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二年,公元193年秋末,新生的大汉帝国,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官员调整。
三省之一的中书省,皇甫嵩提升为中书令,正式执宰。蔡邕,卢植和朱儁三人为中书侍郎。只是相比蔡邕和朱儁,皇甫嵩和卢植逐渐走到仕途的尽头。
王匡和张杨为舍人,严格来说王匡和张杨年纪都还年轻,很有可能五十岁左右就能成为中书令……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两人从实权尚书调为中书舍人,明显有远离政治核心的意思。很大概率,他们要在这个职位上养老。
两人能力不足是一方面,并非刘韬嫡系也是一方面。有这两个减分项,两人的的仕途很难再进一步,就算适合的人都死光……都未必轮到他们。
舍人以下官职,按照各级官员的履历和功绩进行提拔,毕竟哪怕最低级的通事舍人,都是从从六品上的,也不可能由新人担任。
门下省方面,侍中二人,分别是简雍和臧旻,很大概率而言,两人这个职位,可能是要做到退休为止;门下侍郎两人,但目前只有刘备一个人,毕竟履历足够的实在不够。
刘备从礼部调出来,说到底还是走了刘元起的路子。刘元起在这件事情上也很难做人,以前对他那么好,现在突然冷淡下来也不对,最后硬着头皮找到刘韬。
“最后给你一次面子哦!”刘韬很平静的说道,其实他早料到会这样。所以当初一开始就给刘备闲职,就是要让刘元起和他有个了断。
新生的势力,最大的问题就是大部分人的履历都太短,而且刘韬又没有收编灵帝时期的老臣,是以高端的职位,有些必须空悬,宁缺毋滥。门下省也从皇室的管事机构,职权开始朝着总秘书处的方向发展。
同时也是在今年,增设内侍省,专门负责皇宫内部的诸般事务,为宦官办事机构。刘韬用宦官的时间并不长,所以目前这个任上,职位最高的,便是内给事钱福。
尚书省随着几位主官调动,也面临一次大规模的调整。
吏部尚书由王允担任,其实很多人都觉得王允很适合担任吏部尚书,同时担任户部尚书那段时间,也是被折腾得不轻。
话是那么说,实际上王允本身是感觉卢植在甩锅给他,吏部工作其实更多……
吏部侍郎由原代郡太守傅睿担任,主动投降是加分项,能力也有。反正也不能让他继续担任代郡太守,最后按其履历,担任吏部侍郎。
原凉州刺史卢琰,担任刺史几年,考评一直为优,于是调回来担任吏部郎中。卢植升迁,开始等待退休,其实也算是给自己的这个儿子铺路。
户部尚书由荀彧担任,今年刚刚三十一岁的荀彧,直接当上户部尚书,却是所有官员之中最没有异议的,他的才能众所周知,也是天下公认的。
户部侍郎由张世平担任,当初的大商人,如今的户部侍郎,让不少人感慨万千。另外一个侍郎叫刘长的宗亲,四十多岁,最初在并州河内当郡丞,后来累功逐渐升迁。
任命他为户部侍郎,主要一则是汉室宗亲的身份,二则是他老实不多话。最后一点,便是这到底是大汉国库,总要有个自家人在里面看着好一些。
当然,刘长自学数算,在这方面表现出不错的才能,也是他的加分项。
户部巡官,调卫兹过来担任,他也是商人出身,对数字非常敏感。同时黄舞蝶和张春华也在户部这边打下手,大概两三年后,再酌情调配,也可能正式成为主事。
两次科举录取的女性进士,也基本上是在户部和礼部两处任职。
工部方面,苏双提拔为工部侍郎,这个按照他的履历,提升为尚书还是有些困难。倒是三个郎中都已经齐全,其中负责屯田和农业事宜的,便是任峻。
同时刘晔也被调了回来,暂时担任工部员外郎。
礼部方面,荀悦为礼部尚书,这个没有改变,礼部侍郎由陈群担任。原本在礼部实习的黄叙,调到门下省任职,由吕玲绮代替他在礼部任职。
太上皇刘元起,依然担任宗正职位,反正就是有点事情做就好。刘元起也自认自己还年轻,享受养老生活太早,又不想负责太多具体事务……没辙,谁让他是太上皇呢?
刑部方面,原本投靠刘岱的程昱,被调回中央,担任刑部尚书。至于荀攸,则继续担任刑部侍郎。本身刘韬有意提拔他为尚书,后者以履历不足为由婉拒。
这不奇怪,荀悦,荀攸和荀彧三人,已经占据三部要职,荀氏也因此站在风口浪尖,实在不适合继续出风头。最后任命满宠为刑部郎中,作为人才储备。
兵部方面,刘韬本来打算调贾诩为兵部尚书,后者也是婉拒。最后刘韬没有那么便宜他,任命他和郭嘉为兵部侍郎,陈宫为兵部郎中,实际上主官还是贾诩。
贾诩拒绝了一次,第二次实在无法拒绝,只能乖乖接旨谢恩。主要还是扣除朱儁之外,刘韬也不知道谁更合适担任这个兵部尚书,除非把刘岱或刘宠调回来。
只是两人履历的确够,但才能……又是另外一回事。
随着军法司和武警司的组建,夏侯兰为军法司长,刘戈为武警司司长,隶属兵部。
曾经跟着刘韬起家的老兄弟,刘戈已经没有多少统兵作战的兴趣。主要还是觉得,武警队伍,非军队非贼曹,偏偏没什么流动性,由外人统御,可能会尾大不掉。
至少在监管制度完善以前,这个职位需要一个自己人来担任,他便毛遂自荐。刘韬认可他的忠诚,而且他的履历也完全可以胜任,于是就有这样的任命。
锦衣卫统领,继续由杨射负责,副统领为刘霍。杨射姑且不说,刘霍是跟着刘韬起家的涿县刘氏子弟,也就是族亲,算是自己人。
锦衣卫的框架,已经由贾诩搭设完毕,剩下就是完善。当然刘韬也任命郭嘉为锦衣卫顾问,有什么疑难杂症,锦衣卫还是要找到这位老前辈的。
顺带一提的是,贾诩的儿子贾穆,今年高中进士,然后安排到了锦衣卫里面实习。
典韦为禁卫统领,许褚为禁卫副统领,对,许褚也被刘韬借调了过来。两大保镖负责统领锦衣卫,一个负责整个晋阳的护卫,相当于原本的执金吾。
许褚负责皇宫内部的护卫,相当于原本光禄勋麾下的羽林卫等军队。
虽说宁缺毋滥,各部的主事和普通小吏,都尽量满编,日常工作完全没有问题……
三省之一的中书省,皇甫嵩提升为中书令,正式执宰。蔡邕,卢植和朱儁三人为中书侍郎。只是相比蔡邕和朱儁,皇甫嵩和卢植逐渐走到仕途的尽头。
王匡和张杨为舍人,严格来说王匡和张杨年纪都还年轻,很有可能五十岁左右就能成为中书令……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两人从实权尚书调为中书舍人,明显有远离政治核心的意思。很大概率,他们要在这个职位上养老。
两人能力不足是一方面,并非刘韬嫡系也是一方面。有这两个减分项,两人的的仕途很难再进一步,就算适合的人都死光……都未必轮到他们。
舍人以下官职,按照各级官员的履历和功绩进行提拔,毕竟哪怕最低级的通事舍人,都是从从六品上的,也不可能由新人担任。
门下省方面,侍中二人,分别是简雍和臧旻,很大概率而言,两人这个职位,可能是要做到退休为止;门下侍郎两人,但目前只有刘备一个人,毕竟履历足够的实在不够。
刘备从礼部调出来,说到底还是走了刘元起的路子。刘元起在这件事情上也很难做人,以前对他那么好,现在突然冷淡下来也不对,最后硬着头皮找到刘韬。
“最后给你一次面子哦!”刘韬很平静的说道,其实他早料到会这样。所以当初一开始就给刘备闲职,就是要让刘元起和他有个了断。
新生的势力,最大的问题就是大部分人的履历都太短,而且刘韬又没有收编灵帝时期的老臣,是以高端的职位,有些必须空悬,宁缺毋滥。门下省也从皇室的管事机构,职权开始朝着总秘书处的方向发展。
同时也是在今年,增设内侍省,专门负责皇宫内部的诸般事务,为宦官办事机构。刘韬用宦官的时间并不长,所以目前这个任上,职位最高的,便是内给事钱福。
尚书省随着几位主官调动,也面临一次大规模的调整。
吏部尚书由王允担任,其实很多人都觉得王允很适合担任吏部尚书,同时担任户部尚书那段时间,也是被折腾得不轻。
话是那么说,实际上王允本身是感觉卢植在甩锅给他,吏部工作其实更多……
吏部侍郎由原代郡太守傅睿担任,主动投降是加分项,能力也有。反正也不能让他继续担任代郡太守,最后按其履历,担任吏部侍郎。
原凉州刺史卢琰,担任刺史几年,考评一直为优,于是调回来担任吏部郎中。卢植升迁,开始等待退休,其实也算是给自己的这个儿子铺路。
户部尚书由荀彧担任,今年刚刚三十一岁的荀彧,直接当上户部尚书,却是所有官员之中最没有异议的,他的才能众所周知,也是天下公认的。
户部侍郎由张世平担任,当初的大商人,如今的户部侍郎,让不少人感慨万千。另外一个侍郎叫刘长的宗亲,四十多岁,最初在并州河内当郡丞,后来累功逐渐升迁。
任命他为户部侍郎,主要一则是汉室宗亲的身份,二则是他老实不多话。最后一点,便是这到底是大汉国库,总要有个自家人在里面看着好一些。
当然,刘长自学数算,在这方面表现出不错的才能,也是他的加分项。
户部巡官,调卫兹过来担任,他也是商人出身,对数字非常敏感。同时黄舞蝶和张春华也在户部这边打下手,大概两三年后,再酌情调配,也可能正式成为主事。
两次科举录取的女性进士,也基本上是在户部和礼部两处任职。
工部方面,苏双提拔为工部侍郎,这个按照他的履历,提升为尚书还是有些困难。倒是三个郎中都已经齐全,其中负责屯田和农业事宜的,便是任峻。
同时刘晔也被调了回来,暂时担任工部员外郎。
礼部方面,荀悦为礼部尚书,这个没有改变,礼部侍郎由陈群担任。原本在礼部实习的黄叙,调到门下省任职,由吕玲绮代替他在礼部任职。
太上皇刘元起,依然担任宗正职位,反正就是有点事情做就好。刘元起也自认自己还年轻,享受养老生活太早,又不想负责太多具体事务……没辙,谁让他是太上皇呢?
刑部方面,原本投靠刘岱的程昱,被调回中央,担任刑部尚书。至于荀攸,则继续担任刑部侍郎。本身刘韬有意提拔他为尚书,后者以履历不足为由婉拒。
这不奇怪,荀悦,荀攸和荀彧三人,已经占据三部要职,荀氏也因此站在风口浪尖,实在不适合继续出风头。最后任命满宠为刑部郎中,作为人才储备。
兵部方面,刘韬本来打算调贾诩为兵部尚书,后者也是婉拒。最后刘韬没有那么便宜他,任命他和郭嘉为兵部侍郎,陈宫为兵部郎中,实际上主官还是贾诩。
贾诩拒绝了一次,第二次实在无法拒绝,只能乖乖接旨谢恩。主要还是扣除朱儁之外,刘韬也不知道谁更合适担任这个兵部尚书,除非把刘岱或刘宠调回来。
只是两人履历的确够,但才能……又是另外一回事。
随着军法司和武警司的组建,夏侯兰为军法司长,刘戈为武警司司长,隶属兵部。
曾经跟着刘韬起家的老兄弟,刘戈已经没有多少统兵作战的兴趣。主要还是觉得,武警队伍,非军队非贼曹,偏偏没什么流动性,由外人统御,可能会尾大不掉。
至少在监管制度完善以前,这个职位需要一个自己人来担任,他便毛遂自荐。刘韬认可他的忠诚,而且他的履历也完全可以胜任,于是就有这样的任命。
锦衣卫统领,继续由杨射负责,副统领为刘霍。杨射姑且不说,刘霍是跟着刘韬起家的涿县刘氏子弟,也就是族亲,算是自己人。
锦衣卫的框架,已经由贾诩搭设完毕,剩下就是完善。当然刘韬也任命郭嘉为锦衣卫顾问,有什么疑难杂症,锦衣卫还是要找到这位老前辈的。
顺带一提的是,贾诩的儿子贾穆,今年高中进士,然后安排到了锦衣卫里面实习。
典韦为禁卫统领,许褚为禁卫副统领,对,许褚也被刘韬借调了过来。两大保镖负责统领锦衣卫,一个负责整个晋阳的护卫,相当于原本的执金吾。
许褚负责皇宫内部的护卫,相当于原本光禄勋麾下的羽林卫等军队。
虽说宁缺毋滥,各部的主事和普通小吏,都尽量满编,日常工作完全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