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观点,我有在先,等到皇帝典学有成以后,我一定要归政的,这是第一个。(小说文学网)

    那么第二个呢,就是现在皇帝已经典学有成了,那么典学有成,我就应该践诺了。

    第三个,就是规定了一个亲政的时间,这个亲政的时间是明年选择一个吉日。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从光绪十二年的冬至日这天祭天开始作为象征,由皇帝亲自主持祭天了,然后呢明年就开始亲政了。

    可以说,慈禧把光绪帝亲政用它作为祭天这一天,东至祭天这一天作为一个象征的开始,应该说慈禧是有远虑的,而且也是经过一番筹谋的,很有象征意义。

    画外音:

    在慈禧的归政懿旨中,选择东至祭天作为亲政的伊始具有深刻的含义,因为东至是一年当中白天最短的日子,从东至开始,白天慢慢变长,也以为这日月开始了新的轮回,有更新之意。而让光绪亲自主持祭天仪式,则表明了慈禧在公众面前承认了光绪帝至高无上的天子权威。此时,我们不禁要问,一向贪恋权力的慈禧何以突然谦虚起来?是什么原因让她颁布归政懿旨的呢?她真的甘心就此归政吗?

    隋丽娟:

    所以慈禧的懿旨一经颁布以后,可以说是一石掀起千层浪,朝野上下纷纷猜测,大家都猜测,这是“老佛爷”真的本意吗?有关于慈禧归政的真正用意,在这个时候颁布懿旨,要求把权力完全给光绪的这个真正用意,历史没有记载。但是我们验之慈禧一生的这样的一个过程,验之于慈禧把权力看得比生命还重的这样的一个事,我们可以对慈禧做出一个近乎于或者是趋近于合理的一个人性判断,那么这个判断应该是什么呢?那就是从根本上来看,慈禧是不愿意归政的。但是客观条件又迫使她不得不拿出归政的姿态来。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两点我们不能回避的事实。

    第一点是什么呢?那就是慈禧嗜权如命,她是不会轻易把权力放弃的,否则她就不会在那里置换军机,云集后党做着一切的准备归政的工作。而且这个时候慈禧有了20多年的执政经验,积累了非常非常丰富的经验,这个经验应该说在这个女人身上,统治者的统治术包括统治者驾驭臣下的能力,在慈禧这里可以说孕育得出神入化,她处理朝政的时候,得心应手。我们看到了,打压奕訢,最后打压奕訢的时候,没有掀起任何波澜,这么大规模的一个高层人士的彻底撤换,没有引起波澜,这恰恰是慈禧的能力。而且这个时候慈禧只有52岁,作为执政者来说,52岁是一个最佳年龄,因为她已经经历了一些人生的蹉跎,经历了生活的历练,同时她还有了20多年的执政经验的积累,52岁对于慈禧来说并不是一个高龄。所以从慈禧这个时候的整个的处理朝政的表现来看,她没有任何倦怠,她非常喜欢执政的。

    所以就在这样一种况之下,她怎么能愿意把权力就给那个才有16岁的乳臭未干的一个小儿呢?她不会甘心,所以我们说慈禧不愿意。

    但是呢严峻地客观形势又不得不让慈禧摆出一副要归政的姿态来。我们前边都给大家讲了,慈禧无法回避的这样的一个事实,一个就是有在先,皇帝典学有成那就得归政,这是不能回避的。

    而且第二个,居然光绪帝就典学有成。你要像同治帝一样,十六岁读折还不成呢,她还有理由往后推,是吧?推到20岁都有可能,但是光绪帝确确实实就做得好,你说站、走、卧、行,他都读诗书,而且奏折批得还好,除了口吃以外没有别的毛病,你说口吃又不妨碍当皇帝,慈禧真着急,真着急。

    所以呢,在这样的一种况之下,如果慈禧继续把持权力的话,慈禧就会面临一个危难,这个危难就是朝野上下大臣们的舆论。也就是说大家会形成一个舆论,会揣测,慈禧怎么回事儿?怎么还不归政呢?她为什么呢?恋占权力呗,所以她知道,大臣们会这样去议论她。那么大臣要这样议论她的话,她就被动了,慈禧是玩弄权术的老手,她不会让自己陷于被动的。那么怎么办呢?她要摆出姿态来。可是摆出姿态是不是得冒险,懿旨一下去了,说皇帝这个时候就要亲政,明年择日了,就要亲政了,冒险啊,万一所有的臣下突然之间觉得,那是一件好事儿啊,于是跪在地下说:皇太后圣明,你说慈禧不就覆水难收了吗?那怎么办啊?慈禧心里有数。

章节目录

说慈禧(全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隋丽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95.第18章慈禧(十八)曲折亲政(2),说慈禧(全本),笔趣阁并收藏说慈禧(全本)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