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死了?”看到田羽的奏疏上写到卢象升壮烈殉国,新任兵部右侍郎陈新甲眉毛不由一挑。他是杨嗣昌的心腹,看到这里,知道此事关系甚大,因此忙将田羽的奏疏装到袖子中,朝着外面喝道:“陈三。”兵部的书吏听到陈新甲招呼,连忙跑了进来,毕恭毕敬的说:“大人有何吩咐。”
“备轿,我要去拜访一下杨嗣昌杨大人。”
陈三答应一声便去准备,兵部衙门与陈新甲的府第离得不远,一路上陈新甲连连催促,用了不到三炷香的时间就到了杨府,陈新甲与杨嗣昌很熟,也不待下人禀报,急匆匆的就朝内院走去。
杨嗣昌正在和几个南方来的官员在客厅喝茶说话,听到陈新甲来访,朝着在座的官员一拱手:“陈大人一来,恐怕是前方战事有了变化,各位的事情我也都了解了,等和其他各部商量后,再行办理。”众人一听杨嗣昌有事,忙纷纷起身告辞。
杨嗣昌一点大学生的架子也无,告罪的说:“本来想着留各位大人在府上吃过晚饭再走,但国事为重,待文弱此间事一了,再行宴请各位大人。”那些官员又谦辞了一番,才鱼贯而去。
杨嗣昌将陈新甲请到密室,通知管家闭门谢客,又打发了伺候的下人,才对陈新甲说:“新甲,什么事情?”
“大人,九台阵亡了。”
“什么?”杨嗣昌闻言不由一震,急道:“消息可确切?”陈新甲将田羽的奏疏递给杨嗣昌,这是潼关镇总兵田羽刚刚送来的奏疏,上面写着卢象升于十几天前在张登阵亡。
杨嗣昌忙接过奏疏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看完后他皱着眉,闭着眼开始沉思起来。杨嗣昌揣度上意,因此主和,而卢象升却是主战,因此两个人就产生了矛盾。本来卢象升是总督天下勤王兵马,但是在杨嗣昌和高起潜的多方阻挠下,根本调动不了其他人的兵马。而杨嗣昌等说服崇祯,将卢象升所部兵马一分为二,jing锐的关宁铁骑全部归高起潜率领,只留给卢象升七八千人。而且保定等府官员听说卢象升与杨嗣昌等不和,更是挤兑卢象升,拒不发饷,使卢象升落入困境,他定下的几条用兵策略一条也没法实现。
而这一次高起潜在庆都不战而溃,致使卢象升被困张登,可以说卢象升的死完完全全的都是因为杨嗣昌和高起潜的掣肘,如果没有他两个人的阻挠,卢象升不一定会战死疆场。
前些ri子田羽的第二次捷报就被杨嗣昌等人压了下来,田羽的功劳不但让杨嗣昌眼红,更让他担心。一旦让崇祯看到左翼军如此不堪一击,那时崇祯一高兴,也许就会变了主意,不再求和,而是主战。现在、朝中的清流、东林对他的意见很大,说他作为兵部尚书畏敌如虎,崇祯那里每天都堆满了弹劾他的疏本,如果不是崇祯竭力回护,恐怕他早毙于刀锯鼎镬之下了。如果崇祯的心思一变,这贻误军机、畏敌不战的罪名足可给他带来滔天的大祸,因此他不想,也不能让一股新的力量崛起,只能百般打压。
可是这个田羽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竟然能生擒了鞑子的扬武大将军,又要献俘阙下,这下子他杨嗣昌再也瞒不住了,再加上卢象升之死,一旦处理不好,帝眷不再,那么他的地位便岌岌可危。因此他不能不仔细的想想办法,应付目前的不利的形势。
更让杨嗣昌烦心的事情还有不少,昨ri他已经接到高起潜的不战而溃的消息,想着不ri便可接到高起潜的奏疏,现在主战派节节胜利,而他们主和派却是连连损兵折将、丢城失地,白白给朝中那帮乌鸦攻击的把柄,现在他可谓步履维艰。
足足过了三炷香的功夫,杨嗣昌才睁开双眼,叹了口气说:“新甲,你对高公一事如何看?”
陈新甲闻言不由沉吟了一下,偷眼看了看杨嗣昌一下,杨嗣昌一脸的淡然,根本就看不出他的想法,只好说:“高公虽然丢掉庆都,但是兵士损折不多,还有一战之力,而卢象升主战误国,所率兵士几乎覆没……”
不待陈新甲说完,杨嗣昌截住说:“我看卢象升未必已经战死。”
陈新甲心中一颤,田羽疏本中已经明确说了卢象升战死,甚至连中了多少箭支都写得清清楚楚,卢象升没有死?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不过他和杨嗣昌接触的时间很长,知道杨嗣昌虽然平时看起来温文尔雅、待下礼遇丝毫不苟,却是yin险狠毒,因此他装作不解的说:“大人的意思是?”
杨嗣昌缓缓站了起来,眼睛盯着陈新甲,不再犹豫:“鞑子势大,高公持重,为保留实力,方才退出庆都以避敌锋。宣大总督卢象升不虑国家大势,沽名钓誉,轻易与虏开战,致使损兵折将,罪无可恕。至于战败身亡,还需严查,也许他畏罪潜逃。”
陈新甲按到杨嗣昌给两人如此定xing,虽然心中也为卢象升大大不平,但是他还要靠着杨嗣昌和高起潜往上爬,因此忙附和着说:“大人所见极是,下官马上派兵部有关职司前去详查此事。”
杨嗣昌估摸了一下现在的形势,鞑子左翼军已经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右翼军一路,敌我力量已经此消彼长,明军已经站了优势,恐怕田羽再立新功,对主和之事产生影响,另外也有着抢功之意。因此又对陈新甲说:“不论卢象升生死,这宣大总督我看就免了罢,明ri早朝,我会保举陈大人接替卢象升为宣大总督,望陈大人不ri南下,整顿兵卒,迅速恢复元气。田羽也暂归陈大人指挥,望陈大人以国家为重,不可浪战,为国家保留一点家当。”
“多谢大人,新甲一定不负大人举荐的一番厚意。”陈新甲一边心中揣测着杨嗣昌的心思,一边表着忠心。
杨嗣昌生怕陈新甲不了解自己的苦衷,又说:“这也是无奈之举,天启元年以来,国家屡次用兵,元气损伤很大。现在流寇四处为祸,鞑子四次劫掠关内,我们既要安内,又要攘外,但我们兵力有限,二者不可兼得。现今灾荒频仍,粮银匮乏,不得不如此为之。攘外必先安内,待剿灭流寇,再打鞑子不迟,虽满朝臣工动辄含沙shè影,交相攻讦,只好利在社稷,我何惧乎。”
“大人深谋远虑,这份苦心自非那些自诩清流的虚谈之辈所能明白。待ri后大功一成,想必那些空谈之辈必哑口无言。大人如此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国,新甲佩服万分。”
“文弱但求心中无愧便是,那些乌鸦想这么说,怎么骂,随他们去吧。”
“备轿,我要去拜访一下杨嗣昌杨大人。”
陈三答应一声便去准备,兵部衙门与陈新甲的府第离得不远,一路上陈新甲连连催促,用了不到三炷香的时间就到了杨府,陈新甲与杨嗣昌很熟,也不待下人禀报,急匆匆的就朝内院走去。
杨嗣昌正在和几个南方来的官员在客厅喝茶说话,听到陈新甲来访,朝着在座的官员一拱手:“陈大人一来,恐怕是前方战事有了变化,各位的事情我也都了解了,等和其他各部商量后,再行办理。”众人一听杨嗣昌有事,忙纷纷起身告辞。
杨嗣昌一点大学生的架子也无,告罪的说:“本来想着留各位大人在府上吃过晚饭再走,但国事为重,待文弱此间事一了,再行宴请各位大人。”那些官员又谦辞了一番,才鱼贯而去。
杨嗣昌将陈新甲请到密室,通知管家闭门谢客,又打发了伺候的下人,才对陈新甲说:“新甲,什么事情?”
“大人,九台阵亡了。”
“什么?”杨嗣昌闻言不由一震,急道:“消息可确切?”陈新甲将田羽的奏疏递给杨嗣昌,这是潼关镇总兵田羽刚刚送来的奏疏,上面写着卢象升于十几天前在张登阵亡。
杨嗣昌忙接过奏疏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看完后他皱着眉,闭着眼开始沉思起来。杨嗣昌揣度上意,因此主和,而卢象升却是主战,因此两个人就产生了矛盾。本来卢象升是总督天下勤王兵马,但是在杨嗣昌和高起潜的多方阻挠下,根本调动不了其他人的兵马。而杨嗣昌等说服崇祯,将卢象升所部兵马一分为二,jing锐的关宁铁骑全部归高起潜率领,只留给卢象升七八千人。而且保定等府官员听说卢象升与杨嗣昌等不和,更是挤兑卢象升,拒不发饷,使卢象升落入困境,他定下的几条用兵策略一条也没法实现。
而这一次高起潜在庆都不战而溃,致使卢象升被困张登,可以说卢象升的死完完全全的都是因为杨嗣昌和高起潜的掣肘,如果没有他两个人的阻挠,卢象升不一定会战死疆场。
前些ri子田羽的第二次捷报就被杨嗣昌等人压了下来,田羽的功劳不但让杨嗣昌眼红,更让他担心。一旦让崇祯看到左翼军如此不堪一击,那时崇祯一高兴,也许就会变了主意,不再求和,而是主战。现在、朝中的清流、东林对他的意见很大,说他作为兵部尚书畏敌如虎,崇祯那里每天都堆满了弹劾他的疏本,如果不是崇祯竭力回护,恐怕他早毙于刀锯鼎镬之下了。如果崇祯的心思一变,这贻误军机、畏敌不战的罪名足可给他带来滔天的大祸,因此他不想,也不能让一股新的力量崛起,只能百般打压。
可是这个田羽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竟然能生擒了鞑子的扬武大将军,又要献俘阙下,这下子他杨嗣昌再也瞒不住了,再加上卢象升之死,一旦处理不好,帝眷不再,那么他的地位便岌岌可危。因此他不能不仔细的想想办法,应付目前的不利的形势。
更让杨嗣昌烦心的事情还有不少,昨ri他已经接到高起潜的不战而溃的消息,想着不ri便可接到高起潜的奏疏,现在主战派节节胜利,而他们主和派却是连连损兵折将、丢城失地,白白给朝中那帮乌鸦攻击的把柄,现在他可谓步履维艰。
足足过了三炷香的功夫,杨嗣昌才睁开双眼,叹了口气说:“新甲,你对高公一事如何看?”
陈新甲闻言不由沉吟了一下,偷眼看了看杨嗣昌一下,杨嗣昌一脸的淡然,根本就看不出他的想法,只好说:“高公虽然丢掉庆都,但是兵士损折不多,还有一战之力,而卢象升主战误国,所率兵士几乎覆没……”
不待陈新甲说完,杨嗣昌截住说:“我看卢象升未必已经战死。”
陈新甲心中一颤,田羽疏本中已经明确说了卢象升战死,甚至连中了多少箭支都写得清清楚楚,卢象升没有死?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不过他和杨嗣昌接触的时间很长,知道杨嗣昌虽然平时看起来温文尔雅、待下礼遇丝毫不苟,却是yin险狠毒,因此他装作不解的说:“大人的意思是?”
杨嗣昌缓缓站了起来,眼睛盯着陈新甲,不再犹豫:“鞑子势大,高公持重,为保留实力,方才退出庆都以避敌锋。宣大总督卢象升不虑国家大势,沽名钓誉,轻易与虏开战,致使损兵折将,罪无可恕。至于战败身亡,还需严查,也许他畏罪潜逃。”
陈新甲按到杨嗣昌给两人如此定xing,虽然心中也为卢象升大大不平,但是他还要靠着杨嗣昌和高起潜往上爬,因此忙附和着说:“大人所见极是,下官马上派兵部有关职司前去详查此事。”
杨嗣昌估摸了一下现在的形势,鞑子左翼军已经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右翼军一路,敌我力量已经此消彼长,明军已经站了优势,恐怕田羽再立新功,对主和之事产生影响,另外也有着抢功之意。因此又对陈新甲说:“不论卢象升生死,这宣大总督我看就免了罢,明ri早朝,我会保举陈大人接替卢象升为宣大总督,望陈大人不ri南下,整顿兵卒,迅速恢复元气。田羽也暂归陈大人指挥,望陈大人以国家为重,不可浪战,为国家保留一点家当。”
“多谢大人,新甲一定不负大人举荐的一番厚意。”陈新甲一边心中揣测着杨嗣昌的心思,一边表着忠心。
杨嗣昌生怕陈新甲不了解自己的苦衷,又说:“这也是无奈之举,天启元年以来,国家屡次用兵,元气损伤很大。现在流寇四处为祸,鞑子四次劫掠关内,我们既要安内,又要攘外,但我们兵力有限,二者不可兼得。现今灾荒频仍,粮银匮乏,不得不如此为之。攘外必先安内,待剿灭流寇,再打鞑子不迟,虽满朝臣工动辄含沙shè影,交相攻讦,只好利在社稷,我何惧乎。”
“大人深谋远虑,这份苦心自非那些自诩清流的虚谈之辈所能明白。待ri后大功一成,想必那些空谈之辈必哑口无言。大人如此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国,新甲佩服万分。”
“文弱但求心中无愧便是,那些乌鸦想这么说,怎么骂,随他们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