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隋军大营到凤凰城,二十里的山路上,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尸体。
这一路上,高句丽军队死命地去逃,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这个时候,众人一副仓皇失措、失魂落魄的狼狈样子,哪里还有一支精锐的模样。
众人也不知道在夜色里跑了多久,此时凤凰城已经隐隐在望,不少人心中欣喜,他们仿佛立刻便能逃回。
这时两侧山上,一片喧哗,无数军队从山上杀了下来,将这些高句丽溃兵给拦住。原来是张文远提前命令吕会彦和李进两部,在截杀高句丽军队之时,分出一半兵马,交给吕会彦指挥,向南前进到凤凰山位置,作为阻击军队预备待命。一旦围歼赵善仁所部不顺,吕会彦便需要率领这支部队在此打阻击,防止乌骨城的援军赶到战场。
不过没想到的是,乌骨城的援兵没有赶到,从北面来到高句丽残兵竟然先到了。原本这些溃兵不该由吕会彦部解决,可此时吕会彦望着这些溃兵,心道若是放他们南下,这些人便彻底逃脱了。
最后吕会彦下定决心出击,乌骨城的援军以后再说,先败溃兵歼灭。
高句丽军队激战了一日,早就疲惫不堪,此时众人又累又惧,面对隋军,哪还有抵抗的心思。不知道是谁先丢下兵器,跪在地上向隋军请降。
投降这个东西,就跟火一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一个人的投降,很容易便引得无数人的投降。
不一会,除了寥寥无几的抵抗者,众人皆伏在地上,抱头求饶。
吕会彦率部将抵抗者全部杀光,又命人上前缴了这些降兵的武器,然后命人将这些降兵押送回大营。
听这些降兵书,赵善仁所部已经全军覆没。吕会彦心道,若是如此,怕是南面的乌骨城内的高句丽人应该不会再出兵救援了,因此准备返回。
可吕会彦正待回返,突然南线斥候回报,南边有高句丽军队前来,用不了一刻钟便能到达。
而与此同时,北面张文远也命人前来传令,隋军已经完成了对赵善仁的围歼,吕会彦立刻率部返回,勿与高句丽主力交战。
按道理应该受命北返的。
但吕会彦艺高人胆大,他并未赶紧撤退,而是命副将率领五千人押着所有俘虏向北面撤去,自己率领五千人继续埋伏于两侧山上。
吕会彦猜测,南来救援的高句丽军队应该不知道赵善仁所部已经被歼灭,既然如此,他便可趁机设伏。
高句丽军队匆匆而来,总不能让对方大摇大摆的退回去。
此时的高句丽军队,的确不知道赵善仁所部已经全军覆没。
军中的温达,是心急如焚。
赵善仁的求援兵到达乌骨城,已经是夜里了。此时温达正焦急地等待赵善仁的情报,没想到听到赵善仁全军遇伏被围的消息,宛如晴天霹雳一般,让温达久久不能平静。
温达当即便准备救援赵善仁。
赵善仁是温达的嫡系,无论如何都是要救的。
这时温达麾下参军禹平仁连忙劝道:“大兄,赵善仁全军遇伏,这说明隋军必早有预谋。此时天色已晚,敌暗我明,我军一旦贸然前去救援,援军很容易便再次遇伏。到时候形势难料,一旦为隋军所趁,我军危矣,怕是乌骨城也难以守住。”
温达一愣。
这时大将齐永柳也劝道:“隋军擅长伏击,而此去沿途多山,正要防备隋军,大兄要慎重。”
见诸将皆面有惧色,不太愿意在夜间出兵,温达一拍桌子,大怒道:“难道诸位都认为不用救援赵善仁将军了吗?”
高句丽的军队类似于世兵制度,也就是说军队属于贵族,而贵族受命于君王。不少军队都是个人的私有财产,是要传给子孙后代的。
若是为了自己,拼死一战,众人当然愿意,但若是为了救别人而牺牲自己,那没几个人愿意。
拼死去救赵善仁,这是一个没有好处反而容易折了自己的事情。
众人都是和隋军交战多时的人,皆是认为,今日这般情况,隋军一定会设下埋伏。众人又如何愿意自捣陷阱呢?
眼看众人不说话,温达满是心寒。
温达一赌气说道:“既然如此,尔等不去,那本帅自己去。”
温达却是要点起本部兵马,出城救援。众人一见温达发怒,虽然不愿,也只得听从温达的命令。
温达作为主帅,虽然不直接掌握各军,但包括粮食、物资、任务分配等,还是温达说了算。
温达点出四万人马,出兵救援,只留下万人镇守乌骨城。
大军出了城池,沿着夜色,一路向前。
此时温达忧心忡忡,恨不得快马加鞭,赶到战场。这时部将齐永柳担心遇伏,忙上前劝温达道:“赵将军麾下两万多精锐,若是坚守,到明日怕是没问题,大兄不必如此急切。不若派斥候前出探路,我军稳步前进,也省的中了隋军的埋伏。”
温达也知道自己乱了分存,只得同意了齐永柳的建议。
不过稳的另一个意思便是慢,等到高句丽援军赶到吕会彦的伏击地点,这一战已经尘埃落定了。
此时越往北走,温达所部发现的高句丽军尸体越多。温达的心越来越沉,这怕是赵善仁所部已经崩溃了,才会出现这种局面。可赵善仁也是一员上将,不至于将仗打成这样。
带着疑惑,高句丽军队进入了吕会彦的伏击地点。
此时天色黑得鬼魅,没有月亮,一眼望去,全是妖魔鬼怪的形态。
眼看高句丽军队靠近,吕会彦乃命人在山上挂起红灯笼,命全军出击,直袭对方中军。为了壮声势,他命全军高声呼喊,敲锣打鼓,诈作大军主力。
高句丽军队措不及防,立刻溃乱。
吕会彦一路掩杀,带着骑兵直冲破高句丽人的防御,一路杀到温达军前,誓要生擒温达。
不过温达也是一代名将,在反应过来之后,立刻下令收缩防御,抵御隋军。
吕会彦眼看周围的敌军越来越多,知道没法再直冲敌军中军,只得下令撤退。
这一路上,高句丽军队死命地去逃,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这个时候,众人一副仓皇失措、失魂落魄的狼狈样子,哪里还有一支精锐的模样。
众人也不知道在夜色里跑了多久,此时凤凰城已经隐隐在望,不少人心中欣喜,他们仿佛立刻便能逃回。
这时两侧山上,一片喧哗,无数军队从山上杀了下来,将这些高句丽溃兵给拦住。原来是张文远提前命令吕会彦和李进两部,在截杀高句丽军队之时,分出一半兵马,交给吕会彦指挥,向南前进到凤凰山位置,作为阻击军队预备待命。一旦围歼赵善仁所部不顺,吕会彦便需要率领这支部队在此打阻击,防止乌骨城的援军赶到战场。
不过没想到的是,乌骨城的援兵没有赶到,从北面来到高句丽残兵竟然先到了。原本这些溃兵不该由吕会彦部解决,可此时吕会彦望着这些溃兵,心道若是放他们南下,这些人便彻底逃脱了。
最后吕会彦下定决心出击,乌骨城的援军以后再说,先败溃兵歼灭。
高句丽军队激战了一日,早就疲惫不堪,此时众人又累又惧,面对隋军,哪还有抵抗的心思。不知道是谁先丢下兵器,跪在地上向隋军请降。
投降这个东西,就跟火一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一个人的投降,很容易便引得无数人的投降。
不一会,除了寥寥无几的抵抗者,众人皆伏在地上,抱头求饶。
吕会彦率部将抵抗者全部杀光,又命人上前缴了这些降兵的武器,然后命人将这些降兵押送回大营。
听这些降兵书,赵善仁所部已经全军覆没。吕会彦心道,若是如此,怕是南面的乌骨城内的高句丽人应该不会再出兵救援了,因此准备返回。
可吕会彦正待回返,突然南线斥候回报,南边有高句丽军队前来,用不了一刻钟便能到达。
而与此同时,北面张文远也命人前来传令,隋军已经完成了对赵善仁的围歼,吕会彦立刻率部返回,勿与高句丽主力交战。
按道理应该受命北返的。
但吕会彦艺高人胆大,他并未赶紧撤退,而是命副将率领五千人押着所有俘虏向北面撤去,自己率领五千人继续埋伏于两侧山上。
吕会彦猜测,南来救援的高句丽军队应该不知道赵善仁所部已经被歼灭,既然如此,他便可趁机设伏。
高句丽军队匆匆而来,总不能让对方大摇大摆的退回去。
此时的高句丽军队,的确不知道赵善仁所部已经全军覆没。
军中的温达,是心急如焚。
赵善仁的求援兵到达乌骨城,已经是夜里了。此时温达正焦急地等待赵善仁的情报,没想到听到赵善仁全军遇伏被围的消息,宛如晴天霹雳一般,让温达久久不能平静。
温达当即便准备救援赵善仁。
赵善仁是温达的嫡系,无论如何都是要救的。
这时温达麾下参军禹平仁连忙劝道:“大兄,赵善仁全军遇伏,这说明隋军必早有预谋。此时天色已晚,敌暗我明,我军一旦贸然前去救援,援军很容易便再次遇伏。到时候形势难料,一旦为隋军所趁,我军危矣,怕是乌骨城也难以守住。”
温达一愣。
这时大将齐永柳也劝道:“隋军擅长伏击,而此去沿途多山,正要防备隋军,大兄要慎重。”
见诸将皆面有惧色,不太愿意在夜间出兵,温达一拍桌子,大怒道:“难道诸位都认为不用救援赵善仁将军了吗?”
高句丽的军队类似于世兵制度,也就是说军队属于贵族,而贵族受命于君王。不少军队都是个人的私有财产,是要传给子孙后代的。
若是为了自己,拼死一战,众人当然愿意,但若是为了救别人而牺牲自己,那没几个人愿意。
拼死去救赵善仁,这是一个没有好处反而容易折了自己的事情。
众人都是和隋军交战多时的人,皆是认为,今日这般情况,隋军一定会设下埋伏。众人又如何愿意自捣陷阱呢?
眼看众人不说话,温达满是心寒。
温达一赌气说道:“既然如此,尔等不去,那本帅自己去。”
温达却是要点起本部兵马,出城救援。众人一见温达发怒,虽然不愿,也只得听从温达的命令。
温达作为主帅,虽然不直接掌握各军,但包括粮食、物资、任务分配等,还是温达说了算。
温达点出四万人马,出兵救援,只留下万人镇守乌骨城。
大军出了城池,沿着夜色,一路向前。
此时温达忧心忡忡,恨不得快马加鞭,赶到战场。这时部将齐永柳担心遇伏,忙上前劝温达道:“赵将军麾下两万多精锐,若是坚守,到明日怕是没问题,大兄不必如此急切。不若派斥候前出探路,我军稳步前进,也省的中了隋军的埋伏。”
温达也知道自己乱了分存,只得同意了齐永柳的建议。
不过稳的另一个意思便是慢,等到高句丽援军赶到吕会彦的伏击地点,这一战已经尘埃落定了。
此时越往北走,温达所部发现的高句丽军尸体越多。温达的心越来越沉,这怕是赵善仁所部已经崩溃了,才会出现这种局面。可赵善仁也是一员上将,不至于将仗打成这样。
带着疑惑,高句丽军队进入了吕会彦的伏击地点。
此时天色黑得鬼魅,没有月亮,一眼望去,全是妖魔鬼怪的形态。
眼看高句丽军队靠近,吕会彦乃命人在山上挂起红灯笼,命全军出击,直袭对方中军。为了壮声势,他命全军高声呼喊,敲锣打鼓,诈作大军主力。
高句丽军队措不及防,立刻溃乱。
吕会彦一路掩杀,带着骑兵直冲破高句丽人的防御,一路杀到温达军前,誓要生擒温达。
不过温达也是一代名将,在反应过来之后,立刻下令收缩防御,抵御隋军。
吕会彦眼看周围的敌军越来越多,知道没法再直冲敌军中军,只得下令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