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李氏宗房-回到古代当兽医 小说txt下载
第二百九十一章 李氏宗房-回到古代当兽医 小说txt下载-回到古代开书院-笔趣阁
回到古代开书院
作者:云上的悠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圣朝大运河共有七段,其中,济宁是鲁运河沿线最大的码头。是以,距京城千余里的济宁府,入京极为快捷。傅振羽产下双生子一事不到十日,李氏宗族便已收到了消息。
李阁老只得两位嫡子,才干一般的长子,儿孙运比较好。时至今日,孙子嫡庶加起来十一个,曾孙子四个。原大老爷,因为得了曾孙子,已晋升老太爷。对比之下,二房就弱爆了。爷这一辈上,只李子坚一个不说,在这之前,二十七岁的人了,只得一女。
如今一次得了两个儿子,族长笑眯眯地,踱着悠闲的步伐,向着李子坚大伯父这一房出发。
三年前,李子坚答应不追究大老太爷的过失,前提是他必须致仕。
大老太爷应承下来,并在致仕之前,将三次会试皆落第的长子,弄到了江西做知县。而后,老人家在老宅一心一意地教养儿孙。今年乡试,李二老爷和大老太爷的长孙李朗都要参加。
如今乡试在即,祖孙三人都很紧张。
是以,见几日才从大房要走了五百两银子的族长又来了,大老太爷当即落了脸:“五堂兄又来要银子不成?”
“怎会?”否认是族长拿手好戏,他笑呵呵地说,“今日过来,是告诉你件喜事。固侄儿媳妇,月初才生了两个儿子,我来找你商量下满月礼的事。”
大老太爷心中冷笑。
什么商量?不过是想像去年李星卓的满月礼那般,由自家一起出了宗房的那一份,要大房出钱,给宗房做脸罢了!一次一次地,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李家十几个房头,在李阁老之前,只出了如今族长的嫡亲祖父一个举人。李阁老年幼丧父,和寡母两个,靠着族中接济活了下来。因在族学里表现出色,被举人伯父养在跟前。后来的事,证明着老族长的眼光极佳。一是李阁老成才了,二是李阁老,活着一日便回报宗族一日。
几十年下来,宗族早已没了老族长在时的风采,全凭着李阁老知恩善报的情意罢了。李阁老感恩伯父当年的善举,可老族长的子孙却不争气。李阁老旅居京师十几年,除了添了一千亩祭田外,每年送往族学的银子,从未晚过。然则,除了李阁老这一房,其他房头二十年未出过一个举人。
李阁老没养出家族上进子弟,却养得宗房成了贪吃蛇。在李阁老父子过世后,大老太爷成了李家最出息的人,族长一面巴结着一面继续薅福利。大老太爷反应过来后,又到了李子坚反攻之际。不得已,他拿了大笔的银子,稳住了族长。
然后,李子坚单打独斗不到半年,突然改口,声称不再追究他的过错,只让他致仕,保李氏一族名声。
大老太爷彼时已经五十有五,也是在后来才明白,便是没有他“大义灭亲”的举动,只无了父亲兄弟帮衬后,他的仕途便难得紧。大老太爷自知仕途没了前景,又想着自家这一门子嗣虽多,却不及二房李子坚一个上进,是该好好教导了。
因着这般想法,大老太爷才应了下来。
而今想来,便是李子坚的一招以退为进,让他退到无路可退,满盘皆输!这个侄儿,果然和他爹一样,都是极狠之人!可这么多年了,大老太爷也已习惯了父亲兄弟的狠厉,侄儿这点子小打小闹,他受得住。
对比之下,宗房就恶心了。上上下下没一个出息的,就只会啃他们这一房头的肉,吸他们的血。而族长拿捏的,不过是他当年犯下的过错罢了。
气愤到了极点,躲了这两年的大老太爷,忽然有了主意。当即收拾不满,直接对族长道:“确实是件喜事,这是我弟弟的头一个孙子,赶不上洗三就罢了,满月定是要亲自到场的。五堂兄这里,或是别个,有需要带礼的,只管让人送来,我顺路带进京。”
读书不多、花花肠子不少的族长,一下就明白他的意思。也不恼,反而一脸善意地提醒:“固侄儿那里,不喜见十一弟你呢。”
他不恼,大老太爷更不恼,浑然不在意道:“我是他亲伯父,只要他还做官,就得敬着我。再说了,我是他亲伯父,又有什么话是爷俩不能说透的呢?”
族长对李子坚不如大老太爷熟,闻言色变。
大老太爷抓住机会,和太老太太两个一商议,大老太太道:“草场胡同那里,我还有座四进的陪嫁宅子。恰我妹子前日来信,她们家八月也要进京。待老二和朗哥儿乡试过后,我们不妨入京住几年,两头亲戚都亲近一下。”
李阁老绝大多数财产都在大老太爷手里不说,他做知府十几年,不知捞了多少。便是朝廷收了李家原来的宅邸,大老太爷也不需要去住媳妇的陪嫁,因道:“当初父亲给老二准备的宅子在开道街在府城东北;草场胡同则在西南,两处着实远了点,不拘东城哪里,拿日前才备好的那两万两买一宅就是了。”
长房无庶子,只三个庶女,早嫁了出去。不管是买宅子还是什么,理论上来说都是大老太太子孙的。可这两年见家里只进不出,甚是着急。她废了不知多少口舌,才说动了老太爷凑银子买田。
这下倒好,全给宅子服务了。
大老太爷见老伴不愉,知她心中所想,便道:“你的陪嫁宅子一时半伙用不上,不若卖了,添一些田产,你的嫁妆也有进项的。”
大老太太一想也是,这才应了。
大老太爷又道:“我留下陪两个孩子乡试,你先带着管事、胡氏先入京,借着满月礼,去固侄儿媳妇那里探探口风,顺便处理宅子的事。待乡试结束,我再带着其他人入京与你汇合。”
大房两口子分开行事许久,大老太爷对妻子信任,大老太太也习以为常。老太太一边挑人收拾行囊,一面给自家妹子去了信,告诉她自家也要入京的事。两个老姐妹一合计,干脆将两家宅子安在一处,互相有个照应不说,还方便亲近。
时进八月,秋风乍起,竹叶始黄之际,双胞胎满月了。
李阁老只得两位嫡子,才干一般的长子,儿孙运比较好。时至今日,孙子嫡庶加起来十一个,曾孙子四个。原大老爷,因为得了曾孙子,已晋升老太爷。对比之下,二房就弱爆了。爷这一辈上,只李子坚一个不说,在这之前,二十七岁的人了,只得一女。
如今一次得了两个儿子,族长笑眯眯地,踱着悠闲的步伐,向着李子坚大伯父这一房出发。
三年前,李子坚答应不追究大老太爷的过失,前提是他必须致仕。
大老太爷应承下来,并在致仕之前,将三次会试皆落第的长子,弄到了江西做知县。而后,老人家在老宅一心一意地教养儿孙。今年乡试,李二老爷和大老太爷的长孙李朗都要参加。
如今乡试在即,祖孙三人都很紧张。
是以,见几日才从大房要走了五百两银子的族长又来了,大老太爷当即落了脸:“五堂兄又来要银子不成?”
“怎会?”否认是族长拿手好戏,他笑呵呵地说,“今日过来,是告诉你件喜事。固侄儿媳妇,月初才生了两个儿子,我来找你商量下满月礼的事。”
大老太爷心中冷笑。
什么商量?不过是想像去年李星卓的满月礼那般,由自家一起出了宗房的那一份,要大房出钱,给宗房做脸罢了!一次一次地,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李家十几个房头,在李阁老之前,只出了如今族长的嫡亲祖父一个举人。李阁老年幼丧父,和寡母两个,靠着族中接济活了下来。因在族学里表现出色,被举人伯父养在跟前。后来的事,证明着老族长的眼光极佳。一是李阁老成才了,二是李阁老,活着一日便回报宗族一日。
几十年下来,宗族早已没了老族长在时的风采,全凭着李阁老知恩善报的情意罢了。李阁老感恩伯父当年的善举,可老族长的子孙却不争气。李阁老旅居京师十几年,除了添了一千亩祭田外,每年送往族学的银子,从未晚过。然则,除了李阁老这一房,其他房头二十年未出过一个举人。
李阁老没养出家族上进子弟,却养得宗房成了贪吃蛇。在李阁老父子过世后,大老太爷成了李家最出息的人,族长一面巴结着一面继续薅福利。大老太爷反应过来后,又到了李子坚反攻之际。不得已,他拿了大笔的银子,稳住了族长。
然后,李子坚单打独斗不到半年,突然改口,声称不再追究他的过错,只让他致仕,保李氏一族名声。
大老太爷彼时已经五十有五,也是在后来才明白,便是没有他“大义灭亲”的举动,只无了父亲兄弟帮衬后,他的仕途便难得紧。大老太爷自知仕途没了前景,又想着自家这一门子嗣虽多,却不及二房李子坚一个上进,是该好好教导了。
因着这般想法,大老太爷才应了下来。
而今想来,便是李子坚的一招以退为进,让他退到无路可退,满盘皆输!这个侄儿,果然和他爹一样,都是极狠之人!可这么多年了,大老太爷也已习惯了父亲兄弟的狠厉,侄儿这点子小打小闹,他受得住。
对比之下,宗房就恶心了。上上下下没一个出息的,就只会啃他们这一房头的肉,吸他们的血。而族长拿捏的,不过是他当年犯下的过错罢了。
气愤到了极点,躲了这两年的大老太爷,忽然有了主意。当即收拾不满,直接对族长道:“确实是件喜事,这是我弟弟的头一个孙子,赶不上洗三就罢了,满月定是要亲自到场的。五堂兄这里,或是别个,有需要带礼的,只管让人送来,我顺路带进京。”
读书不多、花花肠子不少的族长,一下就明白他的意思。也不恼,反而一脸善意地提醒:“固侄儿那里,不喜见十一弟你呢。”
他不恼,大老太爷更不恼,浑然不在意道:“我是他亲伯父,只要他还做官,就得敬着我。再说了,我是他亲伯父,又有什么话是爷俩不能说透的呢?”
族长对李子坚不如大老太爷熟,闻言色变。
大老太爷抓住机会,和太老太太两个一商议,大老太太道:“草场胡同那里,我还有座四进的陪嫁宅子。恰我妹子前日来信,她们家八月也要进京。待老二和朗哥儿乡试过后,我们不妨入京住几年,两头亲戚都亲近一下。”
李阁老绝大多数财产都在大老太爷手里不说,他做知府十几年,不知捞了多少。便是朝廷收了李家原来的宅邸,大老太爷也不需要去住媳妇的陪嫁,因道:“当初父亲给老二准备的宅子在开道街在府城东北;草场胡同则在西南,两处着实远了点,不拘东城哪里,拿日前才备好的那两万两买一宅就是了。”
长房无庶子,只三个庶女,早嫁了出去。不管是买宅子还是什么,理论上来说都是大老太太子孙的。可这两年见家里只进不出,甚是着急。她废了不知多少口舌,才说动了老太爷凑银子买田。
这下倒好,全给宅子服务了。
大老太爷见老伴不愉,知她心中所想,便道:“你的陪嫁宅子一时半伙用不上,不若卖了,添一些田产,你的嫁妆也有进项的。”
大老太太一想也是,这才应了。
大老太爷又道:“我留下陪两个孩子乡试,你先带着管事、胡氏先入京,借着满月礼,去固侄儿媳妇那里探探口风,顺便处理宅子的事。待乡试结束,我再带着其他人入京与你汇合。”
大房两口子分开行事许久,大老太爷对妻子信任,大老太太也习以为常。老太太一边挑人收拾行囊,一面给自家妹子去了信,告诉她自家也要入京的事。两个老姐妹一合计,干脆将两家宅子安在一处,互相有个照应不说,还方便亲近。
时进八月,秋风乍起,竹叶始黄之际,双胞胎满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