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使陈国么?”

    宇文邕嘴里念叨着杨坚提出来的最后一条建议,一时间有些举棋不定。

    所谓外交就要有筹码,不然就只能各说各话。北周能给南陈什么呢?难道把蜀地还给对方?

    南陈已经丢了大半个江州,虽然这些地方都没有直接听北齐的调遣,但是,一旦南陈要攻略这些地方,北齐就有了出兵的借口。

    里应外合之下,谁赢谁输,还真难说呢!

    没了江州,蜀地跟江东隔得太远,就连窥视荆襄都做不到,南陈还能做什么?

    总而言之,南陈现在属于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在宇文邕眼中,南陈就像是一条要死不活的咸鱼,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捡北齐漏出来的一点残羹冷炙过活。

    对于这样的势力,你还能指望什么呢?

    “远水解不了近渴,只怕于事无补,只是聊胜于无罢了。”

    宇文邕叹息了一声,虽然没有直接说,但相当于还是否认了杨坚的建议。

    “长孙兕文采不菲,做人也是八面玲珑。让他去试探一下陈国也是无妨的。陈霸先枭雄之姿,定然不肯甘居人下!

    不妨约定将来两国同时伐齐,观其态度如何,再做定夺。

    反正派一使者又不妨事?”

    现在南陈跟北周已经不接壤了,中间被荆襄之地隔开,想要守望相助,首先彼此间的联络都是个问题,信使需要在“敌占区”内活动很长距离。

    在大战开启的时候,这是相当致命的一件事。

    不过杨坚的话也不算错。

    学校里面来了新校花,总要去碰碰运气才行,万一拿下了呢?

    这些话说完,他们两人之间的氛围就有些沉闷。宇文邕很想问问自己的嫡亲弟弟宇文直现在到底在“忙”些什么,但这些话不太方便跟杨坚交心。

    这是当皇帝的悲哀。

    “朕觉得,强国之策,莫过于……继续拆寺庙,在周国境内完全禁佛。关中不是缺人么?那些肥头大耳的和尚整天什么都不做,让他们下地耕田,不是很好么?”

    宇文邕念念不忘禁佛,长安的寺庙,现在已经被拆了一大半。小佛全倒下,大佛勉强维持着,再也不见北魏时香火鼎盛的状况。

    不过这样的成绩对于宇文邕来说还很不够,应该是远远不够。

    他的目标,是让关中所有的和尚,都变成农民,都变成士兵,无论做什么,都比当和尚整天无所事事要好太多了!

    “微臣觉得,此事也许物极必反,不如先维持一下,一两年以后再加大力度为好。”

    杨坚小心翼翼的建议道。

    现在长安的那些大小寺庙,早已托各种关系,拐弯抹角的跟他接上头,只为了让宇文邕的禁佛政策能稍微缓解一下。

    他们也知道,让宇文邕停下来是不可能的!但走慢一点总是好的嘛。

    这让杨坚左右为难。

    一方面,他也知道,北周跟北齐比,战争潜力是远远不如的。历史上,当北齐被灭之时,依然有两千万人口,哪怕百人出一人当兵,也能凑二十万兵马,足以撼动全局。

    更不要说这个时代了。

    禁佛,是宇文邕唯一能想出激发北周战争潜力的政策,其他的,都没有这个明显。

    比如说,法令要求让全国寡妇改嫁,十多年后人口就上去了。但是!这一手高欢当年就用过,高洋当然也不介意再用一次。

    北周要是这么搞,只是闹笑话而已。

    再比如说提高农业技术,增加粮食产量。

    这些南陈也在搞,也是成就斐然。建康周边的纺织业发达,也是跟密集种植桑麻,精耕细作提高产量有关的。

    然而这一招其实各国都是在用的。封建时代,世家地主们为了自家田地多收成,对于农业技术是很重视的。

    你这么搞,别人也这么搞,别人家的人口还多,这样搞下去,不会有什么大的效果。

    唯独有一点,现在北齐佛教最兴盛,僧侣也最多,南陈次之,而北周最少!寺庙经济占用了大量的国家潜力,对于征战四方来说没有一点好处。

    北周只有在这方面,才能稍微显示出一些优势来。

    所以说宇文邕的优势是没错的。

    只不过,凡事不能光看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也要考虑。

    佛教之所以从西边来,能在中土生根发芽,那是有很多客观原因的。佛教里面的很多思想,比如说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等,对统治者们来说很有利。

    而且寺庙还是一个提高识字率的地方,虽然这并非那些和尚们的本意。

    有鉴于此,杨坚认为可以像宇文邕想的那样,拿棍子狠狠的敲打这些和尚,却不能完全打死了!

    一旦打死,民间迟早会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的呼声,甚至于一些人会觉得:这辈子总是完蛋了的,我过不好别人也别想过好,人死鸟朝天!

    万一遭遇灾年,关中大乱是必然!

    你想高洋都知道亲自建立皇家寺院,难道他是傻子么?他当然是有好处才这么做的啊!

    “爱卿不必多言。禁佛,朕就是要做到底!只要这百万僧侣还俗,朕还会怕高洋么!待朕安顿好这个月的府兵宿卫之后,就会下令继续清查长安的寺庙!”

    说这话的时候,宇文邕脖子上青筋暴起,怒不可遏!

    其实他还少说了。

    据史料记载,此时北周境内佛寺3万多所,僧尼数量两百万,而北齐更可怕,僧尼数量达到了骇人听闻的三百万人,占到人口数量的10%都不止!

    僧尼可以免除徭役、兵役,但却需要其他人供养。按宇文邕的话说,这些就是社会的蛀虫。

    这些僧尼自己没有产出,纯粹只在消耗社会财富。

    为了稳固地获得供养,寺院就要占有大量农田和房产,甚至绝大多数都还在放高利贷,极大的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

    更何况,出家人都是成年人,自己在寺院享福,那么孩子、父母谁来养?

    一个国家十分之一的人天经地义地不劳而获,势必大大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由于佛教还要戒色,几百万人出家还会严重影响人口增长。

    在那个年代,人口是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难怪一说到僧尼,宇文邕的脾气就会上来。因为如果禁佛了,他就能腾出一只手来跟高洋掰手腕了。至于现在,他还是个弟弟。

    “朕困了,爱卿退下吧。”宇文邕毫不客气的说道。

章节目录

北朝求生实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644章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下)-北朝求生实录txt下载奇书,北朝求生实录,笔趣阁并收藏北朝求生实录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