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礼经过一番曲折,终于回到正途,尽管众人心中各有想法,此事总算告一段落。

    低等官员都拜过真玉之后,殿外久候的各国使臣也开始入见。

    真玉对玉朝远近周边国家的地形方位乃至风土人情都谙熟于心,此时看到这些使臣,可以把自己的想象与现实对应,觉得颇为有趣。

    各国都有礼物进献给她。礼单长长一串,听上去稀奇古怪,无非是花草鸟兽奇石土产。唯一让真玉提起兴致的是对麒麟兽。她打算改日去看看到底是什么野兽被冠了麒麟兽的名字。

    使臣觐见与臣子觐见一样,都是固定流程,使臣行礼问好,礼官念礼单,代为致谢,然后使臣退下,下一人再上来重复同样流程。

    但是跟之前朝堂跳出来一个温骄横生枝节一样,有个使臣不知进退,居然拉拉杂杂扯了一堆闲话。这使臣是个看上去很是豪壮的中年女人,并非来自玉朝周边那几个语言习俗相同、同根同源的邻国,而是玉朝北边草原上的一个游牧小国,名曰大角国。说话口音很重,词句也时有颠倒错乱。

    礼官在旁边提醒她应该先退下,有话需另找时机再说,这大角国使臣不知道是真听不懂还是充耳不闻,只管自顾自说下去。

    作为□□上邦,礼仪之国,总不好强行把使臣轰出去。所以众人只好姑且宽忍。真玉耐着性子听着,这使臣说今年雨水极少,草长得不好,牛羊又生病,死了一片又一片,边说边比划,最后说:“今年夏天不热,大巫说,冬天定会很冷。我们,很难过。所以我们伟大的国主派我过来跟小皇帝你说这个重要的话。”

    礼官大声呵斥,鸿胪寺卿黎可为立刻跳将出来,其他还有几个臣子同时开口,让使臣注意言辞敬重。

    使臣话被打断,一脸不高兴地看众人:“我在说话。你们扰乱我。”

    她不理身边不满的众臣,加大声音继续她要说的重要话:“我们伟大的国主说了,小皇帝要把进贡的钱和东西加倍。不然我们过不好日子,就过来打你们。”

    这粗鲁的声音响彻整个大殿。偌大的大殿,突然鸦雀无声。

    真玉的声音就凸显了出来,她的声音缓慢清晰,尾音上扬:“……进贡?”

    丞相说:“鸿胪寺卿。”

    鸿胪寺卿黎可为被点名,终于从石化状态中恢复过来,先是对真玉解释:“岁礼岁礼,是岁礼。这使臣会的话有限,词语乱用。真是可恶。”她上前一把拉住了使臣的袖子,脸上堆满了笑容:“昆布大人,你要说的下官已经知道了,下官会同其他大人商议,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回复。现下,大人先下去休息喝酒吧。”

    昆布说:“我要喝酒。但是进贡的事情最最要紧。小皇帝你快些答应,不然我们日子很不好过。答应了,我们就是好朋友。”她两拳重重相击,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也不知道想表达的是朋友还是打人。

    黎可为不顾礼仪风度,两手攥住昆布的肩膀,大笑说:“走,喝酒喝酒。”想把她拖离大殿。

    奈何这昆布身材壮硕,两脚分开站着,像个柱子一样,难以撼动,只是继续满口不敬地说:“小皇帝,我在等着你说话哩。”

    真玉见黎可为脸上汗都下来了,又见众臣都一副紧张的样子,有侍卫已经在准备上前。她不想这场典礼再次节外生枝,扬声说:“友邦有难,乞请援手,朕会斟酌。”

    昆布似懂非懂,问:“小皇帝你这是答应了?”黎可为在旁边说:“陛下都发话了,快些去喝酒吧。”

    昆布大喜:“小皇帝真是好人,我们两国永远是好朋友!你也来一起喝酒!”一边说着,一边被鸿胪寺卿拖走了。

    丞相说:“陛下,外邦粗鄙之人,不必放在心上。”

    真玉说:“无妨。继续。”

    众人心里都长出了口气,总算没出乱子。

    后面那些使臣过得飞快,礼官说话的速度明显加快了许多,再也不给人任何插话的机会。

    总算,大殿上的仪式结束了。

    低级别的官员有序退出,数队宫人鱼贯而入,端来几案,摆放坐席。

    真玉借口更衣到了后殿,命人传三位代政大臣过来。三人知道真玉憋了口气要发难。一见到她就都跪下请罪。真玉说:“三位大人何罪之有?快快请起。”

    丞相说:“大典出了这等纰漏,臣等真是罪该万死。”

    真玉笑了:“原来丞相认为,今日只是大典出了纰漏。”她和颜悦色地问,“给那大角国每年进贡几何啊?”

    丞相说:“陛下,那蛮荒之地未受教化的人信口乱说。这大角国贫穷落后,我朝先祖有好生之德,常秉友邻之念,时有救济。这些人心存感激,但是小人贪心,想要更多,偏偏汉话说得不好,词不达意。陛下一笑了之就好。”

    真玉追问:“那我朝给那大角国每年救济几何?”

    丞相说:“老臣事务繁多,这种蕞尔小国的事,臣不记得。也不值陛下在意。”

    真玉看了她一眼,说:“朕方亲政,正愁政事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处着手。既然今日那男掌书和这蕞尔小国自己跳出来招摇,那朕就从这两事开始参与。相应卷宗文案,令凤阁明日绝早就送到御书房。不可延误。”

    她没有用商量口吻,直接下了命令,三位大臣自然只能领命。

    很快,大殿就布置成了盛宴现场。

    真玉的兴致已经被败光。但她还是要尽自己的本分,展现合乎世人期待的帝王气象。她突然发觉这一日竟如此漫长。

    将至戌正时分,礼官来请真玉起驾去舜华门,接受万民庆贺。

    每年的立国庆典都是民间乐事。玉京张灯结彩,整夜无宵禁,在整数年头,各地也会选派花车进京表演。今年的庆典规模更是空前壮大。

    真玉上到高高的城楼上,白日巡游的花车们已经汇集到舜华门下,排成一长串,个个都使出全副本领卖力表演,只求换得围观百姓大声叫好。

    真玉一出现,立刻引得万民欢呼。山呼海啸的欢呼声和万岁声,总算让她郁闷的心情有所纾解。

    舜华门是当年白玉大帝宣布立国时的城门,城门旁矗立着一座高塔,塔顶是一只玉凤。为玉朝的象征。

    这一日,高塔也装饰了彩灯与彩绸,随着真玉出现,彩灯从底部逐层亮起,真玉和百姓们一样,都抬头看一层层的灯火次第点燃。到了最高处的玉凤座底处有一圈七彩灯火,亮起后衬得玉凤光华流转,仿佛翩然欲飞。

    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玉凤上。真玉觉得玉凤仿佛动了。

    她心想:这光用得甚好,竟让玉凤有摇动般的效果。

    城门下面有人发出惊呼。真玉低头看去,发觉很多人手指着玉凤方向,有些人还在后退。后面的人往前挤着想要努力看清真玉。不容这些人退。

    真玉抬头,想知道这些人看到了什么惊讶之事。正看到塔顶的玉凤在晃了最后一下之后,直直坠了下来。

    惊呼声,碎裂声,雁来在旁边喊着“护驾”。真玉面前突然多了很多人。她也被雁来圈住。

    她有些发怔,怎么会有这种事?

    半扶半抱被雁来带下了城楼。真玉心想:第二次。一日之内,第二次让雁来喊出“护驾”。

    回宫途中,真玉听前面不断传回的各种消息:“玉凤触地碎裂成数片,当时下面围满了百姓,伤者不在少数”,“事发突然,百姓不知发生了何事,只听到惊呼四散奔逃,但是后面又有不知情的人不断前涌,造成混乱踩踏,又不知多少人受伤”,“城门禁军已经控制住局面,开始救助受伤百姓”,“负责高塔点灯的人已经被控制拿下”,“玉京令命人在城中跑马宣告宵禁,所有人立刻回家”……

    这一场普天同庆,最后以这种混乱不堪的方式落幕。

章节目录

亲政后发现快亡国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猞猁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6章 第6章-亲政之年是多大,亲政后发现快亡国了,笔趣阁并收藏亲政后发现快亡国了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