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正常做法,王延政应该迅速进入福州城,主政闽国事务,稳定闽国局势。王延政顺应大家的要求,担任了闽国的新皇帝,把殷国改回闽国,年号继续使用天德。对于入主福州城一事,王延政却拒绝了。
按理来说,福州作为闽国的军事、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无可争议是闽国的第一大都市,也是闽国的都城。作为闽国的新任皇帝,自然要在都城工作和生活。
王延政有自己的想法,目前南唐大兵压境,对建州城虎视眈眈。如果自己贸然离开建州,很有可能会被南唐军再次乘虚而入。而且他在福州城的根基并不稳固,很难保证福州不会再出现第二个“朱连集团”,还是呆在建州比较保险。
王延政拒绝了闽国官员的建议,继续呆在建州城,直到把南唐军赶出闽国为止。至于福州城,王延政改名为南都,表示福州城仍是闽国都城之一。
王延政不愿意入主福州城,应该安排忠诚可靠的心腹亲信驻守福州。否则一旦福州发生变故,建州将腹背受敌,闽国将遭受灭顶之灾。王延政也深知福州城的重要性,对于驻守福州的人选问题,王延政的确十分重视。他精心挑选了两位候选人,分别担任福州刺史和福州城镇遏使。
王继昌,王审知的孙子,王延政的侄子,曾经在王延政的殷国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但此人暗弱嗜酒,不恤军士,就是一个无能之辈。王氏家族第三代当中的那些有才能的,如王仁达、王继业、王继严等都已经死于内乱,剩下的都是不成器的豚犬类人物。
即便如此,王延政还是本着自家人比较放心的态度,让王继昌担任福州刺史之职。当然,王继昌也就是王氏家族在福州城的象征性人物,要靠这种纨绔子弟镇守危机潜伏的福州城,那是不行的。王延政又选派了一位亲信将领,率兵跟随王继昌一起入驻福州城,主要任务是控制福州城的军权,确保福州城的稳定。
这个人就是黄仁讽,他是建州浦城人。此人少年时就武艺出众,任浦城乡兵。因屡立战功,被王延政任命为飞捷军指挥使,是王延政手下无可争议的心腹将领。关键时刻他被王延政委以重任,任命为福州城镇遏使,负责率兵控制福州城。 一个是亲侄子,一个是亲信将领,这种组合让王延政觉得十分安全和可靠。
当了闽国新皇帝的王延政十分兴奋和愉悦,一方面自己驻守建州,严阵以待南唐军的到来。另一方面则派遣侄子和亲信牢牢控制福州城,为建州提供帮助和支援,局面对于王延政来说十分有利。至于那位成功诛杀朱文进和连重遇,为王延政攻取福州,立下头号战功的闽国孤胆英雄林仁翰,王延政似乎遗忘了。
林仁翰来到建州城面见王延政的时候,王延政居然冷漠相对,给林仁翰是极其吝啬的赏赐。林仁翰对此毫无怨言,他诛杀朱文进和连重遇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升官晋爵,他对王延政的这种冷漠态度已经彻底失望。最终,林仁翰选择了隐
退山林,再也没有出现。
王延政没有展现出那种拨乱反正、收拾破旧山河的能力,相反不断地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和措施。这种机会对于南唐来说,是再也不能错过的,他们已经励兵秣马、准备卷土重来,不再给王延政改正错误的任何机会。
天德三年二月,初战稍稍受挫的查文徽向李璟发出紧急求救信号,要求大力增兵。要说还是查文徽的面子大,李璟对于他手下这帮文学好友是相当宽容的。接到查文徽的信号之后,李璟二话没说,立即开始军事总动员,以惊人的速度再次集结了大量兵马,向闽国建州进军。
相比第一次的出场阵容,南唐这次出兵的出场阵容强悍了许多。天威都虞侯何敬洙被任命为建州行营招讨马步都指挥使、将军祖全恩被任命为应援使、将军姚凤被任命为都监,三员将领各率数千兵马疾驰增援查文徽。
加上前期驻扎在建州的查文徽和边镐,南唐在建州城附近已驻扎屯集了五路大军。李璟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闽国一口吃掉。面对南唐的大兵压境,王延政显得胸有成竹、淡定自若。一方面,王延政早已要求福州调派一万五千名精锐将士增援建州城,另一方面,王延政派遣建州名将陈望率领数万建州精锐将士出城迎敌,拒南唐军于国门之外。
对于王延政的这两手安排,看来十分有效。福州城迅速向建州派出援军,陈望的建州军在阻击南唐军的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名将众多的建州军中,陈望的知名度虽然并比上不陈诲、林仁肇等人,但也是一位经验丰富、久经沙场的将领。
何敬洙、祖全恩、姚凤率领的南唐援军,进入建州境内,很快同查文徽的军队会师,从崇安进军抵达赤岭。陈望闻讯,立即率兵驻扎在赤石以南的建阳溪。他在建阳溪南岸,安营扎寨、修筑防御工事,严阵以待,阻挡了南唐军队进军建州的去路。
陈望选择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地形,采取了一个实用有效的战术。如果南唐军主动进攻,陈望就会选择南唐军涉水半渡建阳溪的时侯发动攻击。如果南唐军按兵不动,那么他也按兵不动,直至把南唐军耗走退兵为止。
因为陈望很清楚,以自己的那点兵力,要想正面彻底打退南唐军队,难度实在太大。但是好在占据了一个有利地形,采取以静制动的战术策略,打消耗持久战。南唐军队毕竟远道而来,军队粮草消耗十分严重,只要自己能在建阳溪南岸坚守三、五个月,估计南唐军队就得走人。陈望的这一战术相当高明,搞得南唐军队相当难受。
何敬洙、祖全恩、姚凤毕竟是武将出身,论沙场作战经验,明显强于查文徽、臧循等文人。他们自然能看出陈望的战术意图,所以他们也采取了按兵不动的策略。于是,赤岭附近的战场局势出现了奇怪的一幕,南唐和闽**队隔水相峙,双方都按兵不动、互相观望,都等着局势的突然变化。
经过半个多月
的隔岸对峙,局面仍然没有任何变化。这种局面对于闽国来说,是绝对有利的。只要陈望再坚持两、三个月,南唐军队可能就要主动后撤。在这关键时刻,局势突发变故。
闽**队的主帅虽然是陈望,却不是陈望一个人说了算,因为军队中间还有一位王延政安排的监军。自从朱文进和连重遇发动兵变之后,王延政也变得疑神疑鬼,即使建州本土将领陈望出战,王延政也不太放心,还是安排了一位心腹亲信当监军,主要任务就是监督陈望。
当然,王延政要派监军也无可厚非,监军的工作也就是监督下陈望平时的言行举止,不要真的出现意外情况。但是王延政派遣的这位监军很有问题,居然是建州百姓人人恨之入骨的杨思恭。杨思恭对闽国的巨大危害,一直在持续着。
王延政时期,潘承佑和杨思恭是王延政的两大心腹重臣。两个人正好是一正一反,一个是正直贤明的潘承佑,一个则是奸佞狡诈的杨思恭。但是正直贤明的潘承佑被王延政打发回家了,而奸佞狡诈的杨思恭却被王延政无比信任,委以军国大事。
原本杨思恭的危害主要是在国内,他以帮助王延政扩充国库的名义从平民百姓身上搜刮钱财,搞得殷国上下对其无不深恶痛绝。杨思恭还不满足于在国内的危害,他决心把他的巨大能量延伸到闽**队中。
作为军队的监军,杨思恭除了监督陈望的动态之外,还打算干预下军队的作战指挥,显示他在军事作战方面的才华。面对目前两军隔河对峙的局面,杨思恭觉得对面的南唐军的表现实在过于怯懦,所以闽**队应该主动出击。
于是,杨思恭趾高气扬地找到主帅陈望,要求陈望立即率兵渡河,攻击对岸的南唐军队。对于这个监军,陈望没有任何好感。但他毕竟是皇帝王延政钦点的监军,只要杨思恭不插手指挥作战,陈望也不想得罪他。
杨思恭目前的要求,已经超越了他监军的职责范围,属于越权干预军事指挥。而且他提的完全是不合理的要求,陈望自然不能轻易答应。陈望深知这场战争的重要性,他的背后就是建州城,建州城中有闽国的皇帝王延政和闽国的文武群臣。如果这场战争失利,很可能给闽国带来灭顶亡国之灾。
既不能得罪杨思恭,又不能犯常识性的军事错误,陈望只能耐心向杨思恭解释道:“南唐江淮军队兵精将勇,闽国的国家存亡安危在此一举,如果不是万全之计策,不能轻举妄动。”
此时的杨思恭已经被幻想的胜利冲昏头脑,他完全不听陈望的解释,气势汹汹地质问陈望道:“南唐军深入侵略闽国,陛下已经被搞得夜不梦寐。他对将军委以重任,就是希望你能成功击退敌军。如今对面的南唐军不过数千人,而将军拥兵过万。不如乘其军心未稳,一举击溃敌军。如果南唐军由于恐惧自己退军,将军有何面目去见陛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按理来说,福州作为闽国的军事、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无可争议是闽国的第一大都市,也是闽国的都城。作为闽国的新任皇帝,自然要在都城工作和生活。
王延政有自己的想法,目前南唐大兵压境,对建州城虎视眈眈。如果自己贸然离开建州,很有可能会被南唐军再次乘虚而入。而且他在福州城的根基并不稳固,很难保证福州不会再出现第二个“朱连集团”,还是呆在建州比较保险。
王延政拒绝了闽国官员的建议,继续呆在建州城,直到把南唐军赶出闽国为止。至于福州城,王延政改名为南都,表示福州城仍是闽国都城之一。
王延政不愿意入主福州城,应该安排忠诚可靠的心腹亲信驻守福州。否则一旦福州发生变故,建州将腹背受敌,闽国将遭受灭顶之灾。王延政也深知福州城的重要性,对于驻守福州的人选问题,王延政的确十分重视。他精心挑选了两位候选人,分别担任福州刺史和福州城镇遏使。
王继昌,王审知的孙子,王延政的侄子,曾经在王延政的殷国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但此人暗弱嗜酒,不恤军士,就是一个无能之辈。王氏家族第三代当中的那些有才能的,如王仁达、王继业、王继严等都已经死于内乱,剩下的都是不成器的豚犬类人物。
即便如此,王延政还是本着自家人比较放心的态度,让王继昌担任福州刺史之职。当然,王继昌也就是王氏家族在福州城的象征性人物,要靠这种纨绔子弟镇守危机潜伏的福州城,那是不行的。王延政又选派了一位亲信将领,率兵跟随王继昌一起入驻福州城,主要任务是控制福州城的军权,确保福州城的稳定。
这个人就是黄仁讽,他是建州浦城人。此人少年时就武艺出众,任浦城乡兵。因屡立战功,被王延政任命为飞捷军指挥使,是王延政手下无可争议的心腹将领。关键时刻他被王延政委以重任,任命为福州城镇遏使,负责率兵控制福州城。 一个是亲侄子,一个是亲信将领,这种组合让王延政觉得十分安全和可靠。
当了闽国新皇帝的王延政十分兴奋和愉悦,一方面自己驻守建州,严阵以待南唐军的到来。另一方面则派遣侄子和亲信牢牢控制福州城,为建州提供帮助和支援,局面对于王延政来说十分有利。至于那位成功诛杀朱文进和连重遇,为王延政攻取福州,立下头号战功的闽国孤胆英雄林仁翰,王延政似乎遗忘了。
林仁翰来到建州城面见王延政的时候,王延政居然冷漠相对,给林仁翰是极其吝啬的赏赐。林仁翰对此毫无怨言,他诛杀朱文进和连重遇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升官晋爵,他对王延政的这种冷漠态度已经彻底失望。最终,林仁翰选择了隐
退山林,再也没有出现。
王延政没有展现出那种拨乱反正、收拾破旧山河的能力,相反不断地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和措施。这种机会对于南唐来说,是再也不能错过的,他们已经励兵秣马、准备卷土重来,不再给王延政改正错误的任何机会。
天德三年二月,初战稍稍受挫的查文徽向李璟发出紧急求救信号,要求大力增兵。要说还是查文徽的面子大,李璟对于他手下这帮文学好友是相当宽容的。接到查文徽的信号之后,李璟二话没说,立即开始军事总动员,以惊人的速度再次集结了大量兵马,向闽国建州进军。
相比第一次的出场阵容,南唐这次出兵的出场阵容强悍了许多。天威都虞侯何敬洙被任命为建州行营招讨马步都指挥使、将军祖全恩被任命为应援使、将军姚凤被任命为都监,三员将领各率数千兵马疾驰增援查文徽。
加上前期驻扎在建州的查文徽和边镐,南唐在建州城附近已驻扎屯集了五路大军。李璟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闽国一口吃掉。面对南唐的大兵压境,王延政显得胸有成竹、淡定自若。一方面,王延政早已要求福州调派一万五千名精锐将士增援建州城,另一方面,王延政派遣建州名将陈望率领数万建州精锐将士出城迎敌,拒南唐军于国门之外。
对于王延政的这两手安排,看来十分有效。福州城迅速向建州派出援军,陈望的建州军在阻击南唐军的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名将众多的建州军中,陈望的知名度虽然并比上不陈诲、林仁肇等人,但也是一位经验丰富、久经沙场的将领。
何敬洙、祖全恩、姚凤率领的南唐援军,进入建州境内,很快同查文徽的军队会师,从崇安进军抵达赤岭。陈望闻讯,立即率兵驻扎在赤石以南的建阳溪。他在建阳溪南岸,安营扎寨、修筑防御工事,严阵以待,阻挡了南唐军队进军建州的去路。
陈望选择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地形,采取了一个实用有效的战术。如果南唐军主动进攻,陈望就会选择南唐军涉水半渡建阳溪的时侯发动攻击。如果南唐军按兵不动,那么他也按兵不动,直至把南唐军耗走退兵为止。
因为陈望很清楚,以自己的那点兵力,要想正面彻底打退南唐军队,难度实在太大。但是好在占据了一个有利地形,采取以静制动的战术策略,打消耗持久战。南唐军队毕竟远道而来,军队粮草消耗十分严重,只要自己能在建阳溪南岸坚守三、五个月,估计南唐军队就得走人。陈望的这一战术相当高明,搞得南唐军队相当难受。
何敬洙、祖全恩、姚凤毕竟是武将出身,论沙场作战经验,明显强于查文徽、臧循等文人。他们自然能看出陈望的战术意图,所以他们也采取了按兵不动的策略。于是,赤岭附近的战场局势出现了奇怪的一幕,南唐和闽**队隔水相峙,双方都按兵不动、互相观望,都等着局势的突然变化。
经过半个多月
的隔岸对峙,局面仍然没有任何变化。这种局面对于闽国来说,是绝对有利的。只要陈望再坚持两、三个月,南唐军队可能就要主动后撤。在这关键时刻,局势突发变故。
闽**队的主帅虽然是陈望,却不是陈望一个人说了算,因为军队中间还有一位王延政安排的监军。自从朱文进和连重遇发动兵变之后,王延政也变得疑神疑鬼,即使建州本土将领陈望出战,王延政也不太放心,还是安排了一位心腹亲信当监军,主要任务就是监督陈望。
当然,王延政要派监军也无可厚非,监军的工作也就是监督下陈望平时的言行举止,不要真的出现意外情况。但是王延政派遣的这位监军很有问题,居然是建州百姓人人恨之入骨的杨思恭。杨思恭对闽国的巨大危害,一直在持续着。
王延政时期,潘承佑和杨思恭是王延政的两大心腹重臣。两个人正好是一正一反,一个是正直贤明的潘承佑,一个则是奸佞狡诈的杨思恭。但是正直贤明的潘承佑被王延政打发回家了,而奸佞狡诈的杨思恭却被王延政无比信任,委以军国大事。
原本杨思恭的危害主要是在国内,他以帮助王延政扩充国库的名义从平民百姓身上搜刮钱财,搞得殷国上下对其无不深恶痛绝。杨思恭还不满足于在国内的危害,他决心把他的巨大能量延伸到闽**队中。
作为军队的监军,杨思恭除了监督陈望的动态之外,还打算干预下军队的作战指挥,显示他在军事作战方面的才华。面对目前两军隔河对峙的局面,杨思恭觉得对面的南唐军的表现实在过于怯懦,所以闽**队应该主动出击。
于是,杨思恭趾高气扬地找到主帅陈望,要求陈望立即率兵渡河,攻击对岸的南唐军队。对于这个监军,陈望没有任何好感。但他毕竟是皇帝王延政钦点的监军,只要杨思恭不插手指挥作战,陈望也不想得罪他。
杨思恭目前的要求,已经超越了他监军的职责范围,属于越权干预军事指挥。而且他提的完全是不合理的要求,陈望自然不能轻易答应。陈望深知这场战争的重要性,他的背后就是建州城,建州城中有闽国的皇帝王延政和闽国的文武群臣。如果这场战争失利,很可能给闽国带来灭顶亡国之灾。
既不能得罪杨思恭,又不能犯常识性的军事错误,陈望只能耐心向杨思恭解释道:“南唐江淮军队兵精将勇,闽国的国家存亡安危在此一举,如果不是万全之计策,不能轻举妄动。”
此时的杨思恭已经被幻想的胜利冲昏头脑,他完全不听陈望的解释,气势汹汹地质问陈望道:“南唐军深入侵略闽国,陛下已经被搞得夜不梦寐。他对将军委以重任,就是希望你能成功击退敌军。如今对面的南唐军不过数千人,而将军拥兵过万。不如乘其军心未稳,一举击溃敌军。如果南唐军由于恐惧自己退军,将军有何面目去见陛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