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刘晏理财
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七月,一代理财专家刘晏为杨炎构陷,德宗下诏赐死,天下冤之。
(1)施展才能
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经过长达八年的战乱,北方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叛军所到之处,大肆烧杀劫掠,不少地方成为废墟,百姓死于刀剑之下。战乱以前,唐朝拥有人口五千二百八十八万,战乱后期,仅剩下一千六百九十余万人。由于军费激增,战争破坏,人口减少,税收混乱,唐朝政府经常发生财政危机,不得不着手整顿财政。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一位著名的理财家。他,就是刘晏。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八岁的时候,刘晏就以文章优美而著称,唐玄宗到泰山封禅,看了他的颂十分赞赏。玄宗看到颂文后本以为是一个老年儒生所作,等到一见,方知是个小孩,颇为吃惊,命宰相张说当堂面试。张说面试时,见刘晏对答如流,也很吃惊,即授太子正字。朝中公卿大臣,竞相与刘晏相见,称之为神童,声名远扬。天宝年间,刘晏先后担任夏县县令、温县县令、侍御史,在任期间颇受百姓爱戴。安史叛乱后,刘晏被唐朝政府任命为度支郎中,兼侍御史,领江淮租庸事,得以施展理财的才能。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刘晏因为善于理财被任命为京兆尹,之后加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并充度支、铸钱、盐铁等使,掌管全国范围内的财政工作。但不久被人陷害,贬为通州刺史。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唐代宗即位,任命刘晏为户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盐铁、转运、租庸使,成为当时宰相中的一员。其后刘晏一度担任太子宾,但不久又被提升为御史大夫,领东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租庸、盐铁、常平使。这样,刘晏连续十几年的理财生涯就开始了。
安史之乱刚刚平息,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粮食匮乏,京城长安的米价竟至每斗一千钱,皇帝御膳供应也不能保证。禁军吃不上饭,长安附近州县官员只好命令农民把未成熟的麦穗搓下来上交。刘晏上任后,马上采取有力措施,力图扭转这种不利局势。那么,刘晏到底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首先,大力整顿漕运。长期以来,唐朝政府的经济便全靠江淮。安史之乱,由于黄河流域及关中成为战场,流亡人数增多,江淮更成为全国费用的主要来源。江淮地区的粮食及其他物资是从水路运来的,安史之乱后,漕运制度遭到破坏,汴渠多年未用,已经废弛,由淮、泗入汴水再进黄河的线路不通,运输船只只得由长江进入汉水再到关中,不但运输量小,耗资巨大,还十分危险。刘晏经过现场考察,认为打通汴水漕运事关国计民生,一定要做好。在给宰相元载的一封信中,刘晏认为:“大体上漕运的有利和困难各有四点:京城关中地区百姓的赋税繁重,如淮河、洞庭湖地区的粮食运到,可以减少一半赋役,这是有利的第一点;洛阳残破,幸存户不到百分之一,如漕运开通,那么村镇会逐渐恢复生机,这是有利的第二点;藩镇中有叛意的,异族中有想入侵的,如果听说我国贡品、货物纷纷进京,军粮有保证,这能镇服中外,这是有利的第三点;如运输畅通,各种物资汇集,海边山上都有贸易往来,可接近贞观、永徽盛世,这是有利的第四点。从宜阳、熊耳,到虎牢、成皋五百里中,现在才一千多住户,没有房屋居住,也没有做饭的炊烟,野兽经常出没,而要派人驾车拉纤,事情也难办,这是困难的第一点;黄河、汴河从叛乱以后,没再疏通,堤岸被冲塌,树木被卷走,到处淤塞,泗河航道很长一段,犹如在没水的河中行船,这是困难的第二点;东垣、底柱、渑池、北河之间六百里久无军队驻防,盗贼猖獗,强盗出没,这是困难的第三点;淮阴到蒲坂,连绵三千里,驻军遍布,统帅都是三公王侯,常说缺衣穿、粮食不够,运船经过,就扣留货物供军用,不是一位使臣凭公文就能阻止的,这是困难的第四点。”当时朝中元载专权,收到信后,便把事务完全交给刘晏,因而刘晏得以发挥其才能。皇帝见货物到了,十分高兴,派卫士奏乐到东渭桥迎接,又派使者慰劳说:“你真是我的萧何啊!”由于每年四十万斛的运粮,关中即使遭受旱涝之灾,粮价也不那么高了。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三月,刘晏集中人力物力,开挖汴水,打通了由淮、泗入汴水,再进黄河的水路交通;又根据各段水力的不同特点,命人建造相适应的船只,分段转运,并将十艘船编为一纲,派将校率领。又用盐利收入雇用船夫,不再要州县征发丁役。这样既减少了运费,又确保了行船安全,提高了运输效率。刘晏在任期间,很少有漕运粮船沉没,每年运到长安的粮食有数十万石之多,最多时超过一百万石,彻底改变了过去漕运的艰难状况。史称唐朝漕运治理最好者,就是刘晏。
其次,改革盐法。当时,唐王朝为解决财政危机,对食盐等物品实行专卖制度。唐肃宗时,江淮租庸使第五琦任山南五道度支使,作榷盐法,规定:在产盐之地设置盐院,盐户生产的盐都由官府垄断经营,严禁买卖私盐。还规定许、汝、郑、邓之西的地方都吃河东产的池盐,而汴、滑、唐、蔡之东都吃海盐。出任盐铁使后,刘晏管理江淮海盐,并且改革了榷盐法。他针对食盐专卖制度存在的弊端,实行了一种比较有效的官营商销的办法,即在产盐地设置盐官,收购亭户制成的盐加价后再转卖给商人,允许他们自由贩卖,不再征税,各州县不再设置盐官。这样一来,由于海盐产量大,价格低,销路广,因而获利极大。当初江淮盐税每年只四十万缗,推行新盐法后激增到六百万缗,相当于国库收入的二分之一。在那些距离产盐地比较远的地方,就把官盐运到那里,并贮存起来。等到商盐脱销,盐价上涨,就平价卖出去。这样政府既获得巨利,老百姓又可免受盐商高价盘剥。
(2)成功因素
刘晏理财的最大特点,也是他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即他在为国兴利的同时兼顾民众的利益。他认为国库充实的前提是增加税收,而只有户口增多才能扩大税源,因此他比较重视农业生产。他在诸道设置巡院,由廉洁勤奋的士人做知院官加以管理。这些知院官每旬都必须将其辖区内的降水情况、庄稼好坏等详细情况报告给刘晏。如果知院官说当地丰收了,刘晏就在那里用较高的价钱购买谷物,并把它们在歉收地区出售,或者用以换进杂货供官府使用,多余的再运到歉收的地区卖出。这样调剂,使得物价基本稳定。如果知院官看到当地要闹饥荒,便预先申报,在某月需要蠲免赋税,某月需要救助。到了一定的时期,刘晏就放粮赈灾,使百姓免受贫穷困苦而流离失所。刘晏的理财措施有效得当,致使社会秩序稳定,人们能够安居乐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江淮地区经济的发展。
作为一位杰出的理财家,刘晏很善于提拔重用有才之士,从而为国家培训了一大批理财专家。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即便刘晏再有才干,也不能自己掌握天下所有的经济事务。正如他说的那样,“为国办事,在于用人,一定要任用精明能干廉洁奉公的人”。他是这么说的,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刘晏任用贤人,使他们担当要职,先后选拔了几百名有经济才干的人充当各道租庸使及其僚属。在刘晏死后二十多年中,一些掌管财政颇有名气的官员便出自其中,比如元、韩洄、包佶、裴腆、卢征、李衡等人。
在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刘晏一向勤勤恳恳,小心翼翼,深怕得罪权贵以致断送自己理财报国的大业,可由于他久掌财政大权,劳苦功高,还是遭到一些大臣的忌恨。不过,由于刘晏得到代宗的信任,加上他理财能力强,无人能比,谗言始终未得逞。大历年间,刘晏由户部尚书升至仆射,一直受到唐代宗信任,这也是他理财成功的重要原因。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五月,唐代宗去世,太子李适即位,为唐德宗。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即位后,自然要培植自己的一班亲信大臣。八月,唐德宗任命道州司马杨炎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当初,杨炎任吏部侍郎,刘晏任吏部尚书,互相谁也不服气,看不起对方。刘晏审讯元载案件,杨炎被牵连贬官。后来杨炎掌握了大权,还记着原来的仇恨,想为元载报仇。这之前,唐德宗做太子时,唐代宗宠爱独孤妃,因此宠爱她的儿子韩王。宦官刘清潭和皇帝亲信请求立独孤妃为皇后,并说韩王多次有吉兆,想废弃太子,另立储君。当时,有人攻击说刘晏也参加了密谋。到这时,杨炎拜见皇帝哭着说:“因为有祖宗的保佑,先皇和皇帝没有被那些奸臣挑起矛盾,如果不是这样,刘晏、黎危害国家的阴谋就实现了。现黎已被治罪,但刘晏还在任,我任宰相,不能治他的罪,真是罪该万死。”崔甫说:“皇上已大赦天下,不应听信谗言,判人有罪。”朱、崔宁也极力替刘晏求情,崔宁的言语尤为激烈。杨炎发怒,把崔宁贬出京城,于是罢免了刘晏的使职。后来又因为上交的账薄和实物不一致,被降职为忠州刺史,并且由宦官押送他赴任。杨炎一心要搜集他的罪状,知道庾和刘晏有旧仇,就提拔他任荆南节度使。庾准就奏报刘晏给朱写信,有很多发泄对朝廷不满的意见,而且选拔训练军队,私自动用国家财产,并且威胁那些皇帝派来宣布诏书的使者,他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叛变。杨炎作证,刘晏的罪名就成立了。
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七月,皇帝下命宦官处死刘晏。十几天后,处死刘晏的诏书才发出,并宣布了他的罪状,他的亲人被发配到岭南,朝中受牵连的达几十人,全国上下都认为刘晏是被冤枉的。当时杨炎兼任删定使,提议没收家产,大家认为没有理由这样做,杨炎才撤回他的提议。但已经命官员清点了家产,只有各种书两车,几斛粮食,人们都佩服刘晏的清廉。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上奏说杀刘晏太过分,没有可以证明他准备造反的事实证据,而且是先杀的人后来才发布的诏书,国人都感到很吃惊,也替刘晏惋惜,一致要求把刘晏的妻子儿女接回来,然而这种请求没有得到批准。兴元元年(公元784年)皇帝开始清醒,才准许他们回来安葬刘晏。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又任命刘晏的儿子刘执经为太常博士、刘宗经为秘书郎。刘执经捐出官职,请求追赠父亲,皇帝下诏追赠刘晏为郑州刺史,又加封为司徒。
一位杰出的理财家,就这样走完了他的生命旅程。但他的业迹与理财才能,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七月,一代理财专家刘晏为杨炎构陷,德宗下诏赐死,天下冤之。
(1)施展才能
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经过长达八年的战乱,北方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叛军所到之处,大肆烧杀劫掠,不少地方成为废墟,百姓死于刀剑之下。战乱以前,唐朝拥有人口五千二百八十八万,战乱后期,仅剩下一千六百九十余万人。由于军费激增,战争破坏,人口减少,税收混乱,唐朝政府经常发生财政危机,不得不着手整顿财政。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一位著名的理财家。他,就是刘晏。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八岁的时候,刘晏就以文章优美而著称,唐玄宗到泰山封禅,看了他的颂十分赞赏。玄宗看到颂文后本以为是一个老年儒生所作,等到一见,方知是个小孩,颇为吃惊,命宰相张说当堂面试。张说面试时,见刘晏对答如流,也很吃惊,即授太子正字。朝中公卿大臣,竞相与刘晏相见,称之为神童,声名远扬。天宝年间,刘晏先后担任夏县县令、温县县令、侍御史,在任期间颇受百姓爱戴。安史叛乱后,刘晏被唐朝政府任命为度支郎中,兼侍御史,领江淮租庸事,得以施展理财的才能。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刘晏因为善于理财被任命为京兆尹,之后加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并充度支、铸钱、盐铁等使,掌管全国范围内的财政工作。但不久被人陷害,贬为通州刺史。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唐代宗即位,任命刘晏为户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盐铁、转运、租庸使,成为当时宰相中的一员。其后刘晏一度担任太子宾,但不久又被提升为御史大夫,领东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租庸、盐铁、常平使。这样,刘晏连续十几年的理财生涯就开始了。
安史之乱刚刚平息,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粮食匮乏,京城长安的米价竟至每斗一千钱,皇帝御膳供应也不能保证。禁军吃不上饭,长安附近州县官员只好命令农民把未成熟的麦穗搓下来上交。刘晏上任后,马上采取有力措施,力图扭转这种不利局势。那么,刘晏到底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首先,大力整顿漕运。长期以来,唐朝政府的经济便全靠江淮。安史之乱,由于黄河流域及关中成为战场,流亡人数增多,江淮更成为全国费用的主要来源。江淮地区的粮食及其他物资是从水路运来的,安史之乱后,漕运制度遭到破坏,汴渠多年未用,已经废弛,由淮、泗入汴水再进黄河的线路不通,运输船只只得由长江进入汉水再到关中,不但运输量小,耗资巨大,还十分危险。刘晏经过现场考察,认为打通汴水漕运事关国计民生,一定要做好。在给宰相元载的一封信中,刘晏认为:“大体上漕运的有利和困难各有四点:京城关中地区百姓的赋税繁重,如淮河、洞庭湖地区的粮食运到,可以减少一半赋役,这是有利的第一点;洛阳残破,幸存户不到百分之一,如漕运开通,那么村镇会逐渐恢复生机,这是有利的第二点;藩镇中有叛意的,异族中有想入侵的,如果听说我国贡品、货物纷纷进京,军粮有保证,这能镇服中外,这是有利的第三点;如运输畅通,各种物资汇集,海边山上都有贸易往来,可接近贞观、永徽盛世,这是有利的第四点。从宜阳、熊耳,到虎牢、成皋五百里中,现在才一千多住户,没有房屋居住,也没有做饭的炊烟,野兽经常出没,而要派人驾车拉纤,事情也难办,这是困难的第一点;黄河、汴河从叛乱以后,没再疏通,堤岸被冲塌,树木被卷走,到处淤塞,泗河航道很长一段,犹如在没水的河中行船,这是困难的第二点;东垣、底柱、渑池、北河之间六百里久无军队驻防,盗贼猖獗,强盗出没,这是困难的第三点;淮阴到蒲坂,连绵三千里,驻军遍布,统帅都是三公王侯,常说缺衣穿、粮食不够,运船经过,就扣留货物供军用,不是一位使臣凭公文就能阻止的,这是困难的第四点。”当时朝中元载专权,收到信后,便把事务完全交给刘晏,因而刘晏得以发挥其才能。皇帝见货物到了,十分高兴,派卫士奏乐到东渭桥迎接,又派使者慰劳说:“你真是我的萧何啊!”由于每年四十万斛的运粮,关中即使遭受旱涝之灾,粮价也不那么高了。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三月,刘晏集中人力物力,开挖汴水,打通了由淮、泗入汴水,再进黄河的水路交通;又根据各段水力的不同特点,命人建造相适应的船只,分段转运,并将十艘船编为一纲,派将校率领。又用盐利收入雇用船夫,不再要州县征发丁役。这样既减少了运费,又确保了行船安全,提高了运输效率。刘晏在任期间,很少有漕运粮船沉没,每年运到长安的粮食有数十万石之多,最多时超过一百万石,彻底改变了过去漕运的艰难状况。史称唐朝漕运治理最好者,就是刘晏。
其次,改革盐法。当时,唐王朝为解决财政危机,对食盐等物品实行专卖制度。唐肃宗时,江淮租庸使第五琦任山南五道度支使,作榷盐法,规定:在产盐之地设置盐院,盐户生产的盐都由官府垄断经营,严禁买卖私盐。还规定许、汝、郑、邓之西的地方都吃河东产的池盐,而汴、滑、唐、蔡之东都吃海盐。出任盐铁使后,刘晏管理江淮海盐,并且改革了榷盐法。他针对食盐专卖制度存在的弊端,实行了一种比较有效的官营商销的办法,即在产盐地设置盐官,收购亭户制成的盐加价后再转卖给商人,允许他们自由贩卖,不再征税,各州县不再设置盐官。这样一来,由于海盐产量大,价格低,销路广,因而获利极大。当初江淮盐税每年只四十万缗,推行新盐法后激增到六百万缗,相当于国库收入的二分之一。在那些距离产盐地比较远的地方,就把官盐运到那里,并贮存起来。等到商盐脱销,盐价上涨,就平价卖出去。这样政府既获得巨利,老百姓又可免受盐商高价盘剥。
(2)成功因素
刘晏理财的最大特点,也是他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即他在为国兴利的同时兼顾民众的利益。他认为国库充实的前提是增加税收,而只有户口增多才能扩大税源,因此他比较重视农业生产。他在诸道设置巡院,由廉洁勤奋的士人做知院官加以管理。这些知院官每旬都必须将其辖区内的降水情况、庄稼好坏等详细情况报告给刘晏。如果知院官说当地丰收了,刘晏就在那里用较高的价钱购买谷物,并把它们在歉收地区出售,或者用以换进杂货供官府使用,多余的再运到歉收的地区卖出。这样调剂,使得物价基本稳定。如果知院官看到当地要闹饥荒,便预先申报,在某月需要蠲免赋税,某月需要救助。到了一定的时期,刘晏就放粮赈灾,使百姓免受贫穷困苦而流离失所。刘晏的理财措施有效得当,致使社会秩序稳定,人们能够安居乐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江淮地区经济的发展。
作为一位杰出的理财家,刘晏很善于提拔重用有才之士,从而为国家培训了一大批理财专家。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即便刘晏再有才干,也不能自己掌握天下所有的经济事务。正如他说的那样,“为国办事,在于用人,一定要任用精明能干廉洁奉公的人”。他是这么说的,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刘晏任用贤人,使他们担当要职,先后选拔了几百名有经济才干的人充当各道租庸使及其僚属。在刘晏死后二十多年中,一些掌管财政颇有名气的官员便出自其中,比如元、韩洄、包佶、裴腆、卢征、李衡等人。
在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刘晏一向勤勤恳恳,小心翼翼,深怕得罪权贵以致断送自己理财报国的大业,可由于他久掌财政大权,劳苦功高,还是遭到一些大臣的忌恨。不过,由于刘晏得到代宗的信任,加上他理财能力强,无人能比,谗言始终未得逞。大历年间,刘晏由户部尚书升至仆射,一直受到唐代宗信任,这也是他理财成功的重要原因。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五月,唐代宗去世,太子李适即位,为唐德宗。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即位后,自然要培植自己的一班亲信大臣。八月,唐德宗任命道州司马杨炎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当初,杨炎任吏部侍郎,刘晏任吏部尚书,互相谁也不服气,看不起对方。刘晏审讯元载案件,杨炎被牵连贬官。后来杨炎掌握了大权,还记着原来的仇恨,想为元载报仇。这之前,唐德宗做太子时,唐代宗宠爱独孤妃,因此宠爱她的儿子韩王。宦官刘清潭和皇帝亲信请求立独孤妃为皇后,并说韩王多次有吉兆,想废弃太子,另立储君。当时,有人攻击说刘晏也参加了密谋。到这时,杨炎拜见皇帝哭着说:“因为有祖宗的保佑,先皇和皇帝没有被那些奸臣挑起矛盾,如果不是这样,刘晏、黎危害国家的阴谋就实现了。现黎已被治罪,但刘晏还在任,我任宰相,不能治他的罪,真是罪该万死。”崔甫说:“皇上已大赦天下,不应听信谗言,判人有罪。”朱、崔宁也极力替刘晏求情,崔宁的言语尤为激烈。杨炎发怒,把崔宁贬出京城,于是罢免了刘晏的使职。后来又因为上交的账薄和实物不一致,被降职为忠州刺史,并且由宦官押送他赴任。杨炎一心要搜集他的罪状,知道庾和刘晏有旧仇,就提拔他任荆南节度使。庾准就奏报刘晏给朱写信,有很多发泄对朝廷不满的意见,而且选拔训练军队,私自动用国家财产,并且威胁那些皇帝派来宣布诏书的使者,他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叛变。杨炎作证,刘晏的罪名就成立了。
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七月,皇帝下命宦官处死刘晏。十几天后,处死刘晏的诏书才发出,并宣布了他的罪状,他的亲人被发配到岭南,朝中受牵连的达几十人,全国上下都认为刘晏是被冤枉的。当时杨炎兼任删定使,提议没收家产,大家认为没有理由这样做,杨炎才撤回他的提议。但已经命官员清点了家产,只有各种书两车,几斛粮食,人们都佩服刘晏的清廉。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上奏说杀刘晏太过分,没有可以证明他准备造反的事实证据,而且是先杀的人后来才发布的诏书,国人都感到很吃惊,也替刘晏惋惜,一致要求把刘晏的妻子儿女接回来,然而这种请求没有得到批准。兴元元年(公元784年)皇帝开始清醒,才准许他们回来安葬刘晏。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又任命刘晏的儿子刘执经为太常博士、刘宗经为秘书郎。刘执经捐出官职,请求追赠父亲,皇帝下诏追赠刘晏为郑州刺史,又加封为司徒。
一位杰出的理财家,就这样走完了他的生命旅程。但他的业迹与理财才能,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