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用实力折服学习团,李世民开展扫盲工作-大唐:完蛋了,开局抢了李二的皇位爱看书吧
第107章 用实力折服学习团,李世民开展扫盲工作-大唐:完蛋了,开局抢了李二的皇位爱看书吧-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笔趣阁
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
作者:三月羲和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要知道这些军事要塞的墙,原本就已经极为坚固了。
这些墙是采用黏土和大石块夯实的,在整个大唐之中也算得上是最坚固的墙了。
现在这个神策府的长史居然说用水泥修复之后,其坚固程度可以强上数十倍。
段纶也是大大小小战役过来的,说实话,虽然吃惊,但他却还是保持着怀疑。
当然一旁的工部官员在吃惊过后,却都是露出了一丝鄙夷的神色。
他们觉得,这个刘长史就是夸大其事。
不过他们虽然心中不屑,但是表面上却只是一副看好戏的样子。
毕竟身边的纪国公都没说什么,他们这些小人物也不敢说什么了。
而且这水泥到底有没有效果,很快他们就能知道了。
这些人的表情被刘基尽收眼底,他也没说什么,而是要用事实在证明水泥的妙用。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距离最近的一处要塞。
到了地方,刘基也不废话,挑选了一处破损,直接就开始干了起来。
这一次刘基带来的都是快干水泥,不到一个时辰,水泥的效果便展现出来了。
很快众人便发现这水泥的粘连能力真的很强,而且干了之后的水泥真的是极为坚硬。
这让段纶一下子就兴奋了起来。
段纶拔出佩剑,狠狠地砍在了一段水泥墙上。
几剑下来,段纶觉得自己的手都已经麻了。
再看看手中的佩剑,剑刃也已经开卷。
接着段纶扔下佩剑,查看起水泥墙的情况。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换作是以往的墙,他这几剑下来,墙上肯定是痕迹斑斑,但是水泥城墙此刻却是毫发无损,甚至光洁度都没有发生改变。
有了这一段修复的结果,在修复下一处的时候,段纶就更为上心了。
这一次,刘基指挥修补的时候也刻意地放慢了速度,让段纶等人就不懂的地方提问。
城外要塞的修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朝堂之上李世民也开始发布一条条的政令。
李世民知道现在他面对的最大问题除了天灾和突厥之外便是普法和扫盲。
普法的事情现在长孙无忌等人还在研究,但是扫盲这件事孔颖达和李纲已经蠢蠢欲动了。
尤其是李纲,知道这件事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他想在有生之年看到效果,所以更是热切。
李世民向两人使了个眼色,孔颖达便走了出来。
作为新任的国子监祭酒,这件事由孔颖达来开口乃是最合适的人选。
“陛下,国子监最近研究出一套新的认字读音的方法,臣希望能够将其在各个州府县学推广,希望陛下能让户部吏部配合!”
这话一出,儒家一脉的人纷纷点头。
这段时间,他们也已经接触到拼音之法,对于这个新方法也是赞叹不已。
但是朝堂上还是有很多人,不是很了解。
李世民看着大臣们狐疑的眼神,微微一笑道:“孔祭酒新官上任,能有此干劲,当属大唐之幸。”
“朕看堂上很多爱卿都面露不解之色,还请孔祭酒给大家解释一番吧。”
这一唱一和两人自然是心照不宣,孔颖达自然是早有准备。
他立刻让人推出一块木板,木板上便是已经写好的声母表和韵母表。
这段时间一群大儒也算是对拼音有了从内到外地研究,现在讲解起来比起当时的李佑和李丽质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而且,孔颖达对在场之人的水平也很清楚,讲解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很快,满朝文武便都能理解其中玄妙。
“孔祭酒这个法子好啊,便是我老程听了一次也能拼读很多字了。”
“难怪,最近我家那两个小子学业进步如此之快,原来都是这新方法的功劳啊!”
程咬金的大嗓门率先响了起来。
说起了程咬金的两个儿子程处默和程处亮早就给他讲过这个新方法了。
但是一来是这两个小孩子自己也学得似是而非,讲起来自然不能表现其中的精髓。
二来就是程咬金面对儿子的时候也没什么耐心。
他只是觉得两个儿子最近学业不错,是因为崇文馆的先生比自家私塾里面的厉害而已。
其实现在老程也还是这个想法。
“这孔祭酒就是厉害,难怪陛下都尊重这群老夫子了,有点东西啊!”
在场的其他大臣自然也有不少人是和程咬金一个想法。
不过无论是哪种想法,他们都对于这个拼音之法极为推崇。
接着谏议大夫王珪开口问道:“孔祭酒,如此神奇的识字方法,不知道该如何推广呢?”
谏议大夫王珪别看他现在不过是一个五品谏臣,但其实却一点都不简单。
王珪出身太原王氏,王珪年轻时性情淡雅,志向深沉,不重名利,从不随便交结朋友,深受叔父王頍的赞赏。
而现在王珪更是太原王氏家族内的实权人物。
原本以王珪的地位,他的官位远不止于此,只不过王珪在加入大唐之后被任命为太子中舍人,后改任太子中允,深受隐太子李建成器重。
后来因为李建生和李世民矛盾加剧而受到影响,流放巂州。
直到玄武门之变以后,王珪、魏征、李纲等一众李建成的旧属才重新得到重用。
因为和李纲关系不错,王珪和孔颖达其实关系也还不错。
面对友人提问,孔颖达笑着说道:“这汉语拼音应用最为广泛的便是在幼儿启蒙阶段。为此,国子监编撰了三本启蒙教材,准备以这三本启蒙教材为日后的学童启蒙。”
说完之后,便有宦官将孔颖达早已准备好的三本启蒙教材,递给了李世民以及殿上的诸位大臣。
这三本书便是李佑拿出来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的注音版。
李世民自然是都看过了,所以也就是随便翻了翻,便注意着下面众位大臣的反应。
只见王珪在看到《三字经》时,惊讶之情溢于言表,每翻一页都是震撼不已。
《千字文》,王珪也是看过的,他的启蒙便是这本。
所以王珪也是略作翻看便来到了最后一本《百家姓》。
不出李世民所料,王珪一翻开《百家姓》眉头就皱了起来。
然而还没等到王珪开口,朝廷之上已经另有人开口了。
“陛下,这《百家姓》似乎有些问题啊!”
这些墙是采用黏土和大石块夯实的,在整个大唐之中也算得上是最坚固的墙了。
现在这个神策府的长史居然说用水泥修复之后,其坚固程度可以强上数十倍。
段纶也是大大小小战役过来的,说实话,虽然吃惊,但他却还是保持着怀疑。
当然一旁的工部官员在吃惊过后,却都是露出了一丝鄙夷的神色。
他们觉得,这个刘长史就是夸大其事。
不过他们虽然心中不屑,但是表面上却只是一副看好戏的样子。
毕竟身边的纪国公都没说什么,他们这些小人物也不敢说什么了。
而且这水泥到底有没有效果,很快他们就能知道了。
这些人的表情被刘基尽收眼底,他也没说什么,而是要用事实在证明水泥的妙用。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距离最近的一处要塞。
到了地方,刘基也不废话,挑选了一处破损,直接就开始干了起来。
这一次刘基带来的都是快干水泥,不到一个时辰,水泥的效果便展现出来了。
很快众人便发现这水泥的粘连能力真的很强,而且干了之后的水泥真的是极为坚硬。
这让段纶一下子就兴奋了起来。
段纶拔出佩剑,狠狠地砍在了一段水泥墙上。
几剑下来,段纶觉得自己的手都已经麻了。
再看看手中的佩剑,剑刃也已经开卷。
接着段纶扔下佩剑,查看起水泥墙的情况。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换作是以往的墙,他这几剑下来,墙上肯定是痕迹斑斑,但是水泥城墙此刻却是毫发无损,甚至光洁度都没有发生改变。
有了这一段修复的结果,在修复下一处的时候,段纶就更为上心了。
这一次,刘基指挥修补的时候也刻意地放慢了速度,让段纶等人就不懂的地方提问。
城外要塞的修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朝堂之上李世民也开始发布一条条的政令。
李世民知道现在他面对的最大问题除了天灾和突厥之外便是普法和扫盲。
普法的事情现在长孙无忌等人还在研究,但是扫盲这件事孔颖达和李纲已经蠢蠢欲动了。
尤其是李纲,知道这件事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他想在有生之年看到效果,所以更是热切。
李世民向两人使了个眼色,孔颖达便走了出来。
作为新任的国子监祭酒,这件事由孔颖达来开口乃是最合适的人选。
“陛下,国子监最近研究出一套新的认字读音的方法,臣希望能够将其在各个州府县学推广,希望陛下能让户部吏部配合!”
这话一出,儒家一脉的人纷纷点头。
这段时间,他们也已经接触到拼音之法,对于这个新方法也是赞叹不已。
但是朝堂上还是有很多人,不是很了解。
李世民看着大臣们狐疑的眼神,微微一笑道:“孔祭酒新官上任,能有此干劲,当属大唐之幸。”
“朕看堂上很多爱卿都面露不解之色,还请孔祭酒给大家解释一番吧。”
这一唱一和两人自然是心照不宣,孔颖达自然是早有准备。
他立刻让人推出一块木板,木板上便是已经写好的声母表和韵母表。
这段时间一群大儒也算是对拼音有了从内到外地研究,现在讲解起来比起当时的李佑和李丽质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而且,孔颖达对在场之人的水平也很清楚,讲解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很快,满朝文武便都能理解其中玄妙。
“孔祭酒这个法子好啊,便是我老程听了一次也能拼读很多字了。”
“难怪,最近我家那两个小子学业进步如此之快,原来都是这新方法的功劳啊!”
程咬金的大嗓门率先响了起来。
说起了程咬金的两个儿子程处默和程处亮早就给他讲过这个新方法了。
但是一来是这两个小孩子自己也学得似是而非,讲起来自然不能表现其中的精髓。
二来就是程咬金面对儿子的时候也没什么耐心。
他只是觉得两个儿子最近学业不错,是因为崇文馆的先生比自家私塾里面的厉害而已。
其实现在老程也还是这个想法。
“这孔祭酒就是厉害,难怪陛下都尊重这群老夫子了,有点东西啊!”
在场的其他大臣自然也有不少人是和程咬金一个想法。
不过无论是哪种想法,他们都对于这个拼音之法极为推崇。
接着谏议大夫王珪开口问道:“孔祭酒,如此神奇的识字方法,不知道该如何推广呢?”
谏议大夫王珪别看他现在不过是一个五品谏臣,但其实却一点都不简单。
王珪出身太原王氏,王珪年轻时性情淡雅,志向深沉,不重名利,从不随便交结朋友,深受叔父王頍的赞赏。
而现在王珪更是太原王氏家族内的实权人物。
原本以王珪的地位,他的官位远不止于此,只不过王珪在加入大唐之后被任命为太子中舍人,后改任太子中允,深受隐太子李建成器重。
后来因为李建生和李世民矛盾加剧而受到影响,流放巂州。
直到玄武门之变以后,王珪、魏征、李纲等一众李建成的旧属才重新得到重用。
因为和李纲关系不错,王珪和孔颖达其实关系也还不错。
面对友人提问,孔颖达笑着说道:“这汉语拼音应用最为广泛的便是在幼儿启蒙阶段。为此,国子监编撰了三本启蒙教材,准备以这三本启蒙教材为日后的学童启蒙。”
说完之后,便有宦官将孔颖达早已准备好的三本启蒙教材,递给了李世民以及殿上的诸位大臣。
这三本书便是李佑拿出来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的注音版。
李世民自然是都看过了,所以也就是随便翻了翻,便注意着下面众位大臣的反应。
只见王珪在看到《三字经》时,惊讶之情溢于言表,每翻一页都是震撼不已。
《千字文》,王珪也是看过的,他的启蒙便是这本。
所以王珪也是略作翻看便来到了最后一本《百家姓》。
不出李世民所料,王珪一翻开《百家姓》眉头就皱了起来。
然而还没等到王珪开口,朝廷之上已经另有人开口了。
“陛下,这《百家姓》似乎有些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