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白岩城的当夜,从辽东城送来的诏书就送到黄明远的桌案上,天子急诏,十万火急。
黄明远的心不禁地沉了下来,这个时候能惊动杨广的事情,怕是杨玄感叛乱事发了。今年出征高句丽的月份比历史上早了一个月左右,而杨玄感的造反竟然也同样早了一个月。
杨玄感的叛乱,意味着大隋统治阶层开始出现崩塌,这个帝国才真正走向了灭亡。
诚然现在灭亡高句丽最后的时机,但是没人会安下心来留在辽东。杨广急召自己,怕是也要让自己返回中原平叛的。
黄明远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旋转,思索着形势。
辽东打到这种地步,若是就此放弃,那实在太可惜了,但自己是一定要回中原的。现在最好的办法是有人能够稳定辽东的局势,然后等待自己再次返回辽东。
黄明远着急返回辽东城,便将军队全部交给陈远,令其统帅,镇守白岩城,等待下一步命令。而返回中原,至少要有一支强兵,黄明远乃下令左武卫所部骑兵连夜集结,向辽东城进发。
而黄明远本人,根本顾不上休息,便带着卫队数百人往辽东城而去。
黄明远现在最担心的是北面的新城和盖牟城是否拿下。只有攻破这两个地方,才能算是全取了辽河平原,而隋军的防线也能就此往外推到白岩城、木底城、小辽水一线,有了足够的回旋余地。
五月十二日,黄明远返回辽东城。
此时天子杨广正急得火烧眉毛。
进入城中,黄明远正好遇到了前来迎接他的李景。李景在盖牟城,比白岩城的路程要近一些。
李景给黄明远带来的消息并不算多好,李景所部已经攻克了盖牟城,但是却没能攻破新城。
李景所部五万人马自离开辽东城之后,便直奔盖牟城而去。
盖牟城与新城分别在小辽水两岸,互为掎角之势,水面上有浮桥相互连通。李景所部从南面赶来,便准备先攻打盖牟城。
盖牟城主将戴笠篷,为人极富谋略。盖牟城可以说是高句丽西北面的门户,因此为必守此地。盖牟城城中有一万人,背后的新城有两万人。与之相比,李景的五万人马并不占绝对的优势。
高句丽在盖牟城中存了整整十万石军粮,这对两边的军队来说都是十足的诱惑,当然对于隋军来说也很危险。
李景很清楚,有新城源源不断的支持,隋军很难攻破盖牟城。要想攻破盖牟城要做到两点,一是切断浮桥,二是将城中的高句丽军队引出来。
李景虽长于军旅,并不是一个爱冒险的人。
他在距离盖牟城五里地的地方安营扎寨,而不是直接发动攻击。
李景望着前方不远处的地方? 便是盖牟城的城墙,高大的城墙之上插满了旌旗? 站满了高句丽的士兵。
城中守将戴笠篷也很清楚自己的兵力远逊色于对方,因此选择坚守城池,绝不出战。
李景派遣十数人在阵前骂战,从戴笠篷的闺女骂到他祖宗十九代? 可是这戴笠篷是打定了主意做这个缩头乌龟,任凭隋军骂破了天也不出战。
城里依旧是没有动静? 只有强攻这一个办法了。
李景终于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隋军在此等待的时间越长? 最后失败的几率就越大? 所以李景只得选择强攻的方式拿下盖牟城。
李景本来以为? 凭借隋军的兵力、装备优势? 盖牟城很快就会攻下来? 但在进攻了半个时辰以后,李景便不得不放弃了强攻的想法。盖牟城的城墙依托山势而建? 实在太高,很多的士兵爬到云梯的最高处依旧够不到城头? 没等隋军士兵想出办法,高句丽的士兵早就把准备好的石块、木头、狼牙板砸在了隋军的头上? 隋军的伤亡瞬间上升。
这样打下去,最后肯定没有好结果。
李景马上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 本来兵力就不多,这样打下去很快隋军就只能撤退了。
面对盖牟城坚固的防守和死伤无数的隋军,李景的心里开始打起来算盘,还是先截断浮桥,再全面围城吧。
李景在盖牟城外待了十多日,隋军的水师终于从辽东城逆流而上,来到了盖牟城外。隋军水师派遣了二十多艘火船,逆流而上,向浮桥扑去。高句丽军队没有水师,不能阻挡,因此只得眼睁睁地看着隋军将浮桥烧毁。
浮桥的大火烧得冲天,无论是隋军还是新城、盖牟城的高句丽士兵都看得清清楚楚。
浮桥被烧毁之后,局势骤变,盖牟城从新城的门户,变成了孤悬小辽水南。
李景也没想到,他在在盖牟城外停留十一天,想尽了办法,用尽了攻城的工具,但是始终没能攻下盖牟城,双方都是伤亡惨重,现在就看谁的意志坚定。盖牟城里边丰厚的粮食给了高句丽军队信心,李景这边靠的是必胜的信心,
可没想到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四月二十五日,李景正在思考全新的进攻策略,突然哨兵来报,盖牟城的城门大开。李景来到军营外边发现确实是城门大开,他觉得这个机会,哪怕是有埋伏,也绝对不能放弃这个机会。于是李景带领大军冲进盖牟城,发现城里只有百姓,一个高句丽的士兵都没有,高句丽的士兵全部撤走了。
隋军就这般神奇地占领了盖牟城,还缴获了大量的粮食。
原来高句丽主将戴笠篷考虑现在的局势,浮桥被烧毁之后,盖牟城孤悬在外,无论如何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被隋军攻破。他和新城主将安达儿商量,与其被隋军各个击破,不如双方合兵一处,退守新城。
安达儿对此自然是求之不得,毕竟新增了万余军队,加强了新城的防守。
就这样戴笠篷趁夜北逃,而隋军兵不血刃,拿下盖牟城。
果如戴笠篷所料一般,他撤到新城之后,新城兵力大增,又背靠坚城。李景北渡小辽水之后,猛攻数日,始终没能破城,最后便被召回辽东城,其部还待在盖牟城呢。
黄明远的心不禁地沉了下来,这个时候能惊动杨广的事情,怕是杨玄感叛乱事发了。今年出征高句丽的月份比历史上早了一个月左右,而杨玄感的造反竟然也同样早了一个月。
杨玄感的叛乱,意味着大隋统治阶层开始出现崩塌,这个帝国才真正走向了灭亡。
诚然现在灭亡高句丽最后的时机,但是没人会安下心来留在辽东。杨广急召自己,怕是也要让自己返回中原平叛的。
黄明远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旋转,思索着形势。
辽东打到这种地步,若是就此放弃,那实在太可惜了,但自己是一定要回中原的。现在最好的办法是有人能够稳定辽东的局势,然后等待自己再次返回辽东。
黄明远着急返回辽东城,便将军队全部交给陈远,令其统帅,镇守白岩城,等待下一步命令。而返回中原,至少要有一支强兵,黄明远乃下令左武卫所部骑兵连夜集结,向辽东城进发。
而黄明远本人,根本顾不上休息,便带着卫队数百人往辽东城而去。
黄明远现在最担心的是北面的新城和盖牟城是否拿下。只有攻破这两个地方,才能算是全取了辽河平原,而隋军的防线也能就此往外推到白岩城、木底城、小辽水一线,有了足够的回旋余地。
五月十二日,黄明远返回辽东城。
此时天子杨广正急得火烧眉毛。
进入城中,黄明远正好遇到了前来迎接他的李景。李景在盖牟城,比白岩城的路程要近一些。
李景给黄明远带来的消息并不算多好,李景所部已经攻克了盖牟城,但是却没能攻破新城。
李景所部五万人马自离开辽东城之后,便直奔盖牟城而去。
盖牟城与新城分别在小辽水两岸,互为掎角之势,水面上有浮桥相互连通。李景所部从南面赶来,便准备先攻打盖牟城。
盖牟城主将戴笠篷,为人极富谋略。盖牟城可以说是高句丽西北面的门户,因此为必守此地。盖牟城城中有一万人,背后的新城有两万人。与之相比,李景的五万人马并不占绝对的优势。
高句丽在盖牟城中存了整整十万石军粮,这对两边的军队来说都是十足的诱惑,当然对于隋军来说也很危险。
李景很清楚,有新城源源不断的支持,隋军很难攻破盖牟城。要想攻破盖牟城要做到两点,一是切断浮桥,二是将城中的高句丽军队引出来。
李景虽长于军旅,并不是一个爱冒险的人。
他在距离盖牟城五里地的地方安营扎寨,而不是直接发动攻击。
李景望着前方不远处的地方? 便是盖牟城的城墙,高大的城墙之上插满了旌旗? 站满了高句丽的士兵。
城中守将戴笠篷也很清楚自己的兵力远逊色于对方,因此选择坚守城池,绝不出战。
李景派遣十数人在阵前骂战,从戴笠篷的闺女骂到他祖宗十九代? 可是这戴笠篷是打定了主意做这个缩头乌龟,任凭隋军骂破了天也不出战。
城里依旧是没有动静? 只有强攻这一个办法了。
李景终于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隋军在此等待的时间越长? 最后失败的几率就越大? 所以李景只得选择强攻的方式拿下盖牟城。
李景本来以为? 凭借隋军的兵力、装备优势? 盖牟城很快就会攻下来? 但在进攻了半个时辰以后,李景便不得不放弃了强攻的想法。盖牟城的城墙依托山势而建? 实在太高,很多的士兵爬到云梯的最高处依旧够不到城头? 没等隋军士兵想出办法,高句丽的士兵早就把准备好的石块、木头、狼牙板砸在了隋军的头上? 隋军的伤亡瞬间上升。
这样打下去,最后肯定没有好结果。
李景马上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 本来兵力就不多,这样打下去很快隋军就只能撤退了。
面对盖牟城坚固的防守和死伤无数的隋军,李景的心里开始打起来算盘,还是先截断浮桥,再全面围城吧。
李景在盖牟城外待了十多日,隋军的水师终于从辽东城逆流而上,来到了盖牟城外。隋军水师派遣了二十多艘火船,逆流而上,向浮桥扑去。高句丽军队没有水师,不能阻挡,因此只得眼睁睁地看着隋军将浮桥烧毁。
浮桥的大火烧得冲天,无论是隋军还是新城、盖牟城的高句丽士兵都看得清清楚楚。
浮桥被烧毁之后,局势骤变,盖牟城从新城的门户,变成了孤悬小辽水南。
李景也没想到,他在在盖牟城外停留十一天,想尽了办法,用尽了攻城的工具,但是始终没能攻下盖牟城,双方都是伤亡惨重,现在就看谁的意志坚定。盖牟城里边丰厚的粮食给了高句丽军队信心,李景这边靠的是必胜的信心,
可没想到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四月二十五日,李景正在思考全新的进攻策略,突然哨兵来报,盖牟城的城门大开。李景来到军营外边发现确实是城门大开,他觉得这个机会,哪怕是有埋伏,也绝对不能放弃这个机会。于是李景带领大军冲进盖牟城,发现城里只有百姓,一个高句丽的士兵都没有,高句丽的士兵全部撤走了。
隋军就这般神奇地占领了盖牟城,还缴获了大量的粮食。
原来高句丽主将戴笠篷考虑现在的局势,浮桥被烧毁之后,盖牟城孤悬在外,无论如何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被隋军攻破。他和新城主将安达儿商量,与其被隋军各个击破,不如双方合兵一处,退守新城。
安达儿对此自然是求之不得,毕竟新增了万余军队,加强了新城的防守。
就这样戴笠篷趁夜北逃,而隋军兵不血刃,拿下盖牟城。
果如戴笠篷所料一般,他撤到新城之后,新城兵力大增,又背靠坚城。李景北渡小辽水之后,猛攻数日,始终没能破城,最后便被召回辽东城,其部还待在盖牟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