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宴近半胡惟庸等也散朝过来了,无疑是让场面更热闹了许多,武氏族人也是大大的风光了一回,虽说他们在当地也已经是无人敢惹,官吏士绅也都会以礼相待。
可毕竟还是在乡里务农耕种为生,能见到的官员也就那么几个,如何能与今日所见王侯将相做比较,这是再无知的人都明白的道理。
胡惟庸等人轮番敬过一杯便告辞了,阶层差的太多,加上他们心里都清楚,以皇后娘娘的性子,定不会因私情就抬举他们高官厚禄,他们只不过是太子殿下表达孝心的一种方式而已。
随着昔年那点儿事谈完,酒宴也就进入了尾声,朱标着人送已经喝醉的李贞回府安歇,自己则是领着依旧神情振奋的武氏族人逛了逛皇宫。
后宫等地方自然是不能去的,不过宫内地方如此之大,便是避开也有许多建筑群值得一看,到底是皇家宫苑。
朱标拉着六舅公走在前面,身后的武氏族人不时发出惊叹,直到看见了武英殿后面的耕地粮苗才安心下来,原来住在皇宫也得种地吃喝。
武从真抹着眼泪道:“老朽总算是没白活这一辈子,都是拖着娘娘和殿下的福气啊,四哥他们就没这个好命了。”
朱标拍手安慰道:“听闻族里已经开置学堂了,这是好事,过后我亲自从国子监挑选几位饱学先生遣到族学,底子打好了武氏子弟将来也好从仕为官光耀门楣。”
武家几位长辈连连谢恩,朱标余光扫了后面几个跃跃欲试的青壮,他是何等眼光,自然看出他们想要什么了。
继续拉着武从真的手道:“外戚骤贵是祸非福,耕读传家才是真正的体面人家,六舅公要明白母后这些年的一片苦心才好。”
武从真显然就是个明白人,转头狠狠的瞪了几个后生一眼才对朱标道:“因着战乱灾荒,我等这几辈族人都没好好读书的机会,也就是识得几个大字罢了,哪里敢有他想,如今承蒙殿下关照,往后子弟们好好读书,还怕没有出头的机会吗?”
另一位族老也接话道:“是啊,咱们武家在赵官家的治下就耕读传家世代从仕,如今到了朱家天下,又是如此关系,往后儿孙更当勤勉为国效忠才是啊。”
游逛完毕,就要见见皇孙了,武家来的人不少,可其中也是有亲疏远近之分的,大多都被礼部官员带回宅院安置,武六舅以及已逝的武四舅的子孙们才有这个尊荣以亲眷的身份去看望皇孙。
一行至文华殿,朱标看了看六舅公身后的两个中年汉子道:“忠叔聚叔为人本分,外祖马公徐王除母后外再无子嗣奉祭,若两位舅叔有意可领徐王奉祭、祭承之职。”
武忠是武从善的长子,武聚是武从真的长子,高官厚禄勋爵朱标不准备给,但总归是要有些待遇,否则未免有些太过小气,再者徐王陵寝总归是要有人奉承的。
两人都是老实孝顺的人,一辈子都听着父亲(叔父)的话行事,这才挺过了灾荒乱世,此时都没敢自己做主,瞧向了武从真。
朱标没等他说话便摆手道:“倒也不急下决定,此事父皇先前便同我商量过,等几日舅公到了父皇母后面前说也不迟。”
踏入文华殿落座,这里就不好让武从真上座了,朱标在主位落座后吩咐道:“去将两位皇孙抱来,路上小心风寒。”
刘瑾应诺而去,这种自家殿下子嗣的事情,他是万不敢轻易交由旁人的,总归是要自己亲自去才安心妥当。
等刘瑾走后朱标开口道:“洛华奉母后懿旨执掌后宫诸事,今日有些紧要事要去处理,便不好来见过舅公了。”
武从真赶忙道:“正事为主,我等闲散人,见与不见有何紧要,殿下万勿气。”
谷alt/spanagt过了会儿刘瑾便领着两位奶娘走了进来,一路行来都是让太监们将她们簇拥在中间,免得有风吹到两位皇孙。
两位奶娘行礼后又过了好一会儿才小心的将怀中包裹严实的襁褓解开,露出两张还在酣睡中的小脸儿。
武从善等人小心的围过去仔细的看了起来,没有一个敢上去伸手触碰,只是嘴里不断的念叨着夸赞的话语,眼中的敬畏要大过怜爱。
他们不过是草芥一般的人,而这两位却生来便是龙子凤孙天潢贵胄,不是江山社稷之主,也必然会是亲王之尊。
对他们而言,皇帝或是王爷又能有什么不同呢,都是一言可定举族生死祸福的主宰,他们唯有俯首叩拜的份儿。
武氏几位族老都清楚,等他们几个死了,这份殊恩也就结束了,他们到底不是姓马的,马家徐王的爵位不会落到他们身上,等皇后逝去皇孙长大,武氏也就泯然众人矣了。
见过后朱标也就让奶娘抱着孩子去偏殿休息了,总是这么抱来抱去也不好,等过儿他回寝宫的时候一起回去吧。
又闲谈片刻后就陷入无话可说的境地了,身份的差距使得他们的认知不同,自然也就没什么太多可说的,武从真自然也明白,往后多半是没机会再见到太子殿下了。
一国之储君,能放下国务亲自接待他们这半天已然是难能可贵,断无再二之理,所以便撑起精神起身哀求道:“如殿下所见,武氏传到老朽这辈儿时尚有世次字序可依,可到了武忠武聚这辈便没了,还请殿下厚恩,赐下世次字序为武氏传承吧。”
朱标闻言一愣,心想此事应该去求他父皇才好,毕竟老朱同志就愿意鼓捣这个,他们兄弟都是属木,而阳儿亮儿他们的以及老二老三未来子嗣的世次字序都还在拟定中,翰林院礼部都已经编纂了数年了,可想老朱对此的重视。
抬眼瞧了瞧拜倒一地的武氏族人,人老不死果为贼,朱标请武氏族亲来的时候便想过他们会不会有异想天开之请,毕竟如此机遇实属难得。
可武氏在一干族老的压制下一只规规矩矩,没有任何逾制的地方,更没求官求爵,就连那两个徐王陵寝的官职也是朱标主动送出去的。
没想到是在这等他,朱标本人因着自己母后的原因,对武从善武从真等是有感激之情的,但如今也仅限于武从真这个人,而非武氏一族。
武从真年纪也不小了,等他死后朱标还真未必会给武氏多少厚待,至于阳儿亮儿这辈儿就更不可能了,毕竟只是祖母幼年受过些许照顾,也不是什么活命之恩。
可如果朱标真的定下武氏的世次字序,那么他的儿子甚至是孙子,都必须承认这份族亲,于武氏总归是要有些殊遇,每代提拔几人是起码的。
朱标脸上的笑容微微收敛,恩遇是有度的,一分变少一分,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世上没有还不完的情分,所谓久负大恩必成仇,真还不上便当成仇敌就好了。
“六舅公可想好了,我虽贵为太子储君,但于武氏一族还是晚辈,这般定下世次字序恐怕有些不太合适。”
“太子储君万民未来之所依靠,武氏只是殿下治下百姓之一,没有什么不合适的,若承蒙殿下殊恩,武氏举族感恩不尽。”
………………
可毕竟还是在乡里务农耕种为生,能见到的官员也就那么几个,如何能与今日所见王侯将相做比较,这是再无知的人都明白的道理。
胡惟庸等人轮番敬过一杯便告辞了,阶层差的太多,加上他们心里都清楚,以皇后娘娘的性子,定不会因私情就抬举他们高官厚禄,他们只不过是太子殿下表达孝心的一种方式而已。
随着昔年那点儿事谈完,酒宴也就进入了尾声,朱标着人送已经喝醉的李贞回府安歇,自己则是领着依旧神情振奋的武氏族人逛了逛皇宫。
后宫等地方自然是不能去的,不过宫内地方如此之大,便是避开也有许多建筑群值得一看,到底是皇家宫苑。
朱标拉着六舅公走在前面,身后的武氏族人不时发出惊叹,直到看见了武英殿后面的耕地粮苗才安心下来,原来住在皇宫也得种地吃喝。
武从真抹着眼泪道:“老朽总算是没白活这一辈子,都是拖着娘娘和殿下的福气啊,四哥他们就没这个好命了。”
朱标拍手安慰道:“听闻族里已经开置学堂了,这是好事,过后我亲自从国子监挑选几位饱学先生遣到族学,底子打好了武氏子弟将来也好从仕为官光耀门楣。”
武家几位长辈连连谢恩,朱标余光扫了后面几个跃跃欲试的青壮,他是何等眼光,自然看出他们想要什么了。
继续拉着武从真的手道:“外戚骤贵是祸非福,耕读传家才是真正的体面人家,六舅公要明白母后这些年的一片苦心才好。”
武从真显然就是个明白人,转头狠狠的瞪了几个后生一眼才对朱标道:“因着战乱灾荒,我等这几辈族人都没好好读书的机会,也就是识得几个大字罢了,哪里敢有他想,如今承蒙殿下关照,往后子弟们好好读书,还怕没有出头的机会吗?”
另一位族老也接话道:“是啊,咱们武家在赵官家的治下就耕读传家世代从仕,如今到了朱家天下,又是如此关系,往后儿孙更当勤勉为国效忠才是啊。”
游逛完毕,就要见见皇孙了,武家来的人不少,可其中也是有亲疏远近之分的,大多都被礼部官员带回宅院安置,武六舅以及已逝的武四舅的子孙们才有这个尊荣以亲眷的身份去看望皇孙。
一行至文华殿,朱标看了看六舅公身后的两个中年汉子道:“忠叔聚叔为人本分,外祖马公徐王除母后外再无子嗣奉祭,若两位舅叔有意可领徐王奉祭、祭承之职。”
武忠是武从善的长子,武聚是武从真的长子,高官厚禄勋爵朱标不准备给,但总归是要有些待遇,否则未免有些太过小气,再者徐王陵寝总归是要有人奉承的。
两人都是老实孝顺的人,一辈子都听着父亲(叔父)的话行事,这才挺过了灾荒乱世,此时都没敢自己做主,瞧向了武从真。
朱标没等他说话便摆手道:“倒也不急下决定,此事父皇先前便同我商量过,等几日舅公到了父皇母后面前说也不迟。”
踏入文华殿落座,这里就不好让武从真上座了,朱标在主位落座后吩咐道:“去将两位皇孙抱来,路上小心风寒。”
刘瑾应诺而去,这种自家殿下子嗣的事情,他是万不敢轻易交由旁人的,总归是要自己亲自去才安心妥当。
等刘瑾走后朱标开口道:“洛华奉母后懿旨执掌后宫诸事,今日有些紧要事要去处理,便不好来见过舅公了。”
武从真赶忙道:“正事为主,我等闲散人,见与不见有何紧要,殿下万勿气。”
谷alt/spanagt过了会儿刘瑾便领着两位奶娘走了进来,一路行来都是让太监们将她们簇拥在中间,免得有风吹到两位皇孙。
两位奶娘行礼后又过了好一会儿才小心的将怀中包裹严实的襁褓解开,露出两张还在酣睡中的小脸儿。
武从善等人小心的围过去仔细的看了起来,没有一个敢上去伸手触碰,只是嘴里不断的念叨着夸赞的话语,眼中的敬畏要大过怜爱。
他们不过是草芥一般的人,而这两位却生来便是龙子凤孙天潢贵胄,不是江山社稷之主,也必然会是亲王之尊。
对他们而言,皇帝或是王爷又能有什么不同呢,都是一言可定举族生死祸福的主宰,他们唯有俯首叩拜的份儿。
武氏几位族老都清楚,等他们几个死了,这份殊恩也就结束了,他们到底不是姓马的,马家徐王的爵位不会落到他们身上,等皇后逝去皇孙长大,武氏也就泯然众人矣了。
见过后朱标也就让奶娘抱着孩子去偏殿休息了,总是这么抱来抱去也不好,等过儿他回寝宫的时候一起回去吧。
又闲谈片刻后就陷入无话可说的境地了,身份的差距使得他们的认知不同,自然也就没什么太多可说的,武从真自然也明白,往后多半是没机会再见到太子殿下了。
一国之储君,能放下国务亲自接待他们这半天已然是难能可贵,断无再二之理,所以便撑起精神起身哀求道:“如殿下所见,武氏传到老朽这辈儿时尚有世次字序可依,可到了武忠武聚这辈便没了,还请殿下厚恩,赐下世次字序为武氏传承吧。”
朱标闻言一愣,心想此事应该去求他父皇才好,毕竟老朱同志就愿意鼓捣这个,他们兄弟都是属木,而阳儿亮儿他们的以及老二老三未来子嗣的世次字序都还在拟定中,翰林院礼部都已经编纂了数年了,可想老朱对此的重视。
抬眼瞧了瞧拜倒一地的武氏族人,人老不死果为贼,朱标请武氏族亲来的时候便想过他们会不会有异想天开之请,毕竟如此机遇实属难得。
可武氏在一干族老的压制下一只规规矩矩,没有任何逾制的地方,更没求官求爵,就连那两个徐王陵寝的官职也是朱标主动送出去的。
没想到是在这等他,朱标本人因着自己母后的原因,对武从善武从真等是有感激之情的,但如今也仅限于武从真这个人,而非武氏一族。
武从真年纪也不小了,等他死后朱标还真未必会给武氏多少厚待,至于阳儿亮儿这辈儿就更不可能了,毕竟只是祖母幼年受过些许照顾,也不是什么活命之恩。
可如果朱标真的定下武氏的世次字序,那么他的儿子甚至是孙子,都必须承认这份族亲,于武氏总归是要有些殊遇,每代提拔几人是起码的。
朱标脸上的笑容微微收敛,恩遇是有度的,一分变少一分,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世上没有还不完的情分,所谓久负大恩必成仇,真还不上便当成仇敌就好了。
“六舅公可想好了,我虽贵为太子储君,但于武氏一族还是晚辈,这般定下世次字序恐怕有些不太合适。”
“太子储君万民未来之所依靠,武氏只是殿下治下百姓之一,没有什么不合适的,若承蒙殿下殊恩,武氏举族感恩不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