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凤州相比,金州一线的仗,就打得剧烈的多了。
北路军伐蜀,右武卫总管秦叔宝率领右武卫的本部、三十军和杨屯、杨及两部共计一万四千余人,奉命从长安攻打金州。
李唐驻守金州的是金州总管陈演寿,辖金州、洋州,统兵一万三千人。
陈演寿是左军长史出身,在李渊造反之初,地位极高。但李渊入主关中之后,他被派往西城郡招抚山南之地,数年来一直没动。李唐朝廷内部官吏如流水一般,光是大将军、尚书都要数十位,但陈演寿却像是被李渊忘了一般,挂着一个山南东道安抚使、金州总管的名头,直到现在。
陈演寿虽经略金州多时,但他本身对金州的控制力并不强。
陈演寿乃是文官出身,不擅统军,虽然挂着总管的名头,但军中权利,皆在副总管陈政和当地大族领袖李袭腾的手中。
金州的政治格局一直有些怪异。
在金州,权利最大的不是总管陈演寿,亦不是手握兵权的副总管陈政,而是西城郡第一大族,山南李氏。
山南李氏,也叫安康李氏,世代为山南豪族,为乡里所率服。李袭志、李袭誉兄弟便出身这个家族。二人的祖父李迁哲,乃是北周名将,长期屯兵山南地区,是山南李氏势力达到顶峰的重要人物。
史书记载,李迁哲一人,有妾媵百人,儿女有六十九人。沿着汉江千余里间,多第宅相次。生下儿子的妻妾,都住在里面,每间宅第各有僮仆、侍婢、奄阍守卫。李迁哲每次鸣笳往来众宅第之间,纵酒饮宴,尽情享乐。子孙拜见李迁哲,有的李迁哲都忘记其名字,只能翻阅簿籍来查阅子孙的名字
奄阍者,看门的小太监,敢私用太监,还为史书所记,可见其权势之盛,气势之嚣。
之后山南李氏,代有显拔人物,中央王朝或许不畏李氏,可像李渊这种造反者,想安定金州,稳定山南的局势,还非得依仗李氏不可。
于是李渊如关中之后,便封李氏家主李袭腾为商国公,还特许为山南东道安抚副使、金州副总管,几乎相当于陈演寿头上的太上皇。
对于李袭腾来说,投降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投降对于李家有利,能保证李家的利益和对金州的控制。
金州乱不乱,李家说了算。
李家可以投降李唐,自然可以投降黄明远。
实际上一早黄明辽就派人前往金州,跟李袭腾密会,准备劝降此人,可惜双方没谈拢。李家要的是对金州的控制权,要做金州的太上皇。但大明天然不会允许这种国中之国的存在,别说李袭腾,就是陇西李氏、清河崔氏这种豪门亦不行。
所以两家谈崩,这投降自然也就成空了。
或许是当土皇帝当习惯了,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在李袭腾看来,这是大明对李家的轻视,所以他决定,给大明一个教训,以战促和,将大明重新拉到谈判桌上。
不得不说,李袭腾的胆子不小,野望更大。
面对明军,他立刻帮着陈演寿紧锣密鼓地布置防御,带头号召金州的世家大族,给陈演寿捐钱捐物,做足了抵抗明军的准备。
秦琼远道而来,碰上的就是准备充分的金州军。
秦琼南下走的是库谷道,之前李渊逃入金州走的那条路。
这两年经过明军的探索,基本已经探明了此道情况。而且明军还在洵水中游建洵水关,在青铜峡一带设青铜关,以两处为据点,不断地侵扰南面的金州。
眼看明军南下,李袭腾便建议陈演寿北上攻打二关,挫其锐气,御敌于金州之外。
李袭腾是有私心的,金州是他的老巢,一草一木都属于李家,他当然不想在金州打仗,可又想给明军一个下马威,这才提议出兵二关。
陈演寿不通军务,大事基本上有陈政和李袭腾作主。
陈政出身不高,贪权好利,来到金州之后,立刻便为李袭腾所收买。二人结为姻亲,相互勾连,早就成了一党。
因此李袭腾一提议,陈政立刻跟进请命。陈演寿虽然觉得以唐军的实力,主动出击,并不太合适,可惜拗不过二人,只得同意。
于是陈政和李袭腾二人率兵八千,北上二关。
此时洵水关有杨屯驻扎,而青铜关由杨及驻扎。二人各有两千余人,是金州这一路的先头部队。
陈政和李袭腾希望速战速决,所以并未分兵,而是先攻打洵水关。
二人虽领兵八千,但加上李家的家仆、私兵,也接近万人,所以杨屯和对方一经交战,便选择撤退。
唐军眼看初战得胜,便迅速追了上去。此时杨屯却是杀了一个回马枪,带队回头反冲,杀敌数十人,挫了唐军一番锐气。
杨屯撤到洵水关中,陈、李二人带着部队围城,但并没有什么效果。
这时李袭腾便建议,趁洵水上涨,在下游设置堤坝,引水灌城。这一招果然有效,很快便有大水漫关,一时之间,关中人心惶惶。
杨屯先堵塞北堤以止住水势,又亲率亲卫精锐,主动突袭,连败唐军数阵,这才安定了军心。
陈政和李袭腾又不罢休,再次强攻关城。杨屯遂亲自率骑兵出南门,又令步兵从北门出击,两军会和,首尾夹击唐军,唐军又败,攻城之兵大多投水而死。
当夜,陈政又计划偷城,遂派遣军队在城西堞用梯子登上城墙,当时已经有数百名唐军士兵登上了城墙。杨屯又率军中精锐出击,再次击败了唐军。
可以说杨屯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让唐军吃足了苦头。
眼看唐军哆哆逼人,杨屯决定还以颜色,遂在大风天,趁天色昏暗出兵袭击唐军军营。
无论是陈政还是李袭腾,军事能力俱是一般。而且二人打了这么久,只以为明军只敢蜷缩于城中,不敢出击,因此并不作防备。
于是此战唐军再次大败。
正巧秦琼从库谷道而来,率主力赶到青铜关,和杨屯部前后夹击,彻底击败了唐军。
八千唐军,几乎全军覆没,陈政死于乱军之中,而李袭腾本人,也被俘虏。
北路军伐蜀,右武卫总管秦叔宝率领右武卫的本部、三十军和杨屯、杨及两部共计一万四千余人,奉命从长安攻打金州。
李唐驻守金州的是金州总管陈演寿,辖金州、洋州,统兵一万三千人。
陈演寿是左军长史出身,在李渊造反之初,地位极高。但李渊入主关中之后,他被派往西城郡招抚山南之地,数年来一直没动。李唐朝廷内部官吏如流水一般,光是大将军、尚书都要数十位,但陈演寿却像是被李渊忘了一般,挂着一个山南东道安抚使、金州总管的名头,直到现在。
陈演寿虽经略金州多时,但他本身对金州的控制力并不强。
陈演寿乃是文官出身,不擅统军,虽然挂着总管的名头,但军中权利,皆在副总管陈政和当地大族领袖李袭腾的手中。
金州的政治格局一直有些怪异。
在金州,权利最大的不是总管陈演寿,亦不是手握兵权的副总管陈政,而是西城郡第一大族,山南李氏。
山南李氏,也叫安康李氏,世代为山南豪族,为乡里所率服。李袭志、李袭誉兄弟便出身这个家族。二人的祖父李迁哲,乃是北周名将,长期屯兵山南地区,是山南李氏势力达到顶峰的重要人物。
史书记载,李迁哲一人,有妾媵百人,儿女有六十九人。沿着汉江千余里间,多第宅相次。生下儿子的妻妾,都住在里面,每间宅第各有僮仆、侍婢、奄阍守卫。李迁哲每次鸣笳往来众宅第之间,纵酒饮宴,尽情享乐。子孙拜见李迁哲,有的李迁哲都忘记其名字,只能翻阅簿籍来查阅子孙的名字
奄阍者,看门的小太监,敢私用太监,还为史书所记,可见其权势之盛,气势之嚣。
之后山南李氏,代有显拔人物,中央王朝或许不畏李氏,可像李渊这种造反者,想安定金州,稳定山南的局势,还非得依仗李氏不可。
于是李渊如关中之后,便封李氏家主李袭腾为商国公,还特许为山南东道安抚副使、金州副总管,几乎相当于陈演寿头上的太上皇。
对于李袭腾来说,投降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投降对于李家有利,能保证李家的利益和对金州的控制。
金州乱不乱,李家说了算。
李家可以投降李唐,自然可以投降黄明远。
实际上一早黄明辽就派人前往金州,跟李袭腾密会,准备劝降此人,可惜双方没谈拢。李家要的是对金州的控制权,要做金州的太上皇。但大明天然不会允许这种国中之国的存在,别说李袭腾,就是陇西李氏、清河崔氏这种豪门亦不行。
所以两家谈崩,这投降自然也就成空了。
或许是当土皇帝当习惯了,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在李袭腾看来,这是大明对李家的轻视,所以他决定,给大明一个教训,以战促和,将大明重新拉到谈判桌上。
不得不说,李袭腾的胆子不小,野望更大。
面对明军,他立刻帮着陈演寿紧锣密鼓地布置防御,带头号召金州的世家大族,给陈演寿捐钱捐物,做足了抵抗明军的准备。
秦琼远道而来,碰上的就是准备充分的金州军。
秦琼南下走的是库谷道,之前李渊逃入金州走的那条路。
这两年经过明军的探索,基本已经探明了此道情况。而且明军还在洵水中游建洵水关,在青铜峡一带设青铜关,以两处为据点,不断地侵扰南面的金州。
眼看明军南下,李袭腾便建议陈演寿北上攻打二关,挫其锐气,御敌于金州之外。
李袭腾是有私心的,金州是他的老巢,一草一木都属于李家,他当然不想在金州打仗,可又想给明军一个下马威,这才提议出兵二关。
陈演寿不通军务,大事基本上有陈政和李袭腾作主。
陈政出身不高,贪权好利,来到金州之后,立刻便为李袭腾所收买。二人结为姻亲,相互勾连,早就成了一党。
因此李袭腾一提议,陈政立刻跟进请命。陈演寿虽然觉得以唐军的实力,主动出击,并不太合适,可惜拗不过二人,只得同意。
于是陈政和李袭腾二人率兵八千,北上二关。
此时洵水关有杨屯驻扎,而青铜关由杨及驻扎。二人各有两千余人,是金州这一路的先头部队。
陈政和李袭腾希望速战速决,所以并未分兵,而是先攻打洵水关。
二人虽领兵八千,但加上李家的家仆、私兵,也接近万人,所以杨屯和对方一经交战,便选择撤退。
唐军眼看初战得胜,便迅速追了上去。此时杨屯却是杀了一个回马枪,带队回头反冲,杀敌数十人,挫了唐军一番锐气。
杨屯撤到洵水关中,陈、李二人带着部队围城,但并没有什么效果。
这时李袭腾便建议,趁洵水上涨,在下游设置堤坝,引水灌城。这一招果然有效,很快便有大水漫关,一时之间,关中人心惶惶。
杨屯先堵塞北堤以止住水势,又亲率亲卫精锐,主动突袭,连败唐军数阵,这才安定了军心。
陈政和李袭腾又不罢休,再次强攻关城。杨屯遂亲自率骑兵出南门,又令步兵从北门出击,两军会和,首尾夹击唐军,唐军又败,攻城之兵大多投水而死。
当夜,陈政又计划偷城,遂派遣军队在城西堞用梯子登上城墙,当时已经有数百名唐军士兵登上了城墙。杨屯又率军中精锐出击,再次击败了唐军。
可以说杨屯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让唐军吃足了苦头。
眼看唐军哆哆逼人,杨屯决定还以颜色,遂在大风天,趁天色昏暗出兵袭击唐军军营。
无论是陈政还是李袭腾,军事能力俱是一般。而且二人打了这么久,只以为明军只敢蜷缩于城中,不敢出击,因此并不作防备。
于是此战唐军再次大败。
正巧秦琼从库谷道而来,率主力赶到青铜关,和杨屯部前后夹击,彻底击败了唐军。
八千唐军,几乎全军覆没,陈政死于乱军之中,而李袭腾本人,也被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