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太监陪笑道:“奴婢愚笨之人,哪里懂得这些。”
这时候那个传令的太监也回来了,两个太监身材都算高壮,同宫中的侍卫们自然是没法比,但远要强过大明绝大多普通百姓,到底也是在宫里当奴婢,起码是饿不着的。
处理完高丽的事情,朱标也准备消化消化,于是松软的靠椅背上捧着茶杯道:“沏了一壶本宫也喝不完,你们两个也跟着尝一尝吧,顺便陪本宫说说话。”
“奴婢们不敢……”
“嗯?”
“奴婢们叩谢爷恩赏。”
这两个也不敢坐着喝,站在朱标书案前满脸欣喜的捧着茶杯,倒不是说多期盼喝这极品贡茶,而是激动能有这份体面,不仅往后出去也有可吹嘘的了,而且自身品级也应该能跟着动一动。
要知道奴婢之中,也就是听说过刘瑾刘大公公曾有这份待遇,就连常在文华殿伺候的刘安或是赵淮安都应该没有过。
伴随着闲谈一盏茶很快也就尽了,这两个小太监年岁都不算大,一个名叫福贵,一个叫福多,是教他们规矩的管事太监起的名字,盼着贵人们听着高兴叫着顺口。
他们都是四年前净身入宫,福贵是被自家爹娘卖进宫的,福多则是逃难路上父母双亡,到了京城活不下去了自己求了条活路,也幸亏被选上了,否则估计早已经饿死了。
朱标这么多年看人的本事早就练出来了,这两个不算多机灵,天分跟刘瑾是完全没法比的,但好在蠢笨之人也有好处,性子稳重踏实,培养一番倒也算能用。
随着他逐渐掌权,里里外外的政事要务也会越来越多,身边的太监也是水涨船高,身上担着干洗也多了起来,若都是刘瑾一派系的,纵然刘瑾可靠,他下面的干儿子们恐怕是要不安分了。
总是要有个备选方案,朝中如此,宫中亦是如此,朱标心中有了决断也就不会再多想了,他相信以刘瑾的心智会明白如何做,应该怎么配合。
朱标正准备在看几封信的时候,门口传来动静,福贵立即躬着身子快步过去,没一会儿就领着一个清秀的宫女走了进来。
“奴婢拜见殿下,奉太子妃之命送来银耳莲子羹。”
朱标没抬头继续看着书信,随意道:“放下吧,太子妃可歇下了?”
“回禀殿下,太子妃刚安抚两位皇孙睡下,得知殿下尚在文华殿忙碌政务,特意命奴婢送来羹汤。”
“回传太子妃,就说本宫忙完就过去。”
“诺”
朱标基本一个月内有半个月是在常洛华宫中安寝的,这也是给自己嫡妻的尊荣体面,宠妾灭妻是大忌,朱标身为皇室宗子,天下宗族的表率,自然不会疏忽。
不过常洛华这个时辰派人送羹汤,估计是听说了刘瑾受罚的事情,这么多年了刘瑾可是头一次,自然是要先问问什么情况。
朱标展开书信,郭翀李进张帆唐士忠等人都有书信送来,他们现在大多在陕甘任职,那边的灾情虽然算是过去了,但在夏收秋收之前还是缺粮缺的严重。
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他们地方官上奏朝廷请求户部调粮是难上加难,毕竟户部现如今的尚书可是出了名的铁公鸡一毛不拔,也只有太子爷打过招呼了,他们才能最快速的调配到粮食。
朱标揉了揉眼睛叹了口气,入不敷出啊,户部的粮食他当然能调动,但天下各州府缺粮的可不只是陕甘,都是他的臣子,自然不能太偏心,总得雨露均沾点儿。
他只能是尽可能多的安排一些,把大口子堵上,但小口子就得郭翀等人人自己想办法了,地方难朝廷也难,缝缝补补熬过去吧。
但也得督促工部尽心研究粮食产量以及肥料,粮食是统治的根基,现在天下安定了,大明人口必然是要迎来一波井喷的,得早做准备。
朱标回信严辞斥责他们,什么都要他操心需要朝廷调配,那要养他们这些官员做什么?陕甘军政要员都是东宫门下,地方军政大权在手又没有人挚肘,自行去商量办法解决问题。
朱标理解他们的难处,但不能容许他们什么都不做只等着朝廷赈济,办法总比困难多,有他在上面顶着,正路子不行,浑路子还趟不出一条吗?
就像水师粮草供给,年年都是一笔天大的数额,朱标不就让南洋诸国提供了,甚至连广东福建那些沿海卫所的粮饷都出来了。
倭寇势大凶狠残酷都是如同饿狼一般的畜生,眼瞧这两年在大明讨不到好处了,就把目光投向了高丽以及南洋诸国,没了大明在前面遮风挡雨,他们去年以及开春这几个月来被侵扰的损失惨重。
也就是靖海侯吴桢率水师去履行承诺后才好过一些,至于那几个不愿与大明签订协约的小国就不用多说了,作为软柿子已经被灭国两个了,倭寇是饿急了的畜生,他们可没有适可而止善刀而藏的智慧。
现如今也就是吕宋渤泥两国还能挺一挺,别的都已经在急切的同大明联系了,愿意供给天朝上国的粮饷,希望能获得大明的庇佑,他们还是低估了倭寇的残酷疯狂。
吕宋国盛产黄金,物产丰饶,宜种粟、麦,民率食鱼虾,煮海为盐,酿蔗为酒,织竹为布,气候常热,有珠池,夜望之,光浮水面,土人以珠与人市易。
浡泥国共辖十四州,首都居民达万人,农业昌盛,盛产龙脑香,其民煮海为盐、酿秫为酒,其王所居屋覆以贝多叶,民舍覆以草,其地无麦,有麻稻,又有羊及鸡鱼,无蚕丝,用吉贝花织成布,喜饮椰子酒。
这两国现如今都算强盛,在南洋诸国里面也是颇为威望的,也是最抗拒大明水师南下的,应该是担忧大明影响他们在南洋的利益。
不过天下大势浩浩汤汤,又岂是两个蛮夷小国所能左右的,水师已经南下,不出两年即可扎根立足,到时候想必云南也已经收复,陆路海路皆通,大明将能真正展现天朝上国的威严,兴废诸国仅在帝王一念之间。
而非现在这般以利安抚,虽名义上的宗主国,但就连离大明最近的安南都对大明使臣不以为意了,甚至敢在群雄逐鹿时侵占华夏国土,这是何等放肆。
如果有机会,朱标也不会放弃占据安南,若是安南得手,大明近可制占城、暹罗、真腊诸国,远可控满刺加及半岛附近的苏门答刺、旧港、瓜哇、泞泥等国,那才是真正的扎根立足。
朱标打开最后一封书信,汤鼎奏报了东瀛局势,南北朝动荡不安连战不休,天灾也是频发,甚至连他都差点儿死在一次大地震之中。
朱标对此也是一阵心惊,汤鼎可是重中之重,率部孤悬海外,虽然蓝玉已经去了,但这么短的时间绝不可能掌控住大局,汤鼎部成分复杂,不仅有大明士卒还有南洋人以及大量的东瀛武士。
如果汤鼎突然亡故,兵权没有顺利交接,那么很可能会被东瀛南朝的那些人趁虚而入分而化之,毕竟只是被招揽的外来势力,没有那个上层会不想着战后如何解决。
好在天佑大明,汤鼎没死,只要不是这么突然,以蓝玉的本事,很快就能在开辟一番局面,到时候就稳妥许多了。
其实相比汤鼎,朱标更信任蓝玉,汤鼎的能力不错,但同蓝玉比还是差一些,尤其是对这种乱局来说,蓝玉更善于应对,一者主稳发育一者主战开拓,再合适不过了。
…………………
这时候那个传令的太监也回来了,两个太监身材都算高壮,同宫中的侍卫们自然是没法比,但远要强过大明绝大多普通百姓,到底也是在宫里当奴婢,起码是饿不着的。
处理完高丽的事情,朱标也准备消化消化,于是松软的靠椅背上捧着茶杯道:“沏了一壶本宫也喝不完,你们两个也跟着尝一尝吧,顺便陪本宫说说话。”
“奴婢们不敢……”
“嗯?”
“奴婢们叩谢爷恩赏。”
这两个也不敢坐着喝,站在朱标书案前满脸欣喜的捧着茶杯,倒不是说多期盼喝这极品贡茶,而是激动能有这份体面,不仅往后出去也有可吹嘘的了,而且自身品级也应该能跟着动一动。
要知道奴婢之中,也就是听说过刘瑾刘大公公曾有这份待遇,就连常在文华殿伺候的刘安或是赵淮安都应该没有过。
伴随着闲谈一盏茶很快也就尽了,这两个小太监年岁都不算大,一个名叫福贵,一个叫福多,是教他们规矩的管事太监起的名字,盼着贵人们听着高兴叫着顺口。
他们都是四年前净身入宫,福贵是被自家爹娘卖进宫的,福多则是逃难路上父母双亡,到了京城活不下去了自己求了条活路,也幸亏被选上了,否则估计早已经饿死了。
朱标这么多年看人的本事早就练出来了,这两个不算多机灵,天分跟刘瑾是完全没法比的,但好在蠢笨之人也有好处,性子稳重踏实,培养一番倒也算能用。
随着他逐渐掌权,里里外外的政事要务也会越来越多,身边的太监也是水涨船高,身上担着干洗也多了起来,若都是刘瑾一派系的,纵然刘瑾可靠,他下面的干儿子们恐怕是要不安分了。
总是要有个备选方案,朝中如此,宫中亦是如此,朱标心中有了决断也就不会再多想了,他相信以刘瑾的心智会明白如何做,应该怎么配合。
朱标正准备在看几封信的时候,门口传来动静,福贵立即躬着身子快步过去,没一会儿就领着一个清秀的宫女走了进来。
“奴婢拜见殿下,奉太子妃之命送来银耳莲子羹。”
朱标没抬头继续看着书信,随意道:“放下吧,太子妃可歇下了?”
“回禀殿下,太子妃刚安抚两位皇孙睡下,得知殿下尚在文华殿忙碌政务,特意命奴婢送来羹汤。”
“回传太子妃,就说本宫忙完就过去。”
“诺”
朱标基本一个月内有半个月是在常洛华宫中安寝的,这也是给自己嫡妻的尊荣体面,宠妾灭妻是大忌,朱标身为皇室宗子,天下宗族的表率,自然不会疏忽。
不过常洛华这个时辰派人送羹汤,估计是听说了刘瑾受罚的事情,这么多年了刘瑾可是头一次,自然是要先问问什么情况。
朱标展开书信,郭翀李进张帆唐士忠等人都有书信送来,他们现在大多在陕甘任职,那边的灾情虽然算是过去了,但在夏收秋收之前还是缺粮缺的严重。
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他们地方官上奏朝廷请求户部调粮是难上加难,毕竟户部现如今的尚书可是出了名的铁公鸡一毛不拔,也只有太子爷打过招呼了,他们才能最快速的调配到粮食。
朱标揉了揉眼睛叹了口气,入不敷出啊,户部的粮食他当然能调动,但天下各州府缺粮的可不只是陕甘,都是他的臣子,自然不能太偏心,总得雨露均沾点儿。
他只能是尽可能多的安排一些,把大口子堵上,但小口子就得郭翀等人人自己想办法了,地方难朝廷也难,缝缝补补熬过去吧。
但也得督促工部尽心研究粮食产量以及肥料,粮食是统治的根基,现在天下安定了,大明人口必然是要迎来一波井喷的,得早做准备。
朱标回信严辞斥责他们,什么都要他操心需要朝廷调配,那要养他们这些官员做什么?陕甘军政要员都是东宫门下,地方军政大权在手又没有人挚肘,自行去商量办法解决问题。
朱标理解他们的难处,但不能容许他们什么都不做只等着朝廷赈济,办法总比困难多,有他在上面顶着,正路子不行,浑路子还趟不出一条吗?
就像水师粮草供给,年年都是一笔天大的数额,朱标不就让南洋诸国提供了,甚至连广东福建那些沿海卫所的粮饷都出来了。
倭寇势大凶狠残酷都是如同饿狼一般的畜生,眼瞧这两年在大明讨不到好处了,就把目光投向了高丽以及南洋诸国,没了大明在前面遮风挡雨,他们去年以及开春这几个月来被侵扰的损失惨重。
也就是靖海侯吴桢率水师去履行承诺后才好过一些,至于那几个不愿与大明签订协约的小国就不用多说了,作为软柿子已经被灭国两个了,倭寇是饿急了的畜生,他们可没有适可而止善刀而藏的智慧。
现如今也就是吕宋渤泥两国还能挺一挺,别的都已经在急切的同大明联系了,愿意供给天朝上国的粮饷,希望能获得大明的庇佑,他们还是低估了倭寇的残酷疯狂。
吕宋国盛产黄金,物产丰饶,宜种粟、麦,民率食鱼虾,煮海为盐,酿蔗为酒,织竹为布,气候常热,有珠池,夜望之,光浮水面,土人以珠与人市易。
浡泥国共辖十四州,首都居民达万人,农业昌盛,盛产龙脑香,其民煮海为盐、酿秫为酒,其王所居屋覆以贝多叶,民舍覆以草,其地无麦,有麻稻,又有羊及鸡鱼,无蚕丝,用吉贝花织成布,喜饮椰子酒。
这两国现如今都算强盛,在南洋诸国里面也是颇为威望的,也是最抗拒大明水师南下的,应该是担忧大明影响他们在南洋的利益。
不过天下大势浩浩汤汤,又岂是两个蛮夷小国所能左右的,水师已经南下,不出两年即可扎根立足,到时候想必云南也已经收复,陆路海路皆通,大明将能真正展现天朝上国的威严,兴废诸国仅在帝王一念之间。
而非现在这般以利安抚,虽名义上的宗主国,但就连离大明最近的安南都对大明使臣不以为意了,甚至敢在群雄逐鹿时侵占华夏国土,这是何等放肆。
如果有机会,朱标也不会放弃占据安南,若是安南得手,大明近可制占城、暹罗、真腊诸国,远可控满刺加及半岛附近的苏门答刺、旧港、瓜哇、泞泥等国,那才是真正的扎根立足。
朱标打开最后一封书信,汤鼎奏报了东瀛局势,南北朝动荡不安连战不休,天灾也是频发,甚至连他都差点儿死在一次大地震之中。
朱标对此也是一阵心惊,汤鼎可是重中之重,率部孤悬海外,虽然蓝玉已经去了,但这么短的时间绝不可能掌控住大局,汤鼎部成分复杂,不仅有大明士卒还有南洋人以及大量的东瀛武士。
如果汤鼎突然亡故,兵权没有顺利交接,那么很可能会被东瀛南朝的那些人趁虚而入分而化之,毕竟只是被招揽的外来势力,没有那个上层会不想着战后如何解决。
好在天佑大明,汤鼎没死,只要不是这么突然,以蓝玉的本事,很快就能在开辟一番局面,到时候就稳妥许多了。
其实相比汤鼎,朱标更信任蓝玉,汤鼎的能力不错,但同蓝玉比还是差一些,尤其是对这种乱局来说,蓝玉更善于应对,一者主稳发育一者主战开拓,再合适不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