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音:
在八大臣看来,董元醇的奏折刀刀见血,直指要害,无异于在自己的头上再安一个太上皇,无异于从自己的手中夺走已经到手的权力,这是八大臣绝对不能接受的,可是,按照程序,他们必须将奏折呈奏两宫太后和小皇帝御览,并盖上印记才能下,此时,慈禧该怎么做?这对慈禧即将实施的政变计划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而剑拔弩张的双方会如何面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这一刻呢?
隋丽娟:慈禧8月8日这一天把所有的奏折下了,唯独把董元醇的奏折留在了自己的手里,留在手里的奏折,在清朝叫做“留中不”。***肃顺气愤啊,八大臣商量,一个小小的山东道的御史就敢提出来让太后垂帘,这以后北京再出来两个要求太后垂帘的,我们怎么应对啊?于是,八大臣不等着慈禧把奏折下,他们已经把批驳意见就写好了,大家知道,所有的奏折都是有意见的,如果同意就是“依议”,“知道了”,如果不同意的你得批驳,皇帝的批驳就得用皇帝的口气来写,而当时皇帝的口气太小,所有的上谕是应该八大臣代笔的,而这个时候皇帝没同意,太后没同意,批驳的奏谕写出来了,八大臣当中,有一个人叫焦佑灜,文笔特好,让焦佑灜写这种批驳的这个奏折。
这个批驳的上谕,第一条,直指太后垂帘。“我朝圣圣相承,向无皇太后垂帘听政之礼,朕以冲龄,仰受皇考大行皇帝,付托之重,御极之初,何敢更易祖宗旧制。”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就是我朝英明的皇帝一代接着一代,向来没有太后出来垂帘听政的,虽然我冲龄,就是小孩,虽然我是一个小孩,但是,也由我的父亲大行皇帝,就是还没有下葬的皇帝,由我的父亲已经任命我来做皇帝了,在这之初的时候,我是不能冒犯祖制的,让太后出来垂帘的,这是用小皇帝之口,说出来的第一句反对垂帘的。
那得驳第二条啊,亲王简政。“伏念皇考,于7月16日子刻,特召载垣等八人,令其尽心辅弼,朕仰体圣心,自有深意,又何敢显违祖训,轻议增添。”什么意思呢?说我念念不忘7月16日这一天的子夜,我的父亲特意召来了载垣等八大臣,把辅弼的事委托给他们,他们尽心尽力地在做,这是我先皇父亲决定的事,我怎么能随便再增添一个大臣来帮助他们做事呢?然后,给整个的上谕,批驳的上谕定了一个调子,这个调子是什么呢?“该御史必欲于亲王中另行简派,是诚何心,所奏尤不可行。”我父亲已经安排好了八大臣了,再增加一个,你们算怎么回事,如果从亲王当中再简派一个人出来辅政的话,你是什么居心?你是什么用意?
所以这个奏折还没有下的时候,焦佑灜已经把批驳的这个奏折的上谕写好了,就等着太后把这个奏折下来之后,他们就把这个上谕合在奏折里,一起向全国明,一定要把这种太后垂帘、亲王辅政这样一个舆论,扼杀在摇篮里。可是他们左等右等这个奏折就是不下,8月8号的奏折,9号不,10号还不,肃顺几人等得真是急得不得了,他们不知道太后什么意思,知道太后肯定很高兴,但是不知道什么意思,急得不得了。最后,左要,右要,还不行,索性直接找皇太后要去了。
在8月11这一天,两宫皇太后也知道这个奏折该下了,于是这天早晨就带着小皇帝,邀着八大臣就出朝了,出朝的时候,两宫太后,慈禧的意思是把这份奏折下给大臣,讨论一下,当然慈禧高兴,讨论一下,肃顺等人当时就把批驳的上谕拿出来了,慈禧一看,正好和自己的意见相违,如果按照这样一个批驳的上谕去执行的话,那就等于垂帘听政不行了,亲王辅政也不行了,那慈禧当然不干了,于是,双方就在大殿当中,居然就争吵起来了。争吵到什么程度?两宫太后一人一句话,两句,八大臣一人一句话,八句,然后在整个大殿里,前面是小皇帝,后面是两宫皇太后,前面就是八个大臣,然后,这个声音就吵起来了,吵到什么程度?吵到声震殿陛的程度,整个大殿里都有回响,出大臣当中居然说出,最后吵到最激烈的时候,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我们把这个奏折给皇太后看,本身就已经是多余的了,这时候,慈禧气得浑身直抖,慈安气得嘴都说不出话来了,小皇帝干脆非常利索,一声啼哭声音就出来了,一头就钻到慈安怀里了,然后,全无顾虑就把一泡龙尿就尿在了裤子上,小皇帝一哭,那毕竟是皇帝,所以,八大臣不敢再说了。不敢再说只好面面相觑,这时候,慈安看到小皇帝哭了,于是把八大臣就给撵出去了,11号没有结果。
在八大臣看来,董元醇的奏折刀刀见血,直指要害,无异于在自己的头上再安一个太上皇,无异于从自己的手中夺走已经到手的权力,这是八大臣绝对不能接受的,可是,按照程序,他们必须将奏折呈奏两宫太后和小皇帝御览,并盖上印记才能下,此时,慈禧该怎么做?这对慈禧即将实施的政变计划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而剑拔弩张的双方会如何面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这一刻呢?
隋丽娟:慈禧8月8日这一天把所有的奏折下了,唯独把董元醇的奏折留在了自己的手里,留在手里的奏折,在清朝叫做“留中不”。***肃顺气愤啊,八大臣商量,一个小小的山东道的御史就敢提出来让太后垂帘,这以后北京再出来两个要求太后垂帘的,我们怎么应对啊?于是,八大臣不等着慈禧把奏折下,他们已经把批驳意见就写好了,大家知道,所有的奏折都是有意见的,如果同意就是“依议”,“知道了”,如果不同意的你得批驳,皇帝的批驳就得用皇帝的口气来写,而当时皇帝的口气太小,所有的上谕是应该八大臣代笔的,而这个时候皇帝没同意,太后没同意,批驳的奏谕写出来了,八大臣当中,有一个人叫焦佑灜,文笔特好,让焦佑灜写这种批驳的这个奏折。
这个批驳的上谕,第一条,直指太后垂帘。“我朝圣圣相承,向无皇太后垂帘听政之礼,朕以冲龄,仰受皇考大行皇帝,付托之重,御极之初,何敢更易祖宗旧制。”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就是我朝英明的皇帝一代接着一代,向来没有太后出来垂帘听政的,虽然我冲龄,就是小孩,虽然我是一个小孩,但是,也由我的父亲大行皇帝,就是还没有下葬的皇帝,由我的父亲已经任命我来做皇帝了,在这之初的时候,我是不能冒犯祖制的,让太后出来垂帘的,这是用小皇帝之口,说出来的第一句反对垂帘的。
那得驳第二条啊,亲王简政。“伏念皇考,于7月16日子刻,特召载垣等八人,令其尽心辅弼,朕仰体圣心,自有深意,又何敢显违祖训,轻议增添。”什么意思呢?说我念念不忘7月16日这一天的子夜,我的父亲特意召来了载垣等八大臣,把辅弼的事委托给他们,他们尽心尽力地在做,这是我先皇父亲决定的事,我怎么能随便再增添一个大臣来帮助他们做事呢?然后,给整个的上谕,批驳的上谕定了一个调子,这个调子是什么呢?“该御史必欲于亲王中另行简派,是诚何心,所奏尤不可行。”我父亲已经安排好了八大臣了,再增加一个,你们算怎么回事,如果从亲王当中再简派一个人出来辅政的话,你是什么居心?你是什么用意?
所以这个奏折还没有下的时候,焦佑灜已经把批驳的这个奏折的上谕写好了,就等着太后把这个奏折下来之后,他们就把这个上谕合在奏折里,一起向全国明,一定要把这种太后垂帘、亲王辅政这样一个舆论,扼杀在摇篮里。可是他们左等右等这个奏折就是不下,8月8号的奏折,9号不,10号还不,肃顺几人等得真是急得不得了,他们不知道太后什么意思,知道太后肯定很高兴,但是不知道什么意思,急得不得了。最后,左要,右要,还不行,索性直接找皇太后要去了。
在8月11这一天,两宫皇太后也知道这个奏折该下了,于是这天早晨就带着小皇帝,邀着八大臣就出朝了,出朝的时候,两宫太后,慈禧的意思是把这份奏折下给大臣,讨论一下,当然慈禧高兴,讨论一下,肃顺等人当时就把批驳的上谕拿出来了,慈禧一看,正好和自己的意见相违,如果按照这样一个批驳的上谕去执行的话,那就等于垂帘听政不行了,亲王辅政也不行了,那慈禧当然不干了,于是,双方就在大殿当中,居然就争吵起来了。争吵到什么程度?两宫太后一人一句话,两句,八大臣一人一句话,八句,然后在整个大殿里,前面是小皇帝,后面是两宫皇太后,前面就是八个大臣,然后,这个声音就吵起来了,吵到什么程度?吵到声震殿陛的程度,整个大殿里都有回响,出大臣当中居然说出,最后吵到最激烈的时候,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我们把这个奏折给皇太后看,本身就已经是多余的了,这时候,慈禧气得浑身直抖,慈安气得嘴都说不出话来了,小皇帝干脆非常利索,一声啼哭声音就出来了,一头就钻到慈安怀里了,然后,全无顾虑就把一泡龙尿就尿在了裤子上,小皇帝一哭,那毕竟是皇帝,所以,八大臣不敢再说了。不敢再说只好面面相觑,这时候,慈安看到小皇帝哭了,于是把八大臣就给撵出去了,11号没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