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李林甫倾陷异己
李林甫任宰相后权倾朝野,把持朝政很长时间。他嫉妒别人的才能,不容许他人才望功名超过自己。凡是玄宗亲信的大臣,他都要想尽办法将其除掉,而表面上却装出一副亲近的样子。世人都说他“口有蜜,腹有剑”。
(1)李林甫拜相
李林甫小字哥奴,是宗室子弟,曾祖父李叔良是唐高祖李渊的从父弟。林甫以家世入仕,为千牛直长,很得其舅楚国公姜蛟的疼爱。姜蛟常常为他在朝廷上说好话。姜蛟的妹妹嫁给侍中源乾曜的侄孙源光乘。一天,源乾曜的儿子源洁对父亲说:“李林甫求作司门郎中。”源乾曜回答:“郎官应该由有才华名望高的人担任,哥奴怎么能做郎官?”虽然如此,李林甫还是凭借姻亲的帮忙,升为太子谕德和国子司业。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御史中丞宇文融推荐李林甫为御史中丞,二人同列。李林甫又任刑、吏部二侍郎。他为人狡猾难测,工于心计,善于钻营,谙熟宫廷内的事和做官的学问,用尽心思在自己周围编织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巩固在朝中的势力。为了解皇帝的好恶与意图以便迎合取媚,他广交宦官和妃嫔,对玄宗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所以奏事时往往称旨,很得玄宗的喜欢。那时,武惠妃集后宫三千宠爱于一身,于是李林甫对其极尽巴结之能事。武惠妃想立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做太子,与太子李瑛之间产生了矛盾。李林甫认为投靠武惠妃的机会来了,便通过和他关系密切的宦官把愿意帮助寿王做太子的意思传达给武惠妃。武惠妃正需要外廷士大夫的支持,自然十分高兴,因此一有机会就在玄宗面前盛赞李林甫,使玄宗越来越信任他。
李林甫与侍中裴光庭之妻、武三思之女有私情,裴光庭死后,武氏请求玄宗亲信的宦官高力士在皇帝面前为李林甫说情,代替其夫的职位。高力士的养父高延福和武三思是好朋友,高力士与武三思家的关系也很密切,但在任用宰相的大事上,高力士没有草率应允。中书令萧嵩举荐右丞韩休为相,玄宗同意了。正在起草诏书时,高力士将消息透露给武氏,建议李林甫转告韩休。韩休做相后很感激李林甫,向上推荐他有任相之才,武惠妃也暗地里帮他说好话,使原就对李林甫印象颇好的玄宗动了心,拜李林甫为黄门侍郎,其官位仅次于宰相。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玄宗以黄门侍郎平章事裴耀卿担任侍中,中书侍郎平章事张九龄担任中书令,李林甫也同时登上相位,拜官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加银青光禄大夫散阶。李林甫官居宰相手握重权后,就开始颠倒黑白、结交朋党、欺蒙圣上,使唐王朝的政治更趋于黑暗。
李林甫做相后仍在废立太子问题上固执己见,为其阴暗的政治目的积累政治资本。而唐玄宗最后还是因为张九龄的坚决反对而没有废掉太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张九龄因屡屡直谏被罢相,杨洄再次诬谮太子等人与太子妃兄薛鏽阴谋勾结,很有可能会谋反。玄宗又召集宰相讨论。李林甫说:“这是皇族内部事务,不是外臣应该议论的。”这对玄宗废太子作了实际上的支持。于是,宦官奉命到宫中宣制,废太子李瑛、李瑶、李琚贬为庶人,薛鏽流放州。过了不久,李瑛、李瑶、李琚在城东驿被赐死,薛鏽在蓝田被赐死,太子舅家赵氏、妃家薛氏,李瑶舅家皇甫氏受牵连被流贬的有数十人。李瑶、李琚皆好学有才干,平白被诬至死,人们都觉得惋惜。
(2)大兴冤狱
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太子李瑛死后,玄宗在设立太子的问题上踌躇不定。寿王李瑁在玄宗诸子中排行十八,又无特殊才华,特别是武惠妃在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死后,玄宗对他不再偏袒。忠王李玙年长,且又仁孝恭谨,按理应立为太子。李林甫多次劝谏立寿王李瑁为太子,其目的是想成为新太子的鼎力支持者而巩固权势。最后玄宗在高力士的劝说下把李玙立为太子,致使李林甫的打算落空。由于太子不是自己所立,为此李林甫围玙绕太子李(后改名李亨)阴谋制造了一场殃及范围极广的冤狱。
有一次,玄宗在勤政楼垂帘观看乐舞,兵部侍郎卢绚不知道,便提鞭按辔从楼下穿过。卢绚风度翩翩,玄宗目送其远去,感叹卢绚含蓄不露的风度。李林甫时常用金钱贿赂玄宗左右的人,玄宗的每一个想法和行动李林甫全部了解得很清楚。于是李林甫召来卢绚的儿子说:“你父亲名望很高,如今交州、广州需要才能高的人去治理,皇上想令你父亲去,不知他愿不愿意去?倘若恐惧远行,就会被降官,否则,只有以太子宾或詹事的身份在东都任官。这也算是优惠贤者的任命,不知如何?”卢绚听后,心里很害怕,于是就主动奏请改任太子宾或詹事。李林甫又恐怕违背众望,就任命卢绚为华州刺史。卢绚到官时间不长,李林甫又造谣说他有病,不理州事,任命他为詹事、员外同正。
玄宗曾问李林甫:“严挺之现在哪里,这个人还是有才能的。”严挺之曾任中书侍郎,与张九龄关系很好,张九龄罢相时受牵连贬为洛州刺史,后改绛州刺史。林甫害怕严挺之再次入朝为言官,私下里叫来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说:“皇上对尊兄印象很好,何不上奏有疾,请求回京师就医,也好能让圣上看到。”严挺之不知事情经过,便按照李林甫旨意上奏,李林甫拿着严挺之的奏文启禀玄宗:“挺之衰老得风疾,为使其安心养病,只宜授给散秩。”玄宗很感惋惜,只好授严挺之为詹事。汴州刺史、河南采访使齐澣也因是朝廷有名望的老臣,被李林甫排挤为少詹事、员外同正。当时公卿的任用,若不是走李林甫关系上来的,他都想法加罪除去,弄得人人都怕他。右赞善大夫杨慎矜被升为知御史中丞事,但是他畏惧李林甫而不敢接受,玄宗只好改授谏议大夫。
户部尚书裴宽素来受玄宗赏识,李林甫恐怕裴宽被任命为宰相,因此对其十分嫉妒。这时刑部尚书裴敦复讨伐海盗吴令光回朝,李林甫接受请托,帮人吹嘘战功,裴宽私下向玄宗奏报此事。李林甫知道后,告诉了裴敦复,裴敦复就告诉李林甫说裴宽过去也把他的亲故托属过自己,于是李林甫说:“你马上上奏皇上,不要让别人先告了你。”裴敦复就用黄金五百两贿赂女道士杨太真的姐姐,让她告诉玄宗。裴宽因此被贬为睢阳太守。
(3)流放韦坚
陕郡太守、江淮租庸转运使韦坚之妻是李林甫之舅姜蛟的女儿,基于这层关系,李林甫提拔韦坚任居要职,以示对舅舅感恩戴德。韦坚通漕有功,得到玄宗宠信,他本人也觉得自己了不起,有入相之志,为此而遭到李林甫嫉妒,韦坚开始受到他的疏远。九月二十三日,玄宗根据李林甫的提议,罢去韦坚转运使,官刑部尚书,名为升官,实则把他的实权夺去了。
宗室子弟李适之与李林甫同居相位,二人争利有了矛盾。李林甫利用李适之疏阔马虎的弱点而加以陷害。他告诉李适之:“华山有金矿,发掘出来,可以富国,皇上还不知道此事。”过了几天,李适之借奏事之机向玄宗说了这件事。玄宗又问李林甫,李林甫回答说:“这事我得知很久了,但华山是陛下的本命,王气就在这里,不应当开凿,所以我不敢说。”这样玄宗就认为李林甫对自己尽心,而怪李适之考虑事情太疏忽了,所以就对李适之说:“以后奏事,应该先与李林甫商量,不要随便建议。”从此李适之不敢多论政事。李适之失去了皇上的信任。
为了铲除异己,李林甫搜罗狱吏。萧炅向他推荐了曹吉温。曹吉温为人残忍好杀,曾说:“若遇到了能用我的人,即使是南山白额虎也不足缚。”宰相李适之兼任兵部尚书,驸马张垍为侍郎,李林甫欲排挤二人,令手下人揭发兵部铨曹主簿事令史六十余人弄虚作假之事,交御史审问,因毫无结果,后由曹吉温接案。曹吉温将兵部吏员引至厅外,找来两名重囚在厅内严刑拷问,囚徒惨叫之声不断传过来。吏员素知曹吉温残酷,又亲闻囚徙号呼,不禁吓得魂飞魄散,于是均按曹吉温之意自诬服罪。李林甫很喜欢他这种做法。又有杭州人罗希奭,以治狱严苛而闻名,李林甫将他从御史台主簿提拔为殿中侍御史。两人感激李林甫的知遇之恩,人为“罗钳吉网”。
起初,李亨被立为太子,李林甫就不同意。他担心以后没有自己的好处,所以常常想动摇太子的地位。而韦坚又是太子韦妃的哥哥。皇甫惟明在太子为忠王时曾与太子关系很好,这时因打败了吐蕃入朝奏捷献俘,见到李林甫专权,心中很气愤,见到玄宗时,就劝玄宗罢免李林甫。李林甫清楚这件事后,就让杨慎矜暗中偷偷侦察皇甫惟明的行为。逢正月十五日夜,太子出游,见到了韦坚,韦坚又与皇甫惟明在景龙观道士房中见了一面,杨慎矜就揭发此事,说韦坚是皇戚,不应当和边将的关系那么密切。李林甫乘机上奏说韦坚与皇甫惟明有立太子为皇帝的企图。韦坚与皇甫惟明因此被抓起来,李林甫就让杨慎矜和御史中丞王、京兆府法曹吉温共同审问。玄宗对韦坚与皇甫惟明有疑心,但是没有确凿的证据,二十一日,下制书责备说韦坚因谋求官职地位,存有野心,贬为缙云太守;皇甫惟明由于挑拔离间君臣之间的关系,被贬为播川太守。又另颁布制书,以使百官警戒。
李适之素与韦坚交好,见韦坚等人受到贬斥,颇不自安,预感自己早晚也要被李林甫倾倒,于是干脆提出辞职,后改任太子少保。其子卫尉少卿李霅摆下丰盛的酒宴请,但是由于大家都害怕李林甫的权势,竟无人敢到他家赴宴。
玄宗任命门下侍郎、玄宗馆大学士□□烈同平章事。□□烈由于善于讲《老子》、《庄子》而受到重用,又专门用神仙符瑞等道法求得玄宗的欣赏。李林甫看到□□烈受到玄宗的信赖,并且柔顺奸佞,容易控制,因此就推举他为宰相。从此,一切政事都由李林甫决定,□□烈从来都不反对。依照过去的习惯,宰相在午后六刻退朝回家,李林甫上奏说现在天下太平,处理的都只是小事,宰相巳时就可回家,军国大事全可以在自己家里决定。于是管理文书的官吏只是把已办成的方案拿去让□□烈署名而已。
半年多后,将作少匠韦兰与兵部员外郎韦芝为他们的哥哥韦坚诉冤,并让太子为他哥哥作证,玄宗更加愤怒。太子感到害怕了,向皇帝请求与韦妃离婚,并且请求不要因为袒护亲戚而改变法律。二十六日,韦坚又被降为江夏别驾,韦兰和韦芝都被贬往岭南。但是玄宗知道太子孝顺谨慎,所以没有责怪他。李林甫又趁机在皇帝面前说坏话,故意说韦坚已经和李适之等人暗地里结成了派系。过了数天,韦坚被流放到临封,李适之降官为宜春太守,太常少卿韦斌为巴陵太守,嗣薛王李琄降官夷陵别驾,睢阳太守裴宽为安陆别驾,河南尹李齐物为竟陵太守,韦坚的亲戚和拥护者因为这件事而被流放、降职的有几十人。韦斌是韦安石的儿子。李琄是李业的儿子、韦坚的外甥。李琄的母亲也被强迫命令和李琄一起到夷陵去。但是,李林甫围绕太子兴起的案狱还远没有完结。
(4)杖杀杜有邻
李林甫又奏请分别派遣御史往贬所把皇甫惟明与韦坚兄弟等赐死。罗希奭从青州出发到岭南,把所到地方被降职的官员都杀死了,以至于各地方的官员都十分害怕,唯恐罗希奭来到自己的地方。安排驿马的文书到了宜春,李适之忧伤恐惧,服毒自杀。到了江华,王琚先服毒自杀未遂,听说罗希奭来了,吓得又上吊自杀了。罗希奭又绕道来到安陆,想让裴宽恐怖而死,裴宽向罗希奭叩头求生,罗希奭没有住下就又走了,裴宽才免于一死。李适之的儿子李奭护送父亲的尸体到了东京,李林甫又让人诽谤李奭,于是李奭也被杖死于河南府。给事中房琯由于与李适之关系亲密,被降官为宜春太守。房琯是房融的儿子。
李林甫对韦坚还是非常痛恨,于是就派遣使者沿着黄河和江淮地区的州县搜求韦坚的罪行,逮捕了很多管理漕运的官吏和船夫,以至于监狱人满为患。又严厉地追究拖欠赋税的人,并且牵连到街坊邻里,这些人全都被脱光衣服,活活打死在官府里。此恐怖政策直到李林甫死后才停止。
赞善大夫杜有邻的女儿是太子的杜良娣,她的姐姐是左骁卫兵曹柳勣的妻子。曹柳勣性格狂放、傲慢、豪爽、大方,喜欢追逐功利和名声,并且喜欢与有成就有势力的人交朋友。淄川太守裴敦复把曹柳勣推荐给北海太守李邕,于是二人成为好朋友。曹柳勣回到京师,与著作郎王曾等结为朋友,他们都是当时比较出名的人物。
曹柳勣与他妻子家里的人关系不好,想陷害他们,于是就散布谣言说杜有邻妄称有谶书,并且暗地里与太子联系,批评皇上,说皇上的坏话。李林甫命令曹吉温与御史一起审问,才弄清楚原来都是曹柳勣搞的阴谋。曹吉温又令曹柳勣牵连王曾等人到御史台。十二月二十七日,杜有邻、曹柳勣与王曾等人都被庭杖致死,尸体放在大理寺,其妻子、儿子被流放到远方,所有在朝廷的人都震惊了。嗣虢王李巨被贬为义阳司马,李巨是李邕的儿子。另外,派监察御史去审问处置李邕,太子也把杜良娣给贬为普通老百姓。
二十八日,邺郡太守王琚由于贪污贬为江华司马。王琚不拘小节,生活奢侈,与北海太守李邕都以为自己资格老,却长久在地方做官,心中抑郁不乐。李林甫讨厌他自以为是、做事冲动,所以也趁这个机会把他一起处置了。
天宝六载(公元747年)春季,正月初五,李邕与裴敦复都被杖杀而死。李邕非常有才华,卢藏用经常对他说:“你就好像是春秋时代吴王所铸的宝剑干将与莫邪一样,别人很难比得上你,但最终恐怕要被折坏。”但李邕从来不把他的话放在心上。
玄宗想要广求天下有才能的人,就下令凡精通一项技艺的人都要到京师参加选拔。李林甫恐怕朝外的贤士在对策中揭发他的奸恶,就建议说:“被推荐的人大多都卑贱愚蠢,恐怕不雅观的言语玷污圣上的听觉。”于是就下令郡县长官严加考试,十分出众的,才把姓名报到尚书省,再委托尚书省考二次,并命令御史中丞监试,取那些名副其实的上奏。接着对来应试的人进行诗、赋、论等方面考试,最后竟没有一个及第的。于是李林甫就上书祝贺说朝外已没有未被任用的贤人。
陇右、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御边很有办法,功名日盛,李林甫唯恐他以功名拜相,不断找碴打击他。玄宗命王忠嗣攻打吐蕃石堡城,王忠嗣认为石堡城不宜硬攻。将军董延光自告奋勇带兵攻打,却逾期攻克不下,便诬王忠嗣阻挠军计。玄宗大怒,李林甫趁火打劫,指使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曾说过“我自幼在宫中长大,与太子要好,欲拥兵尊奉太子”之语。玄宗将信将疑,命司法部门鞫问。
御史台和中书省、门下省审问王忠嗣。玄宗说:“我儿子一直待在深宫,怎么能和外人通谋呢!这肯定不是真的,只能说王忠嗣有阴扰军计的罪。”哥舒翰上奏时,有人劝他多拿一些金帛去救王忠嗣,哥舒翰说:“倘若天下还有公道,王公必不会因为受到冤枉而死;如果公道快要丧尽,拿金帛行贿也没有什么用。”于是就只身背了一个包裹入朝。御史台与中书省、门下省上奏说王忠嗣应定死罪。正受玄宗器重的哥舒翰坚持说王忠嗣冤枉,并且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王忠嗣的罪。玄宗走入宫中,哥舒翰随后叩头,声泪俱下,说王忠嗣无罪。玄宗也感到王忠嗣冤枉,二十七日,贬王忠嗣为汉阳太守。
(5)猜忌杨慎矜
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杨慎矜由于受到玄宗的赏识遭到李林甫的忌恨。杨慎矜和王的父亲王晋是表兄弟,所以少年时代与王十分友好。王之所以能进入御史台任职是因为杨慎矜的推荐、提拔。及至王为御史中丞,杨慎矜与他说话,仍然直呼他的姓名。王自恃与李林甫关系密切,心中略感不快;后来杨慎矜又夺了王的职田;还有,王之母出身卑微,杨慎矜曾把此事对别人讲过。由于这些,王对杨慎矜怀恨在心。而杨慎矜还像过去那样对待王,曾与王私下里谈论预卜吉凶的谶书。
杨慎矜和懂得星象占卜之术的史敬忠过丛甚密,史敬忠预言天下大乱,劝说杨慎矜在临汝山里买田置地来躲避战乱。适逢杨慎矜父亲墓地中的草木流血,杨慎矜特别惊诧,就问史敬忠怎么办。史敬忠请他祈祷以避免灾祸,于是杨慎矜就在家里的后园中设立了道场,退朝以后,总是戴着脚镣手铐裸体坐在道场中。十日后,墓地中的草木不流血了,因此杨慎矜非常感谢史敬忠。杨慎矜有个奴婢名叫明珠,美貌漂亮,史敬忠盯着她看,杨慎矜就把明珠赠给了史敬忠,史敬忠同明珠同车经过杨贵妃姐姐柳氏楼下,柳氏请史敬忠上楼,并索要明珠。史敬忠不敢拒绝。第二天,柳氏让明珠跟着她一起入宫。玄宗看到后非常诧异,便问起明珠的来历,明珠据实相告。玄宗以为杨慎矜作为朝官不应和方术之士来往,心中十分厌烦,但含怒未发。
杨钊告诉了王这件事,王听后心中大喜,借机侮辱杨慎矜,杨慎矜十分愤怒。李林甫深知王和杨慎矜不和,私下诱使王陷害杨慎矜。于是王就让手下人造谣说:“杨慎矜是隋炀帝的玄孙,常常与坏人来往,家中还藏有预卜吉凶的谶书,阴谋复辟祖先的帝业。”玄宗听后非常生气,下令逮捕了杨慎矜,并命刑部、大理寺和侍御史杨钊、殿中侍御史卢铉共同审问。太府少卿张瑄本是杨慎矜的门生,因此卢铉就诬告张瑄曾与杨慎矜议论过谶书,并严刑拷打张瑄,张瑄不承认这件事。卢铉又把张瑄的双脚捆绑在木头上,让人抓住他所戴的枷柄向前猛拉,身体被拉长数尺,腰都快要被拉断了,眼鼻流血,但是张瑄还是不肯回答。
朝廷再派曹吉温去汝州抓捕术士史敬忠。史敬忠和曹吉温的父亲关系很好,曹吉温年幼时,史敬忠常常抱着他玩耍。等到捕获了史敬忠,曹吉温不肯和他说话,只是让人用枷锁住他的脖子,头用布蒙上,走在马前。待到了戏水,曹吉温才让官吏劝诱史敬忠说:“假如你能够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就能保全生命,杨慎矜已经认罪,你只需证明就可以了,否则的话,就没命了。前面已快到了温汤,到了那里你就是想自首也不行了。”史敬忠看着曹吉温说:“吉七郎,请给我一张纸。”曹吉温不答应。待离温汤十余里时,史敬忠苦苦哀求,曹吉温才让他在一棵桑树下写了供词,内容与曹吉温所求吻合。曹吉温这才对史敬忠说:“请大人不要怪罪我!”然后起身行礼。
等到了会昌县,官吏才审问杨慎矜,且以史敬忠供词为证。杨慎矜只好全部认罪,只是没有搜到预卜吉凶的谶书。
李林甫很着急,就令卢铉去长安搜查杨慎矜的家,卢铉事先就把谶书藏在衣袖里,故意走进黑暗的地方,然后假装骂骂咧咧地很气愤地说:“这个叛贼,把谶书藏得真隐密。”到了会昌县,把谶书拿出来让杨慎矜看。杨慎矜哀叹说:“我根本没藏匿过什么谶书,怎么可能在我家里搜出来呢?我就等死算了。”二十五日,玄宗赐杨慎矜和他的哥哥少府少监杨慎余、洛阳令杨慎名自杀;史敬忠被打了一百杖,与妻子同时被流放到岭南去了;张瑄被杖打六十,流放到临封,死在了会昌县。嗣虢王李巨虽然不是同谋,但和史敬忠相识,被免去官职,安置南宾郡。其他还有数十人受到牵连,被治了罪。杨慎名知道了皇帝赐他自杀的敕书,神色不变,写信和姐姐诀别;杨慎余则合掌指天上吊而死。
(6)献媚玄宗
李林甫不择手段地排斥异己,对玄宗却绞尽脑汁地献媚取宠。每次奏事,他都贿赂玄宗周围的人,探听皇上喜欢听什么,因而上奏无不中玄宗之意。玄宗由于在位时间久了,渐渐不理政事,开始放纵私欲,对大臣的直谏已听不进耳了。李林甫对玄宗百般逢迎,对玄宗的任意淫乐听之任之,因而受到玄宗的宠遇。早在天宝三载(公元744年),玄宗就征询高力士意见说:“近来天下太平,朕想放手不做事,把政事委托给林甫,如何?”虽然高力士表示反对,而玄宗却没有采纳其意见。李林甫不断加官封爵,天宝六载(公元747年),加开府仪同三司,赐坐食三百户租赋,兼领陇右、河西节度。十二月,玄宗命百官在尚书省挑选天下贡物,用车拉到林甫家去;平时也常让宦官把各地进贡的珍味佳肴给李林甫送去。薛王在城东有一座别墅,林亭幽邃,在京师很有名。玄宗把这地方额外恩赏给了李林甫。玄宗前后赐其的珍玩不可胜数。
李林甫屡兴冤狱,四方树敌,李林甫的儿子李岫为将作监,对父亲的权势过大特别畏惧,有一次和李林甫游览后园,指着那些做工的民夫对李林甫说:“你居宰相之位时日已久,仇敌不计其数,如果有一天大祸临头,想做个民夫都做不成了!”李林甫听后不高兴地说:“大势已经这样了,有什么办法呢!”
先前,宰相以德行处世,不炫耀威权,随从不过几个人,所经过的地方,百姓也不用回避。李林甫认为自己结怨太多,经常怕有刺来杀他,所以出门时有步骑百余人在左右两边保护,并让金吾卫的士兵赶走街上的人,并走在前面数百步保护,王公卿士都要回避。所居住的地方不但重门复壁,而且用石头砌地,墙中置木板,如临大敌,一天晚上竟然多次转移住处,就是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住在什么地方。大唐宰相的随从人员数量越来越多,是从李林甫这里兴起的。
李林甫为了自己独得玄宗恩宠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就着力改变了边将入朝为宰相的惯例。唐兴以来,朝廷多用一些忠厚名臣做御边将帅。他们任期一般不长,且只把守一地,不兼统遥领,往往因为功绩显著提升做宰相,像唐初的李靖、李世勣、刘仁轨和玄宗时的郭元振、张嘉贞、张说、萧嵩、李适之等人皆是自边帅入相。尽管一些少数民族将领颇有统兵打仗的方略,唐朝却总是派亲信大臣做大元帅对他们进行牵制,使他们难以执掌大将之权。开元期间,唐玄宗有吞四夷之志,喜好边功,自此边将开始久任遥领。李林甫为了堵死将帅入相的道路,想到少数族将帅文化不高,便于控制,于是向玄宗进言:“让文人做将军,他们胆子小害怕打仗,比不上用凶悍的少数民族。他们勇敢善战,寒族则不会拉帮结派,陛下若推诚对待他们,这些人必然为朝廷尽力效命。”玄宗认为很有道理,采纳了他的建议。从此诸道节度使多用少数民族将领。安禄山就是在这种政策下不断受到玄宗的重用握有精兵的。最后造成强兵武将皆聚集在西北、东北边境上,内地却疏于防范,形成了外重内轻的格局,为安禄山起兵创造了条件。这一切都是和李林甫专权分不开的。
李林甫任宰相后权倾朝野,把持朝政很长时间。他嫉妒别人的才能,不容许他人才望功名超过自己。凡是玄宗亲信的大臣,他都要想尽办法将其除掉,而表面上却装出一副亲近的样子。世人都说他“口有蜜,腹有剑”。
(1)李林甫拜相
李林甫小字哥奴,是宗室子弟,曾祖父李叔良是唐高祖李渊的从父弟。林甫以家世入仕,为千牛直长,很得其舅楚国公姜蛟的疼爱。姜蛟常常为他在朝廷上说好话。姜蛟的妹妹嫁给侍中源乾曜的侄孙源光乘。一天,源乾曜的儿子源洁对父亲说:“李林甫求作司门郎中。”源乾曜回答:“郎官应该由有才华名望高的人担任,哥奴怎么能做郎官?”虽然如此,李林甫还是凭借姻亲的帮忙,升为太子谕德和国子司业。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御史中丞宇文融推荐李林甫为御史中丞,二人同列。李林甫又任刑、吏部二侍郎。他为人狡猾难测,工于心计,善于钻营,谙熟宫廷内的事和做官的学问,用尽心思在自己周围编织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巩固在朝中的势力。为了解皇帝的好恶与意图以便迎合取媚,他广交宦官和妃嫔,对玄宗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所以奏事时往往称旨,很得玄宗的喜欢。那时,武惠妃集后宫三千宠爱于一身,于是李林甫对其极尽巴结之能事。武惠妃想立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做太子,与太子李瑛之间产生了矛盾。李林甫认为投靠武惠妃的机会来了,便通过和他关系密切的宦官把愿意帮助寿王做太子的意思传达给武惠妃。武惠妃正需要外廷士大夫的支持,自然十分高兴,因此一有机会就在玄宗面前盛赞李林甫,使玄宗越来越信任他。
李林甫与侍中裴光庭之妻、武三思之女有私情,裴光庭死后,武氏请求玄宗亲信的宦官高力士在皇帝面前为李林甫说情,代替其夫的职位。高力士的养父高延福和武三思是好朋友,高力士与武三思家的关系也很密切,但在任用宰相的大事上,高力士没有草率应允。中书令萧嵩举荐右丞韩休为相,玄宗同意了。正在起草诏书时,高力士将消息透露给武氏,建议李林甫转告韩休。韩休做相后很感激李林甫,向上推荐他有任相之才,武惠妃也暗地里帮他说好话,使原就对李林甫印象颇好的玄宗动了心,拜李林甫为黄门侍郎,其官位仅次于宰相。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玄宗以黄门侍郎平章事裴耀卿担任侍中,中书侍郎平章事张九龄担任中书令,李林甫也同时登上相位,拜官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加银青光禄大夫散阶。李林甫官居宰相手握重权后,就开始颠倒黑白、结交朋党、欺蒙圣上,使唐王朝的政治更趋于黑暗。
李林甫做相后仍在废立太子问题上固执己见,为其阴暗的政治目的积累政治资本。而唐玄宗最后还是因为张九龄的坚决反对而没有废掉太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张九龄因屡屡直谏被罢相,杨洄再次诬谮太子等人与太子妃兄薛鏽阴谋勾结,很有可能会谋反。玄宗又召集宰相讨论。李林甫说:“这是皇族内部事务,不是外臣应该议论的。”这对玄宗废太子作了实际上的支持。于是,宦官奉命到宫中宣制,废太子李瑛、李瑶、李琚贬为庶人,薛鏽流放州。过了不久,李瑛、李瑶、李琚在城东驿被赐死,薛鏽在蓝田被赐死,太子舅家赵氏、妃家薛氏,李瑶舅家皇甫氏受牵连被流贬的有数十人。李瑶、李琚皆好学有才干,平白被诬至死,人们都觉得惋惜。
(2)大兴冤狱
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太子李瑛死后,玄宗在设立太子的问题上踌躇不定。寿王李瑁在玄宗诸子中排行十八,又无特殊才华,特别是武惠妃在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死后,玄宗对他不再偏袒。忠王李玙年长,且又仁孝恭谨,按理应立为太子。李林甫多次劝谏立寿王李瑁为太子,其目的是想成为新太子的鼎力支持者而巩固权势。最后玄宗在高力士的劝说下把李玙立为太子,致使李林甫的打算落空。由于太子不是自己所立,为此李林甫围玙绕太子李(后改名李亨)阴谋制造了一场殃及范围极广的冤狱。
有一次,玄宗在勤政楼垂帘观看乐舞,兵部侍郎卢绚不知道,便提鞭按辔从楼下穿过。卢绚风度翩翩,玄宗目送其远去,感叹卢绚含蓄不露的风度。李林甫时常用金钱贿赂玄宗左右的人,玄宗的每一个想法和行动李林甫全部了解得很清楚。于是李林甫召来卢绚的儿子说:“你父亲名望很高,如今交州、广州需要才能高的人去治理,皇上想令你父亲去,不知他愿不愿意去?倘若恐惧远行,就会被降官,否则,只有以太子宾或詹事的身份在东都任官。这也算是优惠贤者的任命,不知如何?”卢绚听后,心里很害怕,于是就主动奏请改任太子宾或詹事。李林甫又恐怕违背众望,就任命卢绚为华州刺史。卢绚到官时间不长,李林甫又造谣说他有病,不理州事,任命他为詹事、员外同正。
玄宗曾问李林甫:“严挺之现在哪里,这个人还是有才能的。”严挺之曾任中书侍郎,与张九龄关系很好,张九龄罢相时受牵连贬为洛州刺史,后改绛州刺史。林甫害怕严挺之再次入朝为言官,私下里叫来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说:“皇上对尊兄印象很好,何不上奏有疾,请求回京师就医,也好能让圣上看到。”严挺之不知事情经过,便按照李林甫旨意上奏,李林甫拿着严挺之的奏文启禀玄宗:“挺之衰老得风疾,为使其安心养病,只宜授给散秩。”玄宗很感惋惜,只好授严挺之为詹事。汴州刺史、河南采访使齐澣也因是朝廷有名望的老臣,被李林甫排挤为少詹事、员外同正。当时公卿的任用,若不是走李林甫关系上来的,他都想法加罪除去,弄得人人都怕他。右赞善大夫杨慎矜被升为知御史中丞事,但是他畏惧李林甫而不敢接受,玄宗只好改授谏议大夫。
户部尚书裴宽素来受玄宗赏识,李林甫恐怕裴宽被任命为宰相,因此对其十分嫉妒。这时刑部尚书裴敦复讨伐海盗吴令光回朝,李林甫接受请托,帮人吹嘘战功,裴宽私下向玄宗奏报此事。李林甫知道后,告诉了裴敦复,裴敦复就告诉李林甫说裴宽过去也把他的亲故托属过自己,于是李林甫说:“你马上上奏皇上,不要让别人先告了你。”裴敦复就用黄金五百两贿赂女道士杨太真的姐姐,让她告诉玄宗。裴宽因此被贬为睢阳太守。
(3)流放韦坚
陕郡太守、江淮租庸转运使韦坚之妻是李林甫之舅姜蛟的女儿,基于这层关系,李林甫提拔韦坚任居要职,以示对舅舅感恩戴德。韦坚通漕有功,得到玄宗宠信,他本人也觉得自己了不起,有入相之志,为此而遭到李林甫嫉妒,韦坚开始受到他的疏远。九月二十三日,玄宗根据李林甫的提议,罢去韦坚转运使,官刑部尚书,名为升官,实则把他的实权夺去了。
宗室子弟李适之与李林甫同居相位,二人争利有了矛盾。李林甫利用李适之疏阔马虎的弱点而加以陷害。他告诉李适之:“华山有金矿,发掘出来,可以富国,皇上还不知道此事。”过了几天,李适之借奏事之机向玄宗说了这件事。玄宗又问李林甫,李林甫回答说:“这事我得知很久了,但华山是陛下的本命,王气就在这里,不应当开凿,所以我不敢说。”这样玄宗就认为李林甫对自己尽心,而怪李适之考虑事情太疏忽了,所以就对李适之说:“以后奏事,应该先与李林甫商量,不要随便建议。”从此李适之不敢多论政事。李适之失去了皇上的信任。
为了铲除异己,李林甫搜罗狱吏。萧炅向他推荐了曹吉温。曹吉温为人残忍好杀,曾说:“若遇到了能用我的人,即使是南山白额虎也不足缚。”宰相李适之兼任兵部尚书,驸马张垍为侍郎,李林甫欲排挤二人,令手下人揭发兵部铨曹主簿事令史六十余人弄虚作假之事,交御史审问,因毫无结果,后由曹吉温接案。曹吉温将兵部吏员引至厅外,找来两名重囚在厅内严刑拷问,囚徒惨叫之声不断传过来。吏员素知曹吉温残酷,又亲闻囚徙号呼,不禁吓得魂飞魄散,于是均按曹吉温之意自诬服罪。李林甫很喜欢他这种做法。又有杭州人罗希奭,以治狱严苛而闻名,李林甫将他从御史台主簿提拔为殿中侍御史。两人感激李林甫的知遇之恩,人为“罗钳吉网”。
起初,李亨被立为太子,李林甫就不同意。他担心以后没有自己的好处,所以常常想动摇太子的地位。而韦坚又是太子韦妃的哥哥。皇甫惟明在太子为忠王时曾与太子关系很好,这时因打败了吐蕃入朝奏捷献俘,见到李林甫专权,心中很气愤,见到玄宗时,就劝玄宗罢免李林甫。李林甫清楚这件事后,就让杨慎矜暗中偷偷侦察皇甫惟明的行为。逢正月十五日夜,太子出游,见到了韦坚,韦坚又与皇甫惟明在景龙观道士房中见了一面,杨慎矜就揭发此事,说韦坚是皇戚,不应当和边将的关系那么密切。李林甫乘机上奏说韦坚与皇甫惟明有立太子为皇帝的企图。韦坚与皇甫惟明因此被抓起来,李林甫就让杨慎矜和御史中丞王、京兆府法曹吉温共同审问。玄宗对韦坚与皇甫惟明有疑心,但是没有确凿的证据,二十一日,下制书责备说韦坚因谋求官职地位,存有野心,贬为缙云太守;皇甫惟明由于挑拔离间君臣之间的关系,被贬为播川太守。又另颁布制书,以使百官警戒。
李适之素与韦坚交好,见韦坚等人受到贬斥,颇不自安,预感自己早晚也要被李林甫倾倒,于是干脆提出辞职,后改任太子少保。其子卫尉少卿李霅摆下丰盛的酒宴请,但是由于大家都害怕李林甫的权势,竟无人敢到他家赴宴。
玄宗任命门下侍郎、玄宗馆大学士□□烈同平章事。□□烈由于善于讲《老子》、《庄子》而受到重用,又专门用神仙符瑞等道法求得玄宗的欣赏。李林甫看到□□烈受到玄宗的信赖,并且柔顺奸佞,容易控制,因此就推举他为宰相。从此,一切政事都由李林甫决定,□□烈从来都不反对。依照过去的习惯,宰相在午后六刻退朝回家,李林甫上奏说现在天下太平,处理的都只是小事,宰相巳时就可回家,军国大事全可以在自己家里决定。于是管理文书的官吏只是把已办成的方案拿去让□□烈署名而已。
半年多后,将作少匠韦兰与兵部员外郎韦芝为他们的哥哥韦坚诉冤,并让太子为他哥哥作证,玄宗更加愤怒。太子感到害怕了,向皇帝请求与韦妃离婚,并且请求不要因为袒护亲戚而改变法律。二十六日,韦坚又被降为江夏别驾,韦兰和韦芝都被贬往岭南。但是玄宗知道太子孝顺谨慎,所以没有责怪他。李林甫又趁机在皇帝面前说坏话,故意说韦坚已经和李适之等人暗地里结成了派系。过了数天,韦坚被流放到临封,李适之降官为宜春太守,太常少卿韦斌为巴陵太守,嗣薛王李琄降官夷陵别驾,睢阳太守裴宽为安陆别驾,河南尹李齐物为竟陵太守,韦坚的亲戚和拥护者因为这件事而被流放、降职的有几十人。韦斌是韦安石的儿子。李琄是李业的儿子、韦坚的外甥。李琄的母亲也被强迫命令和李琄一起到夷陵去。但是,李林甫围绕太子兴起的案狱还远没有完结。
(4)杖杀杜有邻
李林甫又奏请分别派遣御史往贬所把皇甫惟明与韦坚兄弟等赐死。罗希奭从青州出发到岭南,把所到地方被降职的官员都杀死了,以至于各地方的官员都十分害怕,唯恐罗希奭来到自己的地方。安排驿马的文书到了宜春,李适之忧伤恐惧,服毒自杀。到了江华,王琚先服毒自杀未遂,听说罗希奭来了,吓得又上吊自杀了。罗希奭又绕道来到安陆,想让裴宽恐怖而死,裴宽向罗希奭叩头求生,罗希奭没有住下就又走了,裴宽才免于一死。李适之的儿子李奭护送父亲的尸体到了东京,李林甫又让人诽谤李奭,于是李奭也被杖死于河南府。给事中房琯由于与李适之关系亲密,被降官为宜春太守。房琯是房融的儿子。
李林甫对韦坚还是非常痛恨,于是就派遣使者沿着黄河和江淮地区的州县搜求韦坚的罪行,逮捕了很多管理漕运的官吏和船夫,以至于监狱人满为患。又严厉地追究拖欠赋税的人,并且牵连到街坊邻里,这些人全都被脱光衣服,活活打死在官府里。此恐怖政策直到李林甫死后才停止。
赞善大夫杜有邻的女儿是太子的杜良娣,她的姐姐是左骁卫兵曹柳勣的妻子。曹柳勣性格狂放、傲慢、豪爽、大方,喜欢追逐功利和名声,并且喜欢与有成就有势力的人交朋友。淄川太守裴敦复把曹柳勣推荐给北海太守李邕,于是二人成为好朋友。曹柳勣回到京师,与著作郎王曾等结为朋友,他们都是当时比较出名的人物。
曹柳勣与他妻子家里的人关系不好,想陷害他们,于是就散布谣言说杜有邻妄称有谶书,并且暗地里与太子联系,批评皇上,说皇上的坏话。李林甫命令曹吉温与御史一起审问,才弄清楚原来都是曹柳勣搞的阴谋。曹吉温又令曹柳勣牵连王曾等人到御史台。十二月二十七日,杜有邻、曹柳勣与王曾等人都被庭杖致死,尸体放在大理寺,其妻子、儿子被流放到远方,所有在朝廷的人都震惊了。嗣虢王李巨被贬为义阳司马,李巨是李邕的儿子。另外,派监察御史去审问处置李邕,太子也把杜良娣给贬为普通老百姓。
二十八日,邺郡太守王琚由于贪污贬为江华司马。王琚不拘小节,生活奢侈,与北海太守李邕都以为自己资格老,却长久在地方做官,心中抑郁不乐。李林甫讨厌他自以为是、做事冲动,所以也趁这个机会把他一起处置了。
天宝六载(公元747年)春季,正月初五,李邕与裴敦复都被杖杀而死。李邕非常有才华,卢藏用经常对他说:“你就好像是春秋时代吴王所铸的宝剑干将与莫邪一样,别人很难比得上你,但最终恐怕要被折坏。”但李邕从来不把他的话放在心上。
玄宗想要广求天下有才能的人,就下令凡精通一项技艺的人都要到京师参加选拔。李林甫恐怕朝外的贤士在对策中揭发他的奸恶,就建议说:“被推荐的人大多都卑贱愚蠢,恐怕不雅观的言语玷污圣上的听觉。”于是就下令郡县长官严加考试,十分出众的,才把姓名报到尚书省,再委托尚书省考二次,并命令御史中丞监试,取那些名副其实的上奏。接着对来应试的人进行诗、赋、论等方面考试,最后竟没有一个及第的。于是李林甫就上书祝贺说朝外已没有未被任用的贤人。
陇右、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御边很有办法,功名日盛,李林甫唯恐他以功名拜相,不断找碴打击他。玄宗命王忠嗣攻打吐蕃石堡城,王忠嗣认为石堡城不宜硬攻。将军董延光自告奋勇带兵攻打,却逾期攻克不下,便诬王忠嗣阻挠军计。玄宗大怒,李林甫趁火打劫,指使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曾说过“我自幼在宫中长大,与太子要好,欲拥兵尊奉太子”之语。玄宗将信将疑,命司法部门鞫问。
御史台和中书省、门下省审问王忠嗣。玄宗说:“我儿子一直待在深宫,怎么能和外人通谋呢!这肯定不是真的,只能说王忠嗣有阴扰军计的罪。”哥舒翰上奏时,有人劝他多拿一些金帛去救王忠嗣,哥舒翰说:“倘若天下还有公道,王公必不会因为受到冤枉而死;如果公道快要丧尽,拿金帛行贿也没有什么用。”于是就只身背了一个包裹入朝。御史台与中书省、门下省上奏说王忠嗣应定死罪。正受玄宗器重的哥舒翰坚持说王忠嗣冤枉,并且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王忠嗣的罪。玄宗走入宫中,哥舒翰随后叩头,声泪俱下,说王忠嗣无罪。玄宗也感到王忠嗣冤枉,二十七日,贬王忠嗣为汉阳太守。
(5)猜忌杨慎矜
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杨慎矜由于受到玄宗的赏识遭到李林甫的忌恨。杨慎矜和王的父亲王晋是表兄弟,所以少年时代与王十分友好。王之所以能进入御史台任职是因为杨慎矜的推荐、提拔。及至王为御史中丞,杨慎矜与他说话,仍然直呼他的姓名。王自恃与李林甫关系密切,心中略感不快;后来杨慎矜又夺了王的职田;还有,王之母出身卑微,杨慎矜曾把此事对别人讲过。由于这些,王对杨慎矜怀恨在心。而杨慎矜还像过去那样对待王,曾与王私下里谈论预卜吉凶的谶书。
杨慎矜和懂得星象占卜之术的史敬忠过丛甚密,史敬忠预言天下大乱,劝说杨慎矜在临汝山里买田置地来躲避战乱。适逢杨慎矜父亲墓地中的草木流血,杨慎矜特别惊诧,就问史敬忠怎么办。史敬忠请他祈祷以避免灾祸,于是杨慎矜就在家里的后园中设立了道场,退朝以后,总是戴着脚镣手铐裸体坐在道场中。十日后,墓地中的草木不流血了,因此杨慎矜非常感谢史敬忠。杨慎矜有个奴婢名叫明珠,美貌漂亮,史敬忠盯着她看,杨慎矜就把明珠赠给了史敬忠,史敬忠同明珠同车经过杨贵妃姐姐柳氏楼下,柳氏请史敬忠上楼,并索要明珠。史敬忠不敢拒绝。第二天,柳氏让明珠跟着她一起入宫。玄宗看到后非常诧异,便问起明珠的来历,明珠据实相告。玄宗以为杨慎矜作为朝官不应和方术之士来往,心中十分厌烦,但含怒未发。
杨钊告诉了王这件事,王听后心中大喜,借机侮辱杨慎矜,杨慎矜十分愤怒。李林甫深知王和杨慎矜不和,私下诱使王陷害杨慎矜。于是王就让手下人造谣说:“杨慎矜是隋炀帝的玄孙,常常与坏人来往,家中还藏有预卜吉凶的谶书,阴谋复辟祖先的帝业。”玄宗听后非常生气,下令逮捕了杨慎矜,并命刑部、大理寺和侍御史杨钊、殿中侍御史卢铉共同审问。太府少卿张瑄本是杨慎矜的门生,因此卢铉就诬告张瑄曾与杨慎矜议论过谶书,并严刑拷打张瑄,张瑄不承认这件事。卢铉又把张瑄的双脚捆绑在木头上,让人抓住他所戴的枷柄向前猛拉,身体被拉长数尺,腰都快要被拉断了,眼鼻流血,但是张瑄还是不肯回答。
朝廷再派曹吉温去汝州抓捕术士史敬忠。史敬忠和曹吉温的父亲关系很好,曹吉温年幼时,史敬忠常常抱着他玩耍。等到捕获了史敬忠,曹吉温不肯和他说话,只是让人用枷锁住他的脖子,头用布蒙上,走在马前。待到了戏水,曹吉温才让官吏劝诱史敬忠说:“假如你能够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就能保全生命,杨慎矜已经认罪,你只需证明就可以了,否则的话,就没命了。前面已快到了温汤,到了那里你就是想自首也不行了。”史敬忠看着曹吉温说:“吉七郎,请给我一张纸。”曹吉温不答应。待离温汤十余里时,史敬忠苦苦哀求,曹吉温才让他在一棵桑树下写了供词,内容与曹吉温所求吻合。曹吉温这才对史敬忠说:“请大人不要怪罪我!”然后起身行礼。
等到了会昌县,官吏才审问杨慎矜,且以史敬忠供词为证。杨慎矜只好全部认罪,只是没有搜到预卜吉凶的谶书。
李林甫很着急,就令卢铉去长安搜查杨慎矜的家,卢铉事先就把谶书藏在衣袖里,故意走进黑暗的地方,然后假装骂骂咧咧地很气愤地说:“这个叛贼,把谶书藏得真隐密。”到了会昌县,把谶书拿出来让杨慎矜看。杨慎矜哀叹说:“我根本没藏匿过什么谶书,怎么可能在我家里搜出来呢?我就等死算了。”二十五日,玄宗赐杨慎矜和他的哥哥少府少监杨慎余、洛阳令杨慎名自杀;史敬忠被打了一百杖,与妻子同时被流放到岭南去了;张瑄被杖打六十,流放到临封,死在了会昌县。嗣虢王李巨虽然不是同谋,但和史敬忠相识,被免去官职,安置南宾郡。其他还有数十人受到牵连,被治了罪。杨慎名知道了皇帝赐他自杀的敕书,神色不变,写信和姐姐诀别;杨慎余则合掌指天上吊而死。
(6)献媚玄宗
李林甫不择手段地排斥异己,对玄宗却绞尽脑汁地献媚取宠。每次奏事,他都贿赂玄宗周围的人,探听皇上喜欢听什么,因而上奏无不中玄宗之意。玄宗由于在位时间久了,渐渐不理政事,开始放纵私欲,对大臣的直谏已听不进耳了。李林甫对玄宗百般逢迎,对玄宗的任意淫乐听之任之,因而受到玄宗的宠遇。早在天宝三载(公元744年),玄宗就征询高力士意见说:“近来天下太平,朕想放手不做事,把政事委托给林甫,如何?”虽然高力士表示反对,而玄宗却没有采纳其意见。李林甫不断加官封爵,天宝六载(公元747年),加开府仪同三司,赐坐食三百户租赋,兼领陇右、河西节度。十二月,玄宗命百官在尚书省挑选天下贡物,用车拉到林甫家去;平时也常让宦官把各地进贡的珍味佳肴给李林甫送去。薛王在城东有一座别墅,林亭幽邃,在京师很有名。玄宗把这地方额外恩赏给了李林甫。玄宗前后赐其的珍玩不可胜数。
李林甫屡兴冤狱,四方树敌,李林甫的儿子李岫为将作监,对父亲的权势过大特别畏惧,有一次和李林甫游览后园,指着那些做工的民夫对李林甫说:“你居宰相之位时日已久,仇敌不计其数,如果有一天大祸临头,想做个民夫都做不成了!”李林甫听后不高兴地说:“大势已经这样了,有什么办法呢!”
先前,宰相以德行处世,不炫耀威权,随从不过几个人,所经过的地方,百姓也不用回避。李林甫认为自己结怨太多,经常怕有刺来杀他,所以出门时有步骑百余人在左右两边保护,并让金吾卫的士兵赶走街上的人,并走在前面数百步保护,王公卿士都要回避。所居住的地方不但重门复壁,而且用石头砌地,墙中置木板,如临大敌,一天晚上竟然多次转移住处,就是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住在什么地方。大唐宰相的随从人员数量越来越多,是从李林甫这里兴起的。
李林甫为了自己独得玄宗恩宠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就着力改变了边将入朝为宰相的惯例。唐兴以来,朝廷多用一些忠厚名臣做御边将帅。他们任期一般不长,且只把守一地,不兼统遥领,往往因为功绩显著提升做宰相,像唐初的李靖、李世勣、刘仁轨和玄宗时的郭元振、张嘉贞、张说、萧嵩、李适之等人皆是自边帅入相。尽管一些少数民族将领颇有统兵打仗的方略,唐朝却总是派亲信大臣做大元帅对他们进行牵制,使他们难以执掌大将之权。开元期间,唐玄宗有吞四夷之志,喜好边功,自此边将开始久任遥领。李林甫为了堵死将帅入相的道路,想到少数族将帅文化不高,便于控制,于是向玄宗进言:“让文人做将军,他们胆子小害怕打仗,比不上用凶悍的少数民族。他们勇敢善战,寒族则不会拉帮结派,陛下若推诚对待他们,这些人必然为朝廷尽力效命。”玄宗认为很有道理,采纳了他的建议。从此诸道节度使多用少数民族将领。安禄山就是在这种政策下不断受到玄宗的重用握有精兵的。最后造成强兵武将皆聚集在西北、东北边境上,内地却疏于防范,形成了外重内轻的格局,为安禄山起兵创造了条件。这一切都是和李林甫专权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