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都小朝廷在洛阳城内岌岌可危的时候,大隋正儿八经的天子杨广还在江都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杨广到了江都,便令担任江都转运使的黄明襄集中江南人力、物力,在毗陵郡的东南建造宫苑,周围十二里内,为离宫十六,仿东都西苑,按照设计,其壮丽甚至超过西苑。除此之外,又要求在会稽等郡建造宫苑。
杨广这是做足了准备,留在江南不走了。
黄明襄才刚将江南的情况给捋顺,自是不愿为了杨广耗费江南的民力。因此他只得一边开始修建宫殿,一边虚与委蛇,搪塞杨广。
以现在的形势,天子也没可能真的来这些宫殿居住。而黄明襄也打定主意,不会让杨广过江。
从江南之乱后,黄明襄就将江南视作黄氏家族的囊中之物了,自不会让人侵蚀他的权利,就是天子也不行。
杨广在江都除了大修宫殿,还广积财货,奢靡无度。
此时此刻,什么丰功伟绩,什么千秋大业,杨广早就不在乎了。可以说雁门之围,使得杨广体会到之前四十六年都不曾经历的畏惧与迷失,让他颇有些大彻大悟的感觉。只不过他悟的不是亡羊补牢,而是及时行乐。
杨广到了江都,也不耐理政,朝政全由虞世基和裴蕴二人把持。
甚至连杨广一直谨慎的官吏任命,也肆意恣睢起来。王世充进献铜镜屏风,进献江淮民间美女,升官;赵元楷进献珍奇美味,升官······郡县官吏竞相对百姓肆意盘剥,以充实进献之物。百姓外受盗贼的抢掠,内受郡县官吏课贼的逼迫,生计无着,加上饥馑无食,百姓开始采剥树皮、树叶充饥,有的人将稻草杆捣成碎末为食,有的煮土吃,各种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就互相吃人。而官府仓库中的粮食还是充裕如初,官吏们畏惧刑法,甚至不敢取粮救济饥民。
原来还算安定的淮南地区,因为天子的到来,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四月初,从洛阳赶来的太常丞元善达终于穿越层层险阻,历经磨难,赶到了江都,带来了李渊谋反,河东、关中失陷和李密围攻洛阳城两件事情。
因为天下纷乱,消息传播严重迟滞。
元善达见到杨广,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圣人啊!”竟然一时哽咽地说不出话来。
“到底怎么回事?”
“去年秋天,李渊在晋阳诛杀王威、高君雅等人,自立为唐公。其反叛之后,迅速南下,攻打关中。臣从洛阳南下的时候,听闻河东、关中大部已落入李渊的手中,其正引兵攻打长安”
元善达一月份就从洛阳出发,走了两个多月,走时长安陷落的消息还未传到洛阳。
杨广听了,猛地将手中的玉如意摔了一个粉碎。
“李渊!”
杨广没想到李渊这条老狗竟然敢背叛他。
“那李密又是怎么回事?”
“去年八月,齐郡太守张须陀战死,然后瓦岗逆贼便崛起,一发不可收拾。去年年底,瓦岗逆贼绕道虎牢关之后,占据洛口仓,李密自称魏公,屡次打败朝廷的部队,还派兵火烧了洛阳东市。”
说到这,元善达唏嘘流涕道:“圣人,李密拥众百万,包围进逼东都,占据了洛口仓,东都城内已经没有粮食了,要是圣人迅速返回东都,李密的乌合之众必然会溃散,否则东都一定会陷落。”
“怎么会这样?”
满是烦躁的杨广,不停地走来走去。李渊、李密二人的事情严重超出了他的预料。长安要丢了,洛阳也要丢了,那大隋江山还剩下什么。
所有人都知道杨广的火已经到嗓子眼了,旁人都不敢劝,唯恐惹火烧身。
杨广让人将元善达带下去,又召集重臣议事。
自从杨广颓唐之后,对一切的掌控都减弱了,而皇宫的秘密就再也不是秘密,没过多久,杨广与元善达的对话便完完整整传到众人的耳中。
众人赶到杨广寝宫的时候,杨广正在看着地图。
众人不知道杨广的想法,都不说话。杨广这是见众人到了,便将之前元善达带来的消息告诉众人,并询问众人该如何应对。
到了这种程度,最好的办法便是返回东都了。
但所有人都知道杨广并不想回去,因此也没人敢开口,触这个霉头。
此时只有虞世基能开口。
自杨广到了江都,整个朝堂之上,国家大事,几乎尽由虞世基操纵。天子想看到什么,能看到什么,几乎都由虞世基说了算。
反正杨广信任他。
虞世基是不希望杨广离开江都的。作为一个江南人,若是天子能够把都城迁到江南,则是最好不过了。
事实上历史上的东吴、东晋、南朝、南宋等偏安政权,江南的本地人几乎都反对北伐。以至于东吴时期,东吴军队防御战是龙,进攻战是虫。
于是虞世基便说道:“何至于此,圣人过虑了。想来是越王年轻,这些人诳骗于他,要是真像元善达所说的那样,各地匪乱不止,东都危在旦夕,那元善达怎么能平安来到这里呢?”
杨广听了一愣,倒是觉得虞世基的话颇有些道理。
这时内史舍人封德彝等人也纷纷说话,皆是支持虞世基的说法。封德彝算是虞世基养得一条好狗,是虞世基的狗头军师。
很多时候,对于不好的消息,人们不是不相信,而是不愿相信。
杨广便是如此,他不愿意相信他的江山已经分崩离析,即将倾覆,因此虞世基一劝慰,杨广便信了虞世基的话。
“元善达这个小人,竟敢在朝廷上侮辱我!”
杨广此时却是把送信的元善达给憎恨上了,他觉得这些都是他们想让自己回关中而编造出的谎话。
心中有了偏见,之后无论元善达再怎么说东都的匪情,杨广却是一概不信。
任凭元善达字字泣血,可在杨广眼中,跟放屁一般,臭不可闻。
甚至为了惩罚元善达,在虞世基的建议下,朝廷安排元善达前往匪患严重的淮北去催运粮食,元善达之后果然为盗匪所杀。
自此之后,再也没人敢向天子禀报匪情了。
杨广到了江都,便令担任江都转运使的黄明襄集中江南人力、物力,在毗陵郡的东南建造宫苑,周围十二里内,为离宫十六,仿东都西苑,按照设计,其壮丽甚至超过西苑。除此之外,又要求在会稽等郡建造宫苑。
杨广这是做足了准备,留在江南不走了。
黄明襄才刚将江南的情况给捋顺,自是不愿为了杨广耗费江南的民力。因此他只得一边开始修建宫殿,一边虚与委蛇,搪塞杨广。
以现在的形势,天子也没可能真的来这些宫殿居住。而黄明襄也打定主意,不会让杨广过江。
从江南之乱后,黄明襄就将江南视作黄氏家族的囊中之物了,自不会让人侵蚀他的权利,就是天子也不行。
杨广在江都除了大修宫殿,还广积财货,奢靡无度。
此时此刻,什么丰功伟绩,什么千秋大业,杨广早就不在乎了。可以说雁门之围,使得杨广体会到之前四十六年都不曾经历的畏惧与迷失,让他颇有些大彻大悟的感觉。只不过他悟的不是亡羊补牢,而是及时行乐。
杨广到了江都,也不耐理政,朝政全由虞世基和裴蕴二人把持。
甚至连杨广一直谨慎的官吏任命,也肆意恣睢起来。王世充进献铜镜屏风,进献江淮民间美女,升官;赵元楷进献珍奇美味,升官······郡县官吏竞相对百姓肆意盘剥,以充实进献之物。百姓外受盗贼的抢掠,内受郡县官吏课贼的逼迫,生计无着,加上饥馑无食,百姓开始采剥树皮、树叶充饥,有的人将稻草杆捣成碎末为食,有的煮土吃,各种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就互相吃人。而官府仓库中的粮食还是充裕如初,官吏们畏惧刑法,甚至不敢取粮救济饥民。
原来还算安定的淮南地区,因为天子的到来,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四月初,从洛阳赶来的太常丞元善达终于穿越层层险阻,历经磨难,赶到了江都,带来了李渊谋反,河东、关中失陷和李密围攻洛阳城两件事情。
因为天下纷乱,消息传播严重迟滞。
元善达见到杨广,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圣人啊!”竟然一时哽咽地说不出话来。
“到底怎么回事?”
“去年秋天,李渊在晋阳诛杀王威、高君雅等人,自立为唐公。其反叛之后,迅速南下,攻打关中。臣从洛阳南下的时候,听闻河东、关中大部已落入李渊的手中,其正引兵攻打长安”
元善达一月份就从洛阳出发,走了两个多月,走时长安陷落的消息还未传到洛阳。
杨广听了,猛地将手中的玉如意摔了一个粉碎。
“李渊!”
杨广没想到李渊这条老狗竟然敢背叛他。
“那李密又是怎么回事?”
“去年八月,齐郡太守张须陀战死,然后瓦岗逆贼便崛起,一发不可收拾。去年年底,瓦岗逆贼绕道虎牢关之后,占据洛口仓,李密自称魏公,屡次打败朝廷的部队,还派兵火烧了洛阳东市。”
说到这,元善达唏嘘流涕道:“圣人,李密拥众百万,包围进逼东都,占据了洛口仓,东都城内已经没有粮食了,要是圣人迅速返回东都,李密的乌合之众必然会溃散,否则东都一定会陷落。”
“怎么会这样?”
满是烦躁的杨广,不停地走来走去。李渊、李密二人的事情严重超出了他的预料。长安要丢了,洛阳也要丢了,那大隋江山还剩下什么。
所有人都知道杨广的火已经到嗓子眼了,旁人都不敢劝,唯恐惹火烧身。
杨广让人将元善达带下去,又召集重臣议事。
自从杨广颓唐之后,对一切的掌控都减弱了,而皇宫的秘密就再也不是秘密,没过多久,杨广与元善达的对话便完完整整传到众人的耳中。
众人赶到杨广寝宫的时候,杨广正在看着地图。
众人不知道杨广的想法,都不说话。杨广这是见众人到了,便将之前元善达带来的消息告诉众人,并询问众人该如何应对。
到了这种程度,最好的办法便是返回东都了。
但所有人都知道杨广并不想回去,因此也没人敢开口,触这个霉头。
此时只有虞世基能开口。
自杨广到了江都,整个朝堂之上,国家大事,几乎尽由虞世基操纵。天子想看到什么,能看到什么,几乎都由虞世基说了算。
反正杨广信任他。
虞世基是不希望杨广离开江都的。作为一个江南人,若是天子能够把都城迁到江南,则是最好不过了。
事实上历史上的东吴、东晋、南朝、南宋等偏安政权,江南的本地人几乎都反对北伐。以至于东吴时期,东吴军队防御战是龙,进攻战是虫。
于是虞世基便说道:“何至于此,圣人过虑了。想来是越王年轻,这些人诳骗于他,要是真像元善达所说的那样,各地匪乱不止,东都危在旦夕,那元善达怎么能平安来到这里呢?”
杨广听了一愣,倒是觉得虞世基的话颇有些道理。
这时内史舍人封德彝等人也纷纷说话,皆是支持虞世基的说法。封德彝算是虞世基养得一条好狗,是虞世基的狗头军师。
很多时候,对于不好的消息,人们不是不相信,而是不愿相信。
杨广便是如此,他不愿意相信他的江山已经分崩离析,即将倾覆,因此虞世基一劝慰,杨广便信了虞世基的话。
“元善达这个小人,竟敢在朝廷上侮辱我!”
杨广此时却是把送信的元善达给憎恨上了,他觉得这些都是他们想让自己回关中而编造出的谎话。
心中有了偏见,之后无论元善达再怎么说东都的匪情,杨广却是一概不信。
任凭元善达字字泣血,可在杨广眼中,跟放屁一般,臭不可闻。
甚至为了惩罚元善达,在虞世基的建议下,朝廷安排元善达前往匪患严重的淮北去催运粮食,元善达之后果然为盗匪所杀。
自此之后,再也没人敢向天子禀报匪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