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问了什么问题?”在狭小的会议室中,曹平生朝着已经从东光高电内核会中走出的三人问道。
“问了应收账款。”王立松道。
“他们家应收账款什么问题?”曹平生吐出了一口与何羽岩一样的二手烟。
“应收账款占比有点高,平均在40%至50%左右,高于同行业。”
应收账款就是企业已经把货物交出去了,但是客户还没付钱的那部分,这是会计学的一个科目,也是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科目告诉我们客户到底还欠我们多少钱。
此科目相当有意思,因为可以做手脚。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想在上市前拼命虚增收入,夸大自己的赚钱能力,在真金白银拿不回来的情况下,是不是只要虚增应收账款就好了?
因为应收账款不需要钱回来,只需要账面上记着客户还欠我们多少钱。
但实际上,别人是不是真的欠我们钱,我们是不是真的把货物交出去了,甚至别人到底有没有跟我们买货,都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就比如李家人卖香蕉,实际只卖出200块,然后他们账上偏偏记着某某路过的小丫头也买了他们的香蕉,还买了800块,只是一时忘带了没给钱,但香蕉已经交给小丫头了,那么这800块就是已经付出了商品或者劳力所应该获得的钱,也就是所谓的应收账款。
但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小丫头买过他们的香蕉,小姑娘这个人,以及那800块的香蕉,都是李家人自己虚构出来的。
如此以来,实际销售额只有200块,说谎获得的虚增销售额是800块,合计1000块的总收入就出来了。
听上去好棒的样子,这么好的财务造假手段不用白不用,简直是上市必备。
只不过,当市场上的所有公司都想这么用的时候,这个方法的效力就大打折扣了。
因为应收账款会变为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资本监管委员会的重点核查对象。
一家拟上市公司,或者已经上市的公司,在编制年度财务报表的时候,若从应收账款入手造假,说真的,有一点低级。
因为作为投资银行,项目组首先会问:“哦,你说那个小丫头欠你800块是吧?你把她找来,我们访谈一下,跟她本人确认下。”
会计师此时也插话说:“对对,我们跟投行一起给她寄一个函证,让她签字画押,书面确认金额。”
保荐代表人会说:“这个小姑娘无缘无故买你们800块的香蕉用来干什么?她一个人吃得了这么多么?不怕坏么?业务的逻辑合理性在哪里?”
然后券商内核委员会提出反馈问题,请企业和项目组补充落实:“这个小姑娘欠的800块什么时候还?期后回款计划如何?现在已经回了多少?”
通常在企业发生上述虚增应收账款的情况,到该项目上内核会,已经经过了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一分钱没回是不太能说过去的。若企业最终真的一毛钱都收回,且解释不清楚,所有中介的结论都会是:这个收入八成不靠谱,假的!
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如果想要造假,先要买通一个小姑娘,然后让她按照自己的说辞,接受投资银行的访谈。
然后这个小姑娘还要承担法律风险,在函证上签字画押,这时候她往往就不敢了,因为人都是要自保的。
但是没办法因为我们一定要造假,于是我们就给小姑娘200块让她硬是签字画押(假设200块她愿意干的话)。
然后还没完,小姑娘这边兜住了,每隔一两个月投资银行和会计师事务所就会问你,“钱回来没有?你们那个回款计划怎么都不按期执行?”
不过就是卖个香蕉,要吃人家早吃完了,太久不给钱确实说不过去。
于是我们就从私房钱里每月拿出一百元给小姑娘,再让她打钱给公司,一个月一百,几个月撑到内核我们会发现,晕死!都已经超过原来自己想要虚增的800块了!
这800块还是得自掏腰包付给公司的,而且老是拜托人家小姑娘转钱,做这种见不得人的事情,手续费啊人情费啊肯定少不了,过年过节还要请人家吃饭送礼,嘘寒问暖,回头一想,这造假成本太高了!不搞了不搞了!
或者实在要搞也可以,搞少一点,就说虚增20块好了。
当然,搞少了,你自己也觉得不值。
为了20块钱去买通一个小姑娘,然后今后还要装作假装回款的样子,太累了,而且最关键是,最后的最后,钱还是得回来。
综上所述,从应收账款这个会计科目下手去虚增收入,第一成本大,第二众目睽睽,实在算不得高明。
只不过,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公司在刚上市的时候,就会使用高级的造假手段,毕竟很多企业家都是前期埋头创业,做到要上市了自身的财务知识也是小白一个,尤其是那些原先没有经历过上市阶段的财务人员。
想要让财务总监帮你造假,那首先这个人得是你十分信得过的人,不是亲戚就是亲信,否则人家转身把你卖了,怎么哭都不知道;
其次,这个财务总监不仅专业能力要极强,胆子还得特别大,因为一旦传出某家企业财务造假,这家企业的财务总监基本就是职业生涯彻底断送的下场。
最后,造假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系列经办人的事情。
要虚增收入,虚增应收账款,合同得是假的,产品发货单得是假的,运输单据也要配套做假的(不然证明不了货物出去了),客户的签收单也要是假的(不然证明不了客户已经签收了)。
这一系列的假单据,都是由一条链上的人完成的,这条链上的人,当然你都要打点好了。
这么一想,造个假仿佛更难了!
不过,尽管造假之路如此坎坷,依然有不少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巨额红利面前放下了道德与操守,前赴后继。
所以,应收账款这类容易操纵的会计科目,就是投资银行的常规尽调内容,一旦发现异常,不能解释,不合逻辑,钱回不来的情况,都是投行内核会或者监督机构发审会的重点关注事项。
“问了应收账款。”王立松道。
“他们家应收账款什么问题?”曹平生吐出了一口与何羽岩一样的二手烟。
“应收账款占比有点高,平均在40%至50%左右,高于同行业。”
应收账款就是企业已经把货物交出去了,但是客户还没付钱的那部分,这是会计学的一个科目,也是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科目告诉我们客户到底还欠我们多少钱。
此科目相当有意思,因为可以做手脚。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想在上市前拼命虚增收入,夸大自己的赚钱能力,在真金白银拿不回来的情况下,是不是只要虚增应收账款就好了?
因为应收账款不需要钱回来,只需要账面上记着客户还欠我们多少钱。
但实际上,别人是不是真的欠我们钱,我们是不是真的把货物交出去了,甚至别人到底有没有跟我们买货,都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就比如李家人卖香蕉,实际只卖出200块,然后他们账上偏偏记着某某路过的小丫头也买了他们的香蕉,还买了800块,只是一时忘带了没给钱,但香蕉已经交给小丫头了,那么这800块就是已经付出了商品或者劳力所应该获得的钱,也就是所谓的应收账款。
但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小丫头买过他们的香蕉,小姑娘这个人,以及那800块的香蕉,都是李家人自己虚构出来的。
如此以来,实际销售额只有200块,说谎获得的虚增销售额是800块,合计1000块的总收入就出来了。
听上去好棒的样子,这么好的财务造假手段不用白不用,简直是上市必备。
只不过,当市场上的所有公司都想这么用的时候,这个方法的效力就大打折扣了。
因为应收账款会变为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资本监管委员会的重点核查对象。
一家拟上市公司,或者已经上市的公司,在编制年度财务报表的时候,若从应收账款入手造假,说真的,有一点低级。
因为作为投资银行,项目组首先会问:“哦,你说那个小丫头欠你800块是吧?你把她找来,我们访谈一下,跟她本人确认下。”
会计师此时也插话说:“对对,我们跟投行一起给她寄一个函证,让她签字画押,书面确认金额。”
保荐代表人会说:“这个小姑娘无缘无故买你们800块的香蕉用来干什么?她一个人吃得了这么多么?不怕坏么?业务的逻辑合理性在哪里?”
然后券商内核委员会提出反馈问题,请企业和项目组补充落实:“这个小姑娘欠的800块什么时候还?期后回款计划如何?现在已经回了多少?”
通常在企业发生上述虚增应收账款的情况,到该项目上内核会,已经经过了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一分钱没回是不太能说过去的。若企业最终真的一毛钱都收回,且解释不清楚,所有中介的结论都会是:这个收入八成不靠谱,假的!
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如果想要造假,先要买通一个小姑娘,然后让她按照自己的说辞,接受投资银行的访谈。
然后这个小姑娘还要承担法律风险,在函证上签字画押,这时候她往往就不敢了,因为人都是要自保的。
但是没办法因为我们一定要造假,于是我们就给小姑娘200块让她硬是签字画押(假设200块她愿意干的话)。
然后还没完,小姑娘这边兜住了,每隔一两个月投资银行和会计师事务所就会问你,“钱回来没有?你们那个回款计划怎么都不按期执行?”
不过就是卖个香蕉,要吃人家早吃完了,太久不给钱确实说不过去。
于是我们就从私房钱里每月拿出一百元给小姑娘,再让她打钱给公司,一个月一百,几个月撑到内核我们会发现,晕死!都已经超过原来自己想要虚增的800块了!
这800块还是得自掏腰包付给公司的,而且老是拜托人家小姑娘转钱,做这种见不得人的事情,手续费啊人情费啊肯定少不了,过年过节还要请人家吃饭送礼,嘘寒问暖,回头一想,这造假成本太高了!不搞了不搞了!
或者实在要搞也可以,搞少一点,就说虚增20块好了。
当然,搞少了,你自己也觉得不值。
为了20块钱去买通一个小姑娘,然后今后还要装作假装回款的样子,太累了,而且最关键是,最后的最后,钱还是得回来。
综上所述,从应收账款这个会计科目下手去虚增收入,第一成本大,第二众目睽睽,实在算不得高明。
只不过,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公司在刚上市的时候,就会使用高级的造假手段,毕竟很多企业家都是前期埋头创业,做到要上市了自身的财务知识也是小白一个,尤其是那些原先没有经历过上市阶段的财务人员。
想要让财务总监帮你造假,那首先这个人得是你十分信得过的人,不是亲戚就是亲信,否则人家转身把你卖了,怎么哭都不知道;
其次,这个财务总监不仅专业能力要极强,胆子还得特别大,因为一旦传出某家企业财务造假,这家企业的财务总监基本就是职业生涯彻底断送的下场。
最后,造假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系列经办人的事情。
要虚增收入,虚增应收账款,合同得是假的,产品发货单得是假的,运输单据也要配套做假的(不然证明不了货物出去了),客户的签收单也要是假的(不然证明不了客户已经签收了)。
这一系列的假单据,都是由一条链上的人完成的,这条链上的人,当然你都要打点好了。
这么一想,造个假仿佛更难了!
不过,尽管造假之路如此坎坷,依然有不少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巨额红利面前放下了道德与操守,前赴后继。
所以,应收账款这类容易操纵的会计科目,就是投资银行的常规尽调内容,一旦发现异常,不能解释,不合逻辑,钱回不来的情况,都是投行内核会或者监督机构发审会的重点关注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