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智及的这场叛乱,若说朝野众人皆是傻子,俱没有发现,那是不可能的。只是杨广的态度,让人着实不敢轻易去禀报,这才使得这场看起来有些大张旗鼓的叛乱,竟然如此顺利地进行。
但到了叛乱的当天,还是有人发现了即将到来的动乱。
江都城是一座大城,与大兴城一般,一城分作两个县管辖。西边的江阳县,而东边是江都县。而江阳县便是当初的邗江县在大业元年改的名字。
两县合一城的待遇,整个大隋除了大兴、洛阳、晋阳三城之外,便只有江都了,可见江都之地位。
此时的江都县令是向但子,一个神秘的人物。虽然没人知道他的后台是谁,但神奇般的在江都县令位置上做了快十年。
而江阳县令则是张惠绍。
张惠绍乃是吴郡人,出身吴郡张氏,乃是裴蕴的表弟。
裴蕴将张惠绍放在江阳县令这个级别不高但关键的位置上,也是希望能尽可能地掌握江都的一举一动。
张惠绍这个人,出身豪门,偏爱交往,没有世家大族子弟的凌人气焰,因此交友甚光,三教九流多有结交,甚至和很多关陇世家之辈,关系莫逆。
五月六日中午,是张惠绍的生日,他便邀请好友牛方裕前往家中小聚。
牛方裕是前宰相牛弘的次子,官拜符玺郎。他还有一位兄长和一位弟弟,分别是内史舍人牛方大和司门郎牛方智。
杨坚给杨广留下来的大臣中,牛弘胸怀旷远,性格忍让,故能一直在杨广身边受到重用。而等他死后,其子嗣也得到杨广的优待。
牛方裕本是不想去的。
牛方裕也参与了宇文智及等人的谋划,知道今夜是他们动手的时机。他一个文人,虽不能上阵,但也要随时做好准备。
奈何张惠绍宴请的很热情,而双方关系又很好,他实在拒绝不得,最后不得不接受了对方的邀请。
不过宴饮了不到一个时辰,牛方裕便要告辞。
张惠绍当然不许,二人推让之间,牛方裕便低声说道:“今日恐形势有变,我实不能待在你府上。待事情了去,我再来拜访不迟。”
张惠绍一愣,眼看牛方裕要走,忙一把拉住对方道:“有孚(牛方裕字),到底怎么回事?”
牛方裕也没法跟张惠绍细说,只得说道:“你且听我便是,今夜万不可出门。”说完便急赶着离开了,只留下一头雾水的张惠绍。
若是旁人,可能不会深究此事,但张惠绍不一样,他是裴蕴埋在江都城中,了解中下层情况的一枚钉子,警觉性本就比常人要高。
于是张惠绍马上让人去打听外面的消息。
这些日子,除了不愿意承认的杨广以外,所有人都知道局势不对,恐有大变。
很快家仆回报“禁军营中有集结的动作,不知何故?”
张惠绍马上惊醒起来。
虽然现在禁军出现大量的逃亡事件,但大白天的,又没有军报,禁军如何突然集结?
很快没多久,便有军队出现在街面上,开始净街。
张惠绍心中一突,更加紧张。
杨广自来到江都之后,为了表示与民同乐,不仅自己夜夜笙歌,也从来不宵禁,什么人敢贸然净街。
此时张惠绍不禁想起之前牛方裕说得话,再联想到今日的事情,不禁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禁军也生乱了。
得出这个结论,张惠绍自己都吓了一大跳。
怎么可能!禁军是天子护卫,如何会叛乱?
但除此之外,他着实想不到会有其他什么解释。
这个时候,张惠绍也坐不住了,连忙赶往宫中。
自杨广将政务尽付与裴蕴和虞世基之后,二人常在宫中内史门下过夜。
张惠绍来到宫门,此时皇宫尚未关闭,张惠绍乃直到门下省,见到了在此值夜的裴蕴。
二人掌权之后,虞世基管内史省,裴蕴代管门下省和御史台,今夜恰好都在宫中。
张惠绍见到裴蕴,便将自己今日的发现尽告诉对方。
裴矩通过裴虔通知道今日要生乱,但裴蕴并不知道。一是裴矩担心裴蕴知道后会影响他的计划;二也是双方都姓裴,但其实一个南、一个北,虽为盟友,但关系并没有那么亲密。
裴矩倒也没想要裴蕴的命,于是建议他今夜留在家中。而裴矩则准备在生乱后派人将其接走。
奈何今日门下省事多,耽搁了裴蕴回家。眼看诸事繁杂,他遂准备今夜留在门下省,也好处理一些挤压的文书。
裴蕴有才干,也胆大。当初南陈未灭,便敢私通大隋。
于是听到张惠绍的话之后,他立刻决定,调兵平叛。这个时候,他相信那群关中胡贼有胆量做出造反的事情。
于是他和张惠绍谋划,先矫诏征发城中的兵民,再调在外平叛的来护儿驰援江都,令其总揽平叛之事,收捕叛乱的逆贼。
当然远水解不了近渴,可以先征发运河边上的羽林殿脚,交给范富娄,让他从西苑带着入宫。殿脚便是给船牵挽的船工,杨广喜好巡游,运河边上有很多常备的殿脚。这些人力大,又有组织,可迅速成军。
然后又派人往东宫通知皇太孙杨佶,同时又派遣人去通知梁公萧钜、燕王杨倓、卫公世子黄维扬、宰相裴矩等人。
裴蕴很清楚,只有掌握好这些人,才能保证平乱之事。
他又亲自去内史省见虞世基,正规的圣旨要经过内史门下,没有虞世基的同意,他想矫诏都不成。
可惜裴蕴万万想不到,虞世基根本不愿意和他一起矫诏。
虞世基认为,禁军不稳,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这个时候生出一些变故,也是正常的。
现在最重要的便是迁都之事,若是将禁军小规模的生乱弄得如此扩大化,反而影响迁都之事。
而且虞世基虽然欺上瞒下,但让他矫诏调兵,他也没有那个胆啊。
没有虞世基的配合,裴蕴一人根本做不到。
尽管裴蕴再三请求,虞世基终是不许,气的裴蕴只得仰天长叹道:“谋及播郎,竟误人事。”
只得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唯一一次可能平叛的机会被随手丢弃。
但到了叛乱的当天,还是有人发现了即将到来的动乱。
江都城是一座大城,与大兴城一般,一城分作两个县管辖。西边的江阳县,而东边是江都县。而江阳县便是当初的邗江县在大业元年改的名字。
两县合一城的待遇,整个大隋除了大兴、洛阳、晋阳三城之外,便只有江都了,可见江都之地位。
此时的江都县令是向但子,一个神秘的人物。虽然没人知道他的后台是谁,但神奇般的在江都县令位置上做了快十年。
而江阳县令则是张惠绍。
张惠绍乃是吴郡人,出身吴郡张氏,乃是裴蕴的表弟。
裴蕴将张惠绍放在江阳县令这个级别不高但关键的位置上,也是希望能尽可能地掌握江都的一举一动。
张惠绍这个人,出身豪门,偏爱交往,没有世家大族子弟的凌人气焰,因此交友甚光,三教九流多有结交,甚至和很多关陇世家之辈,关系莫逆。
五月六日中午,是张惠绍的生日,他便邀请好友牛方裕前往家中小聚。
牛方裕是前宰相牛弘的次子,官拜符玺郎。他还有一位兄长和一位弟弟,分别是内史舍人牛方大和司门郎牛方智。
杨坚给杨广留下来的大臣中,牛弘胸怀旷远,性格忍让,故能一直在杨广身边受到重用。而等他死后,其子嗣也得到杨广的优待。
牛方裕本是不想去的。
牛方裕也参与了宇文智及等人的谋划,知道今夜是他们动手的时机。他一个文人,虽不能上阵,但也要随时做好准备。
奈何张惠绍宴请的很热情,而双方关系又很好,他实在拒绝不得,最后不得不接受了对方的邀请。
不过宴饮了不到一个时辰,牛方裕便要告辞。
张惠绍当然不许,二人推让之间,牛方裕便低声说道:“今日恐形势有变,我实不能待在你府上。待事情了去,我再来拜访不迟。”
张惠绍一愣,眼看牛方裕要走,忙一把拉住对方道:“有孚(牛方裕字),到底怎么回事?”
牛方裕也没法跟张惠绍细说,只得说道:“你且听我便是,今夜万不可出门。”说完便急赶着离开了,只留下一头雾水的张惠绍。
若是旁人,可能不会深究此事,但张惠绍不一样,他是裴蕴埋在江都城中,了解中下层情况的一枚钉子,警觉性本就比常人要高。
于是张惠绍马上让人去打听外面的消息。
这些日子,除了不愿意承认的杨广以外,所有人都知道局势不对,恐有大变。
很快家仆回报“禁军营中有集结的动作,不知何故?”
张惠绍马上惊醒起来。
虽然现在禁军出现大量的逃亡事件,但大白天的,又没有军报,禁军如何突然集结?
很快没多久,便有军队出现在街面上,开始净街。
张惠绍心中一突,更加紧张。
杨广自来到江都之后,为了表示与民同乐,不仅自己夜夜笙歌,也从来不宵禁,什么人敢贸然净街。
此时张惠绍不禁想起之前牛方裕说得话,再联想到今日的事情,不禁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禁军也生乱了。
得出这个结论,张惠绍自己都吓了一大跳。
怎么可能!禁军是天子护卫,如何会叛乱?
但除此之外,他着实想不到会有其他什么解释。
这个时候,张惠绍也坐不住了,连忙赶往宫中。
自杨广将政务尽付与裴蕴和虞世基之后,二人常在宫中内史门下过夜。
张惠绍来到宫门,此时皇宫尚未关闭,张惠绍乃直到门下省,见到了在此值夜的裴蕴。
二人掌权之后,虞世基管内史省,裴蕴代管门下省和御史台,今夜恰好都在宫中。
张惠绍见到裴蕴,便将自己今日的发现尽告诉对方。
裴矩通过裴虔通知道今日要生乱,但裴蕴并不知道。一是裴矩担心裴蕴知道后会影响他的计划;二也是双方都姓裴,但其实一个南、一个北,虽为盟友,但关系并没有那么亲密。
裴矩倒也没想要裴蕴的命,于是建议他今夜留在家中。而裴矩则准备在生乱后派人将其接走。
奈何今日门下省事多,耽搁了裴蕴回家。眼看诸事繁杂,他遂准备今夜留在门下省,也好处理一些挤压的文书。
裴蕴有才干,也胆大。当初南陈未灭,便敢私通大隋。
于是听到张惠绍的话之后,他立刻决定,调兵平叛。这个时候,他相信那群关中胡贼有胆量做出造反的事情。
于是他和张惠绍谋划,先矫诏征发城中的兵民,再调在外平叛的来护儿驰援江都,令其总揽平叛之事,收捕叛乱的逆贼。
当然远水解不了近渴,可以先征发运河边上的羽林殿脚,交给范富娄,让他从西苑带着入宫。殿脚便是给船牵挽的船工,杨广喜好巡游,运河边上有很多常备的殿脚。这些人力大,又有组织,可迅速成军。
然后又派人往东宫通知皇太孙杨佶,同时又派遣人去通知梁公萧钜、燕王杨倓、卫公世子黄维扬、宰相裴矩等人。
裴蕴很清楚,只有掌握好这些人,才能保证平乱之事。
他又亲自去内史省见虞世基,正规的圣旨要经过内史门下,没有虞世基的同意,他想矫诏都不成。
可惜裴蕴万万想不到,虞世基根本不愿意和他一起矫诏。
虞世基认为,禁军不稳,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这个时候生出一些变故,也是正常的。
现在最重要的便是迁都之事,若是将禁军小规模的生乱弄得如此扩大化,反而影响迁都之事。
而且虞世基虽然欺上瞒下,但让他矫诏调兵,他也没有那个胆啊。
没有虞世基的配合,裴蕴一人根本做不到。
尽管裴蕴再三请求,虞世基终是不许,气的裴蕴只得仰天长叹道:“谋及播郎,竟误人事。”
只得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唯一一次可能平叛的机会被随手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