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兵进石会关
十月的河东,大地一片萧疏,黄土塬黄土垄上尽是些枯草,只是在稍微高峻一些的山上才有连片的树木,而且还是时近立冬却依然苍翠的松柏。(赢q币,)
一队人马在山间峡谷中穿行,虽然队伍的前后都撒出去了大量的斥候,就连两边的山头都有步卒扫荡过了,一直伴随先锋旗行动的河东行营先锋都指挥使王廷义仍然是目光灼灼地巡视着周围的群山,似乎是在随时警戒着有北汉军突然从哪个山头上冒出来,又似乎是在期待着这样的结果。
不过无论王廷义是在警戒还是在期待,北汉军终究还是没有让他如愿,河东行营先锋大军从潞州启程,沿途都没有遭遇到什么强烈的抵抗,即便是进入这段狭长山谷的昂车关那里,北汉的守军都只有两个指挥,先锋部队当中的殿前司控鹤军只是一个冲击,昂车关就宣告易主了。
山谷狭长,先锋部队的行军阵列根本就摆不开,从前方斥候那边传来的旗语始终都是在通报道路仅能容三列或者四列纵队前行——当然,这已经比天井关和壶关的羊肠坂道好得太多了,在那几个地方最多也就是可以容许两列纵队通过而已,个别险隘处甚至只能让一列纵队通行。
好在两个羊肠坂道都在大周的绝对掌控之中,而大周与河东分占的井陉则和眼下的这个山谷差不多宽敞,至少都可以让一辆马车顺畅地跑起来。
当然,井陉那边怎么样,到底好不好通行,北汉军对井陉口的防御是否坚强,这些都无需王廷义来操心,那是归石岭关都部署李重进管的事情,王廷义作为河东行营的先锋都指挥使,只要能够保证河东行营的大军顺利通过昂车关到石会关的这一段山谷以及随后的团柏谷,最终能够平安地抵达太原城下,他就算是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眼下来看,这一路相当安全,山谷之中没有北汉军堵路,两侧的山上更没有伏兵,通行起来居然比他们九月份走羊肠坂道的时候还要轻快,也就是因为沿途都必须加强警戒,行军速度终究要比走羊肠坂道的时候缓慢持重。(.赢q币,)
“副帅,天黑之前应该能够赶到石会关吧?俺们可是为了穿过这个山谷,大清早就在昂车关启程了,这谷道比羊肠坂道宽敞不少,走起来没有什么障碍,就是一路上要小心提防河东军的伏兵袭扰,这才有些慢慢吞吞的。”
说话的是先锋副都指挥使崔彦进,河东行营虽然是由殿前军与侍卫亲军的步军混合编组的,不过虎捷军的主力都跟随着行营大部队行动,先锋部队这里全部是殿前军,所以殿前都虞候崔彦进还是按照往常的习惯称呼着王廷义在殿前司的军职。
“就是啊……这谷道说是说比羊肠坂道要宽敞,不过儿郎们还是得牵着马行军,这些日子不得尽兴还是快些冲过去拿下石会关的好,等到大军过了团柏谷,就可以在太原南面的平地上好好地松一松筋骨。”
殿前司铁骑左厢都指挥使党进一边大声地发着牢骚,一边在马上扭了扭脖子。铁骑军这一路上都是牵马而行,却也不妨碍几个将官始终都骑着马,不过山谷的局促和逐渐深入敌境之后的行军之谨慎,仍然让党进憋闷得慌,这个时候他就盼着能有一支北汉军前来挑战,好让他尽情地冲杀一番。当然,党进虽然为人戆直,却也不傻,他也是懂得将这种愿望搁到儿郎们头上去的。
“呵呵,不必心急,照眼下的行军速度来看,我军定能赶到石会关宿营,不至于窝在山谷中草草露宿。不过我军现在终究是在敌境内行军,而且又是身处狭谷之中,哪怕是河东军一路上都是闻风而逃呢,我军自己还是不能放松了警戒。这也就是昭义军数年来屡屡深入河东境,攻拔其山寨直到石会关一线,这才让河东军不敢死守昂车关,而且对山谷沿线的山寨都已经放弃了,不然这一路上还有得仗打的。”
王廷义笑呵呵地回应了崔彦进几句话,然后再转头对党进笑言:“你这鲁莽厮杀汉,也不要借着儿郎们的由头发燥了,若是在中军待得厌了,你完全可以和右厢的刘廷翰换一换位置么……”
崔彦进笑了笑没再说话,党进闻言却是缩了缩头:“俺可没有待得厌了……和右厢都校换位置么?给全军开路的事情更是繁琐,远处的斥候都要操心,比不能打仗还要憋闷啊。”
听到王廷义让他和刘廷翰换个位置,党进才不愿意呢,如果说他们这支部队是河东行营大军的先锋的话,那么刘廷翰现在正率领属下担任着这支部队自己的先锋,眼下就在前面开路呢,这种活计党进可不稀罕干。
在敌境当中行军需要严斥候,对于山谷地形不能避开的话,那么通过山谷也必须要快,还要广派斥候前出查探和登高警戒,这样的道理党进也是懂的,不过这种十分繁琐的事情比在中军无所事事还要憋闷,他才不愿意主动揽到自己身上来呢。
王廷义微微地笑了一下,心说果然如此,也就不再继续和党进啰嗦,而是又恢复到了方才的状态,目光灼灼地巡视着前方与左右的情状。
…………
“报前方石会关有上千敌军驻守,正正扼住了谷口,谷外似乎还有数千河东军封路,打着伪汉侍卫亲军的旗号,前军应当如何行动,还请副帅定夺”
从前面奔回的旗牌虞候打破了中军的沉闷,前军碰到的情况比较复杂,用简单的旗语已经不方便表述清楚了,所以刘廷翰还是遣了一个旗牌虞候赶回中军进行详细汇报。正在赶路的军将一个个边走边对着先锋旗左近探头探脑的,都想看看副帅对这种状况会怎么应对。山谷东南入口的昂车关只不过一鼓而下,西北出口的石会关又会怎样呢?
比起昂车关来,这石会关的守军也不多嘛……就是两边的地势略有不同,昂车关背靠群山,前面则是一片开阔地,当时控鹤军展开得相当好,所以一个波次的冲锋就全体扑到了关下,外加铁骑军掠阵,让守军心惊胆裂,于转瞬间崩溃;石会关则是平地在其身后,谷口在其控扼之下,铁骑军在这种地形下基本上是派不上用场的,控鹤军也必须翻山才能接近,比较难以展开兵力,所以不是那么好打的。
不过石会关的守军也只有上千人,虽然占着绝对的地利,众人却是一点都不担心,倒是听说谷口外面还有一支打着河东侍卫亲军旗号的部队?这却是一个小麻烦,不知道他们要干啥,是进入石会关增强当地的防御力量,还是封锁住谷口甚至想要趁着控鹤军攻打石会关的时候冲杀进谷?
“命令全军止步,先在原地歇息片刻,召集众将到中军来会商对敌之策。”
王廷义倒是平静得很,石会关现在的形势完全就是运筹司诸多预案当中的一种,根本就不需要他临时花费大量的心思去琢磨对策。运筹司就河东之战进行战略战术推演的那一个月里面,他也是作为殿前司的主要将领参与进去了的,当时运筹司的那些工作量历历在目,他们构想的种种形势变化,几乎可以说覆盖了绝大多数的战场变化可能性——只要是参与的那些军将们想得到的。
眼下前军遭遇到的石会关形势,就完全落入了运筹司的计算当中,而且是一种可能性颇高的变化,当时运筹司对此进行了许多推演,王廷义完全可以拿过来稍微修改一下细节就用上去。
有了侦谍司和运筹司,只要不是敌国突然入侵,而是本方发起的有备之战,光是那些林林总总的作战方案及不同推演,就可以省下前线将领太多的脑筋了,可以让前线将领的决断下得更快,对作战结果更有把握。
其实就连所谓的“敌国突然入侵”,在侦谍司和运筹司面前大多都算不上突然吧?王廷义根据自己那些天和运筹司的军咨虞候们的接触,深信这些经常异想天开的“武进士”肯定根据侦谍司提供的情报构思过许多突发状况,在他们闲得无聊的时候,再怎么匪夷所思的敌国入侵或者内部反乱,这些人恐怕都能够想到的吧?
在等待众将会齐的时候,王廷义倒是把心思转到了运筹司上面去,越想越是对皇帝设立这种机构的做法感到叹服。
…………
谷外,数千马步军排着整齐的阵列封住了谷口,其中三千步军居中,以劲弩直对山谷出口,而千余马军则护住了步军的侧翼。在步军劲弩阵列的后方,一面“侍卫亲军”字样的大纛和一面“刘”字大旗并排竖立,在军阵当中迎风飘扬,在大纛的旁边,一个三十六七岁的魁伟军汉端坐在马上,一身乌黑闪亮的甲胄,胯下坐骑极为雄骏,此时正冷冷地注视着谷口,随时准备因谷内敌军的动向而作出及时的应变。
十月的河东,大地一片萧疏,黄土塬黄土垄上尽是些枯草,只是在稍微高峻一些的山上才有连片的树木,而且还是时近立冬却依然苍翠的松柏。(赢q币,)
一队人马在山间峡谷中穿行,虽然队伍的前后都撒出去了大量的斥候,就连两边的山头都有步卒扫荡过了,一直伴随先锋旗行动的河东行营先锋都指挥使王廷义仍然是目光灼灼地巡视着周围的群山,似乎是在随时警戒着有北汉军突然从哪个山头上冒出来,又似乎是在期待着这样的结果。
不过无论王廷义是在警戒还是在期待,北汉军终究还是没有让他如愿,河东行营先锋大军从潞州启程,沿途都没有遭遇到什么强烈的抵抗,即便是进入这段狭长山谷的昂车关那里,北汉的守军都只有两个指挥,先锋部队当中的殿前司控鹤军只是一个冲击,昂车关就宣告易主了。
山谷狭长,先锋部队的行军阵列根本就摆不开,从前方斥候那边传来的旗语始终都是在通报道路仅能容三列或者四列纵队前行——当然,这已经比天井关和壶关的羊肠坂道好得太多了,在那几个地方最多也就是可以容许两列纵队通过而已,个别险隘处甚至只能让一列纵队通行。
好在两个羊肠坂道都在大周的绝对掌控之中,而大周与河东分占的井陉则和眼下的这个山谷差不多宽敞,至少都可以让一辆马车顺畅地跑起来。
当然,井陉那边怎么样,到底好不好通行,北汉军对井陉口的防御是否坚强,这些都无需王廷义来操心,那是归石岭关都部署李重进管的事情,王廷义作为河东行营的先锋都指挥使,只要能够保证河东行营的大军顺利通过昂车关到石会关的这一段山谷以及随后的团柏谷,最终能够平安地抵达太原城下,他就算是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眼下来看,这一路相当安全,山谷之中没有北汉军堵路,两侧的山上更没有伏兵,通行起来居然比他们九月份走羊肠坂道的时候还要轻快,也就是因为沿途都必须加强警戒,行军速度终究要比走羊肠坂道的时候缓慢持重。(.赢q币,)
“副帅,天黑之前应该能够赶到石会关吧?俺们可是为了穿过这个山谷,大清早就在昂车关启程了,这谷道比羊肠坂道宽敞不少,走起来没有什么障碍,就是一路上要小心提防河东军的伏兵袭扰,这才有些慢慢吞吞的。”
说话的是先锋副都指挥使崔彦进,河东行营虽然是由殿前军与侍卫亲军的步军混合编组的,不过虎捷军的主力都跟随着行营大部队行动,先锋部队这里全部是殿前军,所以殿前都虞候崔彦进还是按照往常的习惯称呼着王廷义在殿前司的军职。
“就是啊……这谷道说是说比羊肠坂道要宽敞,不过儿郎们还是得牵着马行军,这些日子不得尽兴还是快些冲过去拿下石会关的好,等到大军过了团柏谷,就可以在太原南面的平地上好好地松一松筋骨。”
殿前司铁骑左厢都指挥使党进一边大声地发着牢骚,一边在马上扭了扭脖子。铁骑军这一路上都是牵马而行,却也不妨碍几个将官始终都骑着马,不过山谷的局促和逐渐深入敌境之后的行军之谨慎,仍然让党进憋闷得慌,这个时候他就盼着能有一支北汉军前来挑战,好让他尽情地冲杀一番。当然,党进虽然为人戆直,却也不傻,他也是懂得将这种愿望搁到儿郎们头上去的。
“呵呵,不必心急,照眼下的行军速度来看,我军定能赶到石会关宿营,不至于窝在山谷中草草露宿。不过我军现在终究是在敌境内行军,而且又是身处狭谷之中,哪怕是河东军一路上都是闻风而逃呢,我军自己还是不能放松了警戒。这也就是昭义军数年来屡屡深入河东境,攻拔其山寨直到石会关一线,这才让河东军不敢死守昂车关,而且对山谷沿线的山寨都已经放弃了,不然这一路上还有得仗打的。”
王廷义笑呵呵地回应了崔彦进几句话,然后再转头对党进笑言:“你这鲁莽厮杀汉,也不要借着儿郎们的由头发燥了,若是在中军待得厌了,你完全可以和右厢的刘廷翰换一换位置么……”
崔彦进笑了笑没再说话,党进闻言却是缩了缩头:“俺可没有待得厌了……和右厢都校换位置么?给全军开路的事情更是繁琐,远处的斥候都要操心,比不能打仗还要憋闷啊。”
听到王廷义让他和刘廷翰换个位置,党进才不愿意呢,如果说他们这支部队是河东行营大军的先锋的话,那么刘廷翰现在正率领属下担任着这支部队自己的先锋,眼下就在前面开路呢,这种活计党进可不稀罕干。
在敌境当中行军需要严斥候,对于山谷地形不能避开的话,那么通过山谷也必须要快,还要广派斥候前出查探和登高警戒,这样的道理党进也是懂的,不过这种十分繁琐的事情比在中军无所事事还要憋闷,他才不愿意主动揽到自己身上来呢。
王廷义微微地笑了一下,心说果然如此,也就不再继续和党进啰嗦,而是又恢复到了方才的状态,目光灼灼地巡视着前方与左右的情状。
…………
“报前方石会关有上千敌军驻守,正正扼住了谷口,谷外似乎还有数千河东军封路,打着伪汉侍卫亲军的旗号,前军应当如何行动,还请副帅定夺”
从前面奔回的旗牌虞候打破了中军的沉闷,前军碰到的情况比较复杂,用简单的旗语已经不方便表述清楚了,所以刘廷翰还是遣了一个旗牌虞候赶回中军进行详细汇报。正在赶路的军将一个个边走边对着先锋旗左近探头探脑的,都想看看副帅对这种状况会怎么应对。山谷东南入口的昂车关只不过一鼓而下,西北出口的石会关又会怎样呢?
比起昂车关来,这石会关的守军也不多嘛……就是两边的地势略有不同,昂车关背靠群山,前面则是一片开阔地,当时控鹤军展开得相当好,所以一个波次的冲锋就全体扑到了关下,外加铁骑军掠阵,让守军心惊胆裂,于转瞬间崩溃;石会关则是平地在其身后,谷口在其控扼之下,铁骑军在这种地形下基本上是派不上用场的,控鹤军也必须翻山才能接近,比较难以展开兵力,所以不是那么好打的。
不过石会关的守军也只有上千人,虽然占着绝对的地利,众人却是一点都不担心,倒是听说谷口外面还有一支打着河东侍卫亲军旗号的部队?这却是一个小麻烦,不知道他们要干啥,是进入石会关增强当地的防御力量,还是封锁住谷口甚至想要趁着控鹤军攻打石会关的时候冲杀进谷?
“命令全军止步,先在原地歇息片刻,召集众将到中军来会商对敌之策。”
王廷义倒是平静得很,石会关现在的形势完全就是运筹司诸多预案当中的一种,根本就不需要他临时花费大量的心思去琢磨对策。运筹司就河东之战进行战略战术推演的那一个月里面,他也是作为殿前司的主要将领参与进去了的,当时运筹司的那些工作量历历在目,他们构想的种种形势变化,几乎可以说覆盖了绝大多数的战场变化可能性——只要是参与的那些军将们想得到的。
眼下前军遭遇到的石会关形势,就完全落入了运筹司的计算当中,而且是一种可能性颇高的变化,当时运筹司对此进行了许多推演,王廷义完全可以拿过来稍微修改一下细节就用上去。
有了侦谍司和运筹司,只要不是敌国突然入侵,而是本方发起的有备之战,光是那些林林总总的作战方案及不同推演,就可以省下前线将领太多的脑筋了,可以让前线将领的决断下得更快,对作战结果更有把握。
其实就连所谓的“敌国突然入侵”,在侦谍司和运筹司面前大多都算不上突然吧?王廷义根据自己那些天和运筹司的军咨虞候们的接触,深信这些经常异想天开的“武进士”肯定根据侦谍司提供的情报构思过许多突发状况,在他们闲得无聊的时候,再怎么匪夷所思的敌国入侵或者内部反乱,这些人恐怕都能够想到的吧?
在等待众将会齐的时候,王廷义倒是把心思转到了运筹司上面去,越想越是对皇帝设立这种机构的做法感到叹服。
…………
谷外,数千马步军排着整齐的阵列封住了谷口,其中三千步军居中,以劲弩直对山谷出口,而千余马军则护住了步军的侧翼。在步军劲弩阵列的后方,一面“侍卫亲军”字样的大纛和一面“刘”字大旗并排竖立,在军阵当中迎风飘扬,在大纛的旁边,一个三十六七岁的魁伟军汉端坐在马上,一身乌黑闪亮的甲胄,胯下坐骑极为雄骏,此时正冷冷地注视着谷口,随时准备因谷内敌军的动向而作出及时的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