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是马上打天下,兵变夺龙椅的皇帝,李世民比任何人都对兵权更加敏感。武德以来,李渊与宰相们一直在努力着如何把军队国有化,正规化,到武德九年,十二卫体系总算是再次确立起来。
皇子、宗室们手里的兵权也都转入了十二卫。
而李世民继位之后,却一直在反向而行。先是北门屯营换上了自己的秦王府旧部,然后又精选百骑,再到把九门守卫和六街巡守的兵马从左右骁卫和左右武候卫中拆出来,划属镇抚司。
一步一步,皇帝正在建立一支完全脱离于兵部、十二卫系统的天子亲军。
到如今,百骑司、镇抚司二司并立,左右羽林军、左右金吾卫设立,左右屯营、千骑营等北衙禁军越发完备起来。
这一切的调整,只为了使的李世民亲自握有这些禁军。
他们是直属于皇帝的亲军,宰相和兵部都无权调动指挥,脱离十二卫体系。
秦琅对此并不反对,一个兵变上位的皇帝缺少安全感,很正常。毕竟皇帝兵变到如今,不过半年时间,已经前后发生了数起叛乱,幽州李瑗、王君廓、王诜谋反,宗室李孝常李幼良谋反,泾州燕王李艺谋反,虽然都没溅起什么浪花,可对李世民来说,这依然是深深威胁并困扰着他的。
“朕欲选募忠勇骁健,以充禁军,你以为如何?”李世民问秦琅。
其实在秦琅看来吧,李世民这种种想法,其实就是在走杨广的老路。当年杨坚建隋后,确立了大隋的十二卫四府制度,使的隋朝对军队的掌握力量空前,一改兵为将有,豪强拥有乡兵的这种局面。
隋朝将入卫,兵归府,兵将分离,府兵入民籍,这些制度可谓是直接抽掉了关陇贵族集团的脊梁。
关陇军事贵族们辉煌几代,但到隋朝后,失去了长期直接典兵的权力,又被杜绝了拥有地方乡兵的可能,于是虽然看似依然高高在上十分尊贵,可实际上曾经强悍的代北军头和关陇豪强们联合起来的这支强大政治势力,却直接就失去了根本,这也是他们在隋朝时没落的根本原因。
到了杨广的时候,他更激进,直接在十二卫之外,另起炉灶,建立起骁果军。
骁果军完全就是天子禁军,这是一支招募而来的募兵,募集天下骁勇果敢之兵,故称骁果。
皇帝直接掌握这支兵马,以郎将等直接统领,兵将不再分离,也不听兵部等指挥,从某一方面来讲,这样的骁果军战斗力确实很强,指挥上更灵活,也让皇帝能更直接的统领这些军队。
但是过于激进的改革,又偏遇到隋朝崩溃之时,于是这支骁果最终并没有起到护卫天子的作用,反而在关键之时,弑君了。
也就是因为骁果特殊的指挥体系,让其没有如十二卫一样受到重重管辖、制约,导致骁果的将领们轻易的就能弑君。
但也不能就此说骁果是失败的,毕竟这种招募性质的禁军,在历史上才是真正的存在久远。
隋朝骁果军的失败,只能说是时间还太短,又遇到了坏时候。
当然,骁果军这样的禁军,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募兵、职业兵、常备军,这种军队战斗力会很强,但也容易**,如晚唐的神策军、明朝的京营、清朝的绿营等都是一个德性。还有一个大麻烦,就是这种长期驻于京城的禁军,要是不小心,很容易就往宦官控制的方向发展。
因为这种禁军是天子私军,李世民这样的皇帝还好,若是到以后有些没能力的子孙皇帝,或是一些太年轻的皇帝时,他们往往就会任用自己的亲信家奴来统禁军,而不是交给外姓的将军们。
历朝历代,宦官都是天子的家奴是私人,所以总是更容易得天子的信任。
唐朝的宦官统兵、干政,其实是从唐最盛时的开元皇帝李隆基起的,宦官高力士封大将军,并直接统领飞龙兵,一些小事甚至直接可以替皇帝处置。等安史之乱后,历代皇帝都对统兵将领十分防范,而大肆重用身边的宦官代掌禁军,也就最终变成了禁军长期为宦官集团所有,甚至让他们有了可以废立皇帝的能力。
“怀良?”皇帝疑惑的望向他。
秦琅回过神来,想远了。
“朕欲以募兵来充任禁军,以替代番上的府兵,你以为如何?”皇帝的心思明显,既然要让禁军脱离十二卫体系,那就最好是不用十二卫的兵。
“挺好。”皇帝这样的问话,其实根本就是早就有了决断,所以秦琅也没什么可反对的,他反对也没用。
从另一方面来讲,其实募兵的禁军也并没有什么错,中晚唐后禁军成为动乱之源,那也不过是经念歪了而已,任何朝代,到了中后期,其实都这鬼样。
果然,皇帝马上抛出了许多计划来。
他不但要设羽林、金吾卫,甚至还要把先前驻于皇城宫城里的十二卫的内卫兵,也拟做调整。
十二卫除左右卫有三卫五府外,其余每卫有一个翊府,总共是二十个内卫府,也是轮番当值的。现在李世民打算以这内卫为基础,设立新的军号,也如羽林和金吾卫一样,分设左右,其职责就是驻守皇城,宿卫皇宫。
这样一来,李世民的禁军体系就完整了,左右羽林驻于玄武门外,守卫的是皇城之北,皇帝随时可招。
秦琅的左右金吾卫驻于长安外城,主要负责外城的城防、街巡,负责警卫、治安。
再设一军驻于皇城之内,宿卫宫禁,就完整了。
天子六师,完全听令于皇帝。
而原来的十二卫,则完全退出长安城,驻于郊外。
仅余不统府兵的左右府和左右监门卫负责宫禁门籍和御前仪仗、侍卫。
“臣觉得,不如干脆把左右府和左右监门卫都从兵部划出来,左右府可改为左右千牛卫,统领内卫,仪仗、侍卫,左右监门卫府则只负责宫殿门籍、宫门守卫。”
兵部只管十二卫,不再统四府,而十二卫也只统外府兵,不再统内卫二十府。
既然皇帝想用私兵掌管整个长安,那就随他意,十二卫番上之兵只负责驻于京郊好了。
这么一来,南衙十二卫,北衙则有八卫,实际统兵的是六军,驻北门的左右羽林、驻皇城宫内的左右千牛、驻于长安外城的左右金吾。
李世民果然十分高兴,这正是他所想要的。
他笑着向秦琅提出,要他来上这个奏章,提出这次禁军改编。皇帝意思明确,虽然这北衙天子亲军是他的意思,却要让别人来提,因为这事估计会遇到宰相们的反对。
让秦琅来打头阵,他在后面押阵就好了,万一实在怼不赢宰相们,还可暂时罢兵,也不影响皇帝威严。
不得不说,李世民越来越老辣了。
科举改制,他要秦琅冲锋陷阵,现在要改禁军,他又要秦琅冲阵,真是把秦琅当成搅屎棍了。
可当臣子的很多时候就得为皇帝做这些,做好了那是皇帝的功劳,做不好那是臣子的失职,没办法啊,不但万恶的封建时代是这样,就算是后世的时候也一样,干好了都是老板上司们的事,干不好就是你的锅。
雷霆雨露都是君恩,你还不能有脾气。
“臣明日就上表,不过各军兵额该定何数?”
总不能左右金吾卫三万、左右羽林三万,然后左右千牛卫再三万吧,那样一来以现在朝廷的这点家底根本养不起啊,毕竟这是常备军,是募兵,得发薪水的,不像是番上府兵自备干粮来,就管人家点吃喝。
“你以为呢?”
“陛下,臣以为,兵在精不在多,既然是募兵,那就是常备兵,不用轮番,所以可稍减兵额,比如羽林军有左右屯营、千骑营,那么一营两千兵额,总六千之数如何?”
常驻六千,倒也不少,毕竟不用轮番。
“可!”
“那千牛卫也可按此数设额。”
李世民皱眉,“原诸卫内府有二十府,三卫官也是贵族勋戚子弟的出身之途,你考虑过这个没有?”
“这个倒也好解决,贵族官员子弟的三卫官,可分建亲卫营、勋卫营、翊卫营三营,每营常驻一千人,由原二十府两万三卫侍官们轮流上番值守,另外再设三营,每营也一千人,则是由军中或民州募集骁勇三千另设三营,为常备。”
这样一来,既保留了给贵族勋戚高官子弟们的出身之途,又保证了千牛卫的战斗力。
“好!”李世民很满意这种方案。
“臣以为金吾卫也当裁减些兵额,左金吾卫守九门,右金吾卫巡六街,用不着三万常备。”
李世民道,“金吾卫要负责京师警卫,还要负责维持治安,人手要多些。”
“臣以为每门设一营,一门五百人即可,六街也各设一营,也五百人。”
“九门、六街各设一营,一营还是一千吧。”皇帝最后道,金吾卫等于裁了一半兵额。天子六军加起来总兵额两万七,数量大减,供养开支要大为减少。
皇子、宗室们手里的兵权也都转入了十二卫。
而李世民继位之后,却一直在反向而行。先是北门屯营换上了自己的秦王府旧部,然后又精选百骑,再到把九门守卫和六街巡守的兵马从左右骁卫和左右武候卫中拆出来,划属镇抚司。
一步一步,皇帝正在建立一支完全脱离于兵部、十二卫系统的天子亲军。
到如今,百骑司、镇抚司二司并立,左右羽林军、左右金吾卫设立,左右屯营、千骑营等北衙禁军越发完备起来。
这一切的调整,只为了使的李世民亲自握有这些禁军。
他们是直属于皇帝的亲军,宰相和兵部都无权调动指挥,脱离十二卫体系。
秦琅对此并不反对,一个兵变上位的皇帝缺少安全感,很正常。毕竟皇帝兵变到如今,不过半年时间,已经前后发生了数起叛乱,幽州李瑗、王君廓、王诜谋反,宗室李孝常李幼良谋反,泾州燕王李艺谋反,虽然都没溅起什么浪花,可对李世民来说,这依然是深深威胁并困扰着他的。
“朕欲选募忠勇骁健,以充禁军,你以为如何?”李世民问秦琅。
其实在秦琅看来吧,李世民这种种想法,其实就是在走杨广的老路。当年杨坚建隋后,确立了大隋的十二卫四府制度,使的隋朝对军队的掌握力量空前,一改兵为将有,豪强拥有乡兵的这种局面。
隋朝将入卫,兵归府,兵将分离,府兵入民籍,这些制度可谓是直接抽掉了关陇贵族集团的脊梁。
关陇军事贵族们辉煌几代,但到隋朝后,失去了长期直接典兵的权力,又被杜绝了拥有地方乡兵的可能,于是虽然看似依然高高在上十分尊贵,可实际上曾经强悍的代北军头和关陇豪强们联合起来的这支强大政治势力,却直接就失去了根本,这也是他们在隋朝时没落的根本原因。
到了杨广的时候,他更激进,直接在十二卫之外,另起炉灶,建立起骁果军。
骁果军完全就是天子禁军,这是一支招募而来的募兵,募集天下骁勇果敢之兵,故称骁果。
皇帝直接掌握这支兵马,以郎将等直接统领,兵将不再分离,也不听兵部等指挥,从某一方面来讲,这样的骁果军战斗力确实很强,指挥上更灵活,也让皇帝能更直接的统领这些军队。
但是过于激进的改革,又偏遇到隋朝崩溃之时,于是这支骁果最终并没有起到护卫天子的作用,反而在关键之时,弑君了。
也就是因为骁果特殊的指挥体系,让其没有如十二卫一样受到重重管辖、制约,导致骁果的将领们轻易的就能弑君。
但也不能就此说骁果是失败的,毕竟这种招募性质的禁军,在历史上才是真正的存在久远。
隋朝骁果军的失败,只能说是时间还太短,又遇到了坏时候。
当然,骁果军这样的禁军,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募兵、职业兵、常备军,这种军队战斗力会很强,但也容易**,如晚唐的神策军、明朝的京营、清朝的绿营等都是一个德性。还有一个大麻烦,就是这种长期驻于京城的禁军,要是不小心,很容易就往宦官控制的方向发展。
因为这种禁军是天子私军,李世民这样的皇帝还好,若是到以后有些没能力的子孙皇帝,或是一些太年轻的皇帝时,他们往往就会任用自己的亲信家奴来统禁军,而不是交给外姓的将军们。
历朝历代,宦官都是天子的家奴是私人,所以总是更容易得天子的信任。
唐朝的宦官统兵、干政,其实是从唐最盛时的开元皇帝李隆基起的,宦官高力士封大将军,并直接统领飞龙兵,一些小事甚至直接可以替皇帝处置。等安史之乱后,历代皇帝都对统兵将领十分防范,而大肆重用身边的宦官代掌禁军,也就最终变成了禁军长期为宦官集团所有,甚至让他们有了可以废立皇帝的能力。
“怀良?”皇帝疑惑的望向他。
秦琅回过神来,想远了。
“朕欲以募兵来充任禁军,以替代番上的府兵,你以为如何?”皇帝的心思明显,既然要让禁军脱离十二卫体系,那就最好是不用十二卫的兵。
“挺好。”皇帝这样的问话,其实根本就是早就有了决断,所以秦琅也没什么可反对的,他反对也没用。
从另一方面来讲,其实募兵的禁军也并没有什么错,中晚唐后禁军成为动乱之源,那也不过是经念歪了而已,任何朝代,到了中后期,其实都这鬼样。
果然,皇帝马上抛出了许多计划来。
他不但要设羽林、金吾卫,甚至还要把先前驻于皇城宫城里的十二卫的内卫兵,也拟做调整。
十二卫除左右卫有三卫五府外,其余每卫有一个翊府,总共是二十个内卫府,也是轮番当值的。现在李世民打算以这内卫为基础,设立新的军号,也如羽林和金吾卫一样,分设左右,其职责就是驻守皇城,宿卫皇宫。
这样一来,李世民的禁军体系就完整了,左右羽林驻于玄武门外,守卫的是皇城之北,皇帝随时可招。
秦琅的左右金吾卫驻于长安外城,主要负责外城的城防、街巡,负责警卫、治安。
再设一军驻于皇城之内,宿卫宫禁,就完整了。
天子六师,完全听令于皇帝。
而原来的十二卫,则完全退出长安城,驻于郊外。
仅余不统府兵的左右府和左右监门卫负责宫禁门籍和御前仪仗、侍卫。
“臣觉得,不如干脆把左右府和左右监门卫都从兵部划出来,左右府可改为左右千牛卫,统领内卫,仪仗、侍卫,左右监门卫府则只负责宫殿门籍、宫门守卫。”
兵部只管十二卫,不再统四府,而十二卫也只统外府兵,不再统内卫二十府。
既然皇帝想用私兵掌管整个长安,那就随他意,十二卫番上之兵只负责驻于京郊好了。
这么一来,南衙十二卫,北衙则有八卫,实际统兵的是六军,驻北门的左右羽林、驻皇城宫内的左右千牛、驻于长安外城的左右金吾。
李世民果然十分高兴,这正是他所想要的。
他笑着向秦琅提出,要他来上这个奏章,提出这次禁军改编。皇帝意思明确,虽然这北衙天子亲军是他的意思,却要让别人来提,因为这事估计会遇到宰相们的反对。
让秦琅来打头阵,他在后面押阵就好了,万一实在怼不赢宰相们,还可暂时罢兵,也不影响皇帝威严。
不得不说,李世民越来越老辣了。
科举改制,他要秦琅冲锋陷阵,现在要改禁军,他又要秦琅冲阵,真是把秦琅当成搅屎棍了。
可当臣子的很多时候就得为皇帝做这些,做好了那是皇帝的功劳,做不好那是臣子的失职,没办法啊,不但万恶的封建时代是这样,就算是后世的时候也一样,干好了都是老板上司们的事,干不好就是你的锅。
雷霆雨露都是君恩,你还不能有脾气。
“臣明日就上表,不过各军兵额该定何数?”
总不能左右金吾卫三万、左右羽林三万,然后左右千牛卫再三万吧,那样一来以现在朝廷的这点家底根本养不起啊,毕竟这是常备军,是募兵,得发薪水的,不像是番上府兵自备干粮来,就管人家点吃喝。
“你以为呢?”
“陛下,臣以为,兵在精不在多,既然是募兵,那就是常备兵,不用轮番,所以可稍减兵额,比如羽林军有左右屯营、千骑营,那么一营两千兵额,总六千之数如何?”
常驻六千,倒也不少,毕竟不用轮番。
“可!”
“那千牛卫也可按此数设额。”
李世民皱眉,“原诸卫内府有二十府,三卫官也是贵族勋戚子弟的出身之途,你考虑过这个没有?”
“这个倒也好解决,贵族官员子弟的三卫官,可分建亲卫营、勋卫营、翊卫营三营,每营常驻一千人,由原二十府两万三卫侍官们轮流上番值守,另外再设三营,每营也一千人,则是由军中或民州募集骁勇三千另设三营,为常备。”
这样一来,既保留了给贵族勋戚高官子弟们的出身之途,又保证了千牛卫的战斗力。
“好!”李世民很满意这种方案。
“臣以为金吾卫也当裁减些兵额,左金吾卫守九门,右金吾卫巡六街,用不着三万常备。”
李世民道,“金吾卫要负责京师警卫,还要负责维持治安,人手要多些。”
“臣以为每门设一营,一门五百人即可,六街也各设一营,也五百人。”
“九门、六街各设一营,一营还是一千吧。”皇帝最后道,金吾卫等于裁了一半兵额。天子六军加起来总兵额两万七,数量大减,供养开支要大为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