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三年十二月,王延钧一次性度两万福建闽国普通百姓为僧人,搞得福建的寺院一时间人丁兴旺、僧满为患。大规模度民为僧的后续动作自然也就是大规模兴建寺院。对于那些在福建居住的高僧们,王延钧同样的敬重有加。
当然,光是度民为僧、兴建寺院、敬重高僧,似乎还不足以表达王延钧对佛法和僧人的喜爱,王延钧在大规模度民为僧之后,又一次做出了针对僧人们的惊人之举措。王延钧又别出心裁的在全国各地搞弓量田土法,将所有的土地按肥沃膏腴程度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田地全部分给寺庙和僧人,中等田地则分给当地豪强,下等田地分给无地流民。总而言之,不管品质好坏,大家都有田地可种。
分田方案刚刚出炉,王延钧又迫不及待地开始对赋税制度进行大规模改革。原本在王潮、王审知的执政下,闽国的赋税一向是比较轻的,王氏兄弟毕竟经历过打拼江山的辛苦,知道要体恤百姓。
但王延钧却急着要向福建百姓证明自己的超强能力,既然自己是闽国的皇帝,那就要按新的标准来管理百姓,唐朝颇有争议的两税法再次被王延钧提及。
王延钧觉得向百姓收取的赋税金额太少,不利国家的正常运转和发展。所以税制的改革必须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两税法于是在闽国开始实施,百姓的生活压力骤然猛增。
从雅重佛法、弓量田地、改革税制三件事上,没看到王延钧在治理国家方面有多么超强的能力。但他的表现比王延翰强,王延翰是胡乱折腾,而王延钧好歹是一直在努力工作。
对于王延翰所犯的错误,王延钧必须拼命的吸取。王延翰为何如此轻易的被干掉?王延钧经过认真分析,得出结论:并非王延稟作战能力有多强,关键在于王延翰没有组建自己的亲信卫队,没有培养自己的心腹保镖。
唐末五代时期的藩镇,都信奉兵强马壮者,就能当老大的信条,地盘来也容易,丢也容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自己在夺取老大宝座的时候,必须随时提防自己的下属夺位。即使亲生儿子有时候都不可靠,朱温便是典型的例子。
鉴于这种事情层出不穷,藩镇都会豢养一支心腹亲兵队,也就是唐朝时期的牙兵牙将。专门负责在内乱时期负责保护主人的安全,有些也会派上战场厮杀。这些心腹亲兵都是从军队中精心提拔,个个身体强健、悍勇善战,而且待遇极其优厚。
比如魏博节度使杨师厚的银枪效节都,淮南节度使杨行密的黑云都,吴越钱鏐的勇武都等,都是当时私人保镖的典型代表。
王延翰显然没有意识到组建私人保镖队的重要性,所以被王延稟轻轻松松地摘取了脑袋。王延钧为了巩固稳住自己来之不易的宝座,自然要费尽心机,确保自己的生命不会再受到威胁。仿效那帮藩镇组建私人保镖武装队,是必须实施的重要步骤。
长兴元年十月,王延钧从父亲王审知的军队中精心挑选出一群身体强健、悍勇善战的士兵,组建了拱宸都、控鹤都两只亲兵队。他们驻守福州城,专门负责他的安全保卫工作。至于两都军队的将领,王延钧精心挑选了两位猛将担任。
朱文进是福建永泰人,早年是王审知的亲兵,被王延钧任命为拱宸都将。连重遇是河南光山人,光寿军将士后代,被王延钧任命为控鹤都将。当然,此时的王延钧根本想不到,他精心挑选的这两位将领,居然都阴谋家和野心家。十年之后,他们在闽国掀起了一场祸及王氏家族的腥风血雨之叛乱,最终导致了闽国的消亡。
不过,目前看来他们还比较温顺听话,没有显露出任何的野心和**。外加王延钧给予的薪资待遇十分丰厚,他们也对王延钧似乎十分忠心。组建了拱宸、控鹤两只保镖队,对自己的生命安全有了足够的保障。但在王延钧心中,还有一个无法释怀的心结,那就是王延稟的问题。
作为王审知的养子,王延钧的干兄长,王延稟在闽国的第一轮军事政变中,表现出了与世无争,不愿出头当老大的姿态,而且还高风亮节地把已经唾手可得的闽国老大宝座谦让给了王延钧,毫无疑问是王延钧的头号恩人。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王延钧原本是打算对王延稟报恩的,但是王延稟返回建州时所说的那番话,让王延钧心情极为不爽,不爽的后果便是心生怨恨,怨恨的后果便是欲除而快之。
还是那句话,王延翰的教训必须吸取。王延稟已经在攻占福州城的战斗中,充分显示出了建州军的超强实力,王延钧不敢贸然招惹王延稟。但是王延稟已经成了王延钧最有威胁的眼中钉,根除是必须的。王延钧决定采取以退为进、隐忍伪装的策略。
既然王延稟是自己登基的头号功臣,那么自然要大加封赏。王延钧很快任命王延稟为奉**节度使、知建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延稟在福建军政方面的地位和权势节节高升,仅次于王延钧。
王延稟也不傻,王延钧的这种反常表现令他极为疑惑。离开福州时所说的那番酒后醉言,王延稟记忆犹新。以王延钧的正常智商,不可能对这番醉言毫无反应,既然应该有反应,就不应该如此大搞赏赐,实在有些困惑不解。
所以无论王延钧抛给王延稟什么诱人的官职,王延稟的原则是绝不离开建州,“再烦老兄来福州”,只不过是酒后吹牛的狂言罢了,真去,早就被王延钧干掉了。王延稟决定配合王延钧的表演,也开始搞以退为进的把戏。
天成四年十二月,王延稟以年老体衰为由,主动要求辞去建州刺史的职务,退居家乡养老。如果王延稟真的打算就此退休归隐,也许王延钧会放过这位干兄长,让他当平民百姓颐养天年。但是关键问题在于,王延稟并不是真的打算离开闽国的历史舞台。
王延
稟的辞官,没有向自己的真正领导王延钧汇报,而是越级向王延钧的老大后唐李嗣源汇报。王延稟虽然提出辞官,却同时推荐自己的长子王继雄担任建州刺史,把建州的军政大权牢牢依然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王延稟的“辞官归隐”,王延钧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辞官归隐这么重要的大事,不向自己汇报,擅自越级向李嗣源申请。既然归隐那就老老实实滚回老家当个平民百姓,还颇有心计地把建州的军政大权转交给亲生儿子,还没有经过自己的允许,擅自行事。这叫什么辞官归隐,完全是装模作样。
王延钧于是更加怨恨王延稟,更加想铲除王延稟。问题是王延稟远在建州,很难被王延钧骗到福州城来。而且目前建州的军政大权依然掌握在王延稟手中,贸然出兵建州,王延钧没有必胜的把握。
但已经在闽国老大的宝座上,坐了将近五年的王延钧已经成熟,决定用计对付王延稟。长兴二年春,表面上已经辞官归隐的王延稟突然接到了来自福州城的一个重要情报:王延钧身染重病,极有可能就此一命呜呼,福州城的政坛有可能再次发生动荡。
面对如此一个好消息,已经辞官归隐的王延稟再次爆发出了兴奋而猛烈的青春活力。五年前的那个夜晚,王延稟决定将闽国老大的宝座交给王延钧的时候,他没有任何的犹豫和迟疑。他自认为权力的慷慨交付,必然会使自己远离权力斗争的漩涡,必然会使自己永保平安。
但就在他离开福州城的那一瞬间,王延稟又有些依恋曾经到手的权势,有些后悔。在饯行离别时,他才酒后狂言,得罪了王延钧。回建州后,王延稟一直在暗中关注王延钧的表现。发现王延钧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优秀,没有很好的继承父辈的遗志,王延稟开始有所想法。
而随即发生的一件事,使王延稟深信,王延钧非但不准备对他报恩,相反准备对他下手。王延稟早年跟随王审知南征北战,有一次,他率兵在建州作战时,曾经闯入一座寺庙抢掠。
寺庙中有位僧人,面对王延稟的带兵闯入,丝毫没有任何慌乱,十分平静地在念诵法华经,完全忽视气势汹汹的王延稟存在,还不时起来,若无其事的来回走动。王延稟毕竟是武将出身,一怒之下把这位僧人给杀了。
杀一位普通僧人也不是什么大事,王延稟也没把这当回事。他数十年战争生涯杀的人也不少。自从王延钧执政之后,王延稟晚上突然开始经常做恶梦,恶梦的内容居然和当年那位死于他刀下的僧人有关。恶梦中,王延稟经常看到那位僧人的背影。当王延稟仔细观看时,却发现那位僧人居然变成了王延钧。这太可怕了,那位阴魂不散的僧人居然附身于王延钧向自己索命,这对王延稟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梦。
既然如此,王延稟自然不会再对王延钧有任何好感。于公于私,他都要干掉王延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当然,光是度民为僧、兴建寺院、敬重高僧,似乎还不足以表达王延钧对佛法和僧人的喜爱,王延钧在大规模度民为僧之后,又一次做出了针对僧人们的惊人之举措。王延钧又别出心裁的在全国各地搞弓量田土法,将所有的土地按肥沃膏腴程度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田地全部分给寺庙和僧人,中等田地则分给当地豪强,下等田地分给无地流民。总而言之,不管品质好坏,大家都有田地可种。
分田方案刚刚出炉,王延钧又迫不及待地开始对赋税制度进行大规模改革。原本在王潮、王审知的执政下,闽国的赋税一向是比较轻的,王氏兄弟毕竟经历过打拼江山的辛苦,知道要体恤百姓。
但王延钧却急着要向福建百姓证明自己的超强能力,既然自己是闽国的皇帝,那就要按新的标准来管理百姓,唐朝颇有争议的两税法再次被王延钧提及。
王延钧觉得向百姓收取的赋税金额太少,不利国家的正常运转和发展。所以税制的改革必须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两税法于是在闽国开始实施,百姓的生活压力骤然猛增。
从雅重佛法、弓量田地、改革税制三件事上,没看到王延钧在治理国家方面有多么超强的能力。但他的表现比王延翰强,王延翰是胡乱折腾,而王延钧好歹是一直在努力工作。
对于王延翰所犯的错误,王延钧必须拼命的吸取。王延翰为何如此轻易的被干掉?王延钧经过认真分析,得出结论:并非王延稟作战能力有多强,关键在于王延翰没有组建自己的亲信卫队,没有培养自己的心腹保镖。
唐末五代时期的藩镇,都信奉兵强马壮者,就能当老大的信条,地盘来也容易,丢也容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自己在夺取老大宝座的时候,必须随时提防自己的下属夺位。即使亲生儿子有时候都不可靠,朱温便是典型的例子。
鉴于这种事情层出不穷,藩镇都会豢养一支心腹亲兵队,也就是唐朝时期的牙兵牙将。专门负责在内乱时期负责保护主人的安全,有些也会派上战场厮杀。这些心腹亲兵都是从军队中精心提拔,个个身体强健、悍勇善战,而且待遇极其优厚。
比如魏博节度使杨师厚的银枪效节都,淮南节度使杨行密的黑云都,吴越钱鏐的勇武都等,都是当时私人保镖的典型代表。
王延翰显然没有意识到组建私人保镖队的重要性,所以被王延稟轻轻松松地摘取了脑袋。王延钧为了巩固稳住自己来之不易的宝座,自然要费尽心机,确保自己的生命不会再受到威胁。仿效那帮藩镇组建私人保镖武装队,是必须实施的重要步骤。
长兴元年十月,王延钧从父亲王审知的军队中精心挑选出一群身体强健、悍勇善战的士兵,组建了拱宸都、控鹤都两只亲兵队。他们驻守福州城,专门负责他的安全保卫工作。至于两都军队的将领,王延钧精心挑选了两位猛将担任。
朱文进是福建永泰人,早年是王审知的亲兵,被王延钧任命为拱宸都将。连重遇是河南光山人,光寿军将士后代,被王延钧任命为控鹤都将。当然,此时的王延钧根本想不到,他精心挑选的这两位将领,居然都阴谋家和野心家。十年之后,他们在闽国掀起了一场祸及王氏家族的腥风血雨之叛乱,最终导致了闽国的消亡。
不过,目前看来他们还比较温顺听话,没有显露出任何的野心和**。外加王延钧给予的薪资待遇十分丰厚,他们也对王延钧似乎十分忠心。组建了拱宸、控鹤两只保镖队,对自己的生命安全有了足够的保障。但在王延钧心中,还有一个无法释怀的心结,那就是王延稟的问题。
作为王审知的养子,王延钧的干兄长,王延稟在闽国的第一轮军事政变中,表现出了与世无争,不愿出头当老大的姿态,而且还高风亮节地把已经唾手可得的闽国老大宝座谦让给了王延钧,毫无疑问是王延钧的头号恩人。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王延钧原本是打算对王延稟报恩的,但是王延稟返回建州时所说的那番话,让王延钧心情极为不爽,不爽的后果便是心生怨恨,怨恨的后果便是欲除而快之。
还是那句话,王延翰的教训必须吸取。王延稟已经在攻占福州城的战斗中,充分显示出了建州军的超强实力,王延钧不敢贸然招惹王延稟。但是王延稟已经成了王延钧最有威胁的眼中钉,根除是必须的。王延钧决定采取以退为进、隐忍伪装的策略。
既然王延稟是自己登基的头号功臣,那么自然要大加封赏。王延钧很快任命王延稟为奉**节度使、知建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延稟在福建军政方面的地位和权势节节高升,仅次于王延钧。
王延稟也不傻,王延钧的这种反常表现令他极为疑惑。离开福州时所说的那番酒后醉言,王延稟记忆犹新。以王延钧的正常智商,不可能对这番醉言毫无反应,既然应该有反应,就不应该如此大搞赏赐,实在有些困惑不解。
所以无论王延钧抛给王延稟什么诱人的官职,王延稟的原则是绝不离开建州,“再烦老兄来福州”,只不过是酒后吹牛的狂言罢了,真去,早就被王延钧干掉了。王延稟决定配合王延钧的表演,也开始搞以退为进的把戏。
天成四年十二月,王延稟以年老体衰为由,主动要求辞去建州刺史的职务,退居家乡养老。如果王延稟真的打算就此退休归隐,也许王延钧会放过这位干兄长,让他当平民百姓颐养天年。但是关键问题在于,王延稟并不是真的打算离开闽国的历史舞台。
王延
稟的辞官,没有向自己的真正领导王延钧汇报,而是越级向王延钧的老大后唐李嗣源汇报。王延稟虽然提出辞官,却同时推荐自己的长子王继雄担任建州刺史,把建州的军政大权牢牢依然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王延稟的“辞官归隐”,王延钧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辞官归隐这么重要的大事,不向自己汇报,擅自越级向李嗣源申请。既然归隐那就老老实实滚回老家当个平民百姓,还颇有心计地把建州的军政大权转交给亲生儿子,还没有经过自己的允许,擅自行事。这叫什么辞官归隐,完全是装模作样。
王延钧于是更加怨恨王延稟,更加想铲除王延稟。问题是王延稟远在建州,很难被王延钧骗到福州城来。而且目前建州的军政大权依然掌握在王延稟手中,贸然出兵建州,王延钧没有必胜的把握。
但已经在闽国老大的宝座上,坐了将近五年的王延钧已经成熟,决定用计对付王延稟。长兴二年春,表面上已经辞官归隐的王延稟突然接到了来自福州城的一个重要情报:王延钧身染重病,极有可能就此一命呜呼,福州城的政坛有可能再次发生动荡。
面对如此一个好消息,已经辞官归隐的王延稟再次爆发出了兴奋而猛烈的青春活力。五年前的那个夜晚,王延稟决定将闽国老大的宝座交给王延钧的时候,他没有任何的犹豫和迟疑。他自认为权力的慷慨交付,必然会使自己远离权力斗争的漩涡,必然会使自己永保平安。
但就在他离开福州城的那一瞬间,王延稟又有些依恋曾经到手的权势,有些后悔。在饯行离别时,他才酒后狂言,得罪了王延钧。回建州后,王延稟一直在暗中关注王延钧的表现。发现王延钧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优秀,没有很好的继承父辈的遗志,王延稟开始有所想法。
而随即发生的一件事,使王延稟深信,王延钧非但不准备对他报恩,相反准备对他下手。王延稟早年跟随王审知南征北战,有一次,他率兵在建州作战时,曾经闯入一座寺庙抢掠。
寺庙中有位僧人,面对王延稟的带兵闯入,丝毫没有任何慌乱,十分平静地在念诵法华经,完全忽视气势汹汹的王延稟存在,还不时起来,若无其事的来回走动。王延稟毕竟是武将出身,一怒之下把这位僧人给杀了。
杀一位普通僧人也不是什么大事,王延稟也没把这当回事。他数十年战争生涯杀的人也不少。自从王延钧执政之后,王延稟晚上突然开始经常做恶梦,恶梦的内容居然和当年那位死于他刀下的僧人有关。恶梦中,王延稟经常看到那位僧人的背影。当王延稟仔细观看时,却发现那位僧人居然变成了王延钧。这太可怕了,那位阴魂不散的僧人居然附身于王延钧向自己索命,这对王延稟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梦。
既然如此,王延稟自然不会再对王延钧有任何好感。于公于私,他都要干掉王延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