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底,  天气已经很凉了。贺星回推开半扇窗,冷空气立刻争先恐后地往温暖的屋内跑,划过她脸颊的时候,  凛冽如同刀锋。

    她在这冷风里站了半刻,  让自己沉溺在低落的情绪之中。

    脑海里有许多繁杂的念头,  但她放任了它们,  并不去刻意整理。

    直到肺腑之中也充满了冷冽的空气,整个人从身体到头脑似乎都被冷却到了极致,她才回过身,一边关窗户,一边吩咐道,“请中书和六部的重臣们过来议政。”

    不一时,人就到期了,贺星回站起身问,“这个案子,诸卿怎么看?”

    这一年本来就不太平,好不容易眼看要过年了,  大家刚刚松了一口气,就又出了这种事,  众人的态度都不免有些小心翼翼。特别是现在他们坐着,贺星回却站着,  带来的压力就更大了。

    最后还是韩青先开口,  “此案影响广泛,不好裁断啊!”

    这话说到了所有人的心坎上。

    其实难的并不是这个案子要怎么断。这件事,贺星回会站哪一边,  几乎不用过多地考虑。问题是,  另一边也占理。毕竟那是他自家花钱买回的奴隶,  要说确实是给这些人一口饭吃,一条活路,而且虽然苛刻,却也没有到害死人命的地步,连官府都没法管。反倒是奴隶死了主人,本来就应该罪加一等。

    所以官府断案,难的是要怎么服众,怎么平衡。

    这个案子虽然是第一例,可是现在工厂越来越多,今年又是这样的年景,说不定也有像这家一样买了奴隶的,这些人都看着呢。这个案子怎么判,也决定了他们之后会怎么对待手底下的人。

    就像韩青说的,一个案子,怎么都能断了,背后的影响,才是让众人觉得难办的地方。

    贺星回转头看向刑部尚书,“按照《民法》,百姓面对这种情形,该如何应对?”

    刑部尚书忍不住额头冒汗,“陛下,《民法》之中并无相应条例。况且……况且那些也并非普通百姓。”

    “在我大越的国土上生存,自然就是陛下的子民,大越的百姓。”贺星回微微皱眉,加重了语气道。

    刑部尚书连忙说,“臣回去就让人拟定相应的条款。”

    “不必。”贺星回道,“有一件事,朕一直在想,什么样的时机提出来才合适。如今既然出了这等案子,也就不必管什么时机不时机的了。自从定下了‘开明’这个年号之后,朝廷处处开明,大越的气象也是日新月异,许多过去陈腐的观念和规矩,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早就应该淘汰更新了。”

    “——朕欲废除奴隶制度,诸卿以为如何?”

    饶是在被召集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要出大事”的心理准备,但在听到这句话的瞬间,众人还是忍不住心脏重重一跳。

    至今为止,贺星回所有的政策,基本上都是在不触动大的利益的情况下推行的,所以看起来顺利得有些过分。自然,这是她刻意的选择。即便是当初打压世家,也是拉一边打一边,并且没有真正地触及根本利益,本质上还是政治斗争。

    可是今天这一条废除奴隶制度,波及的范围就太广了。

    世家、寒门、官吏、小有资产的地主商人,乃至一些中产之家,但凡条件允许,无有不蓄奴的。而奴隶是花钱购买的商品,也是主人的财产之一,只要不是打杀了,官府就不会管。事实上就算打杀了,官府大多数时候也不会管,就算要管也只是走个形式,最后多半罚钱了事。

    这种特权已经持续存在了上千年,成为了社会公认的部分。奴隶、平民、特权阶级的三级划分,更是整个封建社会存在的根基。

    现在,贺星回等于是要挖掉这个根基。

    这不仅仅是废除一个制度,更是对她自己的身份和立场的背弃——封建社会最大的特权阶级,本来就是皇室。其他的世家寒门、官宦集团乃至商人地主,不过是依附在皇权身边形成的利益团体。

    对她来说是如此,对面前这些朝臣而言,也是一样的。

    现在坐在贺星回面前这些人,尚且还能勉强保持着冷静,一是已经习惯了贺星回搞大事,二是他们站在这里,代表的是朝廷,暂时还来不及考虑自己和家族的切身利益。

    但他们已经可以想见,这个决定一旦公开,会引来多大的反对声。

    每一个享有特权的人,都不会赞同这种会剥夺自身优势的政策。甚至一部分现在没有特权,但未来可能享有特权的人,说不定也会反对。

    “陛下,此事牵连甚广,还请陛下三思。”还是韩青先开口。

    “已经思过了。”贺星回道,“诸位应该很清楚,朕此举并不是在针对谁,而是单纯地认为,这样落后的制度,对于当下的发展并没有好处。”她来回踱了两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朝廷推广新的种子和种植方式之前,诸位知道上一次农业相关的革新是什么时候吗?”

    好在这个问题并不需要她自问自答,回答的人是严文渊,“是前朝,有人改良了一种犁,后来很快就推广到了全国。”

    “是的,距今已经一百多年了。”贺星回又问,“再之前的一次呢?”

    “是晋朝。”严文渊说,并且无需贺星回多说,他就主动计算出了结果,“那已经将近七百年前的事了。一套完整的成熟的耕作方式和工具,就是在那时候成型,之后便几乎没有什么改良。”

    “八百年,就改良了一个犁。”贺星回停下来,双手撑在会议桌上,注视着众人,“诸位觉得荒谬吗?但这就是我们的现状。”

    “朕在庆州二十年,改良出了二十多种良种,推广了全新的耕种方式。而自从这些新东西推广到全国,至今也不过五六年光景,民间已经自发地做出了无数的改良,这才使得粮食产量一增再增。这些,应该不用朕细数吧?”

    每年的年末,户部盘点汇报的时候,这都是功绩的主要部分,在座的都听过,自然不会陌生,于是纷纷摇头。

    “为什么呢?”贺星回又问,“这些改革很难吗?显然不难。不需要读书识字,任何一个种地的农民都能想到。可是为什么八百年,几乎没有任何变动,直到今天?”

    瞿英轻声道,“因为这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

    “是啊,因为对他们没有好处。”贺星回道,“我记得,粮食第一年增产,就有人提议,可以增收一部分税,把多收的这部分都归于国库,用在别的地方。如果那个时候,我们照做了,百姓们还会有这样的积极性,主动去改良各种增产的方式吗?”

    没有人说话,但答案每个人都很清楚。

    这就是八百年来,底层农民的现状:除非是干旱洪涝这样的天灾,导致地里种不出粮食,否则对他们来说,丰年歉年、增产减产,关系并不大,因为每年朝廷的粮官都会重新划分收税的比例,确保他们留在手里的粮食始终差不多。

    吃不饱,但也饿不死。

    既然多种出粮食也会被官府收走,自己到手的依然是那么多,生活始终不会有改善和变化,那为什么要努力呢?

    “这是农民。”贺星回见没人说话,便又继续道,“放在奴隶身上,也是一样的。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待遇,更多的利益,才能促使他们努力工作,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或许有人要说,那也不用废除奴隶制度,只要我给我家的奴隶更好的待遇,他们就会努力了,也是一样的。”她说到这里,见众人面色各异,便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道,“看来诸位都认为,这并不是个好的建议。”

    这是很显而易见的。

    如果他们愿意拿出更多的财富,去提高奴隶的待遇,那和直接废除奴隶制度有什么分别?

    事实上,向工厂主这样要求奴隶每天不间断地工作,为自己创造财富,才是主流。不打不骂,给吃口饱饭,就算是心善的主家了。让他们像有自家田地的农民那样拥有独立的财产?

    奴隶自己都是属于主人的财产,是一件可以交易的物品,何曾见过物品会拥有财产呢?

    所谓奴隶,就是荣辱都系于主人一家。他们努力,财富是主人的,他们出彩,荣耀是主人的。诚然,也有忠心的世仆兢兢业业,为了主家而努力,但那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不过是做好分内之事罢了。

    有时候,为了自己能在主家面前出头,他们也会努力,但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

    其实这件事,还有一个更合适的例子:在最初的时候,没有什么世家,没有什么权贵,皇帝是最大的地主,其他人都是他家的奴隶。后来呢?奴隶变成了附庸,他们披上了一个又一个的名号,只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保有自己的财产,为了享受只比皇室次一等的特权。

    人心如此。

    不过这个例子,贺星回不会说出来,朝臣们就更不会提了。

    此刻,其实他们都已经有些被贺星回说服了。

    就像皇家身边掌权的从巫祝变成将军,变成外戚,再变成世家,名号似乎变了,可是手中掌握着的权力还是那些。让奴隶变成帮佣、变成工人,也只是名号变了,他们一样可以继续为主家,为工厂工作。

    不同的是他们会更努力,因为他们认为是在为自己而努力。

    这个乍一听非常荒谬的提议,其实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也是符合所有人的利益的。

    他们既然能够坐在这里,就注定不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既然如此,顺应贺星回的政策,推动一些变革的出现,对他们又有什么坏处呢?

    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口风已经变了。

    严文渊说,“这件事,陛下可以说服我们,却很难说服天下人。”

    “那就是诸位坐在这里,需要做的事了。”贺星回暗暗舒了一口气,坐下来道,“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集思广益,总能将坏的影响降低到最少。”

    瞿英说,“依我看,此事可以分阶段进行,不用一上来就废除奴隶制度。比如,可以先禁止人口买卖。”

    这个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历朝历代都有禁止人口买卖的政策,在工厂案这个大背景下提出来,也不会引起任何警惕。

    有人开了头,后面的事好像就顺理成章了,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得到了一套完整的方案。

    第二步可以树立典型,就是先让一部分人——甚至可以直接是皇室——尝试用发给予奴隶良民的身份作为奖励,调动他们的工作情绪,看看效果。如果效果好,自然就会有无数人效仿。

    然后才是第三步,由官方出台法令,要求所有蓄奴的人家,在一个相对较长的年限,比如五年之内,将所有的奴隶契约变成雇佣契约。

    除了身份,别的什么都不变,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所有人的抵触情绪。

    如此,便可以相对温和地将这些政策推行下去。中途固然会遇到一些阻力,但比直接一上来就废除奴隶制度会好太多。

    “好,就按照这个方案来。”贺星回道,“回到眼下这个案子,诸卿以为该如何裁断?”

    刑部尚书立刻打起了精神,“先出台禁止人口买卖的条例,然后再对已经购买过奴隶的工厂主既往不咎,但要求他们制定新的规章制度,不能无节制地压榨奴隶。至于案子本身,打死人的奴隶偿命,其余胁从者依案情审断,或徒或流。”

    顿了顿,又说,“《民法》相应的条款,刑部与大理寺、监察院会尽快完善。确保再有此类案件发生,有法可依。”

    “就这么办。”贺星回站起来,好似突然想起来似的,很随意地说,“对了,禁止人口买卖的时候,顺便加一条,封禁天下妓院,大越的土地上,以后绝不允许这个行业出现。”

    重臣们都已经站起来,准备离开了,突然听到这句话,不由一愣。

    但贺星回选在这个时候开口,很显然并没有要跟他们商量的意思,众人面面相觑片刻,仔细一想,又觉得这确实没什么可商量的。

    无论贺星回身上有再多的身份,再大的光环,她终究是个女人。

    这件事,在她那里,恐怕本来也不是可以商议的。

    ……

    北方,维州。

    自从工厂被西北军封起来,所有人分开关押,已经快过去一个月了。中途还有朝廷来的大官,对他们进行了审问,但最终的判决却迟迟没有下来。

    大部分奴隶的心情也从一开始的亢奋,变成后来的惊怖,再到现在的麻木。

    但领头做成这件大事的那几个,想法却跟其他人不同。

    如果主家很有能耐,能在官府那边找到人的话,早就已经将他们处理了。现在迟迟没有结果,那就是事情闹大了。而且朝廷的官员都来了,说不定连陛下都已经知道了这个案子。

    陛下会亲自处理这个案子吗?

    这些年来,底层百姓的日子肉眼可见地越来越好过,贺星回在他们心里,就像是下凡普度众生的神仙,于是想到自己的事情可能会惊动她,又是激动,又是惭愧。

    既希望那道光能够照到这个黑暗的角落里来,让无数与他们处境相似的人能喘一口气,又很怕她会对他们感到失望,因为他们现在已经变成了“坏人”,不再是良民。

    虽然心里很矛盾,但他们还是希望贺星回能关注此事的。如此,他们这几个人的命且不提,其他人应该是能保下来的。

    其实他们之前提那个,让工厂善待其他奴隶的要求,自己都觉得可笑。可是除此之外,他们也不知道还能做什么。签过卖身契,身家性命就都是主家的了,想要脱离是不可能的,只能祈祷日子还能过下去。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他们听到“杀人者偿命,胁从者或徒或流”的判决时,几乎是立刻就反应过来了。

    徒刑或者流刑,听起来当然很可怕,对这些安土重迁、从来不会走得太远的百姓而言,未知是十分恐怖的。但是,也不会比死更可怕了。留在这里,工厂主的家属不会放过他们,有的是法子折磨他们,倒是被官府判了刑,反而脱离了这些人的掌控,说不定能挣到一线生机。

    再后来他们才知道,这徒刑和流刑,都是交给西北军来执行的。

    避开了地方官府,也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他们再被落入旁人手中。

    不过现在,几人还在争谁应该去死。

    一番争论之后,其他人都被压了下去,“胜出”的是张大娘和徐四,而这两个人,更是谁都不肯让谁。

    “是我私底下联络大伙儿,鼓动他们争取休息时间。没有我,根本不会有这些事,应该我去。”张大娘恶狠狠地说。

    她虽然叫“张大娘”,却是个才十几岁的小姑娘,从前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溜到集市上去听先生们读报纸,自诩见识广、懂得多,从来没有想过,原来这些东西也会害人。

    徐四的年纪也不大——灾荒年间,最好卖的就是十几岁的青年男女,因为用处多。大夫已经来验过了,工厂主身上的致命伤,就是他砸的,“都说了谁杀的人谁偿命,那肯定是我。再说,你一个姑娘,细胳膊细腿,就算愿意自首,谁会信你?”

    两人吵得不可开交,周围的人却都在红着眼睛抹泪。

    但是最后,他们两个谁都没死。

    就在这天晚上,几人之中看着最不起眼,经常被人忽视的男孩,用腰带把自己缢死在了房间里,手边还用血写了“认罪”两个字。他很快就被断了个“畏罪自尽”,换来了其他人的生机。

    其他人哭了一场,只能擦干眼泪上路了。

    ……

    北方那个工厂案本来震动了不少人,可是与朝廷最新下达的封禁妓院的政令相比,又不是多么引人关注的事了。

    自古以来,只听说官府开设教坊司,罪官家眷罚没入贱籍的,这官府封禁妓院,还真是头一回。

    考虑到如今当政的是一位女主,会体恤下情到这个地步,似乎也并不令人意外。不过该有的议论不会少,就连各家报纸,也都在热烈地讨论这件事,分析其中的利弊。

    利的多,弊的少。

    用某缺德小报的话来说,最大的弊端,就是那些“见了女人就会发狂”的男子,从此没了可以纾解的去处,除了被关在家里之外,竟无法可想了。该报还呼吁女性出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此类患者。最绝的是,报上还图文并茂地教了好几个遇到这类狂徒时可以使用的自救招数,看得不少男性暗自凛然。

    只有一些平日里最爱流连青楼画舫,写几首酸诗传唱的文人,在自己办的报纸上抨击了这一政策,认为失去了这些红颜知己,也就失去了创作灵感,对于文学创作而言,实在是一场大大的悲哀。

    幸而这种小报发行范围太窄,基本上仅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内部传阅,因此并没有引起外界的注意。

    反正他们去茶楼酒肆吃茶听戏的时候,是绝对不敢当众把这种观点说出来的。顶多在旁人议论的时候,掩面躲开,以示自己并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

    不过,令女官们意想不到的是,封禁妓院,所遭遇的最大的抵抗,竟然是来自妓院本身。

    那些高级的青楼楚馆自不必说,里面的人被王公贵族追捧,过着奢靡的生活,虽说有从良之志,但也只是想嫁个好人家,如今封了妓院,她们不单失去了收入来源,更失去了人脉和关系,全都惶然不已。

    就连那些低级的地方,藏污纳垢,饱受折磨,可是身处其中的女子,也不知道自己除此之外,还能靠什么去生存。

    她们是痛苦的,但也是麻木的。因为这痛已经伴随她们太久,于是也失去了挣脱的力量。

    何况对于整个社会,她们都是格格不入的存在,留在这种地方,懂得其中的生存规则,就能得到一点微不足道的安全感,离开了这里,却根本找不到可以容身的地方。

    好在贺星回对此早有准备,也为她们规划好了去处。

    一个位于西北的大型工厂,从种植棉花到纺纱织布全都包涵在内,甚至有自己的土地和养殖场,关起门来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是一个相对封闭又远离人群的地方。工厂内部实行军事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消除彼此之间的差距,同时在短期内,用高强度劳作来麻痹她们的神经,让她们来不及去想更多的东西。

    西北地广人稀,又管理严格,或许是最适合她们的地方。

    等时间长了,适应了新的生活,再考虑别的出路。

    为此,贺星回将阿蛮和她训练出来的女兵们一并派了出去,专门负责处理这件事。

    说到这些女兵,其实朝臣们提议的,让皇室试着放一部分奴隶转为良民的事,早就在她们身上试点过了。她们在入选护卫队之后,便已经更改了籍贯,每个月能领到不菲的俸禄,精气神早就与从前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这件事交给她们,贺星回也很放心。

    女兵们都是从宫女之中遴选出来的。至于剩下的宫女,贺星回也打算等过完年,就将她们全都转为良民,定下福利待遇。

    下一步是让宫中的各个职位成为编制,在不限制婚丧嫁娶的情况下,让这份工作成为除了女官之外最好的出路。

    有趣的是,因为这份工作的特殊性和历史地位,贺星回可以光明正大地把男性排除在外,只选择女性。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这江山是本宫的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衣青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85章 第085章 禁止,这江山是本宫的了,笔趣阁并收藏这江山是本宫的了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