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鉴心之局·裴济(一)……

    萧慎明白,此刻不说话或是说囫囵话糊弄显然也是不行,思来想去,皇帝问到第三遍的时候萧慎才躬身出列:“臣失仪,死罪死罪。”

    皇帝挥了挥手:“这是怎么了?萧爱卿年纪还好吧,怎么精神就不济了?”

    萧慎低头道:“臣昨夜一夜未眠,是以精神不佳。”

    皇帝一怔,语气玩味:“哦?一夜未睡,这是为何?”

    “臣女倩儿昨日午间被三法司传去大理寺,整夜未归,臣身为人父,心中记挂,故难成眠。”萧慎说到这里语气极是真诚,担心女儿的老父形象瞬间就勾勒了出来。

    皇帝闻听此言也是心中一动,自己因为老二而其雷霆之怒,但是世人谁又没有爱子之情?就如萧慎,刨除了户部尚书的身份之外,不也与自己一样是一个老父亲么?

    皇帝叹了一声:“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萧爱卿对于吴王之事又如何看呢?”

    萧慎拱手道:“回陛下,臣觉得眼下吴王反逆,兹事体大,三法司眼下审理未明,仓促之间非要定论,难免他日追悔不及。不妨此时暂且先搁下。至于说吴王的处置也不用急着下,毕竟吴王不管怎么样一直在做事,做的也是利国利民之事。对于朝廷而言,事事出恶念但行好事,要比时时存好心而作恶要好得多。别说反逆之事还没定论,就算吴王反逆之事为真,此刻尚未举事就已暴露,不过是造意动念,未遂而已,小惩大戒足矣。何况以臣看来,如今真正动摇国本的事情还是城外的灾民和朝廷缺粮之事。”

    “哦?”皇帝的表情和缓了一些。

    “吴王之所以被弹劾,其缘由就在吴王为了救灾筹粮而不顾谋身,”萧慎顿了一顿,“此前群臣弹劾之词本次三司会审已知多是攻讦,唯一不明者,就是宗正寺的账目之上,是故这两桩事情眼下都落在了宗正寺的帐目之上。关于宗正寺的账目,吴王调用我户部的官员核查,我亦有所闻。其账目与户部所载出入不小,但是最后的账目却是平的。臣不敏,亦能窥见端倪,凡此种种才是动摇国本的事情,所以,还是想问一问三法司,昨天小女在大理寺呆了一天,关于此事最后可曾审出什么结果么?”

    萧慎这番话说出来之后,宣政殿上竟是微微安静了一会,群臣都是有些发愣,萧尚书一辈子谨小慎微,平素连一句多余的话都不愿意说,怎么今天这么多话?

    真是因为女儿一夜未归这老狐狸就转性了?

    萧慎的话让皇帝也是陷入了沉思之中,眯起眼睛细细的打量着眼前的尚书们。

    一个一个都说完了,到底是谁,有些人没开口前皇帝心里就有了答案,只是他为什么选了老五呢?

    皇帝有些不可置信:老五的母妃出身低微,才智也极其平庸,为什么要蛊惑这么一个庸才?

    “账目的事情一会儿再议,”皇帝撇下萧慎,忽然转向裴济道:“大家都说完了,裴相你看呢?”

    裴济这时候已经收起涕泪站了起来,他知道今天、此刻他必须要说点儿什么。

    这么多年的君臣,裴济和皇帝之间默契之深无人能及。皇帝最终会答应这个玩笑一样的鉴心之局,除了鉴儿子、鉴群臣,他最想鉴的是他这个老朋友的心!

    裴济确实是千古名相,没有裴济就没有今时今日的大夏。

    自古以来功高盖主都是人臣大忌,裴济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成了横亘在他和皇帝之间的一道鸿沟,皇帝对于裴济可以说是既倚重又忌惮。

    本来这种关系还算稳定,可是两人之间微弱的平衡却被储位之事彻底打破了,皇帝自从立太子之后就再没有变更过想法,可是裴济却属意李禅,也没有一丝转移。

    若不是几年前裴济遇袭之后称病远离朝廷,两人之间的矛盾和隔阂只会越来越深,也幸亏这几年的疏远,使得皇帝还能够平静的看待面前这位自己最为倚重的大臣。

    裴济知道皇帝担心的是什么,皇帝担心朝堂上的一切看上去是皇子们之间的争斗,但是实际上只是自己在幕后精心编织的一个局。

    裴济说:“臣觉得萧尚书说得极是在理,眼下朝廷之患,近则灾民,远则疫情。内有积弊,外有藩镇,吴王反逆之事,虽然骇人听闻,但是倘若深究起来,终不过只是一个造意之事。大夏律法虽然也有造意为首的说法,可也要却有行迹才能追溯心迹。反之,即便吴王真有反逆之心,只要未践于行,与法理而言是难以定罪的。换句话说,只要没有证据说明吴王有明确的行动,论心惩戒那是陛下与吴王之间的事情,不须放在朝堂之上讨论。”

    裴济说话的时候皇帝的双眼没有一瞬间离开过他。确实就如裴济所想的那样,皇帝担心裴济,相比较那几个愚蠢的儿子,背后若真的是裴济,那麻烦就大了。

    成德的事情颇多蹊跷,王世贞自己刚愎自用有勇无谋,他那个侄子王廷安比他还要不如,怎么看都不像能设计把云麟害了的。况且这时机抓得如此之好,极有可能此事幕后另有主使之人,而这个人有可能与暗中谋划老二的就是同一个人——这个人很可能就是裴济!

    这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连环套把戏,裴相不是没玩过。

    皇帝是相信老二的,李禅并不一定对自己忠心耿耿,但绝不会想要染指他四弟的皇位。可是如果裴济要用手段,用权术拱老二上位呢?

    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厉芒,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自己也只能做一次暴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朝廷的太平,只有这样东宫才能真正的稳定。

    否则只要东宫之外还有裴济在觊觎着,太子就坐不上最终的皇位!

    如果皇帝再年轻几岁,他也许还能和裴济这个老伙计周旋周旋,但他老了,这几年的放纵挥霍让皇帝越发的感觉自己的虚弱。皇帝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可大夏朝廷需要改革,需要内革弊政,外修武备,如果还是这样因循下去,最多不过五十年,大夏就会陷入当年晚唐一样的泥潭漩涡之中。

    皇帝意识到了这一点,残酷的是他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晚了。如果早在平定关中之乱之后就立刻着手,如今的大夏已经是另一番面貌,可是机会一旦错过就再难遇到。如今朝廷经过二十年的修养国力渐复,可是隐藏着的痼疾也慢慢的攀缠了上来,要解决这一切不是他有生之年能做到的,他没有时间了。

    这些事情必须要有一个强力的君主才能做到。

    李禅是很优秀,可他不是能完成这件事情的君主!

    这也是他和裴济最大的矛盾根源。

    他们在储君上的意见不和,并不是来源于对于哪一位皇子的偏爱,而是在内心深处,裴济与皇帝对二十年后大夏的期许是不同的。

    裴济凭借他横压当世的智慧认为如今大夏的乱局,会有一条更加稳妥的道路来解决,只要将国家交给一个像李禅这样智计深远,远见卓识的人手里,以怀柔之术徐徐图之。

    皇帝明白裴济的想法,但世事变化万端,即便是裴济,也不可能事事都能算准,与其追求在精微之处费劲心力,不如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所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只是他老了、病了,已经没有这个心力做这个事情。

    能有这般魄力,愿意打开一条新路的,只有太子李玄!

章节目录

青山不墨: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一只五丁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487章 鉴心之局·裴济(一)-青山不墨: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青山不墨: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笔趣阁并收藏青山不墨: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