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打下南京,除了李永吉的部队攻击力强悍之外,也跟太平军的抵抗不强有关,而之所以抵抗不强,主要有两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自然就是李永吉的宣传攻势做的好,而且信誉也不错,形成一种人心所向的趋势,老百姓都盼着李永吉打过来。
打南京之前,南京城里的人对李永吉的政策就十分向往,而且知道李永吉不是滥杀的人,对太平军则早就失望透顶,因此都是盼着李永吉的精武军打进来,好早日过上更好的日子。
第二个因素,就是太平军自己早就没指望能守住天京,比如陈玉成,就曾经不止一次的劝说让城别走,放弃南京,只不过洪秀全死活不走,这才准备了天京保卫战。
但实际上,陈玉成早就打好了两手安排,一边安排防守,一边早就做好了撤离的准备。果不其然,在发现无法守住之后,陈玉成立刻护送幼主以及一干重臣,俏俏从西边逃走,而陈玉成以及主力一走,加上洪秀全自杀,没有统一指挥的太平军也就根本不堪一击。
但不管什么原因,能在一天之内打下南京,这绝对是强悍的代名词了。
打下天京之后,李永吉第一时间派出巡逻队,一边到处贴安民告示,一边四处巡逻。
同时,李永吉反复在军队中阐明军纪的严肃性,严禁军人随意上街溜达,严禁一切的抢掠行为,一有发现,严惩不贷!
好在打南京的部队是张威的部队,张威的部队又一向以军纪严明著称,所以这些事情也没什么难的。至于那些二级的国防军,他们全部被要求固守城防,不得随意上街。而且还有军法处的人监视,因此纪律方面一样没有问题。
这个举动让南京城的老百姓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对他们来说,没有屠杀,没有抢掠,就已经是万幸了。
紧接着,李永吉下令把天京改回南京的称号,不过因为南京残破,所以没有立刻迁都南京,而是打算等新的行宫。或者说政府办公大楼建好之后,再把中央的领导班子从苏州迁移过来。
没错,李永吉已经决定暂时把南京定为今后中华帝国的首都了,只不过他看不上天王府,打算继续把那里当成一个博物馆。
至于新的行宫,或者说政府办公大楼,他打算在后世东南大学的地址重新兴建一栋带有现代风格的大楼。
新大楼的设计,全部是现代设计师搞的,是一种大型现代石库门别墅风格的建筑。大楼分主楼副楼,由一栋主楼加两栋副楼组成,再加上连接通道,整体外形像个大型的“山”字。
大楼外面他打算刷成金色。再加上探照灯照明,连名字都想好了,就叫金宫。
而在新的金宫建设完成之前,他暂时在太平门附近。也就是后世白马公园的地方圈了一块地,让人把自己的移动别墅搭建起来,又搭建了几栋彩钢房。就算做自己在南京的落脚点了。
同样的道理,这不是李永吉朴素不扰民,而是他习惯了移动别墅的环境,毕竟移动别墅里什么都有,他也习惯了现代生活的便利小环境,那种大面积的中国古典化亭台楼阁,他反而不习惯。
这就是为啥当初他在北京不住故宫,在这里不住天王府的原因。故宫不提,根本没多少损害,天王府虽然有些损伤,但因为抵抗不强,损害也不大,所以住人是没问题的。
当然了,李永吉肯定不能把自己的真实原因跟人说,所以他就以前朝的东西不吉利当借口。
李永吉在南京安稳下来之后,紧接着就一边派张威率领两个团,在镇远号巡洋舰的帮助下继续进攻,一直打到了安庆,才暂时因为兵力不足而停了下来。
也就是说,安庆已经被中华帝国拿下,太平军残余势力只有九江跟南昌这两座大城,总兵力不过八万,还处在中华帝国跟湘军的夹击之下,养活自己都难,根本就形不成威胁了。
就在张威向西进攻的同时,李永吉也开始紧张的招募人手修补损坏的建筑,同时封闭府库,清点收入。
由于中华帝**攻下南京后没有进行烧杀抢掠,再加上陈玉成出走的时候提前带走了一批金银财宝,因此收获的财富并不多,如果不算地产之类的,总共不过五百万两银子的财富。
相比财富而言,南京城的人口就比较多了,经过初步统计,加上太平军俘虏在内,大概幸存有七十万人左右。
这个数字已经相当靠谱了,说明南京战役对南京城的破坏并不严重,至少对人员的损伤并不重。
要知道在历史上,曾国藩打下南京的时候,曾经在南京搞了一次大屠杀,根据考证,屠杀的人数超过了后世日军的南京大屠杀,达到了五十万之多。
虽然因为时间太久远,没多少证据证明这个数字,不过对照一下,太平天国统治南京的时候,最高曾经达到一百万人,湘军打下南京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最后南京的幸存者不过二十万,其中还有不少是后来的外来者,而到了光绪期间,南京经过那么长时间的恢复,也不过五十万人。
现在,李永吉的中华帝**打下南京后,没有烧杀抢掠,能留下这么多人,也算他们的幸运了。
不过这么说起来,南京还真是个不幸的地方,历次大屠杀都有南京的份,这也是个奇葩了,当然这也可能跟南京的地理位置有关,易攻难守,又容易积聚人口财富。
这就好比一个有钱人,手中却没有刀,遇到强盗的话,自然就容易被欺负。
李永吉并不相信迷信,他觉得南京这里的地理优势,其实更适合当强国的首都,而不适合当弱国的首都。
当年朱元璋为啥南京称帝?那是因为朱元璋最牛,他力量最强。只能他打人,不能别人打他,所以南京交通便利的地理优势就有利于做首都。
反过来说,如果你国家实力弱,还在这么交通便利易攻难守的地方当首都,被虐也正常,但总起来说,南京这个地方交通发达水利便捷,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当经济首都比较靠谱。政治首都么,就有些太危险了。
正因为如此,李永吉才打算暂时把南京当政治首都,至于以后,为安全考虑,政治首都还是要迁都到内陆城市更好,不过具体选哪个地方,他还没选好,好在时间还很多。可以慢慢选,所以他并不着急。
太平天国统治时期,南京城的市民其实过的并不好,时至今日。他们虽然不敢说赤贫,但也相差不大,再加上陈玉成走之前搜刮了大量财富,所以很多人连吃饭都成问题。
为了稳定民心。同时也为了增加劳动力,加快南京的修缮,李永吉继续在南京推行了以工代赈的方法。
也就是说。继续在南京推行户口本跟身份证的政策,在居民登记之后,就开始按照身份证大量招募各方面的建筑民工。
如今的南京虽然实际上没有多少损害,但其实要施工的地方还有不少,至少跟现代化城市相差甚远。
李永吉决定在南京城大兴土木,趁着南京城的市民大都赤贫,且大多没有反抗精神的情况下,对整个城市做重新规划,要把南京打造成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要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首先一个就是下水道工程,有了下水道,不但可以疏通排水,而且以后搞电线啊网线啊之类的也容易,是一个现代城市的标志,所以这个工程也是南京城的重中之重。
其次一个工程,就是道路拓宽工程。李永吉决定围绕金宫周围,重新拓宽城市的主干道,先搞纵横各十二条的主干道。
主干道的宽度是按照八车道来的,不过因为暂时没有足够的沥青,先搞土路面,以后再铺设沥青路面。
在主干道划分出来的一个个小区,他决定除了保留部分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群外,其他普通的民房全部拆除,重新建设新的房屋。
新房全部用现代建筑风格,简单说就是全部是四四方方的二层或者三层小楼,追求简洁实用美观大方,建筑材料都用红砖水泥。只有房顶搞成带瓦片的中式尖顶,但也是以实用为主,并非刻意追求什么中式风格。
第三个,就是金宫工程,这个东西以后不但是李永吉的居住地,也是中华帝国的政府办公大楼,类似于美国的白宫。这个地方李永吉决定除了主建筑外,周围一概不搞高墙,全部弄成绿草地,这样不但利于防守,看起来也更美观,更舒心。
总之,李永吉决定把南京当成一个大工地,亲自监督,利用南京的人力以及自己的金手指,把南京市民的大部分人都变成建筑工,这样既可以快速进行新城市的修建,又可以用皇室雇佣的方式,给这些劳工一份工作,让他们能够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不至于流落街头。
因为李永吉给建筑工出的薪水比较高,一个月最低也有一两银子,还包吃饭,所以就算没有强制推行,但很快就招募起了二十万人的建筑大军,都是壮年男丁。
为了顺利推广兴建新南京的计划,李永吉从上海调来了一批生产建设部队的骨干过来,把南京的二十万人重新以生产建设兵团的模式搞起来,名字就叫做南京建设兵团。
再然后,南京建设兵团这二十万建筑大军,很快就在各级骨干监工头的带领下,投入到了忙碌的工程建设当中。
为了提高效率,建设兵团采用有奖有惩的老办法,其中经济奖惩很少,多是以政治性宣讲的方式去鼓舞士气。
对此,已经运作了近一年的生产建设兵团骨干们早有经验,他们还是老办法,那就是先组织大会,宣讲中华帝国的成立历史,美化一下李永吉的发家史,让他们有一个李永吉重信重义,有天命在身的印象。
之后呢,他们就开始告诉他们当建筑工的好处。简单点说。就是你们现在是南京建设兵团,那就是吃皇粮,给皇室工作了。这个工作可不是临时的,而是可以长期干下去的。
那么给皇室工作有啥具体好处呢,除了名声好,出去你可以说我是吃皇粮,同时呢,自家孩子有免费入学的资格,直系家属还可以获得获得限量的廉价粮食。这些廉价粮比市面便宜一大半,而所谓的限量其实你自己吃绰绰有余。剩下的也不妨碍你私下买卖,等于是多了一个特权跟津贴。
说完这些,这些骨干监工们就开始表演忆苦思甜秀,也就是找几个提前训练好的家伙上台演讲,说他是谁谁谁,哪里人士,以前干啥的,生活过的如何凄惨。哎,自从投奔李永吉。当上劳工吃了皇粮之后,才半年时间,他的生活就发生了多少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上台表演的人超过十个人,有苏州人。有青浦人,有嘉兴人……反正几乎江南地区的各个地方都有,而且基本都是真人真事,只不过是提前经过了一些演讲训练。说的也略有夸张罢了。
要不然,一般人上台演讲,怎么可能说的这么流利。还动不动就哭呢,这都得训练啊。
但是你还别说,这么一搞,下面的人还就认,他们很快就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以为自己也可以跟台上的人一样,辛苦工作个半年,就能过上好日子。
类似的思想教育通常都要进行三天,而且是密集轰炸式的洗脑教育,通过这么一番密集轰炸的洗脑教育,再让这些人去学规矩,做劳工,他们就会热情十足,很少有消极怠工的情况出现。
再加上原精武军的宣传队经常下去表演一些政治性很强的节目,还教大家唱军歌,娱乐大家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把忠君爱国的思想传播下去,这让南京建设兵团那些吃够苦头的人也就更有干劲。
就这样,才短短十天的时间,南京建设兵团就士气高昂,在南京街头随处可见的工地上,你几乎看不到愁眉苦脸,到处都是欢歌笑语,各种拉歌斗唱,还有各种像搬砖比赛、拆房比赛之类的活动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为了减小后勤压力,李永吉还派人把后方的妇女组织起来,搞了一支女子志愿队,这些女子志愿队的人平时就负责洗衣服、做饭、送饭,虽然薪水很少,比建筑工的薪水少一半还多,平均一个月只有半两银子,但好歹也是个收入。
而且,这些女子志愿队会轮班做饭送饭,这更加刺激了南京建设兵团的工作热情。要知道,这时期的男人在外做工,最挂念家里的老婆孩子,如果知道老婆孩子也有组织了,而且还能隔三差五过来看看,这比什么都安心,最起码不必担心自己头顶发绿了。
总之,通过组织南京建设兵团,等于把南京的主要人手抽调一空,人心很快安定下来不说,整个南京城也一下就陷入了一片热火朝天的大建设时期,所有人都开始从原先的小心惧怕,变成了全心全意崇拜皇帝的脑残粉模式。
半个月的时间,南京建设兵团的二十万人就成了一个狂热集团,工作热情远超其他建设兵团,而根据调查,这个集团内部的人对李永吉的崇拜与狂热已经到了一种病态的地步,而且是老少都如此,比其他地方都要严重。
李永吉毫不怀疑,一旦给这些人发枪,稍微一训练,这些人立刻就会成为一支悍不畏死的狂热部队,恐怕就士气而言,比禁卫军还要强。
这让李永吉有些奇怪,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就这么快被南京人接受,自己好歹是消灭洪秀全的人啊。更何况,如果他们一开始就这么狂热,那他当初打南京绝对不会这么顺利。
事实上,南京的这些人之所以能转变这么快,是因为这些人过去都被迫或者自发的信过拜上帝教,也曾经相信过拜上帝教,但很快这种信仰就随着生活的日益艰难以及接连的失败破灭了,他们从一开始的相信到怀疑,最后就是疑惑。
人没有过信仰还好,一旦有过一个信仰,却又破灭了,就跟恋爱又失恋一样,一时之间是很难接受的。在这个失望的空窗期,如果能够及时的出现另外一段恋情,或者说出现另外一个信仰,那么他们很快就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信仰中去。
南京建设兵团的情况就是如此,他们在对太平天国失望灰心的时候,皇帝李永吉出现了,尽管他实际上是灭亡天国的人,但他的出现,却给了这些人一个新的信仰中心,再加上实际生活的改善,所以他们的变化才会这么快,这么狂热。
因为这种狂热,还有人建议李永吉把南京建设兵团干脆组建成一支武装部队,不过李永吉最终还是没这么做,因为他现在其实不太缺兵,而且太狂热其实也不好,所以还是让他们继续搞建设吧。
当然,为了充实预备役制度,过一段时间后,让他们开始轮流进行一些军事训练,至少学学如何打枪,那也是可以的。
不过这也给李永吉一个启发,那就是完全可以把生产建设兵团当国民警卫队,而不必另行招募,这么一算,一百万的名额基本就够了,真奇怪,当时为啥没想到这个呢。(未完待续。。)
第一个因素,自然就是李永吉的宣传攻势做的好,而且信誉也不错,形成一种人心所向的趋势,老百姓都盼着李永吉打过来。
打南京之前,南京城里的人对李永吉的政策就十分向往,而且知道李永吉不是滥杀的人,对太平军则早就失望透顶,因此都是盼着李永吉的精武军打进来,好早日过上更好的日子。
第二个因素,就是太平军自己早就没指望能守住天京,比如陈玉成,就曾经不止一次的劝说让城别走,放弃南京,只不过洪秀全死活不走,这才准备了天京保卫战。
但实际上,陈玉成早就打好了两手安排,一边安排防守,一边早就做好了撤离的准备。果不其然,在发现无法守住之后,陈玉成立刻护送幼主以及一干重臣,俏俏从西边逃走,而陈玉成以及主力一走,加上洪秀全自杀,没有统一指挥的太平军也就根本不堪一击。
但不管什么原因,能在一天之内打下南京,这绝对是强悍的代名词了。
打下天京之后,李永吉第一时间派出巡逻队,一边到处贴安民告示,一边四处巡逻。
同时,李永吉反复在军队中阐明军纪的严肃性,严禁军人随意上街溜达,严禁一切的抢掠行为,一有发现,严惩不贷!
好在打南京的部队是张威的部队,张威的部队又一向以军纪严明著称,所以这些事情也没什么难的。至于那些二级的国防军,他们全部被要求固守城防,不得随意上街。而且还有军法处的人监视,因此纪律方面一样没有问题。
这个举动让南京城的老百姓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对他们来说,没有屠杀,没有抢掠,就已经是万幸了。
紧接着,李永吉下令把天京改回南京的称号,不过因为南京残破,所以没有立刻迁都南京,而是打算等新的行宫。或者说政府办公大楼建好之后,再把中央的领导班子从苏州迁移过来。
没错,李永吉已经决定暂时把南京定为今后中华帝国的首都了,只不过他看不上天王府,打算继续把那里当成一个博物馆。
至于新的行宫,或者说政府办公大楼,他打算在后世东南大学的地址重新兴建一栋带有现代风格的大楼。
新大楼的设计,全部是现代设计师搞的,是一种大型现代石库门别墅风格的建筑。大楼分主楼副楼,由一栋主楼加两栋副楼组成,再加上连接通道,整体外形像个大型的“山”字。
大楼外面他打算刷成金色。再加上探照灯照明,连名字都想好了,就叫金宫。
而在新的金宫建设完成之前,他暂时在太平门附近。也就是后世白马公园的地方圈了一块地,让人把自己的移动别墅搭建起来,又搭建了几栋彩钢房。就算做自己在南京的落脚点了。
同样的道理,这不是李永吉朴素不扰民,而是他习惯了移动别墅的环境,毕竟移动别墅里什么都有,他也习惯了现代生活的便利小环境,那种大面积的中国古典化亭台楼阁,他反而不习惯。
这就是为啥当初他在北京不住故宫,在这里不住天王府的原因。故宫不提,根本没多少损害,天王府虽然有些损伤,但因为抵抗不强,损害也不大,所以住人是没问题的。
当然了,李永吉肯定不能把自己的真实原因跟人说,所以他就以前朝的东西不吉利当借口。
李永吉在南京安稳下来之后,紧接着就一边派张威率领两个团,在镇远号巡洋舰的帮助下继续进攻,一直打到了安庆,才暂时因为兵力不足而停了下来。
也就是说,安庆已经被中华帝国拿下,太平军残余势力只有九江跟南昌这两座大城,总兵力不过八万,还处在中华帝国跟湘军的夹击之下,养活自己都难,根本就形不成威胁了。
就在张威向西进攻的同时,李永吉也开始紧张的招募人手修补损坏的建筑,同时封闭府库,清点收入。
由于中华帝**攻下南京后没有进行烧杀抢掠,再加上陈玉成出走的时候提前带走了一批金银财宝,因此收获的财富并不多,如果不算地产之类的,总共不过五百万两银子的财富。
相比财富而言,南京城的人口就比较多了,经过初步统计,加上太平军俘虏在内,大概幸存有七十万人左右。
这个数字已经相当靠谱了,说明南京战役对南京城的破坏并不严重,至少对人员的损伤并不重。
要知道在历史上,曾国藩打下南京的时候,曾经在南京搞了一次大屠杀,根据考证,屠杀的人数超过了后世日军的南京大屠杀,达到了五十万之多。
虽然因为时间太久远,没多少证据证明这个数字,不过对照一下,太平天国统治南京的时候,最高曾经达到一百万人,湘军打下南京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最后南京的幸存者不过二十万,其中还有不少是后来的外来者,而到了光绪期间,南京经过那么长时间的恢复,也不过五十万人。
现在,李永吉的中华帝**打下南京后,没有烧杀抢掠,能留下这么多人,也算他们的幸运了。
不过这么说起来,南京还真是个不幸的地方,历次大屠杀都有南京的份,这也是个奇葩了,当然这也可能跟南京的地理位置有关,易攻难守,又容易积聚人口财富。
这就好比一个有钱人,手中却没有刀,遇到强盗的话,自然就容易被欺负。
李永吉并不相信迷信,他觉得南京这里的地理优势,其实更适合当强国的首都,而不适合当弱国的首都。
当年朱元璋为啥南京称帝?那是因为朱元璋最牛,他力量最强。只能他打人,不能别人打他,所以南京交通便利的地理优势就有利于做首都。
反过来说,如果你国家实力弱,还在这么交通便利易攻难守的地方当首都,被虐也正常,但总起来说,南京这个地方交通发达水利便捷,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当经济首都比较靠谱。政治首都么,就有些太危险了。
正因为如此,李永吉才打算暂时把南京当政治首都,至于以后,为安全考虑,政治首都还是要迁都到内陆城市更好,不过具体选哪个地方,他还没选好,好在时间还很多。可以慢慢选,所以他并不着急。
太平天国统治时期,南京城的市民其实过的并不好,时至今日。他们虽然不敢说赤贫,但也相差不大,再加上陈玉成走之前搜刮了大量财富,所以很多人连吃饭都成问题。
为了稳定民心。同时也为了增加劳动力,加快南京的修缮,李永吉继续在南京推行了以工代赈的方法。
也就是说。继续在南京推行户口本跟身份证的政策,在居民登记之后,就开始按照身份证大量招募各方面的建筑民工。
如今的南京虽然实际上没有多少损害,但其实要施工的地方还有不少,至少跟现代化城市相差甚远。
李永吉决定在南京城大兴土木,趁着南京城的市民大都赤贫,且大多没有反抗精神的情况下,对整个城市做重新规划,要把南京打造成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要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首先一个就是下水道工程,有了下水道,不但可以疏通排水,而且以后搞电线啊网线啊之类的也容易,是一个现代城市的标志,所以这个工程也是南京城的重中之重。
其次一个工程,就是道路拓宽工程。李永吉决定围绕金宫周围,重新拓宽城市的主干道,先搞纵横各十二条的主干道。
主干道的宽度是按照八车道来的,不过因为暂时没有足够的沥青,先搞土路面,以后再铺设沥青路面。
在主干道划分出来的一个个小区,他决定除了保留部分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群外,其他普通的民房全部拆除,重新建设新的房屋。
新房全部用现代建筑风格,简单说就是全部是四四方方的二层或者三层小楼,追求简洁实用美观大方,建筑材料都用红砖水泥。只有房顶搞成带瓦片的中式尖顶,但也是以实用为主,并非刻意追求什么中式风格。
第三个,就是金宫工程,这个东西以后不但是李永吉的居住地,也是中华帝国的政府办公大楼,类似于美国的白宫。这个地方李永吉决定除了主建筑外,周围一概不搞高墙,全部弄成绿草地,这样不但利于防守,看起来也更美观,更舒心。
总之,李永吉决定把南京当成一个大工地,亲自监督,利用南京的人力以及自己的金手指,把南京市民的大部分人都变成建筑工,这样既可以快速进行新城市的修建,又可以用皇室雇佣的方式,给这些劳工一份工作,让他们能够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不至于流落街头。
因为李永吉给建筑工出的薪水比较高,一个月最低也有一两银子,还包吃饭,所以就算没有强制推行,但很快就招募起了二十万人的建筑大军,都是壮年男丁。
为了顺利推广兴建新南京的计划,李永吉从上海调来了一批生产建设部队的骨干过来,把南京的二十万人重新以生产建设兵团的模式搞起来,名字就叫做南京建设兵团。
再然后,南京建设兵团这二十万建筑大军,很快就在各级骨干监工头的带领下,投入到了忙碌的工程建设当中。
为了提高效率,建设兵团采用有奖有惩的老办法,其中经济奖惩很少,多是以政治性宣讲的方式去鼓舞士气。
对此,已经运作了近一年的生产建设兵团骨干们早有经验,他们还是老办法,那就是先组织大会,宣讲中华帝国的成立历史,美化一下李永吉的发家史,让他们有一个李永吉重信重义,有天命在身的印象。
之后呢,他们就开始告诉他们当建筑工的好处。简单点说。就是你们现在是南京建设兵团,那就是吃皇粮,给皇室工作了。这个工作可不是临时的,而是可以长期干下去的。
那么给皇室工作有啥具体好处呢,除了名声好,出去你可以说我是吃皇粮,同时呢,自家孩子有免费入学的资格,直系家属还可以获得获得限量的廉价粮食。这些廉价粮比市面便宜一大半,而所谓的限量其实你自己吃绰绰有余。剩下的也不妨碍你私下买卖,等于是多了一个特权跟津贴。
说完这些,这些骨干监工们就开始表演忆苦思甜秀,也就是找几个提前训练好的家伙上台演讲,说他是谁谁谁,哪里人士,以前干啥的,生活过的如何凄惨。哎,自从投奔李永吉。当上劳工吃了皇粮之后,才半年时间,他的生活就发生了多少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上台表演的人超过十个人,有苏州人。有青浦人,有嘉兴人……反正几乎江南地区的各个地方都有,而且基本都是真人真事,只不过是提前经过了一些演讲训练。说的也略有夸张罢了。
要不然,一般人上台演讲,怎么可能说的这么流利。还动不动就哭呢,这都得训练啊。
但是你还别说,这么一搞,下面的人还就认,他们很快就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以为自己也可以跟台上的人一样,辛苦工作个半年,就能过上好日子。
类似的思想教育通常都要进行三天,而且是密集轰炸式的洗脑教育,通过这么一番密集轰炸的洗脑教育,再让这些人去学规矩,做劳工,他们就会热情十足,很少有消极怠工的情况出现。
再加上原精武军的宣传队经常下去表演一些政治性很强的节目,还教大家唱军歌,娱乐大家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把忠君爱国的思想传播下去,这让南京建设兵团那些吃够苦头的人也就更有干劲。
就这样,才短短十天的时间,南京建设兵团就士气高昂,在南京街头随处可见的工地上,你几乎看不到愁眉苦脸,到处都是欢歌笑语,各种拉歌斗唱,还有各种像搬砖比赛、拆房比赛之类的活动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为了减小后勤压力,李永吉还派人把后方的妇女组织起来,搞了一支女子志愿队,这些女子志愿队的人平时就负责洗衣服、做饭、送饭,虽然薪水很少,比建筑工的薪水少一半还多,平均一个月只有半两银子,但好歹也是个收入。
而且,这些女子志愿队会轮班做饭送饭,这更加刺激了南京建设兵团的工作热情。要知道,这时期的男人在外做工,最挂念家里的老婆孩子,如果知道老婆孩子也有组织了,而且还能隔三差五过来看看,这比什么都安心,最起码不必担心自己头顶发绿了。
总之,通过组织南京建设兵团,等于把南京的主要人手抽调一空,人心很快安定下来不说,整个南京城也一下就陷入了一片热火朝天的大建设时期,所有人都开始从原先的小心惧怕,变成了全心全意崇拜皇帝的脑残粉模式。
半个月的时间,南京建设兵团的二十万人就成了一个狂热集团,工作热情远超其他建设兵团,而根据调查,这个集团内部的人对李永吉的崇拜与狂热已经到了一种病态的地步,而且是老少都如此,比其他地方都要严重。
李永吉毫不怀疑,一旦给这些人发枪,稍微一训练,这些人立刻就会成为一支悍不畏死的狂热部队,恐怕就士气而言,比禁卫军还要强。
这让李永吉有些奇怪,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就这么快被南京人接受,自己好歹是消灭洪秀全的人啊。更何况,如果他们一开始就这么狂热,那他当初打南京绝对不会这么顺利。
事实上,南京的这些人之所以能转变这么快,是因为这些人过去都被迫或者自发的信过拜上帝教,也曾经相信过拜上帝教,但很快这种信仰就随着生活的日益艰难以及接连的失败破灭了,他们从一开始的相信到怀疑,最后就是疑惑。
人没有过信仰还好,一旦有过一个信仰,却又破灭了,就跟恋爱又失恋一样,一时之间是很难接受的。在这个失望的空窗期,如果能够及时的出现另外一段恋情,或者说出现另外一个信仰,那么他们很快就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信仰中去。
南京建设兵团的情况就是如此,他们在对太平天国失望灰心的时候,皇帝李永吉出现了,尽管他实际上是灭亡天国的人,但他的出现,却给了这些人一个新的信仰中心,再加上实际生活的改善,所以他们的变化才会这么快,这么狂热。
因为这种狂热,还有人建议李永吉把南京建设兵团干脆组建成一支武装部队,不过李永吉最终还是没这么做,因为他现在其实不太缺兵,而且太狂热其实也不好,所以还是让他们继续搞建设吧。
当然,为了充实预备役制度,过一段时间后,让他们开始轮流进行一些军事训练,至少学学如何打枪,那也是可以的。
不过这也给李永吉一个启发,那就是完全可以把生产建设兵团当国民警卫队,而不必另行招募,这么一算,一百万的名额基本就够了,真奇怪,当时为啥没想到这个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