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满腹疑惑,但还是很快地来到了甘泉殿。
随着太监的引领,袁耀来到了书房,袁术已经站在书房里了。
“耀儿,自从你昏迷醒来后,你就变了,不再是以前的耀儿了,”袁术不等袁耀行礼,突然出声问道。
袁耀闻言一惊,莫非袁术看出来了,等听到袁术后面的话,才松了一口气。
“今日在殿下,耀儿你的表现我很满意,你攻占庐江郡的过程,父皇也从张勋那里得知了,你文韬武略比父皇称帝前,增强了不知道多少,但是父皇要的不仅仅是个能继承大业的英明太子,还是一个与父亲贴心的好儿子,自从你昏迷醒来后,无形中就与父皇疏远了许多,今日你在早朝上的顾虑,父皇都清楚,但是父皇就你一个儿子,不管是不是皇帝,父皇都是耀儿的父亲,从来没有变过,父皇真的很想念以前那个可以随时向父皇撒娇的耀儿。”
袁耀沉默了,他这才发觉能在史书上留名的,绝对没有一个是简单的,他自以为聪明,却没想到一举一动都落在了袁术的眼里。
袁耀抬头望着袁术,那情真意切的眼神,让他心神一阵触动,不由一阵苦笑,他真的不是以前的袁耀了,即使心中感动,也无法做到上前撒娇的地步。
袁耀组织了一下言辞,“父皇,儿臣已经长大了,有责任为父皇担忧,天道至公,有得必有失,上天赐予了儿臣金龙附体,导致能力大幅度上升,同时也无形中加速了儿臣的成熟,剔除了儿臣的童真。”
袁术闻言叹了一口气,“也是父皇太贪心,这次叫你来,只是想要你知道父皇永远是耀儿的好父亲,你若是有什么好的想法,直接和父皇提,不必顾忌什么。”
袁耀心中窃喜,也有些暗暗感动,今后行事可以不用顾忌袁术的意思,那将会方便很多,争霸天下也绝非虚言了。
袁耀与袁术一番倾心交流后,开心地走出甘泉殿,回到了承德殿。
袁耀吃过一些填饱肚子后,就带着刘坤和袁天四人准备出门。
刚到门口,一个青年男子在门口等候多时,见袁耀出门后,立刻上前行礼。
“卑职杨杰谢殿下厚恩,必当为殿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袁耀一开始还有些奇怪,听了这话,才想起来杨杰就是他早上听了司空杨弘的请求,任命的贴身侍卫,没想到杨杰这么快就来了,看来确实是真心想上进了。
“好,杨杰,你以后就跟着袁天他们吧,我现在还有事,你一起来吧。”
袁耀带着刘坤杨杰袁天等六人,向着司徒阎象的府邸走去。
司徒府离袁耀的承德殿并不远,不一会就到了,只是袁耀却被告知阎象已经去崇德殿办公了。
袁耀有些郁闷,只得再向崇德殿走去,没想到阎象这么废寝忘食,仲家有此良臣,若配以明君,统一天下又岂是妄言。
来到崇德殿里的办公偏室,袁耀找到了正在处理政务写折子的阎象。
阎象听到脚步声,并没有抬头,只是随意地说了句,“伯玄(杨弘字),你今日可来晚了啊,快处理政务吧,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处理完呢,如今事务繁忙,贤才又太少了,手下的文官多半是出工不出力,仲应(舒邵字)倒是大才,也想为主公办事,奈何官位太小,不得主公重视,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只能我们两人多花些心思了。”
袁耀听了阎象的话,才想起袁术手下的人才太少了,尤其是文官,就阎象和杨弘忠于袁术,在顶大梁了,其他的文官都因袁术称伪帝,像袁涣一样,出工不出力,怪不得偌大的寿春城,连个舒城都比不上,这忠心肯办事的贤才太少了,这舒邵就是今日早朝上的那个侍郎吧,过会就去拜会一下,若真是个大才,必然要重用之。
袁耀想到这里,对准备要办的事不由更是急切了起来。
阎象没有得到回应,有些疑惑地抬起头,看到袁耀一行人,连忙上前来行礼。
“微臣该死,没有出迎太子殿下。”
袁耀笑了笑,“司徒大人为父皇废寝忘食地办事,又岂会有罪,耀此次前来,是想查一下官员的名单。”
袁胤虽然名为三公之首,但是他并不管事,阎象才是实际的文官之首,自然有袁术手下的官员名单。
阎象在书架上,翻寻了一会,就找来了竹简。
袁耀连忙接过,在上面查询起来,竹简上面的名字略过,直接从下面的县长开始找起。
终于,鲁肃,鲁子敬,几个字落入了袁耀的眼中,袁耀狂喜,总算找到了,之前的周瑜离开就已经让他无比地心痛了,从庐江回来的途中,反复思考,才想起了史书上,周瑜东渡时,还写信给了同样在袁术手下任职的鲁肃,让他也来投效孙家,如今算来,鲁肃必然还在袁术手下任职,这次绝不能再让大才在眼皮低下白白地溜走了。
东城长鲁肃,袁耀皱了皱眉头,东城有些远啊,还在徐州下邳郡内,得赶紧让人把鲁肃调回来,对了,还有鲁肃的母亲要请来,在史书上三年后,孙策身死,孙权刚刚继位,没有丝毫威望,江东人心惶惶,鲁肃本来是不看好孙权的,准备听从好友刘晔的建议,投靠庐江的郑宝,只是周瑜东渡时把他的母亲带到了江东,在周瑜有理有据的劝说下,鲁肃才投奔了孙权。
袁耀知道《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都是艺术创造,而不是史实记载,从艺术角度看,可以称作是生花妙笔,若从史学角度讲,却是历史的颠倒和歪曲,曾经在历史风云变幻中活跃一时的鲁肃,他的心计绝不比诸葛亮周瑜之流差多少。
东吴谋臣鲁肃,不仅具有一个大政治家的胆略、卓识和政治的、军事的和外交的才能;而且还具有不为一已私利,忠诚于国家大业的可贵品质。
因此,在三国众多英雄人物中,东吴的鲁肃可说是叱咤风云的“人杰”了,绝对能与周瑜媲美,若论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恐怕比之周瑜还要略胜一筹。
“推魏氏百胜之举,开孙权偏王之业,威震天下,名驰四海”,在那个精英荟萃的时代,鲁肃为东吴立下了不朽的勋业。但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三国演义》中,却被写成一个忠厚而略显平庸的长者,成为诸葛亮和周瑜之间斗智的陪衬,这是绝对不符合历史的真实性的。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有《隆中对》传世,而鲁肃和孙权彻夜畅谈,《榻上对》中的决策,绝不输于《隆中对》,却少为人知。
鲁肃死后,孙权评价他有二长一短:“子敬东来,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失二长也”。
孙权肯定了鲁肃的榻上策和赤壁战前的主战意见,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对借荆州问题进行了翻案。
其实,孙权的指责是不公正的。在曹、刘、吴三家鼎立纷争的局势中,唯独鲁肃始终不渝地坚持孙刘联盟,这是因为他看到了联盟的维持与巩固,关系到江东生死存亡的长远利益,这是他目光远大的过人之处,也是孙权、周瑜、吕蒙、陆逊不如鲁肃的地方。鲁肃死后,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孙刘联盟完全破裂,而吴、蜀也最终被各个击破,随之灭亡。
鲁肃一生的活动,证明了他是江东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江东也只有鲁肃才配称得上是战略家。
可以说,若是要让袁耀在周瑜和鲁肃之间选一个,那么袁耀多半会选鲁肃,不仅仅是因为鲁肃的远见大局观要比周瑜还强一点,还有另一个原因,周瑜是个帅才,能统领众将,不像鲁肃,仅是个谋臣都督,像周瑜这么完美的人,要不是从小与孙策是至交好友,天下又有谁有资格做他的主公呢?别说是此时的袁耀,就是同样是帅才的曹操,也不能光凭能力让周瑜心服。
所以对于周瑜的离去,袁耀虽然心痛,但是并不是太可惜,因为他知道自己无法驾驭周瑜,但是鲁肃就不一样了,他是一个激进开明的青年,没有太多忠汉的思想,面对袁术的称帝,鲁肃并不是很反感,只是对袁术这么的不理智,和治下制度的混乱,民不聊生的情况很失望,若是可以改变这些,再让鲁肃看到仲家有争霸天下的希望,袁耀还是很有把握让鲁肃为他效力的。
随着太监的引领,袁耀来到了书房,袁术已经站在书房里了。
“耀儿,自从你昏迷醒来后,你就变了,不再是以前的耀儿了,”袁术不等袁耀行礼,突然出声问道。
袁耀闻言一惊,莫非袁术看出来了,等听到袁术后面的话,才松了一口气。
“今日在殿下,耀儿你的表现我很满意,你攻占庐江郡的过程,父皇也从张勋那里得知了,你文韬武略比父皇称帝前,增强了不知道多少,但是父皇要的不仅仅是个能继承大业的英明太子,还是一个与父亲贴心的好儿子,自从你昏迷醒来后,无形中就与父皇疏远了许多,今日你在早朝上的顾虑,父皇都清楚,但是父皇就你一个儿子,不管是不是皇帝,父皇都是耀儿的父亲,从来没有变过,父皇真的很想念以前那个可以随时向父皇撒娇的耀儿。”
袁耀沉默了,他这才发觉能在史书上留名的,绝对没有一个是简单的,他自以为聪明,却没想到一举一动都落在了袁术的眼里。
袁耀抬头望着袁术,那情真意切的眼神,让他心神一阵触动,不由一阵苦笑,他真的不是以前的袁耀了,即使心中感动,也无法做到上前撒娇的地步。
袁耀组织了一下言辞,“父皇,儿臣已经长大了,有责任为父皇担忧,天道至公,有得必有失,上天赐予了儿臣金龙附体,导致能力大幅度上升,同时也无形中加速了儿臣的成熟,剔除了儿臣的童真。”
袁术闻言叹了一口气,“也是父皇太贪心,这次叫你来,只是想要你知道父皇永远是耀儿的好父亲,你若是有什么好的想法,直接和父皇提,不必顾忌什么。”
袁耀心中窃喜,也有些暗暗感动,今后行事可以不用顾忌袁术的意思,那将会方便很多,争霸天下也绝非虚言了。
袁耀与袁术一番倾心交流后,开心地走出甘泉殿,回到了承德殿。
袁耀吃过一些填饱肚子后,就带着刘坤和袁天四人准备出门。
刚到门口,一个青年男子在门口等候多时,见袁耀出门后,立刻上前行礼。
“卑职杨杰谢殿下厚恩,必当为殿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袁耀一开始还有些奇怪,听了这话,才想起来杨杰就是他早上听了司空杨弘的请求,任命的贴身侍卫,没想到杨杰这么快就来了,看来确实是真心想上进了。
“好,杨杰,你以后就跟着袁天他们吧,我现在还有事,你一起来吧。”
袁耀带着刘坤杨杰袁天等六人,向着司徒阎象的府邸走去。
司徒府离袁耀的承德殿并不远,不一会就到了,只是袁耀却被告知阎象已经去崇德殿办公了。
袁耀有些郁闷,只得再向崇德殿走去,没想到阎象这么废寝忘食,仲家有此良臣,若配以明君,统一天下又岂是妄言。
来到崇德殿里的办公偏室,袁耀找到了正在处理政务写折子的阎象。
阎象听到脚步声,并没有抬头,只是随意地说了句,“伯玄(杨弘字),你今日可来晚了啊,快处理政务吧,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处理完呢,如今事务繁忙,贤才又太少了,手下的文官多半是出工不出力,仲应(舒邵字)倒是大才,也想为主公办事,奈何官位太小,不得主公重视,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只能我们两人多花些心思了。”
袁耀听了阎象的话,才想起袁术手下的人才太少了,尤其是文官,就阎象和杨弘忠于袁术,在顶大梁了,其他的文官都因袁术称伪帝,像袁涣一样,出工不出力,怪不得偌大的寿春城,连个舒城都比不上,这忠心肯办事的贤才太少了,这舒邵就是今日早朝上的那个侍郎吧,过会就去拜会一下,若真是个大才,必然要重用之。
袁耀想到这里,对准备要办的事不由更是急切了起来。
阎象没有得到回应,有些疑惑地抬起头,看到袁耀一行人,连忙上前来行礼。
“微臣该死,没有出迎太子殿下。”
袁耀笑了笑,“司徒大人为父皇废寝忘食地办事,又岂会有罪,耀此次前来,是想查一下官员的名单。”
袁胤虽然名为三公之首,但是他并不管事,阎象才是实际的文官之首,自然有袁术手下的官员名单。
阎象在书架上,翻寻了一会,就找来了竹简。
袁耀连忙接过,在上面查询起来,竹简上面的名字略过,直接从下面的县长开始找起。
终于,鲁肃,鲁子敬,几个字落入了袁耀的眼中,袁耀狂喜,总算找到了,之前的周瑜离开就已经让他无比地心痛了,从庐江回来的途中,反复思考,才想起了史书上,周瑜东渡时,还写信给了同样在袁术手下任职的鲁肃,让他也来投效孙家,如今算来,鲁肃必然还在袁术手下任职,这次绝不能再让大才在眼皮低下白白地溜走了。
东城长鲁肃,袁耀皱了皱眉头,东城有些远啊,还在徐州下邳郡内,得赶紧让人把鲁肃调回来,对了,还有鲁肃的母亲要请来,在史书上三年后,孙策身死,孙权刚刚继位,没有丝毫威望,江东人心惶惶,鲁肃本来是不看好孙权的,准备听从好友刘晔的建议,投靠庐江的郑宝,只是周瑜东渡时把他的母亲带到了江东,在周瑜有理有据的劝说下,鲁肃才投奔了孙权。
袁耀知道《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都是艺术创造,而不是史实记载,从艺术角度看,可以称作是生花妙笔,若从史学角度讲,却是历史的颠倒和歪曲,曾经在历史风云变幻中活跃一时的鲁肃,他的心计绝不比诸葛亮周瑜之流差多少。
东吴谋臣鲁肃,不仅具有一个大政治家的胆略、卓识和政治的、军事的和外交的才能;而且还具有不为一已私利,忠诚于国家大业的可贵品质。
因此,在三国众多英雄人物中,东吴的鲁肃可说是叱咤风云的“人杰”了,绝对能与周瑜媲美,若论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恐怕比之周瑜还要略胜一筹。
“推魏氏百胜之举,开孙权偏王之业,威震天下,名驰四海”,在那个精英荟萃的时代,鲁肃为东吴立下了不朽的勋业。但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三国演义》中,却被写成一个忠厚而略显平庸的长者,成为诸葛亮和周瑜之间斗智的陪衬,这是绝对不符合历史的真实性的。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有《隆中对》传世,而鲁肃和孙权彻夜畅谈,《榻上对》中的决策,绝不输于《隆中对》,却少为人知。
鲁肃死后,孙权评价他有二长一短:“子敬东来,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失二长也”。
孙权肯定了鲁肃的榻上策和赤壁战前的主战意见,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对借荆州问题进行了翻案。
其实,孙权的指责是不公正的。在曹、刘、吴三家鼎立纷争的局势中,唯独鲁肃始终不渝地坚持孙刘联盟,这是因为他看到了联盟的维持与巩固,关系到江东生死存亡的长远利益,这是他目光远大的过人之处,也是孙权、周瑜、吕蒙、陆逊不如鲁肃的地方。鲁肃死后,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孙刘联盟完全破裂,而吴、蜀也最终被各个击破,随之灭亡。
鲁肃一生的活动,证明了他是江东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江东也只有鲁肃才配称得上是战略家。
可以说,若是要让袁耀在周瑜和鲁肃之间选一个,那么袁耀多半会选鲁肃,不仅仅是因为鲁肃的远见大局观要比周瑜还强一点,还有另一个原因,周瑜是个帅才,能统领众将,不像鲁肃,仅是个谋臣都督,像周瑜这么完美的人,要不是从小与孙策是至交好友,天下又有谁有资格做他的主公呢?别说是此时的袁耀,就是同样是帅才的曹操,也不能光凭能力让周瑜心服。
所以对于周瑜的离去,袁耀虽然心痛,但是并不是太可惜,因为他知道自己无法驾驭周瑜,但是鲁肃就不一样了,他是一个激进开明的青年,没有太多忠汉的思想,面对袁术的称帝,鲁肃并不是很反感,只是对袁术这么的不理智,和治下制度的混乱,民不聊生的情况很失望,若是可以改变这些,再让鲁肃看到仲家有争霸天下的希望,袁耀还是很有把握让鲁肃为他效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