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远如此对弟弟说,但他也知道,除了自己,这朝廷内外还真没有其他人能做这个主帅。至于杨素,在有自己之后,杨广就不可能将兵权交予他了。
果然不出黄明远的意料,过了没多久苏邕便来回报,宫中来人,急招黄明远入宫。
黄明远猜测杨广是真的慌了手脚,因此也不耽搁,让七七给他拿来朝服,便赶紧往皇宫而去。
隆隆的马车声,踏醒了沉睡的大兴城。
等到黄明远赶到了昭阳门之时,朝臣之中已经有不少人都到了。昭阳门就是大兴宫的正门广阳门,杨广登基之后因为避讳改成了昭阳门。不过如此一来又正好冲了杨昭的讳,不知杨广是何考量。
大兴宫内外,灯火通明。
宇文述、杨弘、杨达等重臣宗亲皆已经入内,唯有老丈人裴矩在门口等着黄明远。
看到黄明远到来,裴矩赶紧上前小声问道:“今日的事情明远可知?”
黄明远行了一礼回道:“回丈人的话,我已经听说了一二。”
“那汉王之乱可平吗?”
裴矩说着,紧盯着黄明远的表情,不自觉地有些紧张。哪怕裴矩也是一只老狐狸,但他作为宰辅,比旁人更清楚朝廷和汉王双方的实力对比。因此无怪裴矩惊慌,任谁也不能将汉王数十万大军当做等闲。
在裴矩心中,女婿最为善战,应该也对这次汉王之乱看得最清楚。他是实在没底,所以希望从女婿这里寻求一点信心。
看着老丈人的紧张之态,黄明远突然感到有些不妙,若是连裴矩都担心朝廷能否打得过汉王,又何况其他人呢。
似乎自己有些小瞧了汉王杨谅的叛乱对于大隋朝廷的威胁。
自己作为未来人知晓汉王一方在整个叛乱过程之中,昏招叠出,杨广没用三个月就把汉王之乱完全平定。但现在问题是其他人不知道。汉王手上能调动五十个州的力量,光府兵就能拉出五六十万,其军一旦逼入关中,大隋朝廷很可能便会分崩离析。
在很多人心中,大隋现在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与汉王杨谅隔河对峙,至于平定叛乱,每个数年之功,怕是难以成功。
黄明远知道现在最要紧的是要坚定杨广的信心。
黄明远和裴矩边走边说,自然不会说与黄明襄的看法。
黄明远对裴矩说道:“丈人且放心,汉王看似拥兵甚重,势力广大,但这河北五十州也是朝廷的,实际上并不会有太多人随他一同叛乱。丈人请相信我,汉王之乱,旦夕可平。”
裴矩听完有些吃惊,停下脚步,看向黄明远。黄明远眼神坚毅,神色凛然。
裴矩的信心莫名的大增,乃重重点点头,说道:“既然明远如此说,老夫自是有信心了。”
此时的裴矩已经打定主意,坚决主战。
此时的大兴殿灯火通明,在夜色的笼罩下显得无比凝重,无数内侍进进出出,却鸦雀无声,无不昭示着此时殿中的紧张。
翁婿二人进入大殿,苏威、牛弘等人看到黄明远,纷纷围了上来。
实际上关于平叛之事,作为一员名将的黄明远更具有发言权。心中没底的众人,自是希望从黄明远这里求得一个结果。
黄明远一一拜见众人,但是对于众人关于汉王叛乱的事情却是顾左右而言他,并不直接回复众人的询问。
黄明远可不想让杨广以为自己想主导这次紧急会议。
越国公杨素也到了,但他在最上首端坐不语,脸若寒噤,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众人因此也不敢上前搭话。
众人不敢上前,但黄明远却并不如此。
黄明远分开人群,走到杨素面前,行了一礼,说道:“明远拜见太仆。”
“是鲁国公!”
杨素抬眼看了黄明远一眼,说道:“鲁国公也到了,这时候老夫可是人憎狗嫌,破鼓万人捶,众人见之,纷纷躲避,唯恐避之不得,怎么鲁国公不怕从老夫这里沾染了晦气。”
黄明远听后,忍不住一笑。
“太仆说笑了,明远唯恐不能日夜于太仆身前言传身教,又如何会躲避太仆。再说太仆卖是大隋首相,国之柱石,君之肱骨,人人敬仰,何来人憎狗嫌之语?”
杨素轻笑一声,说道:“鲁国公有心了,龙游浅水,虎落平阳,今时今日,老夫才算看懂人心。今日鲁国公能来宽慰老夫,老夫感激不尽。”
黄明远说道:“太仆,非明远宽慰,今日之言,实乃肺腑之言。汉王虽势大,但在山东,乃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再加上汉王能力并不突出,所以他兵马再多,最多也就是一个英布、刘濞,成不了祸患。昔日明远曾言,深恨没能在太仆麾下为将,今日汉王作乱,给了明远这样一个大好机会,可以供太仆以驱使。”
说完黄明远长揖及地。
杨素看着黄明远眼神诚挚,也不知其所言是真是假。不过见黄明远这个时候仍然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循礼有节,不由得感叹黄明远能有今日,实非幸运啊。
杨素乃说道:“是老夫愧对天子,给叛逆以口实,现恨不得以死报陛下隆恩,奈何老夫现在病弱体衰,不能成行,若是平叛,老夫是不成了,到时还是要依靠鲁国公。”
二人一番交谈,虽然各自之间不过一番试探和吹嘘,其间并无实质性所得,但至少让对方知晓自己不是对方的敌人。
由不得黄明远如此在意杨素的看法。现在的杨素如同一匹失群的饿狼,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一旦让其以为谁对他有攻击性,杨素为了杀一儆百,震慑其他人,也会拼命咬对方一口。对于黄明远来说,杨素已经是黄土埋到脖子处的人了,对自己已没有威胁,黄明远没有必要凭白树立这么一个强敌。
当然杨素也对黄明远的示好松了一口气。黄明远作为青年将领第一人,此次肯定要在平叛第一线,其态度对于天子来说很重要。
众人看到黄明远与杨素二人谈笑风生的样子,感到很诡异,但也无人敢趁机上前询问。
果然不出黄明远的意料,过了没多久苏邕便来回报,宫中来人,急招黄明远入宫。
黄明远猜测杨广是真的慌了手脚,因此也不耽搁,让七七给他拿来朝服,便赶紧往皇宫而去。
隆隆的马车声,踏醒了沉睡的大兴城。
等到黄明远赶到了昭阳门之时,朝臣之中已经有不少人都到了。昭阳门就是大兴宫的正门广阳门,杨广登基之后因为避讳改成了昭阳门。不过如此一来又正好冲了杨昭的讳,不知杨广是何考量。
大兴宫内外,灯火通明。
宇文述、杨弘、杨达等重臣宗亲皆已经入内,唯有老丈人裴矩在门口等着黄明远。
看到黄明远到来,裴矩赶紧上前小声问道:“今日的事情明远可知?”
黄明远行了一礼回道:“回丈人的话,我已经听说了一二。”
“那汉王之乱可平吗?”
裴矩说着,紧盯着黄明远的表情,不自觉地有些紧张。哪怕裴矩也是一只老狐狸,但他作为宰辅,比旁人更清楚朝廷和汉王双方的实力对比。因此无怪裴矩惊慌,任谁也不能将汉王数十万大军当做等闲。
在裴矩心中,女婿最为善战,应该也对这次汉王之乱看得最清楚。他是实在没底,所以希望从女婿这里寻求一点信心。
看着老丈人的紧张之态,黄明远突然感到有些不妙,若是连裴矩都担心朝廷能否打得过汉王,又何况其他人呢。
似乎自己有些小瞧了汉王杨谅的叛乱对于大隋朝廷的威胁。
自己作为未来人知晓汉王一方在整个叛乱过程之中,昏招叠出,杨广没用三个月就把汉王之乱完全平定。但现在问题是其他人不知道。汉王手上能调动五十个州的力量,光府兵就能拉出五六十万,其军一旦逼入关中,大隋朝廷很可能便会分崩离析。
在很多人心中,大隋现在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与汉王杨谅隔河对峙,至于平定叛乱,每个数年之功,怕是难以成功。
黄明远知道现在最要紧的是要坚定杨广的信心。
黄明远和裴矩边走边说,自然不会说与黄明襄的看法。
黄明远对裴矩说道:“丈人且放心,汉王看似拥兵甚重,势力广大,但这河北五十州也是朝廷的,实际上并不会有太多人随他一同叛乱。丈人请相信我,汉王之乱,旦夕可平。”
裴矩听完有些吃惊,停下脚步,看向黄明远。黄明远眼神坚毅,神色凛然。
裴矩的信心莫名的大增,乃重重点点头,说道:“既然明远如此说,老夫自是有信心了。”
此时的裴矩已经打定主意,坚决主战。
此时的大兴殿灯火通明,在夜色的笼罩下显得无比凝重,无数内侍进进出出,却鸦雀无声,无不昭示着此时殿中的紧张。
翁婿二人进入大殿,苏威、牛弘等人看到黄明远,纷纷围了上来。
实际上关于平叛之事,作为一员名将的黄明远更具有发言权。心中没底的众人,自是希望从黄明远这里求得一个结果。
黄明远一一拜见众人,但是对于众人关于汉王叛乱的事情却是顾左右而言他,并不直接回复众人的询问。
黄明远可不想让杨广以为自己想主导这次紧急会议。
越国公杨素也到了,但他在最上首端坐不语,脸若寒噤,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众人因此也不敢上前搭话。
众人不敢上前,但黄明远却并不如此。
黄明远分开人群,走到杨素面前,行了一礼,说道:“明远拜见太仆。”
“是鲁国公!”
杨素抬眼看了黄明远一眼,说道:“鲁国公也到了,这时候老夫可是人憎狗嫌,破鼓万人捶,众人见之,纷纷躲避,唯恐避之不得,怎么鲁国公不怕从老夫这里沾染了晦气。”
黄明远听后,忍不住一笑。
“太仆说笑了,明远唯恐不能日夜于太仆身前言传身教,又如何会躲避太仆。再说太仆卖是大隋首相,国之柱石,君之肱骨,人人敬仰,何来人憎狗嫌之语?”
杨素轻笑一声,说道:“鲁国公有心了,龙游浅水,虎落平阳,今时今日,老夫才算看懂人心。今日鲁国公能来宽慰老夫,老夫感激不尽。”
黄明远说道:“太仆,非明远宽慰,今日之言,实乃肺腑之言。汉王虽势大,但在山东,乃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再加上汉王能力并不突出,所以他兵马再多,最多也就是一个英布、刘濞,成不了祸患。昔日明远曾言,深恨没能在太仆麾下为将,今日汉王作乱,给了明远这样一个大好机会,可以供太仆以驱使。”
说完黄明远长揖及地。
杨素看着黄明远眼神诚挚,也不知其所言是真是假。不过见黄明远这个时候仍然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循礼有节,不由得感叹黄明远能有今日,实非幸运啊。
杨素乃说道:“是老夫愧对天子,给叛逆以口实,现恨不得以死报陛下隆恩,奈何老夫现在病弱体衰,不能成行,若是平叛,老夫是不成了,到时还是要依靠鲁国公。”
二人一番交谈,虽然各自之间不过一番试探和吹嘘,其间并无实质性所得,但至少让对方知晓自己不是对方的敌人。
由不得黄明远如此在意杨素的看法。现在的杨素如同一匹失群的饿狼,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一旦让其以为谁对他有攻击性,杨素为了杀一儆百,震慑其他人,也会拼命咬对方一口。对于黄明远来说,杨素已经是黄土埋到脖子处的人了,对自己已没有威胁,黄明远没有必要凭白树立这么一个强敌。
当然杨素也对黄明远的示好松了一口气。黄明远作为青年将领第一人,此次肯定要在平叛第一线,其态度对于天子来说很重要。
众人看到黄明远与杨素二人谈笑风生的样子,感到很诡异,但也无人敢趁机上前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