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明朝的抗倭英雄,大家马上就能说出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的名字。如果提起胡宗宪的名字,知道他的人会说:这是个奸臣,哪能沾上“英雄”的边!确实,胡宗宪阿附奸相严嵩的义子--大明朝十大奸臣之一的赵文华,并伙同赵文华参与陷害抗倭功臣兵部侍郎张经,冒领张经抗倭的战功。这些劣迹是他人生 的一个无可原谅的污点。然而,胡宗宪虽然有劣迹,但并非一无是处。他足智多谋且胆略过人,与倭寇作战时,每每能身先士卒,冒着炮火羽矢,在前线指挥作战。虽然他在报捷请功的奏折中常常有夸大之词,但与倭寇数十仗,也确实是少挫多胜,是戚继光之前对倭寇最具威胁的人物。可惜的是,胡宗宪的政治污点,让他永久地失去了与后来的抗倭英雄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同受敬仰的资格。临危受命 胡宗宪(1512-1565年),字汝贞,号梅林,安徽龙川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他在初入仕途,任山东益都县令时就显示出了卓越的政治才干,先是组织当地人民扑灭多年不遇的旱蝗之灾,后又招降当地的强盗,不仅使群盗解散,还将其中可用的近千人编为义军。胡宗宪的精明强干引起朝廷的注意,因此屡获升迁。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四月,嘉靖皇帝钦点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按理说,一个巡按监察御史算不得什么大官,但是,这个任命对胡宗宪来讲却 意义非凡,决定了他的前程和他的后半生,这是因为,这个职位与“倭患”有着紧密的联系。元末明初,岛国日本由于多年的战乱,使得很多战败的将领、武士和破产的农民无以谋生,纷纷逃亡海上。同时,中国原本割据江浙一带的张士诚、方国珍部在被朱元璋打败后,其残余力量流窜到海上,再加上两国的不法商人,这样,几股势力互相勾结,形成庞大的海盗集团。他们经常对中国沿海地区进行疯狂的侵扰和抢劫,形成了“倭患”。嘉靖二年(1523年),日本两批使臣前后来华进行朝贡贸 易,因市舶司的太监对待不公,互争贡使资格,引发大规模的仇杀,史称“争贡之役”。所谓朝贡是指古时的藩属国或外国使臣入朝,贡献方物。到了明朝,朝供制度演变成一种贸易往来,再加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厚往薄来”的政策,因此,“贡使”是一个肥缺。此后不久,明朝罢市舶司,并严令海禁,致使正常的贸易渠道被堵死。在暴利的诱惑下,更多的亡命之徒加入海上掠夺,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骤然加剧,而浙江和南直隶尤甚,沿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此背景下,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可见朝廷对他寄予厚望。胡宗宪也感到责任重大,临行前立下誓言:“我这次任职,不擒获王直、徐海,安定东南,誓不回京。”不久,工部右侍郎赵文华受内阁首辅严嵩的推荐,以祭海神的名义,前往江南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是严嵩的义子,为人奸诈骄横。为了和赵文华搞好关系而不至于误了正事,胡宗宪联手赵文华扳倒了兵部侍郎张经及其继任者杨宜,并取而代之成为兵部侍郎,总督东南军务,统领整个东南的军队,担任起平复倭 患的重担。自此,胡宗宪由一介文人变身为一个儒将。张经是当时抗倭前线的重臣,因坚决抵制赵文华的错误部署和胡乱指挥,得罪了赵文华。胡宗宪助纣为虐陷害张经,留下了政治污点。智取倭寇首领赵文华也曾与倭寇作过战,但被倭寇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还连带着让胡宗宪也吃了一场大败仗。不过,赵文华明知倭寇不好打,还争着要掌管浙闽军务,就是因为手下有胡宗宪这员大将。由于他的兴趣全在两浙、江淮、闽粤几省所征召的丰厚的 军饷上,所以乐得把除征发粮饷以外的所有军务爽快地交到胡宗宪手上。胡宗宪知道自己大展宏图的机会来了。他一方面招揽、重用各种杰出的人才,如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以及颇负盛名的文人徐渭等;另一方面支持部下练兵,其中成就最大者当属戚继光训练的戚家军,后来发展为抗倭主力军。在胡宗宪的抗倭斗争中,最能表现其才干、最有影响力的两件事就是他与两大倭寇首领王直、徐海的斗智斗勇。胡宗宪对海上倭患的形势作 过认真细致的分析,他认为:“海上的贼匪只有王直机警难治,其余的都是鼠辈,不足为虑。”胡宗宪认为,之前朝廷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来抗倭,但见效甚微,倭寇之祸反而愈演愈烈,原因在于只以武力剿杀倭寇,却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最后不但没有完成朝廷交给的使命,还招来了杀身之祸。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胡宗宪制定了剿抚并举的抗倭策略。使用计谋招抚、擒拿王直,这是胡宗宪抗倭斗争的关键一招。王直是东南沿海地区倭寇的首领和中坚人物,徽州府歙县人。此人脑子快,主意多,再加 上徽州人特有的商业头脑,因此得到周围人的信赖和拥护。起初,王直只是违反明朝的海禁政策,从事海上贸易。后来随着东南沿海局势的日趋紧张,王直为增强自身实力,大规模招集各种亡命之徒,甚至还和日本倭寇相勾结,组建了一个庞大的海盗集团。王直最大的特点是讲江湖义气。胡宗宪抓住他这个特点,与王直自认同乡,还特地将王直的母亲、妻子从金华府的监狱中释放出来,并妥善安置她们。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月,胡宗宪秘密派遣两个知海情、有谋略 的生员蒋洲和陈可愿前往日本。他们此去的任务,表面上是宣谕日本诸岛停止侵犯中国,实际上是侦探王直等人的详情,并试探性地进行招抚。蒋洲、陈可愿的这次行动很成功。他们意外地见到了王直的义子王滶,并得以见到王直本人。蒋、陈二人对王直恩威并施,一方面以明朝抗倭的决心和沿海布置的数万军队进行威慑,另一方面,以王直的家人为筹码,说服王直立功赎罪,保全家人。王直原先误听传言,以为妻母已被明朝诛戮,今天听到家人安然无恙,心有所动。为了表明立功赎罪的诚意,王直向蒋、陈二人报告了另一倭寇首领 徐海要率领倭寇进犯明朝的情报。蒋、陈二人要回国汇报消息,诡计多端的王直将蒋洲扣留下来,陈可愿同王直部属叶宗满等人回国报告消息。过了将近两年,王直以亲自送蒋洲回国的名义,乘巨舰,带领精兵数千,满载火炮等器械,停靠在舟山岑港。胡宗宪知道来者不善,他一方面紧急部署沿海各卫所高度警戒,另一方面为了稳住王直,派通事夏正与王直进行谈判,以便摸清王直的底细。自王直的船停靠在岑港之后,胡宗宪就派了一位姓王的千户长装扮成卖菜人,接近王直。 王千户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很快得到王直的赏识和信任。一天晚上,王直到王千户的船上饮酒,乐而忘归。王千户将船的缆绳悄悄解开,使船顺水漂至岸边。胡宗宪终于有机会见到王直,并将王直奉为贵客,对他礼待有加。会面结束后,胡宗宪也任由王直大摇大摆地离去。至此,王直对胡宗宪的防范稍有松懈。但是,王直一日不降,胡宗宪一日不安。为了能让王直释疑,尽快归降,胡宗宪又使一计,他特意邀王直义子王滶同居一室,并将早已写好的请求朝廷赦免王直的奏疏和十多篇诸将的 请战书都放在书桌上。后来,胡宗宪假意出门赴宴,大醉而归,让王滶有机会看到这些文稿。王滶果然中计,他偷偷将书桌上的奏疏抄录下来,次日告辞去给王直送信。胡宗宪自然爽快地让他离去。王直听了义子的汇报,疑惧减去了许多,便带着两名部下拜见胡宗宪。胡宗宪对之安慰备至,让他们去杭州见巡按御史王本固。王直等人一到杭州就被王本固逮捕入狱。胡宗宪原本想上疏请求朝廷宽宥王直,让他在海上立功,以贼制贼,利用他的声望招抚其他海寇,但是,王本固坚决要求处 死王直,而群臣也传言胡宗宪受了王直的重贿。胡宗宪无奈,只得改词上奏,同意了王本固的意见。接着,胡宗宪调结兵力,围剿王直在舟山岑港的余部。直至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十一月,岑港残寇终于被肃清。俞大猷、戚继光等人都参加了这次战斗。一年后,王直于杭州被斩。嘉靖年间横行海上的倭寇海盗集团首领除了王直以外,位居其次的就是徐海。徐海也是个有几分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徽州歙县人,少时曾经是杭州虎跑寺的和尚,后来随其叔徐惟学以及王直等人从事海上贸易。有一 次,徐惟学将徐海抵做人质,向倭寇贷了大批银两,后无力偿还被杀。徐海走投无路,被迫与倭寇勾结,开始了烧杀抢掠的海盗生涯,并逐渐组建了一支以徐海为主,叶麻、陈东为辅的数万人的海盗集团。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徐海与陈东、叶麻等集结兵力逾万人,兵分三路,猛攻江浙。当年四月,倭寇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桐乡之围”。桐乡属嘉兴府,乃江浙战略要道,若陷入倭寇手中,将直逼杭州和陪都金陵。浙江巡抚阮鹗亦被困城中,急得快发疯,连连发急报催促解救。徐 海的实力可见一斑。当时,新任总督的胡宗宪曾率军与徐海等部发生激战,但没讨到便宜。激战让胡宗宪认识到以武力剿灭倭寇颇有难度,需要另图他谋。他召集各方人士商讨退倭之计策。后决定采取反间计,一面调兵遣将,一面派说客接近徐海,用封官许愿和重金收买徐海,并暗中挑拨徐海、陈东、叶麻之间关系,引起互相残杀。胡宗宪的说客中有严世蕃门客、歙县人罗龙文。徐海先后缚叶麻、陈东献给胡宗宪,又送其弟徐洪到总督府做人质,以表归降心迹。至此“桐乡之围”才解。桐乡城被围四十日,幸亏有军民严防死守,城内 居民才免除一场浩劫。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八月,徐海入平湖城向胡宗宪请降。城中的官员和百姓听说徐海进城都吓得惊慌失措,惟胡宗宪镇定自若。徐海向胡宗宪谢罪,其后,徐海率众屯聚在平湖城外的沈庄。徐海虽然名义上归顺了,但数千倭寇屯于城外,胡宗宪知道这是很大的隐患,于是一边稳住徐海,一边加紧部署兵力。这时,已经投降的陈东秉承胡宗宪的命令,率领其部攻击徐海部。徐海仓皇出逃,途中负伤。第二天,官军又将徐海团团围住,经过一场激战,徐海投水 而亡,余部被歼,两浙倭患才算暂时得以平息。关于徐海之死还有一种非常凄美的说法。话说胡宗宪曾派人给徐海送去招降的书信,徐海的回信言辞得体,胡宗宪感到很意外,说:“想不到海寇中还有这样才华出众的人。”一问送信人才知道,这回信是徐海的爱姬王翠翘所写。王翠翘本是官宦人家的女子,因父亲获罪,卖身救父,后来流落金陵青楼。王翠翘的容貌和才情都称冠一时,后与徐海一见如故,被徐海迎娶回家。王翠翘才思敏捷,徐海军中的大小文书都出自 她手。徐海对王翠翘非常宠爱,不仅让她在生活上锦衣玉食,而且还非常敬重她,军中的事务多听从她的意见。胡宗宪当时正无计可施,了解了这些情况,如获至宝,他决定利用王翠翘招抚徐海。随后,胡宗宪一方面送给徐海和王翠翘大量的礼物,以表示招抚的诚意。同时,又派人私下游说王翠翘说:“徐将军如果早上投诚归顺,晚上就是大官了,你将受到朝廷赏赐的诰命,衣锦还乡。这不比在海上为寇强吗?”王翠翘为之所动,力劝徐海归顺,并让徐海设计将陈东和叶麻等倭 寇头目捆绑起来献给胡宗宪。徐海听从了她的话。胡宗宪认为徐海名义上虽降,但隐患仍在,于是派兵攻打,最后徐海兵败投海自尽,王翠翘被俘。传说,王翠翘曾向胡宗宪请求埋葬徐海,胡宗宪不许;请求去做尼姑,胡还是不许,并要将她许配给一个小兵。王翠翘怒斥胡宗宪道:“你诛杀归顺的人,把天道放在什么位置?”继而她面对大海痛哭,高喊:“明山,我辜负了你呀!”然后赋诗一首,投水而死。诗曰:建旗海上独称尊,为妾投诚拜戟门;十里英魂如不昧,与君 烟月伴黄昏。关于王翠翘的事迹在明末清初流传甚广,但多是小说演义等文学作品,所以上面这段传说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后世有人认为,胡宗宪最终也没得好结局,大概就是对他言而无信的报应。胡宗宪擒王直、杀徐海后,又接手主持剿灭福建的倭寇。在经历多年的血雨腥风之后,大明王朝的海疆终于稍稍恢复了往日的平静。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胡宗宪是可以节制数省军务的封疆大吏,一旦倭患平息了,他手中的重权就成了危险。之前,胡宗宪 曾多次遭到弹劾,但因其抗倭有功,嘉靖皇帝又有意保全他,所以,每次他都是有惊无险。可是,当他没有了利用价值,前景就不美好了。何况他还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兔死狗烹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五月,内阁首辅严嵩被罢官,其子严世蕃被捕。胡宗宪是由严嵩义子赵文华的举荐而屡屡升迁的,在朝中很多大臣的眼里,他属于严党。当时赵文华已死,严嵩失宠,胡宗宪的处境也就岌岌可危。这年年底,南京给事中陆凤仪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 严嵩等十大罪名上疏弹劾胡宗宪。按照同时代的王世贞所说,这一切都是新任内阁首辅徐阶直接操纵的,胡宗宪自然无力与其抗衡。很快,嘉靖就下令将胡宗宪的一切职务悉数罢免,并将其逮捕押解进京。陆凤仪弹劾胡宗宪的任何一条罪名都可以置他于死地,此时的胡宗宪已经被推到了悬崖的边缘。幸亏皇帝念其抗倭有功,改变了主意,宣布他不是严嵩一党,只贬他回原籍闲住。胡宗宪虽然逃得一死,但仕途也走到了尽头。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春 天,胡宗宪回到绩溪县的龙川故里,虽然心中有无尽的委屈和不甘,但他不准备辩斥,打算从此不问政事,度过余生。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他的政敌们却不想让他全身而退。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灭顶之灾从天而降。曾经协助胡宗宪抗倭的罗龙文因罪被抄家,在罗的家中,御史意外发现了胡宗宪被弹劾时请罗龙文贿求严世蕃作为内援的信件,信中还附有自拟圣旨一道。假拟圣旨,这次就算天王老子也救不了胡宗宪了。当年十月,胡宗宪再次被押赴至京。胡宗宪还希望皇帝能够念在旧功给他一条生路,他在狱中写下洋洋 万言的《辩诬疏》为自己进行辩解,可是皇帝迟迟没有回应。胡宗宪彻底绝望了,十一月初三日,胡宗宪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时年五十四岁。人生的污点胡宗宪的死,虽然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但祸根却是他自己亲手埋下的。他能够控制了困扰明王朝多年的倭患,其才干固然不容小觑,但为人却不够光明磊落,而且还有几个致命的弱点。其一,胡宗宪与严嵩一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且助纣为虐,帮助赵文华陷害忠臣张经, 致使其被问斩,全然不顾当时抗倭战争的大局。这种助纣为虐的行为,反映了他道德上的缺陷。其二,胡宗宪侵吞军饷、生活奢侈,也是不争的事实。他在江浙任上时,通过加派“提编”等额外税赋和请求留存浙江盐银等手段,聚敛了巨额钱财,有“总督银山”之称。其中,有一些花费是用在招抚倭寇上,其余大部分都是供他自己挥霍的。据说,有一次,胡宗宪宴请织造太监等人,居然有两百名侍女陪饮。晚上宴会结束时,这名太监拿出五两金子表示感谢,胡宗宪冷笑一下,不予理睬。另有一个拿出一两金 子,胡宗宪笑称:“您这是在羞辱我吧!”当场将金子扔进水里。还有一次,严嵩的义孙锦衣卫严鹄路经杭州,胡宗宪盛情款待,极尽奢华之能,宴后还推荐丽妓让其留宿。严鹄推辞不就,胡宗宪说:“你这是为难我吗?那我就先行了。”然后拥着别的丽妓走了。以上事迹虽然都是出自笔记杂谈,不可全信,但也不可不信。胡宗宪如此高调地露富,自然会引起朝中大臣们的非议,而他成为众矢之的,也就不足为怪了。综合看来,胡宗宪人生中最大的亮点是在主持抗倭斗争中所表现出的胆略和智谋,称得上是 一位能臣,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他同时又结交权贵、趋炎附势、挥霍无度,使他的人品备受争议。按照普遍观念,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够得上是英雄。像胡宗宪这样才干突出,能力非凡,但品行上不够光明磊落的人,值不值得肯定?这是个问题。今天看来,尽管胡宗宪在官场中钩心斗角、趋炎附势,但不应该抹杀他在抗倭中的功劳。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称得上是一个被历史冷落了的“抗倭英雄”。(本章完)

章节目录

历史上的小故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千秋万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34章 奸臣胡宗宪曾是抗倭英雄,历史上的小故事,笔趣阁并收藏历史上的小故事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