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三不朽以何为上(四)……

    与此同时,在对面看台上的王介和几个尚书也在交头接耳。

    “王大学士,看来今年的国子学里英才济济啊,这个谢祎简直是十年一遇的英杰啊,”

    “右朋的云非墨也不错,虽然比起谢祎差了那么一点,但是他年纪小,有这等表现也算不易了。皇上这么看重他,果然是目光如炬啊!”薛霖哈哈笑道。

    “还有那个房准,应该已经是进士了吧?虽然说话不多,但学问确实扎实,而且刚刚好几次明明谢祎已经占尽上风,硬是被他给磨了过去,真是不简单。”汪直感叹了一句。

    严厉之看了房准一眼,心中颇觉惊讶,乍一看右朋在言辞锋芒上右朋输的体无完肤,可匪夷所思的是最后场面还能撑到现在。这不是一句坚韧就能说得过去的。严厉之看得出来,房准虽然出言不多,但几次发言都极是关键,特别是中间有几次看上去像是失误,但是却实实在在的把谢祎的辞锋给引了过去,要不是这边云非墨也好,还有他本人在辩才上确实不及,谢祎能不能赢还真未可知。在论辩之中,实力不济的情况下居然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巧妙设局,而且已经成功的掌握了论辩的节奏,这等谋略,恐怕才是此人真正的才能吧?

    只不过不管怎么样,单就这场论辩来说,云非墨的大胆,房准的谋略,还有薛岳的设譬说理之能,最后都输给了谢祎的才华,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本来论辩到了这一步,右朋手段用尽,局面却无好转,已经是应该由考官判定输赢的时候了,就在众人都已经准备举牌的时候,仇紫英仿佛完全没注意到他们已经做出的选择一般,还饶有趣味的看着场中,丝毫没有想让两人结束的样子。

    在谢祎一轮引经据典的发言之后,仇紫英突然咳嗽了一声,笑道:“两位学子的辩论果然精彩!但是咱家才疏学浅,有些听不明白。这样吧,你们也不要说什么秦汉什么战国,咱家也听不明白那些劳什子典故,咱们就说当朝事,这功、德、言孰重孰轻?”

    仇紫英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惊呆了,“只论当朝?!”在国子学的辩论场上论当朝事,谁敢?!就算是大夏风气雄健开放,但是公然议论当朝得失也是难以想象的,这仇紫英是疯了么?

    王介等人互相看了一眼,心中暗自惊惧:这个仇紫英到底心里打的什么主意?只论当朝?要不是这题目乃是自己从万花经塔里转出来的,他都要怀疑仇紫英这就是专门针对自己这些官员了!

    谢祎原本已经胜券在握,没想到现在仇紫英竟然突然来了这么一出,打的他是措手不及。拿当朝事来点评立功立德立言,难道要自己拿王大学士和裴相公他们一块比高低?而且还不让引用典故,这个阉货难不成是专门来偏帮云非墨的?

    云黛倒没有多想,她本来已经被谢祎驳的焦头烂额,现在一听仇紫英的话立刻精神一振,不用说典故的话可说是帮了云黛一个大忙。

    她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绪就率先开口道:“仇枢密所言甚是,格物致知,经世致用,我辈白首穷经不过为了致太平,秦汉不足法,既然要论高低,当然要论及当代方有意义。敢问谢公子,譬如本朝二十多年前乃是神宗当政,国家堪称盛世,国家内有名臣,外有名将,民间学问之盛,前古未有。朝中大臣有德行如魏文贞那样的敢谏之士,也有像宋文德那样的著作等身之士,若按照立德立言之论,当初朝中名臣均可谓‘贤’,甚至不朽。但是一朝兵变,天下变色。这些贤臣们要么早早跑路,要么引颈待戮,更有甚者变节投敌,便是好的也不过就是所谓死守名节,无谓赴死。到最后平定关中变乱,还都洛阳,定下这二十余年太平的,到底是当年朝中那些年高德劭的‘名臣’,还是像裴相、卢太尉、崔侍中那样的股肱之臣?!”

    谢祎:“不然!裴相卢太尉世之名臣,天下共仰之。但是如司马鲁公等人,为社稷慷慨赴死的壮烈亦足称不朽!其后平定叛乱,亦有司马鲁公砥砺名节之功,若非如此,关中平乱后陛下也不会亲祀鲁公,将之奉入凌烟阁!”

    谢祎所说的司马鲁公乃是神宗朝的吏部尚书司马真,此人德行绝高,书法更是擅绝天下,当时关中之乱时司马真受命与名将高永年领防潼关,原本坐拥大军的情况下,司马真却不知为何孤身犯险,亲自去敌营宣旨劝降,最终背叛军扣押,叛军招降不得,最终将其绞杀。司马真死后神宗迁怒高永年,将其罢职,最终换了姚子京前往督军,但是姚子京擅自出击,被叛军大败之后竟然弃官逃脱,潼关很快失守,关中再无屏障,关中之乱才真正变得难以收拾。但是世人皆以为司马真忠贞,所以自皇帝以下均以为朝臣典范,平乱之后,皇帝还亲自下令将司马真的灵位画像迎奉进入凌烟阁。

    所以谢祎此时举这个例子来反驳云黛。

章节目录

青山不墨: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一只五丁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587章 三不朽以何为上(四)-青山不墨: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青山不墨: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笔趣阁并收藏青山不墨: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