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吾梓须一语道破天机,而他这样的想法无疑也得到了吕戌的认同。
吕戌心中暗思,不觉也有感慨。
“人才嘛,永远都是才能越强需求也就越大的人物。这些人往往讲求名利双收,而伯牯则为了自己地位的稳固不得不选择支持朝中的老臣。而那些新进的人才,自然也就因为看到自己渺茫的前途而选择对于元国的远离了。元国朝政如此,国中老臣、权贵独揽。而对于他们的子嗣、后人,更是有所偏袒。伯牯以权力之分化制衡国中老臣,由此也可以看出此人虽然年少,但胸中却有让我们想象不到的莫大韬略啊。”
吕戌一番言论,而吾梓须也对此深表认同。
“他们需要人才来对如今的元国做出改革,而这个人无疑是既能够受到伯牯信任,又能平衡朝中的元老一派并且将改革稳步推进的人。”
“你想效法曾经的古族,找出像是姝妤那样的人物以此打入元国境内掌控朝政吗?”
吕戌看出了吾梓须大计的意图,而吾梓须也没有对吕戌做出任何的隐瞒。
“不瞒王上,微臣却有此想法。急人所急,就像曾经圣主在日的我朝一样。因为人才的短缺,故而才使得当时的姝妤有机可乘。她把控朝政,差点儿颠覆了我朝。虽然她是我朝的罪人,但我们却可以利用近乎同样的方法以此介入并且最终达到控制住元朝政权的目的。”
“嗯,想法倒是不错,只可惜做起来怕是并不那么顺利和容易的。”吕戌眉头深锁,不禁一声叹息:“毕竟在我们如今的国中,想要找到像是曾经姝妤那样的人物并不那么容易。想当年的姝妤试问多么的聪明,最终都没有完成古国的大计。以我们国中的情况而言,此时想要寻找这样的一个人物,无疑更是势必登天。此人既要胸怀异才,也当为我夏朝尽忠誓死。既需要有身处惊涛骇浪之中如弄潮儿的能为,也要在身份上能够得到伯牯的信任。想要找到这样的人,实在太过于困难了。”
闻听吕戌所言,吾梓须只是沉默不语。
吕戌一声苦笑,问道:“卿之前所言此计尚且并不成熟,只怕也是这个人物还没有适合的人选吧。”
“不,王上猜错了。对于这个人,微臣早有人选。只恐王上不肯见用,仅此而已。”
“哦?”
吕戌一惊,看着吾梓须脸上的神情不禁再度倒吸了一口冷气。
“卿口中所说的那个人,莫非是……”
“不错。”吾梓须坦然而答:“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但以微臣愚见论之,此任非微臣一人莫属。一者,微臣虽然不敢说智谋超群,但却足以有能力担当此任;其二,微臣如今虽与王上莫逆,但毕竟是曾经先主驾前旧臣。尽管微臣如今尽忠于王上,但仍旧曾经也有与王上对立之嫌。期间琐事,朝中文武谁人不知?元国虽处西南,必也对微臣与王上之事颇有了解。微臣既有担当此任之能,又有昔日身份做以掩护能够博取伯牯之信任所在。如今所欠缺的,不过是王上是否能够信得过微臣或者肯不肯让微臣亲临险境罢了。”
吾梓须一语出口,目光中也不禁带着坚定。吕戌因此默然,眉宇间的阴沉也在此时不言而喻。
要说信任,此时的吾梓须堪为吕戌驾前的第一贤臣臂膀。而论及能为,吾梓须在左,更是无人能够出其之右。加上曾经吾梓须与自己对立的身份,无疑可以赢得伯牯的信任并且加以重用。只是似吾梓须这样的大贤之才,吕戌又怎么舍得让他去到元朝涉险呢?然而不让他去,元朝的发展又无法得到遏制。而一切又都像吾梓须所分析的那样,如今的元国除了人才上的问题,基本并无其他。夏朝不从此处下手,根本也无他处可寻。而以目下自己身边所能知道的朝臣来讲,无论能力还是出身,吾梓须无疑都是最符合出任此事的最佳人选。
吕戌因此犯了难,不禁一声叹息。
“卿且暂退,且容孤细思。”
闻听吕戌之言,吾梓须也没有强加上谏。他躬身施礼,就此退去。
吾梓须既退,空旷的大殿之中,便只剩下吕戌一人。吕戌由此细思,却无决策。回想吾梓须所言,想要遏制元国,却也唯有此法。不禁一声叹息,最终只得遵从吾梓须的建议,使他出使以此为内应。
二人再度相见,已在次日夜晚。
吾梓须道:“王上既然已经决定用我,便当构建契机让我有投奔元国的理由才好。依我之见,不若先施苦肉之计。除非如此,恐无对策可言。”
吕戌无奈,只得从其所请。
待到翌日,吾梓须将一切全都准备停当。便差密使告知吕戌,吕戌以吾梓须所备罪证,以此令国卫府朝臣诬告吾梓须以权谋私、贪赃枉法之罪。证据确凿,吕戌便当着群臣的面对吾梓须一顿斥责。
吾梓须不肯认罪,反而当着群臣的面大骂吕戌失德。
吕戌大怒,欲杀吾梓须以正国法。朝臣众人多番谏阻,吕戌方息其怒。言道:“若不看你前番功绩与众家朝臣为你求情,定斩你首。今你贪赃而废国政,纵然死罪可免,活罪难饶。今我王朝方自历经战事、百废待兴,实在容不得你这样的蛀虫从中取利般的祸害。”
一语言毕,便也传下令去,当殿革去吾梓须国卫府执事之权。施刑五十丈,直接打入囚牢。三日后发配边关做苦役,无诏命不可入朝。群臣谏阻不住,吕戌遂命人带下吾梓须,由此便散朝会。
却说吾梓须囚于狱中,昔日旧友多来相见。其中一人名唤沈俊,虽在夏朝国中为官,却实为外国细作。他与多国互通有无,出卖夏朝情报。吕戌早知此事,故而只在暗中多多提防此人。以他为饵,便为后用。
沈俊此人,本是商客出身。为人奸险,唯利是图。
今见吾梓须蒙难,自知买卖到来。故而借探望为由,以此探问吾梓须口风。吾梓须何等聪明,怎生不了解他的小心思。二人便在大牢中相见,吾梓须便乔装感慨,与沈俊互诉衷肠。
吾梓须道:“昔日我在朝中为官,不曾与先生交往。期间门庭若市,不想此番遭难,昔日故友全都避我唯恐不及。唯有先生不弃卑贱,还来探望。似此人心如何,已尽可知。”
沈俊道:“先生身怀大才,屡助王上成就大功。今何以因为这般小事,竟落得这般下场?”
吾梓须一声叹息,言道:“吕戌此人,外宽而内忌。昔日先主在时,我与他互为对手。如今先主西去,他便成就了大事。原本用我,只道是他不计前嫌。谁想正逢夏朝蒙难,狼族南进之时。今狼族已灭,诸事皆平。故而借故与我清算,方自害我于此。”
沈俊点头,言道:“昔日先生欲王上的恩怨,某也略知一二。然而往事如烟,何必如今非要这等计较?王上如此做,只恐有失贤君之风。”
吾梓须“哼”得一声,骂道:“他算什么贤君?不过是披着一副仁义的外衣,实则是个嫉贤妒能的小人而已。只恨我曾经眼瞎,没有将他彻底看透。如今遭此劫难,竟落得这般田地。细思回想,只恨昔日信了他的鬼话。早知如此,不若便投他处去了。”
闻听吾梓须所言,沈俊自知时机已到。
他缓缓松了口气,就此贴近吕戌耳根,低声道:“兄有此念,此时未晚。”
这正是“贪念以为得契机,岂知己为瓮中鱼”。预知沈俊行事怎样,吾梓须如何巧加利用?且看下文。
吕戌心中暗思,不觉也有感慨。
“人才嘛,永远都是才能越强需求也就越大的人物。这些人往往讲求名利双收,而伯牯则为了自己地位的稳固不得不选择支持朝中的老臣。而那些新进的人才,自然也就因为看到自己渺茫的前途而选择对于元国的远离了。元国朝政如此,国中老臣、权贵独揽。而对于他们的子嗣、后人,更是有所偏袒。伯牯以权力之分化制衡国中老臣,由此也可以看出此人虽然年少,但胸中却有让我们想象不到的莫大韬略啊。”
吕戌一番言论,而吾梓须也对此深表认同。
“他们需要人才来对如今的元国做出改革,而这个人无疑是既能够受到伯牯信任,又能平衡朝中的元老一派并且将改革稳步推进的人。”
“你想效法曾经的古族,找出像是姝妤那样的人物以此打入元国境内掌控朝政吗?”
吕戌看出了吾梓须大计的意图,而吾梓须也没有对吕戌做出任何的隐瞒。
“不瞒王上,微臣却有此想法。急人所急,就像曾经圣主在日的我朝一样。因为人才的短缺,故而才使得当时的姝妤有机可乘。她把控朝政,差点儿颠覆了我朝。虽然她是我朝的罪人,但我们却可以利用近乎同样的方法以此介入并且最终达到控制住元朝政权的目的。”
“嗯,想法倒是不错,只可惜做起来怕是并不那么顺利和容易的。”吕戌眉头深锁,不禁一声叹息:“毕竟在我们如今的国中,想要找到像是曾经姝妤那样的人物并不那么容易。想当年的姝妤试问多么的聪明,最终都没有完成古国的大计。以我们国中的情况而言,此时想要寻找这样的一个人物,无疑更是势必登天。此人既要胸怀异才,也当为我夏朝尽忠誓死。既需要有身处惊涛骇浪之中如弄潮儿的能为,也要在身份上能够得到伯牯的信任。想要找到这样的人,实在太过于困难了。”
闻听吕戌所言,吾梓须只是沉默不语。
吕戌一声苦笑,问道:“卿之前所言此计尚且并不成熟,只怕也是这个人物还没有适合的人选吧。”
“不,王上猜错了。对于这个人,微臣早有人选。只恐王上不肯见用,仅此而已。”
“哦?”
吕戌一惊,看着吾梓须脸上的神情不禁再度倒吸了一口冷气。
“卿口中所说的那个人,莫非是……”
“不错。”吾梓须坦然而答:“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但以微臣愚见论之,此任非微臣一人莫属。一者,微臣虽然不敢说智谋超群,但却足以有能力担当此任;其二,微臣如今虽与王上莫逆,但毕竟是曾经先主驾前旧臣。尽管微臣如今尽忠于王上,但仍旧曾经也有与王上对立之嫌。期间琐事,朝中文武谁人不知?元国虽处西南,必也对微臣与王上之事颇有了解。微臣既有担当此任之能,又有昔日身份做以掩护能够博取伯牯之信任所在。如今所欠缺的,不过是王上是否能够信得过微臣或者肯不肯让微臣亲临险境罢了。”
吾梓须一语出口,目光中也不禁带着坚定。吕戌因此默然,眉宇间的阴沉也在此时不言而喻。
要说信任,此时的吾梓须堪为吕戌驾前的第一贤臣臂膀。而论及能为,吾梓须在左,更是无人能够出其之右。加上曾经吾梓须与自己对立的身份,无疑可以赢得伯牯的信任并且加以重用。只是似吾梓须这样的大贤之才,吕戌又怎么舍得让他去到元朝涉险呢?然而不让他去,元朝的发展又无法得到遏制。而一切又都像吾梓须所分析的那样,如今的元国除了人才上的问题,基本并无其他。夏朝不从此处下手,根本也无他处可寻。而以目下自己身边所能知道的朝臣来讲,无论能力还是出身,吾梓须无疑都是最符合出任此事的最佳人选。
吕戌因此犯了难,不禁一声叹息。
“卿且暂退,且容孤细思。”
闻听吕戌之言,吾梓须也没有强加上谏。他躬身施礼,就此退去。
吾梓须既退,空旷的大殿之中,便只剩下吕戌一人。吕戌由此细思,却无决策。回想吾梓须所言,想要遏制元国,却也唯有此法。不禁一声叹息,最终只得遵从吾梓须的建议,使他出使以此为内应。
二人再度相见,已在次日夜晚。
吾梓须道:“王上既然已经决定用我,便当构建契机让我有投奔元国的理由才好。依我之见,不若先施苦肉之计。除非如此,恐无对策可言。”
吕戌无奈,只得从其所请。
待到翌日,吾梓须将一切全都准备停当。便差密使告知吕戌,吕戌以吾梓须所备罪证,以此令国卫府朝臣诬告吾梓须以权谋私、贪赃枉法之罪。证据确凿,吕戌便当着群臣的面对吾梓须一顿斥责。
吾梓须不肯认罪,反而当着群臣的面大骂吕戌失德。
吕戌大怒,欲杀吾梓须以正国法。朝臣众人多番谏阻,吕戌方息其怒。言道:“若不看你前番功绩与众家朝臣为你求情,定斩你首。今你贪赃而废国政,纵然死罪可免,活罪难饶。今我王朝方自历经战事、百废待兴,实在容不得你这样的蛀虫从中取利般的祸害。”
一语言毕,便也传下令去,当殿革去吾梓须国卫府执事之权。施刑五十丈,直接打入囚牢。三日后发配边关做苦役,无诏命不可入朝。群臣谏阻不住,吕戌遂命人带下吾梓须,由此便散朝会。
却说吾梓须囚于狱中,昔日旧友多来相见。其中一人名唤沈俊,虽在夏朝国中为官,却实为外国细作。他与多国互通有无,出卖夏朝情报。吕戌早知此事,故而只在暗中多多提防此人。以他为饵,便为后用。
沈俊此人,本是商客出身。为人奸险,唯利是图。
今见吾梓须蒙难,自知买卖到来。故而借探望为由,以此探问吾梓须口风。吾梓须何等聪明,怎生不了解他的小心思。二人便在大牢中相见,吾梓须便乔装感慨,与沈俊互诉衷肠。
吾梓须道:“昔日我在朝中为官,不曾与先生交往。期间门庭若市,不想此番遭难,昔日故友全都避我唯恐不及。唯有先生不弃卑贱,还来探望。似此人心如何,已尽可知。”
沈俊道:“先生身怀大才,屡助王上成就大功。今何以因为这般小事,竟落得这般下场?”
吾梓须一声叹息,言道:“吕戌此人,外宽而内忌。昔日先主在时,我与他互为对手。如今先主西去,他便成就了大事。原本用我,只道是他不计前嫌。谁想正逢夏朝蒙难,狼族南进之时。今狼族已灭,诸事皆平。故而借故与我清算,方自害我于此。”
沈俊点头,言道:“昔日先生欲王上的恩怨,某也略知一二。然而往事如烟,何必如今非要这等计较?王上如此做,只恐有失贤君之风。”
吾梓须“哼”得一声,骂道:“他算什么贤君?不过是披着一副仁义的外衣,实则是个嫉贤妒能的小人而已。只恨我曾经眼瞎,没有将他彻底看透。如今遭此劫难,竟落得这般田地。细思回想,只恨昔日信了他的鬼话。早知如此,不若便投他处去了。”
闻听吾梓须所言,沈俊自知时机已到。
他缓缓松了口气,就此贴近吕戌耳根,低声道:“兄有此念,此时未晚。”
这正是“贪念以为得契机,岂知己为瓮中鱼”。预知沈俊行事怎样,吾梓须如何巧加利用?且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