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张文远离开长安城之后,便一路向西,直趋盩至县城。
这里已经到了窦家的地盘了。
当然永寿分兵,窦抗带着约两万人马南下,一路直奔窦家的大本营郿县。
这个时候,窦抗知大势不可违,已经有向黄明远投靠的心思。不过窦抗一辈子把黄明远当作敌人,矢志不渝的便是铲除黄明远这个关陇祸害。现在让他投降黄明远,可比杀了他更难受。
半生心血,终成笑话。
可惜无论窦抗怎么不愿意,都得以家族利益为重。在家族利益面前,即使是窦抗这种族中大佬级别的人物,也没法违逆。
窦抗是个成熟的政客,分清利弊,趋利避害是他的本性,所以从他在永寿分兵后,投降黄明远已经成了必然。
窦家没有在关中自立的资本。
不过窦抗知晓,自己这两万人马的实力,着实不算什么,要想保证窦家在黄明远那里仍能保持重要性,甚至是独立性,必须要有足够的筹码。
于是这几日,窦抗也没有闲着,分遣窦轨、窦琮、窦袭、窦衍等人,占领了郿县周边的武功县、盩至县、上宜县(治今陕西省永寿县监军镇西上宜村)、醴泉县、好畤县(治今陕西省永寿县西南漠西河西岸)、岐山县六地,还派人占领了西麟州。
窦家胃口很大,长安以西的三辅之地,除了隋军占领的始平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以及西面的陇州和陈仓、虢县,其余尽落入窦家的手中。
也亏得窦家是关陇集团的领袖,势力庞大,当初起兵反隋,早就将郿县周围经营的固若金汤,今窦家出头,本就六神无主的各州县官吏纷纷皆附,否则短短十余日,换了旁人,还真没这个本事,让日月换色。
窦抗眼看尽取长安以西诸县,乃亲至盩至县,又命窦袭屯兵司竹园,同时命令侄孙窦德明佐之,负责将来和隋军谈判诸事。
窦家众人,胡化严重,能当将军的倒是不少,但思虑清晰,口才出众的,还非窦德明莫属。
窦袭拥兵六千,屯驻司竹园,离着长安城约有百里。
窦家选择将前沿据点设置在这里,也是因为这里离长安既不近也不远,不会受长安波及又能很快联系长安的原因。
本来按照窦抗的计划,窦袭要和隋军打一场再和谈,这样既可不让隋军小觑了窦家,又可获得足够的和谈本钱。
窦抗将其称之为和谈,他始终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投降黄明远。
窦袭也是这么准备的。
但到了司竹园,窦德明便劝窦袭,莫要和隋军接战,直接与隋军和谈。
在窦德明看来,此战若胜,或许可依照窦抗的想法,在和谈中取一个上风。可关键是,胜的概率有多大?
对面的隋军,可是横扫李唐数十万军队的精锐之师,窦德明可不认为仅凭这区区六千人马,就能击败隋军。
一旦若败了,窦家可是尴尬了。
即使真的能有个小胜,可若是因此而激怒了隋军主帅,这和谈更是无从说起。
现在的窦家,可由不得这么任性的做法。说到底,窦家根本没有资本和隋军进行讨价还价,能谈个什么?
实际上窦德明也侧面劝过窦抗,但窦抗根本不为所动。
在窦德明看来,一切不过是窦抗一个人的小心思,却要把整个窦家拖到屠刀之下,实不应该。
而窦袭听了窦德明之言,想了想,最终同意了窦德明的建议,他还是颇信任这个侄孙的。
其实窦袭一开始就不想和隋军打,他自家人知自家事,若单论勇武他还有点本事,可他并没有打过大仗的经验,真对上隋军精锐,获胜的可能并不大。
窦袭可不想来个出师未捷身先死。
于是二人一商议,便决定不按窦抗计划的,直接和谈。
窦抗虽然是窦家的领袖,但其实连家主都算不上,只是因为官职、地位、影响力,所以在窦家能拿主意。
当初窦家起于窦抗的曾祖父窦略,兴于窦略的三个儿子窦岳、窦善、窦炽,尤其是老五窦炽,乃北周名将,官拜太傅。
窦家是典型的借尸还魂的家族。窦略自称九世祖窦统,在汉灵帝时为雁门太守,为避大将军窦武之难,亡奔匈奴,遂为部落大人,后随北魏迁徙到代郡。但其真假难辨,其实就是一个胡人家族,挂了窦家的名号。
不过窦家显赫之后,将家族迁到关中,正值扶风窦氏没落,遂鸠占鹊巢,成了关中世家大族。
窦家三房,窦德明这一支其实才是长支。若论辈分,窦家第二代还有窦威活着,所以出身第三房的窦轨、窦琮、窦袭兄弟对于第二房的窦抗远没有那么顺从。
果然张文远一到,窦袭便命窦德明前往隋军营中。
八月十一日,张文远刚到司竹园东,窦德明便奉命出使隋军。
从一开始,窦德明便将心态摆是很正。
不是窦家要和隋军谈判,而是隋军愿不愿意和窦家谈。
说是和谈,谈判,其实就是投降,甚至是无条件投降。隋军拥兵数十万,所向无敌,现在的窦家,凭什么和隋军谈。
至于窦家人以为的隋军会忌惮窦家在关中的地位,真是想多了,黄明远难道会在乎这些。
隋军即使愿意和窦家谈,其目的怕也仅仅是为了减少伤亡。
所以此次和谈的目的,便是以保全家族为上,一些节外生枝的要求提也不要提。
有时候窦德明真以为窦抗老糊涂了。
保留军队,封爵,扶风太守,岐州总管,尚书之一,保全家族财产和土地······这一桩桩,一件件,隋军哪一条可以答应。
真以为黄明远眼中有窦家,真是可笑至极!
窦德明此次出使,很理智,亦很谨慎。
到了隋军大营,隋军也没给他整什么下马威之类的,直接将他引了进去。
窦德明进得营中,亦步亦趋。
整个隋军大营,一片肃杀之气,让他心中忐忑不安。两侧士兵,几乎没有人注视他,甚至连官吏也不在意。
窦德明不清楚原因,众人连看都不看,难道隋军已经打定主意,灭掉窦家?
这里已经到了窦家的地盘了。
当然永寿分兵,窦抗带着约两万人马南下,一路直奔窦家的大本营郿县。
这个时候,窦抗知大势不可违,已经有向黄明远投靠的心思。不过窦抗一辈子把黄明远当作敌人,矢志不渝的便是铲除黄明远这个关陇祸害。现在让他投降黄明远,可比杀了他更难受。
半生心血,终成笑话。
可惜无论窦抗怎么不愿意,都得以家族利益为重。在家族利益面前,即使是窦抗这种族中大佬级别的人物,也没法违逆。
窦抗是个成熟的政客,分清利弊,趋利避害是他的本性,所以从他在永寿分兵后,投降黄明远已经成了必然。
窦家没有在关中自立的资本。
不过窦抗知晓,自己这两万人马的实力,着实不算什么,要想保证窦家在黄明远那里仍能保持重要性,甚至是独立性,必须要有足够的筹码。
于是这几日,窦抗也没有闲着,分遣窦轨、窦琮、窦袭、窦衍等人,占领了郿县周边的武功县、盩至县、上宜县(治今陕西省永寿县监军镇西上宜村)、醴泉县、好畤县(治今陕西省永寿县西南漠西河西岸)、岐山县六地,还派人占领了西麟州。
窦家胃口很大,长安以西的三辅之地,除了隋军占领的始平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以及西面的陇州和陈仓、虢县,其余尽落入窦家的手中。
也亏得窦家是关陇集团的领袖,势力庞大,当初起兵反隋,早就将郿县周围经营的固若金汤,今窦家出头,本就六神无主的各州县官吏纷纷皆附,否则短短十余日,换了旁人,还真没这个本事,让日月换色。
窦抗眼看尽取长安以西诸县,乃亲至盩至县,又命窦袭屯兵司竹园,同时命令侄孙窦德明佐之,负责将来和隋军谈判诸事。
窦家众人,胡化严重,能当将军的倒是不少,但思虑清晰,口才出众的,还非窦德明莫属。
窦袭拥兵六千,屯驻司竹园,离着长安城约有百里。
窦家选择将前沿据点设置在这里,也是因为这里离长安既不近也不远,不会受长安波及又能很快联系长安的原因。
本来按照窦抗的计划,窦袭要和隋军打一场再和谈,这样既可不让隋军小觑了窦家,又可获得足够的和谈本钱。
窦抗将其称之为和谈,他始终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投降黄明远。
窦袭也是这么准备的。
但到了司竹园,窦德明便劝窦袭,莫要和隋军接战,直接与隋军和谈。
在窦德明看来,此战若胜,或许可依照窦抗的想法,在和谈中取一个上风。可关键是,胜的概率有多大?
对面的隋军,可是横扫李唐数十万军队的精锐之师,窦德明可不认为仅凭这区区六千人马,就能击败隋军。
一旦若败了,窦家可是尴尬了。
即使真的能有个小胜,可若是因此而激怒了隋军主帅,这和谈更是无从说起。
现在的窦家,可由不得这么任性的做法。说到底,窦家根本没有资本和隋军进行讨价还价,能谈个什么?
实际上窦德明也侧面劝过窦抗,但窦抗根本不为所动。
在窦德明看来,一切不过是窦抗一个人的小心思,却要把整个窦家拖到屠刀之下,实不应该。
而窦袭听了窦德明之言,想了想,最终同意了窦德明的建议,他还是颇信任这个侄孙的。
其实窦袭一开始就不想和隋军打,他自家人知自家事,若单论勇武他还有点本事,可他并没有打过大仗的经验,真对上隋军精锐,获胜的可能并不大。
窦袭可不想来个出师未捷身先死。
于是二人一商议,便决定不按窦抗计划的,直接和谈。
窦抗虽然是窦家的领袖,但其实连家主都算不上,只是因为官职、地位、影响力,所以在窦家能拿主意。
当初窦家起于窦抗的曾祖父窦略,兴于窦略的三个儿子窦岳、窦善、窦炽,尤其是老五窦炽,乃北周名将,官拜太傅。
窦家是典型的借尸还魂的家族。窦略自称九世祖窦统,在汉灵帝时为雁门太守,为避大将军窦武之难,亡奔匈奴,遂为部落大人,后随北魏迁徙到代郡。但其真假难辨,其实就是一个胡人家族,挂了窦家的名号。
不过窦家显赫之后,将家族迁到关中,正值扶风窦氏没落,遂鸠占鹊巢,成了关中世家大族。
窦家三房,窦德明这一支其实才是长支。若论辈分,窦家第二代还有窦威活着,所以出身第三房的窦轨、窦琮、窦袭兄弟对于第二房的窦抗远没有那么顺从。
果然张文远一到,窦袭便命窦德明前往隋军营中。
八月十一日,张文远刚到司竹园东,窦德明便奉命出使隋军。
从一开始,窦德明便将心态摆是很正。
不是窦家要和隋军谈判,而是隋军愿不愿意和窦家谈。
说是和谈,谈判,其实就是投降,甚至是无条件投降。隋军拥兵数十万,所向无敌,现在的窦家,凭什么和隋军谈。
至于窦家人以为的隋军会忌惮窦家在关中的地位,真是想多了,黄明远难道会在乎这些。
隋军即使愿意和窦家谈,其目的怕也仅仅是为了减少伤亡。
所以此次和谈的目的,便是以保全家族为上,一些节外生枝的要求提也不要提。
有时候窦德明真以为窦抗老糊涂了。
保留军队,封爵,扶风太守,岐州总管,尚书之一,保全家族财产和土地······这一桩桩,一件件,隋军哪一条可以答应。
真以为黄明远眼中有窦家,真是可笑至极!
窦德明此次出使,很理智,亦很谨慎。
到了隋军大营,隋军也没给他整什么下马威之类的,直接将他引了进去。
窦德明进得营中,亦步亦趋。
整个隋军大营,一片肃杀之气,让他心中忐忑不安。两侧士兵,几乎没有人注视他,甚至连官吏也不在意。
窦德明不清楚原因,众人连看都不看,难道隋军已经打定主意,灭掉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