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东北两面以汉江为天堑,西南有象山为防,城墙高大,护城河宽阔,被称为铁打的襄阳,与汉江对岸的樊城一起,相呼策应,合称襄樊。
襄樊位于南阳盆地南端,由汉江北岸的樊城和南岸的襄阳构成姊妹城,其南部是险峻的岘山山系,汉水自东、西、北绕道南流,“东瞰吴越,西控川陕,南跨汉洒,北接京洛”,不仅是“南船北马”的转口要港,而且是“天下之咽喉”的军事要冲。
自三国以来,襄樊一直是兵家的攻守重地,正如清人顾祖禹所说,襄樊乃天下之腰膂,“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者也。”
徐宁视襄阳六郡为恢复中原之基本,并率军进驻襄阳,恢复大宋在这一地区的统治秩序。
经过数年的苦心经营,襄阳生聚繁庶、城池高深,襄阳不仅是大宋抵抗金、伪齐南下的战略要地,而且是大宋北伐中原的前沿基地。
陈规到襄阳后,积极屯田营田,将官田荒地分配给军民耕种,囤聚粮草,同时改造加固城墙,增设城门、壕沟、马面等防御设施,城墙之上以编织物、笆篱木栅等覆盖其上,减轻炮石的破坏,创造性的在城内临墙的位置设下炮台,安装投石炮车,一改一般人认为守城者不能使用大炮的思想,主张积极利用大炮守城。
大炮可以在敌攻城以前摧毁敌各种攻城器具,破坏敌攻城准备,打击敌指挥将领,在攻城中,大炮也可用来打击敌将领,摧毁敌炮台。
陈规于城防攻之道,自成系统,林林总总,难以尽述。
陈规又在汉江之上架设浮桥,连通两城,桥两端分次设置堡寨,派兵驻守,既可防止敌人从两岸破坏浮桥,又能以弓弩炮石控扼江面,防止敌人水军毁桥。
金人与伪齐联军引兵攻襄樊已逾十余日仍不能下,反于于城下损兵折将,死伤甚重。
第一日,陈规趁伪齐军立足未稳,靠近襄阳安营扎寨之时,派兵出击,烧毁了伪齐军十几座营寨,使得李成不得不将营寨退后了七八里。
第二日,金国汉军用牛皮包裹的鹅车、洞子楼攻打北门,陈规下令用竹杆托铁叉抵挡,用搭钩钩去洞子楼上的裹皮,再以炮石砸毁洞子楼,用弓弩射杀楼中的士卒,金国汉军不支而退。
第五日,金军与伪齐以三百座投石车猛攻北面城墙,斗大炮石如雨坠落,但城墙之上密布笆篱等物,炮石根本无法奏效。
第七日,金军与伪齐以大量弓弩齐放,掩护士卒持云梯强攻北城,城上士卒张弓搭弩,箭如雨下,陈规找准机会派敢死之士杀出城去,冲击敌人军阵。
第十日,伪齐军以一座大战栅夹布为幕遮挡箭矢,以百余座洞子楼为先锋,又造望楼四座,对楼一座,增造投石炮车一百座,云梯无数,再次猛攻北城。
大战栅与对楼沉重难行,陈规以突火枪队开路,派人将其烧毁。
陈规的突火枪以粗竹筒作枪身,内装火药,施放时,一人持枪,一人点火,一人装填药石。点火之后,火药燃气从筒中喷出,烧杀敌人。
这个时代的火药由于杂质太多以及配比问题,火药的燃烧力远大于爆炸力,火器也多为燃烧类。
金人与伪齐久攻不下,开始调集水军,赶造战船,准备水陆齐下。
而城内的宋军趁机加强战备以应对接下来的战事。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