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欣然接受了段凝提出的建议,还顺理成章地在诏书上又加了几个他原本就想杀的名字:“敬翔、李振辅佐朱温,共同颠覆了大唐,屠害皇室,杀戮朝臣,罪不容赦!敬翔虽然已自尽,不足以抵消其罪。还有契丹的撒剌阿拨,既反叛兄长、抛弃生母,又辜负皇恩、背叛国家,也是死有余辜!这几个人,应与赵岩等人一起绑赴街市,满门抄斩!”
十月十六日,除了已经先死的敬翔、赵岩之外,名单上所有的人及其家属,都被绑赴汴桥之下,开刀问斩。郭崇韬说的没错,李振就是一个平常庸夫而已。他竟然没有看出来,别人可以降唐,唯独他和敬翔是不能降唐的!他的屈膝投降,只是为自己赢得短短六天的性命,和一个永远被人耻笑唾骂的污名。
如果连敬翔、李振等“帮凶”都要被灭门,那李存勖又会怎么对待朱温这个已经死去的“元凶”?是否会将朱温当年那句“我将死无葬身之地!”的哀叹变成现实呢?
在段凝、杜晏球等梁军大将纷纷归降的同时,原梁朝所属的各藩镇,也无一个例外的全部树倒猢狲散,争先恐后地改换门庭,向唐朝皇帝表达忠心。
朱温的亲外甥,当年帮朱友贞夺位功臣之一,后梁的宣武节度使袁象先。因为他的驻地宋州距离汴梁较近,成了第一个入朝晋见新主的后梁节帅。
在后梁朝廷里面,不管论和朱友贞的亲密与受宠程度,还是在贪污腐化、巧取豪夺等方面,袁象先都不比赵岩、张汉杰等人差,如今赵、张等人落得那种下场,袁象先不可能不有所担忧。
不过,作为一位大贪官,袁象先深信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道理。他带着数辆大车,里面装满了金银珠宝,一到汴梁,就大肆贿赂李存勖身边人物。上到李存勖的宠妃刘玉娘、枢密使郭崇韬,下到供李存勖取乐的伶人、宦官,见者有份。
这办法果然有效,没过几天,李存勖的耳朵里,就充满了对袁象先的赞美之词。也许是听信了这些赞美之词,李存勖对率先归顺的袁象先颇为厚待,赐名“李绍安”,不久,欢送其回宋州继续担任宣武节度使的工作。稍后,又将“宣武军”更名为“归德军”,以表彰李绍安率先“归顺有德之君”的“功绩”。
实际上,袁象先之所以没受到追究,还得到了李存勖的厚待,主要原因不是在于他出手阔绰,舍得花钱行贿,而是因为梁亡的时候,他正好担任节度使,手里有兵有地盘。如果袁象先在梁亡时与赵岩一样任职朝廷,以他后梁外戚的身份和贪污腐化的名声,以及与末帝朱友贞的亲密关系,早就全家被送到汴桥下砍头示众了!
后梁是突然崩溃的,留在各地的残存势力还非常强大 这些军队统帅已对后梁没什么忠心,不会为朱家拼命。但是如果李存勖推出的政策,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和生命,他们完全可
能为了自己而同后唐王朝继续战斗下去。那样的话,必然兵连祸结。虽然唐军已居于优势,但这样的战争不可能在短期内打赢,李存勖灭梁的胜利成果,将大打折扣。
在这样的大前提之下,对于袁象先这位率先入朝、表示忠心的后梁实力派人物,肯定只能优待、不能杀的。
接着来到汴梁的,是一个大人物:后梁的洛阳留守、天下兵马副元帅张全义。与袁象先相比,已过古稀之年的张全义可谓久经风雨历练,是位资深的墙头草。晋见李存勖之时,他一方面献上一份厚礼:金币、宝马数以千计;一方面又在自己的老脸之上涂一层泥,表示诚心认错。当了这么多年的梁臣,张全义为自己“误栖恶木,曾饮盗泉”的过失向李存勖请罪。
张全义有重建洛阳之功,在当时名气很大,形像也比较正面,算得上德高望重。对这样元老人物,当然应该安抚为主,不能轻动,否则负面影响将巨大到难以估量的程度。何况人家那么识时务,事情做得那么到位。不但第一时间归降,带着钱来,连脸都不要了。
于是,李存勖赦免了张全义的“罪过”,“大喜”之下,还当即吩咐在场的皇子李继岌和皇弟李存纪等人:你们对张公,当事之如兄!第二年,李存勖带着刘玉娘到张全义家作客。张全义又是挥金如土,献上大批珠宝,竭力招待好皇帝、皇后。
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曾命人痛打亲爹的刘玉娘突然对丈夫说:“妾身从小失去父母,所以一见到同年纪的老人,就不由自主地想起爹娘,感觉特别亲切!能否让妾身认张公为义父,稍解孝思?”对于刘玉娘的请求,李存勖从来都是百依百顺的。张全义虽然惶恐,推辞再三,还是接受了刘玉娘的叩头,认下了这个“义女”。
第二天,刘玉娘命翰林学士赵凤帮她写封家书,和张全义好好叙叙“父女之情”。赵凤却感觉不妥,马上密奏李存勖:“自古以来,从没有皇后认臣子为义父的事!这样做合适吗?”李存勖夸奖赵凤道:“你说得很对,是位忠臣!不过皇后自己喜欢,就别扫了她的兴。”这样,张全义便李存勖的义岳父。
为了进一步讨好新皇帝,张全义提议:大唐应该回归大唐的都城。只可惜长安已经残破,所以最好是迁都到洛阳,那里还有大唐历代先皇的宗庙,应该去拜谒。六年前,朱友贞曾打算在洛阳南郊举行祭天大典,因大军渡河而匆忙放弃。但是准备好的大典物品都还在洛阳放着,皇上如果要在洛阳祭天,将大唐中兴的喜讯诏告天下,就省事多了!
李存勖听了,深觉有理,于是决定,后唐都城就定在洛阳。整个朝廷开始分期分批,逐渐向洛阳搬迁。不过,洛阳除了有大唐的宗庙,还有另一件和后唐王朝相冲突的东西:那就是后梁朱温的埋骨之地。该怎么处置它呢?
李存勖最初的打算是:把坟
刨了,劈开棺材,一把火将尸骨烧成灰!张全义为了生存经常跳槽,但还算得是个厚道人,不会反咬旧交来讨好新主,便上疏劝阻道:“朱温虽然是国家的大仇人,但毕竟死了很久,再怎么给他本身加刑,他也不会疼不会痒了。屠灭其家族,已经是足够严厉的惩罚,就请不要再开棺焚尸,也好向天下展示圣天子的恩德!”
李存勖给了张全义这个面子,于是对宣陵的处置改成铲平封土,砍光树木了事。朱温因老朋友的一句话,没有沦落到自己预言的最糟处境。如果说对袁象先、张全义等后梁地方实力派的优待,后唐朝廷基本有共识的话,那在另一个人身上可就产生了争议。
后梁的匡国节度使温韬,先是派人将赵岩的首级送到汴梁,表示对新朝的忠心,顺便探探风声。在得知袁象先和张全义入朝都安然无恙之后,温韬也有样学样,带上大批金银绸缎开路,前往汴梁朝见李存勖。
于是,李存勖身边的那班人又有财发了。温韬特别重点贿赂了李存勖的宠妃刘玉娘,见钱眼开的刘美女很有职业道德,受了多大的贿就出多大的力,在李存勖耳边帮着温韬大吹枕头风。李存勖是位宠妻的好丈夫,温韬入朝后,很快被赐名“李绍冲”,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就不用再说两家话,所以仅仅过了十天,李存勖决定送温韬回许州,继续担任新朝的忠武节度使。
郭崇韬得知李存勖这个决定后,觉得这是一个关系后唐立国基础的原则性问题,不能妥协,便反对道:“国家是以中兴大唐、为李氏皇家报仇雪耻的大义名分,来号召天下英雄的。温韬曾将大唐的皇陵几乎盗挖干净,罪大恶极,与朱温相等!现在他入朝了,我们不但不依法惩处这样的罪魁,反而还让他继续留任藩镇。试问天下的忠义之士,将怎么看待我们?”
李存勖显然对名分这一类的东西并不重视,居然把郭崇韬的意见给顶了回去:“我刚刚进入汴梁的时候,已经对他们下过大赦令了。怎么能说话不算话呢?”于是,温韬潇潇洒洒地来,又潇潇洒洒地回去了。温韬没有白走一趟,他用他的一路顺风,将新皇帝为人没有原则、做事不讲是非的真面目,向天下人揭开了一个小角。
在温韬入朝之前,因为李存勖通过厚待袁象先、张全义等人,已经足够稳定后梁藩镇的人心了。对李唐而言,温韬早就是身负十恶不赦之重罪,杀他有名、有理,对其他藩镇的负面影响其实不大。
温韬是后梁龙德元年才在赵岩帮助下,顶掉王彦章,当上匡国节度使的。在后梁亡国时,他经营许州的时间还不到两年,加上他的品行、能力、名声比较低劣,后梁朝臣中想杀他的人都有不少,在匡国镇内也远远算不上根基深厚。除掉温韬,许州出现暴乱的可能性其实很小。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十月十六日,除了已经先死的敬翔、赵岩之外,名单上所有的人及其家属,都被绑赴汴桥之下,开刀问斩。郭崇韬说的没错,李振就是一个平常庸夫而已。他竟然没有看出来,别人可以降唐,唯独他和敬翔是不能降唐的!他的屈膝投降,只是为自己赢得短短六天的性命,和一个永远被人耻笑唾骂的污名。
如果连敬翔、李振等“帮凶”都要被灭门,那李存勖又会怎么对待朱温这个已经死去的“元凶”?是否会将朱温当年那句“我将死无葬身之地!”的哀叹变成现实呢?
在段凝、杜晏球等梁军大将纷纷归降的同时,原梁朝所属的各藩镇,也无一个例外的全部树倒猢狲散,争先恐后地改换门庭,向唐朝皇帝表达忠心。
朱温的亲外甥,当年帮朱友贞夺位功臣之一,后梁的宣武节度使袁象先。因为他的驻地宋州距离汴梁较近,成了第一个入朝晋见新主的后梁节帅。
在后梁朝廷里面,不管论和朱友贞的亲密与受宠程度,还是在贪污腐化、巧取豪夺等方面,袁象先都不比赵岩、张汉杰等人差,如今赵、张等人落得那种下场,袁象先不可能不有所担忧。
不过,作为一位大贪官,袁象先深信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道理。他带着数辆大车,里面装满了金银珠宝,一到汴梁,就大肆贿赂李存勖身边人物。上到李存勖的宠妃刘玉娘、枢密使郭崇韬,下到供李存勖取乐的伶人、宦官,见者有份。
这办法果然有效,没过几天,李存勖的耳朵里,就充满了对袁象先的赞美之词。也许是听信了这些赞美之词,李存勖对率先归顺的袁象先颇为厚待,赐名“李绍安”,不久,欢送其回宋州继续担任宣武节度使的工作。稍后,又将“宣武军”更名为“归德军”,以表彰李绍安率先“归顺有德之君”的“功绩”。
实际上,袁象先之所以没受到追究,还得到了李存勖的厚待,主要原因不是在于他出手阔绰,舍得花钱行贿,而是因为梁亡的时候,他正好担任节度使,手里有兵有地盘。如果袁象先在梁亡时与赵岩一样任职朝廷,以他后梁外戚的身份和贪污腐化的名声,以及与末帝朱友贞的亲密关系,早就全家被送到汴桥下砍头示众了!
后梁是突然崩溃的,留在各地的残存势力还非常强大 这些军队统帅已对后梁没什么忠心,不会为朱家拼命。但是如果李存勖推出的政策,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和生命,他们完全可
能为了自己而同后唐王朝继续战斗下去。那样的话,必然兵连祸结。虽然唐军已居于优势,但这样的战争不可能在短期内打赢,李存勖灭梁的胜利成果,将大打折扣。
在这样的大前提之下,对于袁象先这位率先入朝、表示忠心的后梁实力派人物,肯定只能优待、不能杀的。
接着来到汴梁的,是一个大人物:后梁的洛阳留守、天下兵马副元帅张全义。与袁象先相比,已过古稀之年的张全义可谓久经风雨历练,是位资深的墙头草。晋见李存勖之时,他一方面献上一份厚礼:金币、宝马数以千计;一方面又在自己的老脸之上涂一层泥,表示诚心认错。当了这么多年的梁臣,张全义为自己“误栖恶木,曾饮盗泉”的过失向李存勖请罪。
张全义有重建洛阳之功,在当时名气很大,形像也比较正面,算得上德高望重。对这样元老人物,当然应该安抚为主,不能轻动,否则负面影响将巨大到难以估量的程度。何况人家那么识时务,事情做得那么到位。不但第一时间归降,带着钱来,连脸都不要了。
于是,李存勖赦免了张全义的“罪过”,“大喜”之下,还当即吩咐在场的皇子李继岌和皇弟李存纪等人:你们对张公,当事之如兄!第二年,李存勖带着刘玉娘到张全义家作客。张全义又是挥金如土,献上大批珠宝,竭力招待好皇帝、皇后。
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曾命人痛打亲爹的刘玉娘突然对丈夫说:“妾身从小失去父母,所以一见到同年纪的老人,就不由自主地想起爹娘,感觉特别亲切!能否让妾身认张公为义父,稍解孝思?”对于刘玉娘的请求,李存勖从来都是百依百顺的。张全义虽然惶恐,推辞再三,还是接受了刘玉娘的叩头,认下了这个“义女”。
第二天,刘玉娘命翰林学士赵凤帮她写封家书,和张全义好好叙叙“父女之情”。赵凤却感觉不妥,马上密奏李存勖:“自古以来,从没有皇后认臣子为义父的事!这样做合适吗?”李存勖夸奖赵凤道:“你说得很对,是位忠臣!不过皇后自己喜欢,就别扫了她的兴。”这样,张全义便李存勖的义岳父。
为了进一步讨好新皇帝,张全义提议:大唐应该回归大唐的都城。只可惜长安已经残破,所以最好是迁都到洛阳,那里还有大唐历代先皇的宗庙,应该去拜谒。六年前,朱友贞曾打算在洛阳南郊举行祭天大典,因大军渡河而匆忙放弃。但是准备好的大典物品都还在洛阳放着,皇上如果要在洛阳祭天,将大唐中兴的喜讯诏告天下,就省事多了!
李存勖听了,深觉有理,于是决定,后唐都城就定在洛阳。整个朝廷开始分期分批,逐渐向洛阳搬迁。不过,洛阳除了有大唐的宗庙,还有另一件和后唐王朝相冲突的东西:那就是后梁朱温的埋骨之地。该怎么处置它呢?
李存勖最初的打算是:把坟
刨了,劈开棺材,一把火将尸骨烧成灰!张全义为了生存经常跳槽,但还算得是个厚道人,不会反咬旧交来讨好新主,便上疏劝阻道:“朱温虽然是国家的大仇人,但毕竟死了很久,再怎么给他本身加刑,他也不会疼不会痒了。屠灭其家族,已经是足够严厉的惩罚,就请不要再开棺焚尸,也好向天下展示圣天子的恩德!”
李存勖给了张全义这个面子,于是对宣陵的处置改成铲平封土,砍光树木了事。朱温因老朋友的一句话,没有沦落到自己预言的最糟处境。如果说对袁象先、张全义等后梁地方实力派的优待,后唐朝廷基本有共识的话,那在另一个人身上可就产生了争议。
后梁的匡国节度使温韬,先是派人将赵岩的首级送到汴梁,表示对新朝的忠心,顺便探探风声。在得知袁象先和张全义入朝都安然无恙之后,温韬也有样学样,带上大批金银绸缎开路,前往汴梁朝见李存勖。
于是,李存勖身边的那班人又有财发了。温韬特别重点贿赂了李存勖的宠妃刘玉娘,见钱眼开的刘美女很有职业道德,受了多大的贿就出多大的力,在李存勖耳边帮着温韬大吹枕头风。李存勖是位宠妻的好丈夫,温韬入朝后,很快被赐名“李绍冲”,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就不用再说两家话,所以仅仅过了十天,李存勖决定送温韬回许州,继续担任新朝的忠武节度使。
郭崇韬得知李存勖这个决定后,觉得这是一个关系后唐立国基础的原则性问题,不能妥协,便反对道:“国家是以中兴大唐、为李氏皇家报仇雪耻的大义名分,来号召天下英雄的。温韬曾将大唐的皇陵几乎盗挖干净,罪大恶极,与朱温相等!现在他入朝了,我们不但不依法惩处这样的罪魁,反而还让他继续留任藩镇。试问天下的忠义之士,将怎么看待我们?”
李存勖显然对名分这一类的东西并不重视,居然把郭崇韬的意见给顶了回去:“我刚刚进入汴梁的时候,已经对他们下过大赦令了。怎么能说话不算话呢?”于是,温韬潇潇洒洒地来,又潇潇洒洒地回去了。温韬没有白走一趟,他用他的一路顺风,将新皇帝为人没有原则、做事不讲是非的真面目,向天下人揭开了一个小角。
在温韬入朝之前,因为李存勖通过厚待袁象先、张全义等人,已经足够稳定后梁藩镇的人心了。对李唐而言,温韬早就是身负十恶不赦之重罪,杀他有名、有理,对其他藩镇的负面影响其实不大。
温韬是后梁龙德元年才在赵岩帮助下,顶掉王彦章,当上匡国节度使的。在后梁亡国时,他经营许州的时间还不到两年,加上他的品行、能力、名声比较低劣,后梁朝臣中想杀他的人都有不少,在匡国镇内也远远算不上根基深厚。除掉温韬,许州出现暴乱的可能性其实很小。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