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野陈尸,微风徐徐,金缕阳光斜映着开阔的北邦大地。

    从空中遥遥望去,像是一颗小小的火柴盒,放在了大片的黄土地上。

    这日复一日普通的朝阳,似乎对渺小人类发生的争斗毫不在意,只顾在薄雾晨霭之中抖擞身子,打着呵欠缓缓升腾。

    孤零零的夏邑矗立在空旷中,南邦的兵士们一个个撑起身子,看着眼前的不可思议。

    若不是成千上万横陈遍野的尸体,提示着大战真实的发生过,几乎无法相信北夷怎么会就此退去。

    明明,随着天再光亮,今天他们就可以将南北两部一举歼灭。

    不曾安眠的北王粟陆也在城头上的栗色大旗缓缓的舒展中,急切的趴在城头遥遥向往,然后就在城墙上的步道飞奔起来!

    直到气喘吁吁的停下脚步,当即命人赶快赶往南邦大军所在,把余下人马迎进城来。

    这一圈城墙上的奔跑,北王粟陆确信整个夏邑周围都清空了人马。

    四野望去空旷异常,只有远远的树林逐渐延伸而去,最后漫入森林。

    随着“嘎啦啦,轰!”的一声巨响,西面城门陡然落下,几名北邦轻骑迅速向南邦部队接近。

    虽然同样身负重伤,而去多半是内伤,胸口时不时隐痛的粟陆没有耽误时间,凭领袖直觉当即下达三项王命:

    一者,速速将南王赫胥移至王宫,命巫医团队倾力医治;

    二者,发动有生力量,立即至战场抢收南邦死去兵士腰间的粟米杂粮;

    三者,立即分别查勘北夷大帐所在有无存粮,并全速收拢田间、圈所可集回物资。

    这边安排妥当,一边目送北邦劳力各自奔忙,同时看着南邦剩余部军向夏邑移来。

    当大队人马接近城门时赶紧奔回王宫,粟陆迎候身负重伤的南王赫胥,一圈巫医呼啦一下就围了上来。

    虽然还能勉强发声,躺在矮塌上的赫胥下半部的脸全肿了,而且斜歪着,这是明明白白下巴被石锤重击后错了位。

    身上的硬皮树甲过于碍事,用石刀割断麻绳牵连,一个松散,掀开暗红色的垫底麻衣,赫胥浑身上下的皮肤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黑青瘀紫。

    虽然当下看起来北夷大军全部撤离了,但心有余悸的北邦人民不敢怠慢,快速而准确的执行着大王的指令。

    数万幸存百姓一边往嘴里狂塞粟米,一边用力扯下一条条腰带缠在自己身上,不多时就将死去的南邦兵士腰间的干粮都带了回来。

    那边的田垄几乎被破坏殆尽,但总算是面积很大有所收获,根本不管是否发育良好还可继续种植,直接连根拔起抱在怀中就往城跑。

    一般来说,咱们印象里北方区域,包括甘肃等西北之地,都爱吃肉食,尤其是羊肉。

    那么圈养区的牲口应该在北夷退离的过程中必被带走,但让赶到圈养区的人大感疑惑的是,原先大批的牲畜确实被北夷享用了,但竟然还剩下了十几头牛羊鹿猪,正抖棱着耳朵安然的踱步。

    以北夷大军的数量不可能吃不完这点牲畜,何况是这么久的时间?

    管他的,有吃的就好!

    一时间夏邑城外人头攒动,饿急了的人民疯狂的抢夺物资,就往城内送。

    跟粟陆比起来,赫胥虽然看起来虚弱,但其实并没有受到致命伤,更多的是经过一天一夜的拼力厮杀,身体虚脱了。

    反而不时咳嗽的粟陆更应该被人担心,那结结实实照着后背的猛力一砸,估计肝胆脾肺有些受损。

    但无从了解身体内在,也没有ct的年代,巫医们和大家一样,更着重于眼前皮外伤的赫胥。

    一番忙碌后疲惫到极点的赫胥在各种药物的涂涂抹抹中,因为身上没有了衣物的捆扎而轻松下来,竟然睡着了。

    坐在地上看着酣然入睡的赫胥,粟陆拍着扶在胳膊上妻子的手臂,示意自己没事。

    用头偏了偏询问,怎么你不吃东西?

    虽然没有平日里丰盛,但好歹是百姓们寻回来的吃食,这么多天虽然贵为王后,你也没什么东西吃,不用让给我了。

    就在两人还在轻声依存之时,这大半个多月来日日紧绷的神经,而且在缺乏食物以及人民大批失去性命的强压之下,此时的安宁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幸福”时光。

    城外的物资在数万百姓们轮番抢收下已经差不多清空了。

    还有些精细者,为了多给城内的老弱妇孺留一口吃的,自己在死去士兵的身旁泥地上摸索着零散洒落的米粒,集一小手心就往嘴里送。

    就在进行着最后的“扫荡”时,却听见一阵人马嘶鸣声传来!

    多日的遭遇让每一个人率先引入惊惧的情绪,逃命一般的向城门冲去,而后就看见林立招展的暗橙色黄色旗帜出现。

    这不是北夷的军队,北夷大军虽然集众但还处于未开化阶段,没有使用旗帜的习惯。

    虽然内心还有害怕,但看着从大道不断出现的巨大人马伴随踏步隆隆,越来越确信这是华羲族的军队。

    停下逃命脚步的人们与城墙上的兵卫们一同欣喜起来,狂呼手臂迎接又一队援军到来。

    没错,这是急于到位的西王昆连部八万一千兵卫。

    比其他各王人马率先抵达夏邑北门外的指定区域,经过查探意外的发现围城的北夷怎么不见了?

    昆连本还在耐心等待其他各部人马就位,以及柏皇的“大鼓”指令好一同进击。

    如今在等候中,却明明白白看见从夏邑涌出人来在万千横尸间翻找食物,而且一直失联的南王赫胥部军正徐徐前往城内。

    愈发感到困惑的昆连终于下令,大军进城。

    就在昆连部还在移动的过程中,西邦兵卫们也都四处张望奇怪北夷怎么没了?

    但随着接近夏邑城邦,跨过一个个尸体时依旧触目惊心,这目之所及全是死亡气息,压抑无比。

    在王宫的北王粟陆得知信息后自顾自的心想,怪不得南王赫胥独部出现。

    看来是因为各邦援军距离各有不同,所以不是一同抵达,却一时忘记南邦距离自己最远却率先抵达。

    这就起身要去迎接。

    在龙官的搀扶陪同下,踏出右城门望向北边,黄色大旗旌旗招展。

    因为斜射的阳光刺眼,手搭凉棚下粟陆试图在大军中的马队上寻找昆连的身影,虚着眼睛看了半天,注意力却突然被遥遥的森林吸引!

    不时一列鸟群叽喳飞起,然后又犹豫的试图再次落下。

    “败!(不好!)”极惊之下粟陆恍然领悟!

    一旁的龙官惊愕的看着大王急切的指向西邦大军,不断的说,“即谓!即谓!(赶快去通报!)”

    随着西邦大军接近夏邑,龙官们还没从语无伦次的粟陆话语中找到答案,遥遥的森林深处陡然响起阵阵牛角呼号!

    林子上是滕然而起被突然惊吓的大群飞鸟,遥遥如蚊群一般四散纷飞!

    不约而同转回身,昆连骑在马上扭头望去,瞬时间感觉血液凝固!

    如浪潮般的披草人从三个方向狂涌袭来,数倍于自己的力量分别对着西邦大军的前、中、后直奔而来!

    直线距离不过1500米左右,而救城心切昆连并没有向等候区域左右派出探子。

    也想不到在距离自己这么近的距离中,森林里北夷的大批人马竟能够不动声色的看着自己,直到自己率部来到夏邑城下时才突然出现。

    如今西邦大军全部暴露在旷野之中,没有任何地理优势可以借助!

    同时,相隔夏邑城门也还有1000米开外距离,这八万众大军绝不可能涌向城门奔命,那可就真成了还未交战便兵败如山倒。

    只有几分钟给自己考虑,面前的人潮以足以让常人崩溃的壮观出现,随着接近,可以看见对方一个个面目狰狞,手持巨锤,狂野而来!

    再震惊自己也是王,在众队官的大声呼喝下昆连骤然醒来,急命全体大军停下脚步就地迎战!

    随着几响军令下达,西邦众将手中的长戟长矛直直伸出。

    即便面临前方是无数锋利尖刃,奔袭而来的北夷大军也丝毫没有减弱速度,在这样极度的震撼中不少西邦兵士面面相觑紧张到手心出汗,不自觉的向后挪着步子。

    根本没有给你更多的时间思考,三路蛮兵直接砸进了西邦大军之中,一场血战就此开幕!

    被龙官们死命架着的粟陆在呼喊中被拉回了夏邑,随着城门再次高高吊起,西邦兵士们只能凭一己之力强扛战斗,和昨天的南邦赫胥部一模一样。

    那边森林中才逐步踏出步子,一边和众人嘻嘻笑笑一边对着新发生的战斗指指点点,踏出大军藏匿的林子,孩汗自得的看着夏邑城外尘扬滚滚,享受着再一次的屠杀情景。

    此时他心里略有轻蔑,心想这华羲族也不过如此,有道是“吃一堑长一智”,怎么这华羲援军就是不长记性,还敢一个个来面对我数十万大军送死?

    孩汗是个有心之人,切不可因为其夷狄身份就看轻了他,毕竟是依托河北山西广袤土地多年间收服了上千部落的卓越军事家。

    从赫胥部出现始,他就发现无论是当初攻打粟陆部所面临的军队规模,还是身着暗红披甲的南邦大军,其战斗力不可谓不强悍!

    而且数量比以往自己征伐北疆的经验完全不同。若不是因为对方人马数量远远不及自己,战争的结果真不好预料。

    黄河以南的这片土地上,自诩为天之骄子的华羲族确实不同凡响,其人口规模与自己的王庭之地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本来自己将夏邑团团围住,征服指日可待,却不想被突然出现的赫胥部打扰。

    虽然经过一天一夜将对方完全压制,并且杀伤了过半兵力。

    但这新出现的赫胥部所展现出来的战力实在前所未遇,在实力完全占优几乎全面围殴的状态下,自己竟然也损失了万余人,这是过去从来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依据对援军数量的判断,以及夏邑人口的评估,孩汗断定援兵必定不止赫胥一部。

    如果还让自己的北夷大军团围夏邑,那就是不思进取了,而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尤其是在城邦周围开阔无比,没有任何遮蔽的情况下,这就是给予敌人对自己不断改变战斗策略的机会了。

    有了这样的判断,我们知道孩汗第一项命令是派出心腹急招王庭,还在“武”都进行守备的十万精锐前来助阵。

    他知道这次战争已经不是区区“夏邑”一处城邦十余万人的格局了,“夏邑”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即将迎来的恐将是自己的北国与黄河南部的华羲族生死存亡之战。

    而另一项安排则是趁夜色急而退兵。

    在与赫胥部进行初战的同时,孩汗已经第一时间向夏邑周围派出数百人的探子,准确掌握了各封王部军动向;

    明确昆连部一马当先,当即将大军全部隐藏在城北外的密林之中,只等昆连大军进“坑”。

    随着激战的打响,许多民众和北邦的残军,以及南邦的余兵也都攀上了城头,关切的看着千步之遥的战况。

    有人说这北邦还有三万多兵力啊,南邦也还有三万多,这合起来又是七八万人,怎么不赶快帮忙啊?

    列位,如今夏邑城内确实又集合了数量可观的兵士,但北邦的三万多几乎已经没有战力了,你饿十天半个月试试?

    这在杂草水汤的勉强度日中能活下来已经是老天爷开恩了,随着最后拼死一战,最后的精力都消耗殆尽。

    如今一个个虚弱到不堪,正在分享好容易得空,在战场上抢回的不多的干粮。

    而南邦兵士还能强打精神,虽然彪悍,但经过一天一夜苦战也是疲累不堪,不少兵士刚一进城紧绷的神经一松就瘫倒在地呼呼睡去。

    如今在赫胥生死状况不明的情况下,没有最高统帅的命令怎么参战?

    所以再愤恨,也只能强压心头火,期望自己的意志能传递给正在奋战的西邦兵卫们。

    有不少南邦兵士一边观战一边凑在一起低声讨论,非常奇怪看起来北夷的数量并不像昨天袭击自己时那么多。

    对昨天的艰苦鏖战还记忆犹新,那种四面八方无不是蛮夷的无所适从,现在从城墙看去好像没有那么多,难道是自己太弱了因为当时过于害怕放大了敌人的强大?

    不错,当前以三路重兵冲散西邦大军的北夷其实只有十几万人。

    首先确保的是足够的人数压制,经过多番查探估算可能的数量后,调度出绝对优势对西邦大军进行降维打击。而其余的十几万北夷蛮兵去哪了呢?

    兵分三路直奔“下王以昊”、“东王葛天”还有胖子率领的六万人马而去,进行突袭遭遇战。

    孩汗为什么这样做?

    因为以昊七万五千人、葛天部七万四千大军、胖子六万人马一旦在夏邑会军,将立即成为二十万大军!

    再加上正在鏖战的黄衣西邦人马,以及残留在夏邑城内的数万兵士,无疑将瞬间反过来对自己形成人数优势。

    为了尽量拖延援兵,迟缓抵达夏邑并形成联合,孩汗在多年征战中形成的经验,使用了在今天我们看起来极为先进的“围点打援”战术。

    只要袭扰成功,拖延十日,自己的十万王庭精锐就能够急速赶来,先与余下十余万伏击西邦大军的蛮兵汇合,一鼓作气将夏邑击破!

    而后以夏邑人民为要挟,根据当时的情况分而治之,伺机对各路援军逐一消灭。

    这一计策极为精妙!

    尤其在这上古时代,无论是交通、通信、监控、调度还是物资都处于原始状态之时,能够仅凭大脑估算和构思就推论出合理的决策。

    在广袤的空间里进行大规模军事部署,这不是凡人能做到的。

    这样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我必须给孩汗起立鼓掌!

    您看,原本华羲族举全族之力,近五十万大军,如今却仅剩半数可控,这才只不过一个多月,何等悲壮!

    但孩汗毕竟再有卓绝眼光,也仅他一人而已。

    也正是机缘巧合,探子虽多,却忽略了他最强大的对手——战神柏皇。

    没有发现柏皇的殿后雄兵,不是探子无能,而也是机缘巧合下因为得知南王赫胥部率先出现打乱了既定的军事部署。

    柏皇急命胖子率部先行赶往夏邑,北夷探子在这一路就发现了胖子的六万大军,怎么也想不到在他后面还有战神存在。

    因此就只将以昊、葛天和胖子的三路援军信息报告给了孩汗,而独独失去了对柏皇统帅的集成纪与宛丘联合的十二万大军认知。

    还是那句话,历史在巧合中前进,冥冥中自有注定。

    对战况发展愈来愈觉得不可琢磨,柏皇指令小朱襄与小轩辕各帅宛丘三万人马,用大迂回机动到夏邑后方隐藏起来,就算外面打的天昏地暗也决不能现身。

    必须等候自己的军令,违令者“斩”,即便你小轩辕是少典部的王子也必须尊我军令。

    正向左、后、正门的既定区域进军的各王部军一时手忙脚乱!

    这边正接到柏皇派来调整军策的传令兵信息,部队那头就遭遇了树万北夷人马的偷袭。

    由于为了尽快到达指定区域,所有王部都带着自己的大军挑选好走的空旷地面行军。

    上古时代,没有那么多路,都是野外,这大军合纵连横就这么走?

    四周都是荒郊野外,分袭埋伏的北夷蛮兵就在草丛密林的遮蔽中隐藏身影,待你大军行将过半时各种跳出斧砸,要么就偷偷的站在高地罅隙突然砸下万千巨石,既堵住前行道路又对你造成极大杀伤。

    这莫名其妙的被偷袭,而且来的快去的也快,让各部人马又急又气,恨不得抓住一个就往死里打!

    结果人家在暗处你在明处,明显得到指令的北夷伏兵并不恋战,一旦形成相持即刻后撤,三两下就消失在密林之中,让各部人马进退不得。

    大军是无法进入密林中寻敌交战的,原始森林也不会给这样巨大人数大规模作战的条件。

    袭扰中不得不降低行军速度,而且这没日没夜的袭扰让每个人神经都不断从绷紧到失望,愈发气馁。

    这边以昊和葛天正陷入袭扰和反袭扰的循环之中,而前出直奔夏邑正前方的胖子也陷入了困境。

    骑在马上被北夷挑逗的已经发狂,胖子也不管乎千乎干两兄弟的劝阻,就命令所有人管你看不看得见人给我四处乱射!

    虽然每个兵士身上不过五六十支箭矢,但这六万人就是三四百万支箭!

    好家伙这一通乱射,漫山遍野四面八方全扎满了箭头。

    你别说,虽然乱来但有乱来的效果,还真给胖子射中了不少袭扰隐藏的蛮兵,但更多的是倒霉的尤猪、麻羊、狐狸等动物,招谁惹谁了?

    本来就因为胖子大军人数众多,逃都来不及远远的就偷么看着,结果没来由给自己扎成了“刺猬”,上了天堂都没法跟上帝解释。

    这轮射罢胖子就命令去捡回箭矢,一边找箭一边找人,遇上了就打,胖子这边不是一般的指挥混乱。

    这边儿援军陷入挣扎,那边儿北夷王庭十万精锐可正极速逼近!

    而夏邑城下的昆连部在十几万北夷的围殴中正重蹈北邦和南邦的覆辙,至少以一敌二的与敌兵苦战。

    近战中西邦兵士手中的石斧和短剑威力完全不如蛮兵手中的重锤,和秦皇汉武时的“陕西娃”战力还有不小差距。

    主要以“甘肃”“河南”甚至早期“宁夏”部分始祖人口组成的西邦先民,在完全不给你的命留任何余地的北夷蛮兵面前,战力比北邦差了不少,更不要提和南邦的差距了。

    眼看自己的兵勇不断失去生命倒在地上,不是脑袋凹进去就是被砸的红色白色一起流出,紧咬牙关奋力还在马上冲杀的昆连夹紧腋下,把长长锋利的石戈不断刺向层出不穷的北夷人群中。

    目之所及皆是人头,视线之内具有人倒!

    此时的战场已经超出自己的认知,茫茫然看着所发生的一切。

    咬紧牙关昆连向前奋马,再次将手中的长柄刺出!

    这几天备切

    【作者题外话】:谢谢大家观看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探华夏之太古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金声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七十二章 封邦乱战-考古发掘华夏五千万年的故事,探华夏之太古见,笔趣阁并收藏探华夏之太古见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