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红姑与王昆山谈了很久,大概了解了王昆山的想法,也是郑毅最初就制定的策略。

    那就是坐等李朝大乱,趁机收服李朝民心,让这些李朝的平民接受关外大都督府的统治和管理。

    最终毕其功于一役,彻底的击溃李朝的诸多势力,将李朝与关外进行合并,谓之为和平过渡。

    李朝与关外不同,这是个国家,而且还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度,李朝立国两百多年,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根深蒂固,没有将百姓逼上绝路的时候,百姓还是认可李姓对这片土地的统治,人口几百万又不能强硬征服,只能慢慢的操作。

    本来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跳动李朝动乱,让李氏内部乱起来,进而带动整个李朝的动乱。

    没想到建州突然插了一杠子,在李朝打的是热火朝天,大大的消耗了李朝的国力。

    现在努尔哈赤又来了,皇太极被逼的南下全罗道,倒是让局势更加的混乱了。

    王昆山觉得不需要太久,整个李朝就会乱成一锅粥,加上李倧、李等人出手,那李朝就是万劫不复。

    这个期间只要大都督府随意的用把力,就能将百姓的人心收过来,然后一步步征服这座丰饶的地方。

    康红姑对这样的大计划没什么见解,她喜欢做的就是率领千军万马征战八方。

    在通沟呆了几天,工程部的人从李朝来到鸭绿江畔,在这里修筑跨江桥梁。

    然后从通沟这里修筑一条道路,与唐州府的吉/林城和长/春城进行连接。

    这道路修筑好之后,就会大大增强关外与李朝的联系,同时也更方便关外军向李朝派遣军队。

    如今王昆山在李朝也积蓄了不少的实力,光军队就差不多有十几万,还有百多艘的海军舰队辅助。

    也随时都可以从吴州府金山湾调集舰队支援,除了没有名义上的占领,已经形成了实际上的控制。

    尤其是咸镜两道和江原道的矿山开采,基本上都在关外军的控制之下,百姓也逐渐接受了关外军的存在。

    进入工坊和矿场做工,加入到关外军的商铺、货场、农场进行劳作,逐渐的将关外军当做了自己人。

    东部的一些李朝官员,也早已不知道什么是李氏,大多都投入到关外军的麾下听命。

    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但这些声音无伤大雅,一旦发现很快就被清除掉了。

    李朝这边设立了许多的学堂,李朝的孩子们都是免费进入学堂来学习。

    学堂教授的都是关外军编制的教材,从古到今都是详实的梳理过的。

    从商末周初的箕子远走半岛建国,到两汉对于这座半岛的统治。

    字里行间都贯彻着一个意思,大家本来就属于是一家人。

    有相同的血脉、相同的根,相同的文化、相同的魂。

    不需要太久,等到这批孩子长大,就只知道中原华夏,而不清楚所谓的李氏了。

    就连李氏在这些书上,也将老祖宗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源于中原的哪个支流。

    这一切都为了最后的收服,这个时间比郑毅当初的设想都要快上很多。

    康红姑不理解那么多弯弯绕,但是他相信王昆山在军事上的能力。

    也相信郑毅安排的这些大都督府的各级人才,会将李朝处理好的。

    她带着队伍重回赫图阿拉,在这里筑新安城,直面关墙内的明军。

    此时已经是阳春三月,整个关外已经开始复苏,整个前期战役也接近尾声。

    康红姑这边平定整个建州,将努尔哈赤撵到了李朝,直接对抚顺所、铁岭卫、辽海卫、三万卫形成压制,而李源也征服了辽西和岭南蒙古诸部,将战线推到了辽河套,压制沈阳中卫、东宁卫、广宁三卫、义州卫、宁远卫等地。

    两部人马代替原来的蒙古左翼诸部和建州、海西诸部,彻底的将辽东的关墙围在了里面。

    就连辽西走廊都有被攻破的危险,吓得王象乾成宿成宿的睡不着觉。

    虽然他们这个组合堪称大明天团,但也得能发挥出本事才行啊。

    关外军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对辽东关外的横扫。

    无论是不可一世的蒙古人,还是交横跋扈的建州奴,全都被逃的逃、死的死。

    本来王象乾还想借此看一下关外军的战斗力,没想到人家直接就是战斗力爆表。

    曾经他们眼中的劲敌,在关外军手中连过招的资格都没有,直接被ko出局,这还怎么打?

    他们都不觉得辽东的军队能比建州和蒙古强多少,要是真的强也不会这么多年都被动挨打了。

    王象乾每天一封六百里加急,三天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往朝廷送,刚开始还是请战的奏表。

    这几日他发的全都是请和的奏表了,不然还能怎么样?伸出头去让人家随便的揍吗?

    别的不说,关外军现在用的火炮都能将他们打的没有脾气,人家一天之间能削平一个山头。

    换成他们这种傻大笨粗的火炮,射程先不说,威力跟对方都差的老远了。

    王象乾、熊廷弼、孙承宗、麻贵等人,几乎每日都要见一面分析下局势。

    分析来分析去,觉得如果和关外军开展,大明没有必胜的把握。

    就算勉强出兵征讨,说不定也会损兵折将。

    万一丢了辽东关墙那就更是得不偿失了。

    所以他们一研究,也是建议朝廷先和谈吧。

    起码稳住来势汹汹的关外军,等到准备好再出关作战。

    但是他们送上去的奏表,到了朝廷又是引发一阵轩然大波。

    本来他们是请战的,被朝堂那些诸公喷的是狗血淋头,说他们意图不轨。

    现在上表说和谈,更是了不得了,整个朝堂都是一片骂声,说他们卖主求荣。

    一道道折子送到内阁,就连打定主意小鬼不见面的万历朱翊钧都被弄得脑袋大。

    这些文官骂起人来,那是真的狠啊,话里话外连朱翊钧都骂进去了。

    好在万历只是老了,还没有到犯糊涂的地步,辽东那边绝对不能动。

    至于弹劾叶向高的折子,他也是没办法了,这些人反对实在太厉害。

    再留下叶向高,他朱翊钧真的可能就成了孤家寡人。

    也只能对不起老叶了,先让他告老还乡再说。

    两日之后,万历朱翊钧再次莅临早朝。

    重新征召沈一贯、李廷机入朝进内阁。

    同时让李三才等人也进入内阁议事,算是平衡了朝堂的势力。

    沈一贯是和李廷机都做过首辅,前者是朝中浙党的领袖,在朝中门生故旧势力庞大。

    这次坚决反对打压关外军的,浙党是其中最大的一股势力,他们和关外军的生意做的很大。

    如今沈一贯从新入朝担任内阁首辅,起码能平复浙党的情绪,让朝堂稳定下来,能够恢复如初。

    至于李廷机,他不算哪一派,就是万历特意安排进来平衡内阁的,起码要对沈一贯进行一些制衡。

    李三才是东林党的领袖,如今东林党在朝中势力已成,他们是此次仅次于浙党的反对派。

    将李三才调入内阁,也是万历不得已而为之,一个字平衡,他需要让朝堂有个微妙平衡。

    东林党和浙党不太对眼,再加上李廷机这个搅屎棍子,起码不会让哪一派彻底做大。

    至于关外军万历深深的表示了忧虑,这么发展下去恐怕是他老朱家江山的心腹大患。

    曾经跟大明打了几百年的蒙古,在关外军手中根本没有还手之力,三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不可一世的建奴威胁辽东几十年,一朝被关外军连根拔起,连还手的力气都几乎没有。

    这样的战力,还有如此庞大的人口,以及精良的火器,大明拿什么去跟人家拼?

    如果只是拼人数的话,他一定是不怕的,好歹大明也有几千万的百姓。

    但打仗不是靠人数就能胜利的,其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

    就一个粮草问题,都能压得朱翊钧将本就不多的头发给挠秃。

    人人都说他是大明君王中最大的懒蛋,但他真的不是啥都不知道。

    朝中的大小事情都在他心里装着,更知道什么是忠什么是奸。

    “众卿,关外军羽翼已丰,我大明应该怎么应对处置为好?”

    既然这些人反对打压关外军,那你们就给朕拿个主意好了。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闲与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241章 压制辽东,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笔趣阁并收藏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