,才能顺利展开军屯的,作为大汉富庶之地的淮南,世家大族不知有多少,阻力不小啊。
不过袁耀想起历史上袁涣对曹操的军屯提过不少建议,应该知道不少,不如请教一下他。
袁耀对着袁术说道:“父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儿臣现在还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但是希望父皇让谏议大夫袁曜卿辅佐儿臣,必能让军屯顺利开展。”
对于袁涣,袁术并不怎么上心,立刻满口答应了袁耀的请求。
众位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袁涣,得太子看重,日后仕途一片光明啊。
袁涣依旧是悠然地站立在一旁,仿佛身边谈论的不是他一样,依旧是那么云淡风轻。
袁术身边的侍奉太监得到袁术的示意后,立刻上前尖声叫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袁耀见好就收,今天一个早朝持续的时间够长的了,已经全部完成了他的目的,其他的建议就以后再说吧,当务之急是办好裁军,防旱灾和军屯这几件事。
现在已经过了一个多时辰了,就算早上吃了些点心,众人早已是饥肠辘辘,自然也没有什么事要启奏了。
宣布退朝后,众人向着崇德殿外走去,袁耀刚转身准备出去,袁术身边的侍奉太监尖细的嗓音传了过来。
“太子殿下,皇上要殿下去甘泉殿,皇上有事情要和殿下相谈。”
袁术听了有些意动,这些话纪灵以前也大概意思地说过,但是说得没有袁耀这么彻底露骨。纪灵是个谦谦君子,这些好像是为他自己练兵不利开脱的话,他也不好意思说得太明白,再加上旁边又有许多眼红他的小人经常在袁术耳边说他不会练兵,这只是推脱的借口,袁术虽然依旧信任他,但是却也没有同意裁军的事。
而如今袁耀说了这番话,一来袁耀之前除了那战力卓绝的骑军外还没掌管过其他部队,因此对这裁军并没有什么难言之处,二来袁耀是太子,那些小人在袁术没表态之前自然也不敢说什么反对的话,毕竟袁耀是袁术的独子,继承大位是铁板钉钉的事,反对袁耀除非是不想在袁术手下混了。
纪灵在旁边听了很激动,常年练兵,军队的战斗力却不见提高,依旧是乌合之众,对于他这么个有大将之才的人来说,就像是有刀子在割心头肉一样,如今见袁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袁术也有意动的样子,赶忙走出来,向袁术行礼后,立刻说道:“微臣对太子殿下的意见很赞同,若是裁军,微臣敢立下军令状,只要半年,军队的战斗力必然会大有起色,就算比不上曹操的‘青州军’,也不会比吕布孙策等诸侯的普通的步兵队伍差的。”
张勋自上次在校场走火入魔被袁耀救了,又因祸得福地突破心魔,将武力提升了不少,再在庐江之战中见识了袁耀的文才武略,心中对袁耀还是很感激和敬佩的,原本还残存的一丝不甘,在袁耀一招击败孙策后就彻底没了,心中已经暗暗地承认了袁耀的少主地位,如今听到袁耀的裁军建议,这对他来说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于是很坚决地站了出来。
“启禀皇上,微臣也十分赞同太子殿下的裁军意见,请皇上明断。”
桥蕤,陈纪他们都是大老粗,平时都是以张勋为首,共同来对抗纪灵的,如今见张勋支持了,也都纷纷出言支持。雷薄见到这种场景,自然不敢独自站在原地,和袁耀对着干,只好无奈地出言支持,陈兰见了自然也就跟着支持了。
文官方面,袁胤觉得侄儿说得很有道理,自己就是这么想的,以前自己劝谏袁术的时候,以张勋为首的众将领总是找出各种歪理来,自己却又说不过他们。如今这般大好形势,他们全都同意了,袁胤虽然感觉奇怪,但只是以为是袁耀这个太子的威慑,立刻出言支持。
韩胤作为专业的马屁精,以后又要去袁耀手下做事了,如今自然出言支持了。
袁涣悠然地站在一边,没有出言,置身事外,仿佛随时会羽化登仙的样子,只有他那落在袁耀身上的隐晦的目光,显示着他正在暗中观察袁耀。
那四个凑数的官员除了舒邵都随大流地出言支持。
袁耀看了眉头有些紧皱了,不知不觉,结交的大臣就不少了,但是他看过不少群龙夺嫡的事,这满朝的文武百官全部支持太子,是皇上最不想看到的情况,也是众皇子废太子最好用的一个手段,虽说袁术只有他一个儿子,不太可能罢免他这个太子,但是可能会禁止他接触政务,那他还怎么改变九月之战。
舒邵上前一步,对着袁术说道:“微臣认为现在首先要做的不是裁军,而是开仓放粮,救济流民,这数年来,淮南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现在若不救济,必然是哀鸿遍野,即便做了预防干旱的准备,那也没有百姓来开垦了。”
袁耀有些惊异地看着舒邵,不知他有没有看出自己的忧虑,不管如何,有了他这不同的意见,倒也应该减轻了不少袁术的忌讳。
袁耀脸上缓一口气,下意识地望了一下袁术,他自以为做的隐秘,却不知一切全落在了袁术的耳中。
这龙椅也不是寻常设计的,袁术坐在上面,下面的众人一举一动,他都了如指掌,对于袁耀脸色的剧烈波动,他虽然在军事方面没有多少才能,但是揣摩心思还是很擅长的,毕竟是一方霸主啊,很轻易地就猜出了袁耀的内心想法,张口又止,只是无奈地叹了口气。
袁耀看着自信的舒邵,看来还真是个人才啊,这开仓放粮他倒是忘了,一心只记得怎么度过九月之战了。
袁术听了舒邵的话,有些迟疑,他是名门子弟,对于钱粮倒不是很看重,对于名声地位却看得非常重,平时身边有小人在侧,他又非明主,只爱听好话,对于阎象他们的忠言逆耳自然是置之不理,还以为治下之所都是像那些小人说的那样歌舞升平呢!如今袁耀第一次上早朝,倒是揭开了奢侈糜烂的冰山一角,让袁术有些触动了。
袁术经过这么一番变故,心中对于阎象的怒火也消散了许多,毕竟阎象也是忠心为主,如今既然有台阶下,他就当作忘了阎象之前的逾越之举了。
阎象看着面色渐缓的袁术,也很识趣地默默退下了,只是低下的面孔上,嘴角边泛起了一丝发自内心的微笑,他作为袁术的老臣,又岂会不知道袁术的性格,这般故意冒犯袁术只不过是想看看,袁耀对袁术究竟有多大影响力,如今却是得到了他最想要的答案,很是满意地退下了。
袁术略微思考了下,同意了裁军和开仓放粮的决定,“朕同意了,那好,仲应,你就负责开仓放粮的事宜,不得徇私,若是中间有谁牟取私利,可以先斩后奏。太子,你等退朝后,就把裁军相关的事宜和建议,写在奏章上递给我,若是可行,这裁军事宜就由你负责,只是这裁军和为旱灾做准备有什么联系吗?”
袁耀和舒邵上前领命,袁耀接着说道:“父皇,这裁军下来的老卒可以分到各地去做里正之类的小官,他们久经沙场,能够在农闲时训练百姓习武,可以改善我们的兵源质量,而剩下的精兵则施行军屯,现在各地历经黄巾之乱,流离失所,大片的田地闲置,若是组织军队屯田,必然能大大增加粮食的产量,依靠军屯所得就能维持王朝的运转,今年大旱,百姓必然困顿,父皇可以减免他们的税收,那必然大获民心。”
“军屯……听说曹操那里也在搞什么军屯,不知道皇儿有具体的措施吗?”袁术有些沉吟。
袁耀闻言有些尴尬,他光是从史书上知道曹操军屯的好处,但是具体的措施却并不知道,要知道曹操也是杀了无数的世家大族,才能顺利展开军屯的,作为大汉富庶之地的淮南,世家大族不知有多少,阻力不小啊。
不过袁耀想起历史上袁涣对曹操的军屯提过不少建议,应该知道不少,不如请教一下他。
袁耀对着袁术说道:“父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儿臣现在还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但是希望父皇让谏议大夫袁曜卿辅佐儿臣,必能让军屯顺利开展。”
对于袁涣,袁术并不怎么上心,立刻满口答应了袁耀的请求。
众位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袁涣,得太子看重,日后仕途一片光明啊。
袁涣依旧是悠然地站立在一旁,仿佛身边谈论的不是他一样,依旧是那么云淡风轻。
袁术身边的侍奉太监得到袁术的示意后,立刻上前尖声叫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袁耀见好就收,今天一个早朝持续的时间够长的了,已经全部完成了他的目的,其他的建议就以后再说吧,当务之急是办好裁军,防旱灾和军屯这几件事。
现在已经过了一个多时辰了,就算早上吃了些点心,众人早已是饥肠辘辘,自然也没有什么事要启奏了。
宣布退朝后,众人向着崇德殿外走去,袁耀刚转身准备出去,袁术身边的侍奉太监尖细的嗓音传了过来。
“太子殿下,皇上要殿下去甘泉殿,皇上有事情要和殿下相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