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九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三国之兵临天下txt下载
第三一九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三国之兵临天下txt下载-回到三国当暴君-笔趣阁
回到三国当暴君
作者:小巧针管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袁术在程远志那儿被落了面子,更加不愿意听袁绍这庶子的唠叨,干脆将袁绍的话当作耳边风,不往心里去,直接纵马朝着洛阳城相反的方向遁去。
“唉!公路始终还是太年轻了,忍不了气,不懂得成大事者须得包容兼怀,有容乃大。司空,让你见笑了,绍虽不是袁氏嫡子,但绝不会弃大义于不顾,绍愿意听从司空的号令,为司空摇旗助威,给讨董添一丝薄力。”
袁绍满脸的羞愧,没有像袁术一样和程远志硬肛,而是低头认怂,服了软,但袁绍并没有松口,充当讨董先锋一事,免谈,倒是替程远志站在边上助助威,将麾下兵马给程远志充充门面,这个就绝对没问题。
程远志知道袁绍和袁术这两兄弟,表面上一冷一热,其实都是一丘之貉,心里的小算盘打得飞响,不足以全信,然而程远志本来就没指望袁绍,更不会指望孙坚和曹操,毕竟与虎谋皮,岂能有好下场?
事实上,程远志一点都不急,只要占据了虎牢关和汜水关,以这两座雄关围守着京城洛阳,就算一时之间拿不下董卓,也会让董卓枕食难安,难以入眠的。
将兵马屯在虎牢关和汜水关,就像两头猛虎睁着眼睛瞪着董卓,只要董卓稍有松懈,便可迅速出击,撕咬出董卓一大口肥肉,长期以往,磨都能磨死董卓了。
只有千年做贼,哪有千年防贼的,只要程远志不撤兵,董卓就会如梗在喉,饮咽皆难。
反正京城洛阳又不会跑,就坐落在那儿,程远志想什么时候进攻,就什么时候进攻,完全不着急,现在董卓知道诸候大军兵临城下,肯定异常紧张,说不定会将兵马聚集于城门,想要和诸候大军决一死战呢。
董卓内心担忧,急着退敌,想打败诸候大军,解了京城洛阳之围,可程远志就闲多了,慢慢来,看准了再出手,甚至程远志还起了与董卓谈判的心思,这世间本来就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董卓愿意让利、割肉,给的筹码足够的话,程远志不介意倒戈相向,将矛头调转,戳向诸候大军。别看一方诸候,官职高高在上,其实做的始终是血淋淋的商贾之道。
利弊权衡之下,人情左右之间,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做法罢了。
“本初,何必如此动怒。兄弟倪于墙,后院起火,最为令人惋惜。本初与公路虽不是同父同母,好歹也是袁氏名下的兄弟,可不能因此而恼了公路,与公路断义失和。再说了,少了公路,不还有本初你嘛?讨董在于斗智斗力,人当然是越多越好,可人少的话,难道就不讨董了么?”
“圣人曾言,虽千万人,吾独往矣,我等为人、为将,当有一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慨,不畏强敌,才能成就大器。走吧,本初,我等各路诸候前来讨董,绝不可无功而散,徒增世人耻笑。况且,我等并非一败涂地,京城洛阳尚有孟德和文台可引为助力,这讨董一战,还没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何来气馁?须得高歌猛进为是。本初,你就和伯圭一样,你们两人各自充当一翼,护住本司空大军的左右两侧,三军齐进,力克洛阳。”
程远志不再继续强求袁绍来做讨董先锋,一来生怕袁绍麾下也有大将,到时抢了头功,反倒不美;二来袁绍不管怎么说,再虚伪始终是袁氏的长子,可不能因为讨董而战死了,那样袁氏肯定会迁怒于程远志,与程远志过早地树敌。
程远志手下还真不缺少先锋,无论是张飞张翼德,还是关羽关云长,甚至是典韦和赵云都是极为适合的人选,这些大将武艺高强,战场经验丰富,缺少的只是一个表现自身价值的舞台,一旦给了赵云等一流巅峰猛将足够的兵马,他们就会创造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赵云是没跟在程远志的身边,但程远志有张飞和关羽两人前来讨董,足够了。毕竟可别小看了曹操、孙坚和袁绍三人,袁绍有帅才之能,统兵布阵是一个好手,而孙坚麾下的兵马则军心齐稳,是自小就跟着孙坚一起长大,训练出来的部曲,就连统领都是四员家将,忠诚耿耿,皆是肱骨之臣。
而曹操更加不用多说,乱世之枭雄也。曹操其麾下有夏候惇、夏候渊、曹仁和曹洪等大将,各有所长,战力不菲,到时程远志和曹操、孙坚、袁绍等人联手,只要配合得好,绝对足以让董卓吃不了兜着走。
“程司空,绍受教了,往后自当以司空之言,谨加劝勉,上进自身。这一次讨董,绍自是以司空马首是瞻,唯令是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能够跟在司空后头,学习讨教一番,已是绍的福分了。”
袁绍一改忧郁,满脸尽扫晦暗,竟然瞬间就换了一张笑脸,可见袁绍的胸怀修养要远远超过袁术,能忍能言,能屈能伸,这袁绍将来的成就绝对会比袁术大。
程远志看了看袁绍,仔细地端详起来,心思嘀咕着是否要让张飞先将袁绍给捅了,要是往后稍有不慎,真让袁绍坐大了,想要对付袁绍,难度就大了。
董卓易除,袁绍难防啊。
程远志最终还是放弃了内讧的想法,讨董一事是程远志号召的,总不能各路诸候纷纷来响应,到了后头,却被程远志暗箭伤人吧,那程远志这小人的罪名可就坐实了。
因此灭了袁绍这事,牵扯太大了,得不偿失,程远志很快就和袁绍一样笑了起来,额,依然是盟友,是讨董的可爱小伙伴。
“大善,本初不愧出身名门,通情达理,有袁氏四世三公的遗风,待讨董事了,本司空定当会向陛下上表举荐,替本初邀功请赏,到时希望本初能够记得本司空的些许人情,在朝堂之上,照顾一点本司空。以后的天下,都是年轻人的,是本初你的,本初莫要辜负本司空的一番好意。”
“唉!公路始终还是太年轻了,忍不了气,不懂得成大事者须得包容兼怀,有容乃大。司空,让你见笑了,绍虽不是袁氏嫡子,但绝不会弃大义于不顾,绍愿意听从司空的号令,为司空摇旗助威,给讨董添一丝薄力。”
袁绍满脸的羞愧,没有像袁术一样和程远志硬肛,而是低头认怂,服了软,但袁绍并没有松口,充当讨董先锋一事,免谈,倒是替程远志站在边上助助威,将麾下兵马给程远志充充门面,这个就绝对没问题。
程远志知道袁绍和袁术这两兄弟,表面上一冷一热,其实都是一丘之貉,心里的小算盘打得飞响,不足以全信,然而程远志本来就没指望袁绍,更不会指望孙坚和曹操,毕竟与虎谋皮,岂能有好下场?
事实上,程远志一点都不急,只要占据了虎牢关和汜水关,以这两座雄关围守着京城洛阳,就算一时之间拿不下董卓,也会让董卓枕食难安,难以入眠的。
将兵马屯在虎牢关和汜水关,就像两头猛虎睁着眼睛瞪着董卓,只要董卓稍有松懈,便可迅速出击,撕咬出董卓一大口肥肉,长期以往,磨都能磨死董卓了。
只有千年做贼,哪有千年防贼的,只要程远志不撤兵,董卓就会如梗在喉,饮咽皆难。
反正京城洛阳又不会跑,就坐落在那儿,程远志想什么时候进攻,就什么时候进攻,完全不着急,现在董卓知道诸候大军兵临城下,肯定异常紧张,说不定会将兵马聚集于城门,想要和诸候大军决一死战呢。
董卓内心担忧,急着退敌,想打败诸候大军,解了京城洛阳之围,可程远志就闲多了,慢慢来,看准了再出手,甚至程远志还起了与董卓谈判的心思,这世间本来就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董卓愿意让利、割肉,给的筹码足够的话,程远志不介意倒戈相向,将矛头调转,戳向诸候大军。别看一方诸候,官职高高在上,其实做的始终是血淋淋的商贾之道。
利弊权衡之下,人情左右之间,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做法罢了。
“本初,何必如此动怒。兄弟倪于墙,后院起火,最为令人惋惜。本初与公路虽不是同父同母,好歹也是袁氏名下的兄弟,可不能因此而恼了公路,与公路断义失和。再说了,少了公路,不还有本初你嘛?讨董在于斗智斗力,人当然是越多越好,可人少的话,难道就不讨董了么?”
“圣人曾言,虽千万人,吾独往矣,我等为人、为将,当有一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慨,不畏强敌,才能成就大器。走吧,本初,我等各路诸候前来讨董,绝不可无功而散,徒增世人耻笑。况且,我等并非一败涂地,京城洛阳尚有孟德和文台可引为助力,这讨董一战,还没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何来气馁?须得高歌猛进为是。本初,你就和伯圭一样,你们两人各自充当一翼,护住本司空大军的左右两侧,三军齐进,力克洛阳。”
程远志不再继续强求袁绍来做讨董先锋,一来生怕袁绍麾下也有大将,到时抢了头功,反倒不美;二来袁绍不管怎么说,再虚伪始终是袁氏的长子,可不能因为讨董而战死了,那样袁氏肯定会迁怒于程远志,与程远志过早地树敌。
程远志手下还真不缺少先锋,无论是张飞张翼德,还是关羽关云长,甚至是典韦和赵云都是极为适合的人选,这些大将武艺高强,战场经验丰富,缺少的只是一个表现自身价值的舞台,一旦给了赵云等一流巅峰猛将足够的兵马,他们就会创造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赵云是没跟在程远志的身边,但程远志有张飞和关羽两人前来讨董,足够了。毕竟可别小看了曹操、孙坚和袁绍三人,袁绍有帅才之能,统兵布阵是一个好手,而孙坚麾下的兵马则军心齐稳,是自小就跟着孙坚一起长大,训练出来的部曲,就连统领都是四员家将,忠诚耿耿,皆是肱骨之臣。
而曹操更加不用多说,乱世之枭雄也。曹操其麾下有夏候惇、夏候渊、曹仁和曹洪等大将,各有所长,战力不菲,到时程远志和曹操、孙坚、袁绍等人联手,只要配合得好,绝对足以让董卓吃不了兜着走。
“程司空,绍受教了,往后自当以司空之言,谨加劝勉,上进自身。这一次讨董,绍自是以司空马首是瞻,唯令是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能够跟在司空后头,学习讨教一番,已是绍的福分了。”
袁绍一改忧郁,满脸尽扫晦暗,竟然瞬间就换了一张笑脸,可见袁绍的胸怀修养要远远超过袁术,能忍能言,能屈能伸,这袁绍将来的成就绝对会比袁术大。
程远志看了看袁绍,仔细地端详起来,心思嘀咕着是否要让张飞先将袁绍给捅了,要是往后稍有不慎,真让袁绍坐大了,想要对付袁绍,难度就大了。
董卓易除,袁绍难防啊。
程远志最终还是放弃了内讧的想法,讨董一事是程远志号召的,总不能各路诸候纷纷来响应,到了后头,却被程远志暗箭伤人吧,那程远志这小人的罪名可就坐实了。
因此灭了袁绍这事,牵扯太大了,得不偿失,程远志很快就和袁绍一样笑了起来,额,依然是盟友,是讨董的可爱小伙伴。
“大善,本初不愧出身名门,通情达理,有袁氏四世三公的遗风,待讨董事了,本司空定当会向陛下上表举荐,替本初邀功请赏,到时希望本初能够记得本司空的些许人情,在朝堂之上,照顾一点本司空。以后的天下,都是年轻人的,是本初你的,本初莫要辜负本司空的一番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