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司马信利用元国之兵迫退卫郓来攻大军,以此解了中庸南境之危。
昌邑人马虽退,然而寿阴王濮阳政也借助司马信和卫郓相持的一个月时间彻底攻破中庸东面防垒,以此对中庸都城即将发起进攻。
司马信闻讯,立即选择了回援。
为了打濮阳政一个措手不及,司马信设计又出。他一面大张旗鼓的选择回军,另一面却整编了目下的所有骑兵组建了临时的突击团队。
步兵故意所行缓慢,以此摆出救援中庸的架势。而自己则暗中率领新组建的骑兵团,直接从南面的防垒一路疾驰绕道东向,径插濮阳政大军的后方。濮阳政只注意到司马信的大军缓行,以此推算司马信回到中庸都城至少也需要五天的时间。他因此不加防备,只率大军对中庸城摆开进攻的态势,却万万没有想到此为司马信的诱敌之计。
司马信所率领的骑兵团绕路东向,悄然摸进的同时,也从他的后面猛然发起突袭。寿阴人马措不及防,顷刻便在司马信所率领的精锐骑兵团面前溃败下来。濮阳政因此慌乱,司马信则亲自指挥。兵锋所指,便如风卷残云之势。骑兵团虽然只有区区两千人马,但却在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歼灭了寿阴七八千人。
余下众军,闻风丧胆。四散奔逃之间,濮阳政已经制止不住。无奈之下,只得强行突围而走。司马信又率大军驱驰数十里,以此尽破寿阴大军。濮阳政自知不敌,只引数百残兵往东向而去了。
濮阳政既败,中庸危机骤解。
国虽保全,然而此时的中庸基业已然千疮百孔、非同昔日可比。不但身为王主的泰郃在南邵命丧,便是曾经苦心得来的吴侩之地也已全盘陷落。司马信只有再归国都,与庄秦合力同修政理。而濮阳政趁人之危,居然也没有得到半点儿的便宜。前番但与砚山盗匪一战,只将南邵军马损失殆尽。如今偷袭中庸欲取其利,不想反被司马信率军击败。连同寿阴之地的大军,也一并赔了上去。而说起此番诸国会战,最大的得利者无疑便是元国和昌邑。
昌邑王裴寅婴首先消灭了劲敌泰郃,虽然西进的最终结果是让元国得了便宜,但却由于大元帅卫郓的取舍有道而使得昌邑在没有损失多少人马的前提下就对自己的邻国中庸造成了军事上的重创。
虽然吴侩之地最终落到了元国的手中,但吴地的辎重、军民,则在卫郓的及时调度下全数迁入了昌邑王土。无可非议,此番战事昌邑王裴寅婴无疑是最大的获利者。而相比于他,伯牯的借故兴兵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元国白白得到了一片莫大的吴地,虽然辎重军需等物基本已经被卫郓及时迁走,但很多东西却还是保留了下来。这其中就包括广阔的疆域、肥沃的土地以及建设完善的关隘、城邑等等。
以此推论,虽然此番昌邑王裴寅婴是既得利益的最大获益者。但若是从长久推论,元国此番的获利无疑才是最大的。听闻着吾梓须所负责的国卫府对于南方诸国变动的汇报与分析,吕戌就只是一脸泰然自若般的淡漠神情。
“重要的是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如今三王之间的联盟已经不复存在。他们从此相互敌视,已经不会对我们大夏做出什么威胁了。”
“这样的结果的确是很好的。”
面对吾梓须的汇报,吕戌最终表示了认同。
他嘴上虽然这样说,但吾梓须却仍旧能够看得出吕戌此时来源于心中的担忧。或许一切就如同他汇报的那样,如今的吕戌无疑已经不再为三王之间的联盟感到担忧了。而伴随着三王联盟的告破与陨落,另一个对于夏朝崭新的敌人也随之浮出水面。
“那个伯牯,不知道你对他有多少的了解?”
吕戌略带阴沉的脸上,不禁浮现出一抹浅然般的忧虑。而关于这个问题,吾梓须也在得到奏报之后第一时间对元国做出了相应的了解。毕竟经过南方的这场诸国战役,元国成为了继三王土崩瓦解之后的第一大国。而相比于三王对于夏朝的威胁,如今的元国似乎为之更甚。
西境统一,并无裂分之忧。和三王有所不同,想要击破此时的元国只怕不甚容易。吾梓须在之后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而这样的分析结果也无疑是吕戌如今最为担忧的问题。
“伯牯此人虽然年轻,但才智却继承了他的几位先祖。自从他独立以来,一直都在南面的西境之地励精图治。这个人物,微臣认为我们曾经都低估了他。毕竟他之前一直是由国中的一位能臣大长老予以辅佐的。而自从那位大长老病故之后,伯牯率领的元国也一直都在本国之中忙于政务。此番诸国南境纷争,他也是第一次崭露头角。老实说,微臣没有想到他会出手干预三王之间的矛盾与争夺。而从他居然在最适当的时候选择了出手这一点来看,这个人似乎应该是个很有战略头脑并且不可小觑的人物。”
吕戌点头,言道:“卿之见,与孤所见相同。这个伯牯因为年纪尚轻,故而一直都没有被我们太过重视。如今以他率领的元国做出的决策来看,这个人无疑比三王日后对我朝造成的威胁更加可怕。”
“所以说,您已经打算选择对他动手了吗?”
“嗯,目前来说有这个打算。毕竟元国经过此番南境的诸国纷乱,他的国力以及国土面积或许是唯一不减反增的。分裂诸国,有助于我朝。而做大其中一国,无疑对我们都造成不小的威胁。但以如今的格局来讲,元国的发展应该尽可能的予以限制。孤虽有此意,却未得其法。”
“嗯……”
面对吕戌的感慨,吾梓须也因此选择了沉吟。他饶有心事般的样子,不禁让吕戌显得十分在意。
“卿莫非心中有话,此时不知如何道明吗?”
闻听吕戌所问,吾梓须稍有沉吟。
“对付元国,臣倒也曾经有所设计过。然而计谋虽有,设计却不甚成熟。因目下仍有欠缺,故而未曾禀明王上。”
“哦?卿已有计制约元国?”
闻听吾梓须之言,吕戌不禁面露惊讶。他因此心奇,不知是什么样的计谋。毕竟如今的元国在自己看来并无缝隙可寻,而吾梓须敏锐的洞察眼光到底又看到了什么,无疑燃起了吕戌心中的求知**。
“人才战。”
“人才战?!?”
听到吾梓须这样的回答,吕戌瞬间倒吸了一口冷气。一番细思,不觉恍然大悟。
“对啊,人才战。”
对于吾梓须的话,此时的吕戌也基本已经了然了。
曾经的元国,军政尽付于大长老于赦之手。于赦年迈,后在帮助元国平定宜宾之后与世长辞。而自从于赦死后,元国国中的军政大权便由此被伯牯所分化了。这其中除了有纪念已经故去的大长老于赦的意思之外,那就是元国境内目前的朝中老臣里面,没有能够完全顶替于赦并且独当一面的有识之士。
“元国目前的朝局,就像我朝曾经圣主立国的后期。因为之前的朝臣能力太强,导致了后人没有顶替者的人选。更兼伯牯年少,此时的他尚且需要朝中诸多老臣们的支持。故而即便是自己国中的有识之士,他也势必需要权衡利弊并且为了那些老臣的地位不受影响而不得不有所取舍了。”
“原来如此。”
吕戌轻轻点头,同时也对吾梓须越发敬服。
他目光的锐利,的确世所罕见。看似坚不可破的元国,居然被他一语就直接戳中了要害。
“怪不得要打一场人才战,看来这注定又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了。”
吕戌心中暗思,不禁以此感慨。
这正是“看似磐石未当破,岂知尚存隙可寻”。预知吾梓须人才之战如何打法,具体行事若何?且看下文。
昌邑人马虽退,然而寿阴王濮阳政也借助司马信和卫郓相持的一个月时间彻底攻破中庸东面防垒,以此对中庸都城即将发起进攻。
司马信闻讯,立即选择了回援。
为了打濮阳政一个措手不及,司马信设计又出。他一面大张旗鼓的选择回军,另一面却整编了目下的所有骑兵组建了临时的突击团队。
步兵故意所行缓慢,以此摆出救援中庸的架势。而自己则暗中率领新组建的骑兵团,直接从南面的防垒一路疾驰绕道东向,径插濮阳政大军的后方。濮阳政只注意到司马信的大军缓行,以此推算司马信回到中庸都城至少也需要五天的时间。他因此不加防备,只率大军对中庸城摆开进攻的态势,却万万没有想到此为司马信的诱敌之计。
司马信所率领的骑兵团绕路东向,悄然摸进的同时,也从他的后面猛然发起突袭。寿阴人马措不及防,顷刻便在司马信所率领的精锐骑兵团面前溃败下来。濮阳政因此慌乱,司马信则亲自指挥。兵锋所指,便如风卷残云之势。骑兵团虽然只有区区两千人马,但却在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歼灭了寿阴七八千人。
余下众军,闻风丧胆。四散奔逃之间,濮阳政已经制止不住。无奈之下,只得强行突围而走。司马信又率大军驱驰数十里,以此尽破寿阴大军。濮阳政自知不敌,只引数百残兵往东向而去了。
濮阳政既败,中庸危机骤解。
国虽保全,然而此时的中庸基业已然千疮百孔、非同昔日可比。不但身为王主的泰郃在南邵命丧,便是曾经苦心得来的吴侩之地也已全盘陷落。司马信只有再归国都,与庄秦合力同修政理。而濮阳政趁人之危,居然也没有得到半点儿的便宜。前番但与砚山盗匪一战,只将南邵军马损失殆尽。如今偷袭中庸欲取其利,不想反被司马信率军击败。连同寿阴之地的大军,也一并赔了上去。而说起此番诸国会战,最大的得利者无疑便是元国和昌邑。
昌邑王裴寅婴首先消灭了劲敌泰郃,虽然西进的最终结果是让元国得了便宜,但却由于大元帅卫郓的取舍有道而使得昌邑在没有损失多少人马的前提下就对自己的邻国中庸造成了军事上的重创。
虽然吴侩之地最终落到了元国的手中,但吴地的辎重、军民,则在卫郓的及时调度下全数迁入了昌邑王土。无可非议,此番战事昌邑王裴寅婴无疑是最大的获利者。而相比于他,伯牯的借故兴兵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元国白白得到了一片莫大的吴地,虽然辎重军需等物基本已经被卫郓及时迁走,但很多东西却还是保留了下来。这其中就包括广阔的疆域、肥沃的土地以及建设完善的关隘、城邑等等。
以此推论,虽然此番昌邑王裴寅婴是既得利益的最大获益者。但若是从长久推论,元国此番的获利无疑才是最大的。听闻着吾梓须所负责的国卫府对于南方诸国变动的汇报与分析,吕戌就只是一脸泰然自若般的淡漠神情。
“重要的是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如今三王之间的联盟已经不复存在。他们从此相互敌视,已经不会对我们大夏做出什么威胁了。”
“这样的结果的确是很好的。”
面对吾梓须的汇报,吕戌最终表示了认同。
他嘴上虽然这样说,但吾梓须却仍旧能够看得出吕戌此时来源于心中的担忧。或许一切就如同他汇报的那样,如今的吕戌无疑已经不再为三王之间的联盟感到担忧了。而伴随着三王联盟的告破与陨落,另一个对于夏朝崭新的敌人也随之浮出水面。
“那个伯牯,不知道你对他有多少的了解?”
吕戌略带阴沉的脸上,不禁浮现出一抹浅然般的忧虑。而关于这个问题,吾梓须也在得到奏报之后第一时间对元国做出了相应的了解。毕竟经过南方的这场诸国战役,元国成为了继三王土崩瓦解之后的第一大国。而相比于三王对于夏朝的威胁,如今的元国似乎为之更甚。
西境统一,并无裂分之忧。和三王有所不同,想要击破此时的元国只怕不甚容易。吾梓须在之后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而这样的分析结果也无疑是吕戌如今最为担忧的问题。
“伯牯此人虽然年轻,但才智却继承了他的几位先祖。自从他独立以来,一直都在南面的西境之地励精图治。这个人物,微臣认为我们曾经都低估了他。毕竟他之前一直是由国中的一位能臣大长老予以辅佐的。而自从那位大长老病故之后,伯牯率领的元国也一直都在本国之中忙于政务。此番诸国南境纷争,他也是第一次崭露头角。老实说,微臣没有想到他会出手干预三王之间的矛盾与争夺。而从他居然在最适当的时候选择了出手这一点来看,这个人似乎应该是个很有战略头脑并且不可小觑的人物。”
吕戌点头,言道:“卿之见,与孤所见相同。这个伯牯因为年纪尚轻,故而一直都没有被我们太过重视。如今以他率领的元国做出的决策来看,这个人无疑比三王日后对我朝造成的威胁更加可怕。”
“所以说,您已经打算选择对他动手了吗?”
“嗯,目前来说有这个打算。毕竟元国经过此番南境的诸国纷乱,他的国力以及国土面积或许是唯一不减反增的。分裂诸国,有助于我朝。而做大其中一国,无疑对我们都造成不小的威胁。但以如今的格局来讲,元国的发展应该尽可能的予以限制。孤虽有此意,却未得其法。”
“嗯……”
面对吕戌的感慨,吾梓须也因此选择了沉吟。他饶有心事般的样子,不禁让吕戌显得十分在意。
“卿莫非心中有话,此时不知如何道明吗?”
闻听吕戌所问,吾梓须稍有沉吟。
“对付元国,臣倒也曾经有所设计过。然而计谋虽有,设计却不甚成熟。因目下仍有欠缺,故而未曾禀明王上。”
“哦?卿已有计制约元国?”
闻听吾梓须之言,吕戌不禁面露惊讶。他因此心奇,不知是什么样的计谋。毕竟如今的元国在自己看来并无缝隙可寻,而吾梓须敏锐的洞察眼光到底又看到了什么,无疑燃起了吕戌心中的求知**。
“人才战。”
“人才战?!?”
听到吾梓须这样的回答,吕戌瞬间倒吸了一口冷气。一番细思,不觉恍然大悟。
“对啊,人才战。”
对于吾梓须的话,此时的吕戌也基本已经了然了。
曾经的元国,军政尽付于大长老于赦之手。于赦年迈,后在帮助元国平定宜宾之后与世长辞。而自从于赦死后,元国国中的军政大权便由此被伯牯所分化了。这其中除了有纪念已经故去的大长老于赦的意思之外,那就是元国境内目前的朝中老臣里面,没有能够完全顶替于赦并且独当一面的有识之士。
“元国目前的朝局,就像我朝曾经圣主立国的后期。因为之前的朝臣能力太强,导致了后人没有顶替者的人选。更兼伯牯年少,此时的他尚且需要朝中诸多老臣们的支持。故而即便是自己国中的有识之士,他也势必需要权衡利弊并且为了那些老臣的地位不受影响而不得不有所取舍了。”
“原来如此。”
吕戌轻轻点头,同时也对吾梓须越发敬服。
他目光的锐利,的确世所罕见。看似坚不可破的元国,居然被他一语就直接戳中了要害。
“怪不得要打一场人才战,看来这注定又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了。”
吕戌心中暗思,不禁以此感慨。
这正是“看似磐石未当破,岂知尚存隙可寻”。预知吾梓须人才之战如何打法,具体行事若何?且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