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道德水准本来就不高的人,强行要求他做个处处为公的道德完人,不仅不现实,而且还会将他彻底推到反面……

    楚鹿人自然不会犯和丘处机一样的教育方式错误!

    当然,楚鹿人的本意,也不是“教育”杨康,只是想要利用他的特殊身份,一面假意完成吴三桂交给他的使命、一面又能令他作为内应,掌握吴三桂的计划、尤其是掌握临安中想与吴三桂合作之人的情况。

    想要用杨康做内应,就必须先令他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帮助吴三桂是不对的。

    对于杨康来说,仅仅是“不对”,也无法约束他,毕竟他不是郭靖、“不对”的事情绝不会做,之后还有最重要的一步——至少要让他觉得,作为内应,对他的个人利益,也不会十分受损!

    楚鹿人提出的建议,不仅给杨康指了条路,并且还特地拔高了“为吴三桂入殓守孝”的难度与崇高,令杨康在情怀上能够得到满足……

    “多谢师叔祖指点,弟子杨康受教!”杨康神色坚定的说道。

    当然,他的“坚定”看看就好,最重要的还是“观后效”。

    不过至少现在楚鹿人觉得,只要将来不是“利益”上出现极大偏差,杨康应该不会主动再去认贼作父——如果利益差距太大,那就随时有反叛回去的可能。

    学术上来说,杨康的“义理”属性极低……

    “我会杀了他!之后我一命还给他便是!”郭靖忽然说道。

    杨康嫌弃的看向这个反应慢好几拍的家伙……

    郭靖见状,也脸色一赧道:“不过我也能明白杨兄弟的难处,我不逼你就是。”

    “你去看看你大师父,庄中池塘很多,别掉进去。”楚鹿人打岔道。

    “啊?我大师父不会……”郭靖闻言一愣,没领会到楚鹿人支开他的意思。

    “我要教杨康‘九阴神爪’,你也要看吗?”楚鹿人板起脸说道。

    “不会不会,我怎么会偷看呢!杨兄弟,那你一定好好学,不然你师父会打断你的手的。”郭靖嘱咐过杨康之后,便先离开了。

    当然,楚鹿人其实并不在意“九阴神爪”是否外传,只是想要支开他……

    杨康显然也明白楚鹿人的意思,在郭靖离开之后,主动向楚鹿人说道:“师叔祖,吴……吴三桂让我去宋都,是为了求见宰相史弥远,嘱咐若是‘清帝密使入京,请为兄弟之邦’,切要搅局此事。”

    “密使?兄弟之邦?”楚鹿人闻言一愣,之后左右看了看,想要将黄蓉叫来。

    清廷这是唱哪出?

    康熙要来使者,犯得上“密使”吗?还请为兄弟之邦……目的是什么?

    “吴三桂……说清帝是想要借机正位,同时打压鳌拜,于宋国百害而无一利。”杨康还是不习惯直接称呼“吴三桂”。

    “恩。”楚鹿人一副高深莫测样子,之后点了点头,又向杨康打听了清廷最近的状况,记在心里之后,便开始真的教他“九阴神爪”,以及对应的那部分内功。

    仅仅是“九阴神爪”,其实楚鹿人都已经不大看得上,之所以没教全本的《九阴真经》,主要还是对杨康并不放心。

    最后楚鹿人不忘了感叹一句:“他毕竟养了你十七年,你直呼其名像什么话,只是不让你助纣为虐、利益上划清界限,又不是让你六亲不认。”

    “谢师叔祖。”杨康闻言感动道。

    楚鹿人也是察觉到,杨康对此是十分不适的,真要高标准严要求,只会助长他“倒回去”的心。

    相反楚鹿人将标准放低些,杨康反而能游刃有余的渐渐倒向自己这边……

    嘱咐杨康自己努力练功之后,楚鹿人连忙去找黄蓉,将杨康之前和自己说的,又说给了黄蓉,请她帮自己参谋参谋。

    没有令楚鹿人失望,黄蓉思忖一二后,虽仍有不明朗之处,但已经想通了其中关窍!

    “我知道了!定是清廷在名分上,有所摇摆……早些年清廷顺治刚驾崩的时候,谥号上还有‘高’、‘章’之争,最后鳌拜一党大获全胜,至此他这顾命大臣才开始擅权专政。

    如今康熙再提‘兄弟之邦’,还遣密使,想来无非是旧事重提,并且既然是瞒着鳌拜做这些……清廷内部恐怕就有大变!吴三桂虽给满洲人卖命,但毕竟不在中枢,只怕也不十分清楚!”黄蓉已经大体捋出了此事的核心。

    大江湖的王朝进程很微妙,令楚鹿人有熟悉感,又十分陌生、“快进”十分明显。

    十七年前,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时候,的确北朝当时已经在内部起义下,国都陷落、国君身死……

    南渡重整宋室大旗的,的确“也”是赵构,名义上是神侯的爷爷,不过赵构这孙子大概是逃命时吓破了胆,举不起来、也没有儿子,后来过继了同宗兄弟之子、也就是神侯的爹。

    短短五六年之内,发生了岳元帅北伐先大胜、后受阻、最后遭奸相昏君冤杀一系列事情,比较解气的是,这片大江湖中的秦桧,在岳元帅死后第二年便暴毙,总好过原本历史中,让他又活了十几年那么意难平,又一年,赵构也驾崩……

    也就是十年前,神侯他爹继位,好歹是一位有心北伐的,将秦桧的谥号从“忠献”这个褒美之词,改成了“谬丑”这个羞辱的词,并且为岳飞平反。

    可惜不仅志大才疏,无将可用,而且三年新帝便驾崩,不仅人走茶凉,同时因为蒙古人当时也已经逼近襄阳,宋廷再次回到守势,史弥远为首的朝臣,再次恢复了秦桧的谥号。

    神侯的哥哥,也只当了三四年的皇帝,三年前又驾崩了一代,到了如今的皇帝继位。

    连续两代皇帝短命,为了对抗借机膨胀的官僚集团,也就成了朝堂方面宦官受重用、如今隐隐尾大不掉的主因……

    而清廷入关时,皇帝是顺治,占据京师后,也着手南下灭宋,不过赵构别的不行,逃命还是有一手,搜山检海愣是没被逮出来,最后南渡衣冠、气数未尽,议定划长江而治。

    后岳元帅北伐,收复淮南之地,甚至趁着顺治驾崩,一度接近中原腹地,可惜吴三桂竟是在清廷最虚弱的时候,还甘当走狗……

    清廷顺治帝对外一直是勤于进攻,且手段残忍,不过对内却积极任用汉臣,因此甚至令一些满洲贵族不满。

    在一众汉臣的拥护和“撺弄”下,顺治特地在入关后,又登基了一次——罕见的登基两次的皇帝,而且明明自己的皇权没有旁落过……之前在关外登基过一次,却又在入关后又登基一次。

    目的就在“名分”二字,一众降清、投清的汉臣,一方面还是不希望背骂名,另一方面也是报团在清廷争取权力,所以希望清廷的历史定位是“为前朝皇帝报仇守孝,故享江山”。

    不过一众满洲贵胄显然不会这么想,他们更喜欢的历史定位是“金戈铁马入中原,一统汉家万万年”,作为征服者享受胜利果实。

    顺治帝当时不喜膨胀的贵族们,想要渐渐授权,故而倾向于前者,重用汉臣,甚至去前朝末代皇帝墓前恸哭叫哥——历史与大江湖的进程,在这点上惊人的相似。

    当然,楚鹿人对此是不屑的,无非是在朝汉臣的自我安慰、又赶上顺治又想收满清贵族之权……他顺治不是苻坚,以其所为,立不住这个“亲善汉人”的人设。

    在顺治驾崩之后,一众汉臣在谥号上下了功夫,想要给顺治以“高”为谥——按照中原王朝的规矩,通常是开国君主才谥“高”。

    无非也是为了名分,如果承认顺治是开国皇帝,那大清就和后金只是一脉相承、却又并不能等同而视,彻底将王朝定义为中原王朝的延续。

    不过这事儿在鳌拜的搅合下没成,而且鳌拜为了敲死这事儿,直接将努尔哈赤、皇太极的谥号全都订下,一个“高”、一个“文”,只给了顺治一个“章”。

    如此一来,甭管后面康雍乾三代,如何倚重汉臣,也不改大清在本质上,是自认边疆政权入主的。

    历史上满清后世皇帝对鳌拜身后名的定位,又有几次变化,基本每一次,也都代表皇帝是想用朝臣约束贵族、还是用贵族压服朝臣的策略变化……

    鳌拜此时在满清贵胄中,人气极高,加之康熙年幼,这位顾命大臣已成权倾朝野之势。

    在大江湖中,大体也是这套流程,只是同样“快进”了一些。

    黄蓉特地提到谥号之争,显然也是认定,康熙是要旧事重提——与南朝亲善未必是主要原因,要借此明确其统治中原的正统性才是真!

    认了这兄弟之邦,则大家都是前朝的“好儿子”,你治你的南、我统我的北,谁也别扯什么驱除鞑虏、华夏正朔……

    吴三桂并不想看到这一幕——若是“兄弟之邦”定下来,他的定位可就很尴尬,此时对鳌拜的政策,最支持的是满清贵胄,其次就是吴三桂为首的三藩!

    另外黄蓉从康熙居然遣“密使”来推测,怕是清廷朝中也要有大变故……

    不过吴三桂未必清楚这些,即使清楚,也未必告诉“吴康”。

    吴三桂用来说服南朝的理由,明面是清廷兵马暗动,有借机偷袭之心,暗地里……却是想用金银铺路,还有他和史弥远一直暗中往来的关系,来干扰宋廷的决策!

章节目录

大江湖之热点大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绅士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百二十四章 快进的“历史”-大江湖之热点大侠123,大江湖之热点大侠,笔趣阁并收藏大江湖之热点大侠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