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世家不服《百家姓》,李世民抛出贞观氏族志-大唐躺平的我被李二偷听心声 贞观一哥
第108章 世家不服《百家姓》,李世民抛出贞观氏族志-大唐躺平的我被李二偷听心声 贞观一哥-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笔趣阁
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
作者:三月羲和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哦,什么问题?”
李世民故作不解地问道。
开口之人乃是黄门侍郎崔民干。
崔民干出身博陵崔氏,和王珪一样,也是博陵崔氏族中位高权重之人。
在翻看《百家姓》的时候,在看到第一行没有崔姓的时候,他的心中便闪过一丝的不快。
他也没有再看书中的其他内容,只是在字里行间寻找“崔”字的位置。
终于,当他在百字开外才看到自家姓氏的时候,他终于是忍不住了。
博陵崔氏一向自命不凡,常常都是以天下第一世家自称。
如今被排到百名开外,他自然不服。
“孔祭酒,不知道这《百家姓》的排名可有什么讲究?”
虽然心中不快,但是对孔颖达这个圣人之后,他还有几分的理智。
对于这个问题,孔颖达其实想过很多答案,但是这些答案连他自己都无法信服。
所以最后,他也只能把李佑的答案说出来。
至于世家那边如何去协商,孔颖达选择相信李世民的承诺。
“崔侍郎,这《百家姓》乃是启蒙读物,讲究朗朗上口,并没有什么排名,只不过是为了平仄押韵而已!”
孔颖达说的是实话,但是崔民干却并不满意。
他继续开口道:“孔祭酒,《百家姓》的用意老夫也明白,但是这一次国子监未免也太冒失了吧。”
接着崔民干向着李世民一鞠躬说道:“陛下,这一次国子监能提出汉语拼音方案来解决幼儿启蒙的难题,实属难得。”
“启蒙教材中的《三字经》也是可圈可点,让臣佩服不已。”
“但是,这《百家姓》却是有待商榷,臣以为需要慎重!”
当着李世民的面,崔民干自然不好说应该将崔氏提前,但是他却是隐晦地将这个意思表达了出来。
‘呵呵,果然来了。不过这一次朕有佑儿的妙计,定然叫你顾不了这么多。’
李世民此刻也是胸有成竹。
他一点也不怕这些世家出来反对,相反前一刻他担心的却是这些世家就此妥协。
如果就这样妥协了,岂不是少了一个他出风头的机会。
当下李世民站起来开口道:“崔爱卿,这件事其实朕也有想过。”
“就像孔祭酒说的那样,《百家姓》乃是幼儿启蒙读物,用意是在识字的同时让孩子们知道我华夏姓氏的多种多样。”
“所以平仄押韵,朗朗上口很是重要。朕以为没有问题!”
李世民这样一说,崔民干立刻就急了:“陛下,这《百家姓》虽然将李姓冠于篇首,但是之后的排序实在是太过荒谬了。”
“这样的书,留到国外,会让蛮夷笑我华夏无人的!”
为了引起李世民的重视,崔民干估计将话说得有些严重了。
“哦,那如崔爱卿所言,这《百家姓》应该如何修改?”
人在着急的时候,往往口不择言,说出来的往往也都是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李世民便想借此机会,看看崔民干到底是怎么想的。
“那自然在皇族之下,便是五姓七望、关陇世家和南方世家了。”
说完这一句崔民干也意识到这话还是太过直接了,定然会得罪不少人,连忙补充道:“还有皇亲国戚,以及各位大臣的姓氏也应该排在前列。”
‘哼,就知道你们会这样想。’
‘你们想的早就被佑儿识破了。’
‘现在轮到我来表演了!’
原本这个时候,李世民都是无比郁闷的。
在过去几次和世家的交锋之中,最后都是李世民顾全大局选择了妥协。
这让李世民一直耿耿于怀。
但是这一次李世民在李佑那边学了一招釜底抽薪,想到等会儿世家可能出现的反应,他现在心里是无比的爽快。
虽然心中迫不及待,但是该演的戏,李世民还是得做足。
他微微点头,接着看向孔颖达:“孔祭酒,崔爱卿的话你要记住,以免下一次的时候再犯这样的错误。”
“臣遵旨!”
孔颖达现在还是一头雾水,他也不知道李世民准备怎么做,但是既然陛下已经有吩咐了自然是先答应下来。
“什么,下次,那么这一次呢!”
这话落到崔民干心中,却是激动无比,然而他正准备再开口,李世民已经转向了他。
“崔爱卿,这《百家姓》中每一姓氏其实只有一字,并不能代表天下氏族。”
“就比如说这第一字的‘李’姓,这究竟是皇族之李,还是陇右李氏,又或者是赵郡李氏呢?”
“如今推行汉语拼音迫在眉睫,便先权宜行事吧!”
李世民的话也有几分道理,《百家姓》中就是个字而已,并不能代表具体的姓氏和郡望。
然而崔民干却不是这么容易糊弄的,他立刻开口道:“但是,陛下……”
这一次他的话还没说完,又被李世民强势打断了。
“崔爱卿,不要着急,听朕说完!”
李世民打断了崔民干的话,也打断了他的蓄势待发。
“臣知错,是臣莽撞了。”
在崔民干认错之后,李世民微微一笑道:“不过崔爱卿的话也有道理,他提醒了朕,另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我大唐建国之初,高祖便定下规矩,皇室与诸世家共治天下。”
“而天下世家繁多,如今天下战事已经平息,刊正姓氏已经迫在眉睫了。”
“因此,朕决定追本溯源,刊正姓氏,修撰一本大唐氏族志。”
这话一出,朝堂之内一片哗然。
与启蒙教材不同,这氏族志可是官方勘定,一旦成书便会跟随大唐代代相传,列为典籍。
这不仅是官方的肯定,更是世家眼中的无上荣耀。
此言一出,在场世家之人眼中纷纷燃起斗志的火焰,刚刚《百家姓》事情早已忘在九霄云外了。
《百家姓》里排在后面有什么关系,如果能在氏族志排名前列,那才是无上的荣耀。
尤其是那些自命不凡的山东氏族,在大唐成立之后,他们便一直眼高于顶。
他们虽然也并不在乎官方的肯定,但是有一个名头在前,他们自然也是趋之若鹜。
尤其是出身博陵崔氏的崔民干,他觉得如果没有世家排名就算了,一旦真的有那崔家必然排在前三。
甚至如果编排之人能够不畏皇权,崔家排在第一也并非没有可能。
“陛下能够想到修订氏族志,便是对天下世家的重视。天下世家之人定然欢欣鼓舞,为大唐鞠躬尽瘁。”
‘呵呵,这话说得好听。如果到时候你博陵崔氏仍然不能拔得头筹,我看你还能不能如此洒脱。’
看着卖力表演的崔民干,李世民的心中又是一阵冷笑。
李世民故作不解地问道。
开口之人乃是黄门侍郎崔民干。
崔民干出身博陵崔氏,和王珪一样,也是博陵崔氏族中位高权重之人。
在翻看《百家姓》的时候,在看到第一行没有崔姓的时候,他的心中便闪过一丝的不快。
他也没有再看书中的其他内容,只是在字里行间寻找“崔”字的位置。
终于,当他在百字开外才看到自家姓氏的时候,他终于是忍不住了。
博陵崔氏一向自命不凡,常常都是以天下第一世家自称。
如今被排到百名开外,他自然不服。
“孔祭酒,不知道这《百家姓》的排名可有什么讲究?”
虽然心中不快,但是对孔颖达这个圣人之后,他还有几分的理智。
对于这个问题,孔颖达其实想过很多答案,但是这些答案连他自己都无法信服。
所以最后,他也只能把李佑的答案说出来。
至于世家那边如何去协商,孔颖达选择相信李世民的承诺。
“崔侍郎,这《百家姓》乃是启蒙读物,讲究朗朗上口,并没有什么排名,只不过是为了平仄押韵而已!”
孔颖达说的是实话,但是崔民干却并不满意。
他继续开口道:“孔祭酒,《百家姓》的用意老夫也明白,但是这一次国子监未免也太冒失了吧。”
接着崔民干向着李世民一鞠躬说道:“陛下,这一次国子监能提出汉语拼音方案来解决幼儿启蒙的难题,实属难得。”
“启蒙教材中的《三字经》也是可圈可点,让臣佩服不已。”
“但是,这《百家姓》却是有待商榷,臣以为需要慎重!”
当着李世民的面,崔民干自然不好说应该将崔氏提前,但是他却是隐晦地将这个意思表达了出来。
‘呵呵,果然来了。不过这一次朕有佑儿的妙计,定然叫你顾不了这么多。’
李世民此刻也是胸有成竹。
他一点也不怕这些世家出来反对,相反前一刻他担心的却是这些世家就此妥协。
如果就这样妥协了,岂不是少了一个他出风头的机会。
当下李世民站起来开口道:“崔爱卿,这件事其实朕也有想过。”
“就像孔祭酒说的那样,《百家姓》乃是幼儿启蒙读物,用意是在识字的同时让孩子们知道我华夏姓氏的多种多样。”
“所以平仄押韵,朗朗上口很是重要。朕以为没有问题!”
李世民这样一说,崔民干立刻就急了:“陛下,这《百家姓》虽然将李姓冠于篇首,但是之后的排序实在是太过荒谬了。”
“这样的书,留到国外,会让蛮夷笑我华夏无人的!”
为了引起李世民的重视,崔民干估计将话说得有些严重了。
“哦,那如崔爱卿所言,这《百家姓》应该如何修改?”
人在着急的时候,往往口不择言,说出来的往往也都是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李世民便想借此机会,看看崔民干到底是怎么想的。
“那自然在皇族之下,便是五姓七望、关陇世家和南方世家了。”
说完这一句崔民干也意识到这话还是太过直接了,定然会得罪不少人,连忙补充道:“还有皇亲国戚,以及各位大臣的姓氏也应该排在前列。”
‘哼,就知道你们会这样想。’
‘你们想的早就被佑儿识破了。’
‘现在轮到我来表演了!’
原本这个时候,李世民都是无比郁闷的。
在过去几次和世家的交锋之中,最后都是李世民顾全大局选择了妥协。
这让李世民一直耿耿于怀。
但是这一次李世民在李佑那边学了一招釜底抽薪,想到等会儿世家可能出现的反应,他现在心里是无比的爽快。
虽然心中迫不及待,但是该演的戏,李世民还是得做足。
他微微点头,接着看向孔颖达:“孔祭酒,崔爱卿的话你要记住,以免下一次的时候再犯这样的错误。”
“臣遵旨!”
孔颖达现在还是一头雾水,他也不知道李世民准备怎么做,但是既然陛下已经有吩咐了自然是先答应下来。
“什么,下次,那么这一次呢!”
这话落到崔民干心中,却是激动无比,然而他正准备再开口,李世民已经转向了他。
“崔爱卿,这《百家姓》中每一姓氏其实只有一字,并不能代表天下氏族。”
“就比如说这第一字的‘李’姓,这究竟是皇族之李,还是陇右李氏,又或者是赵郡李氏呢?”
“如今推行汉语拼音迫在眉睫,便先权宜行事吧!”
李世民的话也有几分道理,《百家姓》中就是个字而已,并不能代表具体的姓氏和郡望。
然而崔民干却不是这么容易糊弄的,他立刻开口道:“但是,陛下……”
这一次他的话还没说完,又被李世民强势打断了。
“崔爱卿,不要着急,听朕说完!”
李世民打断了崔民干的话,也打断了他的蓄势待发。
“臣知错,是臣莽撞了。”
在崔民干认错之后,李世民微微一笑道:“不过崔爱卿的话也有道理,他提醒了朕,另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我大唐建国之初,高祖便定下规矩,皇室与诸世家共治天下。”
“而天下世家繁多,如今天下战事已经平息,刊正姓氏已经迫在眉睫了。”
“因此,朕决定追本溯源,刊正姓氏,修撰一本大唐氏族志。”
这话一出,朝堂之内一片哗然。
与启蒙教材不同,这氏族志可是官方勘定,一旦成书便会跟随大唐代代相传,列为典籍。
这不仅是官方的肯定,更是世家眼中的无上荣耀。
此言一出,在场世家之人眼中纷纷燃起斗志的火焰,刚刚《百家姓》事情早已忘在九霄云外了。
《百家姓》里排在后面有什么关系,如果能在氏族志排名前列,那才是无上的荣耀。
尤其是那些自命不凡的山东氏族,在大唐成立之后,他们便一直眼高于顶。
他们虽然也并不在乎官方的肯定,但是有一个名头在前,他们自然也是趋之若鹜。
尤其是出身博陵崔氏的崔民干,他觉得如果没有世家排名就算了,一旦真的有那崔家必然排在前三。
甚至如果编排之人能够不畏皇权,崔家排在第一也并非没有可能。
“陛下能够想到修订氏族志,便是对天下世家的重视。天下世家之人定然欢欣鼓舞,为大唐鞠躬尽瘁。”
‘呵呵,这话说得好听。如果到时候你博陵崔氏仍然不能拔得头筹,我看你还能不能如此洒脱。’
看着卖力表演的崔民干,李世民的心中又是一阵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