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头的粮食收好了,孙子孙媳又都在书院,来给傅振羽过生辰前,林家人便决定多住几日的。一家人用吃饭时,林俭便将白日里傅振羽给他加活的事说了。
林老太太不知就里,捶了孙子一下,嗔道:“原是叫你来帮你妹妹的,这一年倒好,净占你妹妹便宜了。现下要你做的事,该!”
林太太觉得婆婆的想法可能是错的,但哪里有问题,她也说不上来。这时,林舅舅这个唯一的在外做事的男子,为儿子说话:“娘,你孙子笑得眼角跟你那眼角似的,满是褶子,他知道好赖的。而且娘,你说的不对。这事啊,我琢磨着,不是小俭帮小羽,是小羽在帮小俭。”
闻言,向少插言的凤氏捣头如蒜,还道:“小羽肯定是在帮咱们家。郭太太下晌和我说,问我愿不愿意去丝织坊做事。我说我不会织布,郭太太说不碍的,会使人教我,叫我去试试。郭太太这么帮衬我,那还不是小羽让的?”
林太太听了心中一动,问:“你怎么回的?”
凤氏红着脸道:“这样的事,我哪敢私自做主?只回了郭太太,回来同婆婆和相公商议。”
这有什么好商议的!林太太在心底咆哮着,她很想去啊。可这话不好说,说了,就等于她要丢下夫婿和婆婆,那两人,必不同意的。
这不,便是凤氏要去,林老太太都不允。凤氏进门年余不曾有孕,林家上下都有些着急了。林老太太是最着急的,她都这岁数了,又是说一不二的主,直接诘问孙媳妇:“你去了丝织坊,可还有时间照看小俭?有时间生哥儿不?”
凤氏不便言,低头默默塞着窝窝头。
倒是林俭那里,认真想了片刻后,道:“若是不怕辛苦,还是去试试的好。丝织坊并不是小羽的,是顾夫人的。二师兄说,顾夫人当年是低嫁,她的娘家兄弟叔伯,比章知府还要厉害。你若能做,又是小羽的嫂子,顾夫人定然对你另眼相看,这是好事。”
顾家比章知府还要厉害……
这样的话一出,林老太太不敢插言了,只嘟囔了句:“那孩子的事怎么弄?”
林俭这才听见祖母念叨什么,立即笑道:“之前是我不想生,现在嘛,家里头富裕了些。我呢,有了这个教导主事,便是三五年不中举也无妨的,是时候生个孩子了。”
林老太太听不懂这些逻辑,只道:“怎读了几年书,识了几个字,生孩子还要算一算的?”
为了不让媳妇担责,林俭当即厚颜无耻道:“也不止这一个缘故,说到底,是孙儿贪图享乐,不想早添个烦人的小子。”
林老太太拔高音量,道:“哪有什么烦人的?生下来,我看不来,你娘还不行吗?”
还真不行。
他娘不识字,养不了几岁,还是要丢给他们夫妻的。就像当年,他被丢进学堂一样。不过,孩子都是没影的事,同老人家掰扯这些,犯不上。只要祖母不找他媳妇的事,他才不会多事。
是夜休息时,见凤氏闷闷不乐,林俭便知是孩子的事让她为难了,少不得宽慰一两句:“我是真不怎么想早生孩子,你若想生,且不怕累,我们两个找大夫调理下身子,生一个便是。我把话说在前头,我们两个的孩子,定然不要祖母和娘看的。”
“为啥?”天下间,哪有生了孩子不给爷爷奶奶看的?凤氏不解地看着林俭。心说,相公不会是读书读傻了吧?
林俭把自己摔在床上,道:“她们不识字啊。”
“我也没认几个。”
“你不一样,你学字态度很好,学得也快,孺子可教那一种。再学上两年,教孩子不成问题的。”
凤氏在书院这小一年,得闲也认了几个字,虽不多,天赋目前看来不错的。而林俭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从前便有的“言传身教”理论是其一,但居功甚伟的,非傅振羽莫属。
傅振羽没生过孩子,但养过一个弟弟。
傅振商打未开口说话,傅振羽就对他进行耳濡目染的教育。开口学话,学的都是诗文,这比旁的孩子,不知早了多少步。因而,傅振商的天赋如何不说,学习底子、学习环境是极好的。都不用傅振羽去说,林俭这个外人,看都看的明白。
看的明白,才有了今日这样匪夷所思的林俭。
林俭不和妻子说更多,只道:“你去丝织坊便是,顾夫人不比小羽,人家那才是正统的闺秀。”
正统的闺秀顾夫人,此刻正收获着她的硕果,知府后衙上下一片欢欣。刚刚而立之年的章大爷,已升任顺德府同知。只这一项,便比章知府早了十年!
今岁直隶蝗灾泛滥,京城周边都有受灾,只有章大爷所在的顺德府任县、以及周边受灾小一些,其原因说来也是运道。
章知府升任汝宁知府后,推进的是教育大计;章大爷呢,照着父亲的思路,则在到任后,一番实地考察,最后大力推进任县养殖业。
五年间,任县的鸡鸭畜牧业很是发达。
此次蝗灾自北而南,农家有经验的老者,步履阑珊地来到县衙,与章大爷道:“鸡鸭吃虫子,那蝗虫也是虫子,是不是可以让鸡鸭下田?”
鸡鸭下田,并不会只吃虫子。
可老汉提议那会儿,是七月份,粮食还未成熟。是以,在全县养殖户的努力下,在农户仔细照料下,任县大面积地放鸡鸭下田。虽说未根治蝗虫,却是极大地遏制了蝗虫的肆虐。八月治蝗期间,章大爷由知县暂领同知一职,专职负责蝗灾。
顺德府在他的努力下,保住了八成秋粮。顺德府受朝廷表彰之际,推了功臣章大爷,吏部直接下发任令,任县知县章槐,直升顺德府同知。
消息传至汝宁,除了那个老妾,其他人没有不喜的,包括章知府。这样的喜悦,章知府自然而然地,要和儿子的母亲分享。
心情愉悦的他,来到妻子这里说了大半晌话,天色暗透而不自知。对老人来说,那种由儿子带来的期待,比自己要成就如何,还要令人愉悦。章知府说到兴浓时,却听妻子道:“老爷,天色已晚,明日你还要上衙,该休息去了。”
直接撵夫君去妾侍那里,哪是正统闺秀会做的事?
林老太太不知就里,捶了孙子一下,嗔道:“原是叫你来帮你妹妹的,这一年倒好,净占你妹妹便宜了。现下要你做的事,该!”
林太太觉得婆婆的想法可能是错的,但哪里有问题,她也说不上来。这时,林舅舅这个唯一的在外做事的男子,为儿子说话:“娘,你孙子笑得眼角跟你那眼角似的,满是褶子,他知道好赖的。而且娘,你说的不对。这事啊,我琢磨着,不是小俭帮小羽,是小羽在帮小俭。”
闻言,向少插言的凤氏捣头如蒜,还道:“小羽肯定是在帮咱们家。郭太太下晌和我说,问我愿不愿意去丝织坊做事。我说我不会织布,郭太太说不碍的,会使人教我,叫我去试试。郭太太这么帮衬我,那还不是小羽让的?”
林太太听了心中一动,问:“你怎么回的?”
凤氏红着脸道:“这样的事,我哪敢私自做主?只回了郭太太,回来同婆婆和相公商议。”
这有什么好商议的!林太太在心底咆哮着,她很想去啊。可这话不好说,说了,就等于她要丢下夫婿和婆婆,那两人,必不同意的。
这不,便是凤氏要去,林老太太都不允。凤氏进门年余不曾有孕,林家上下都有些着急了。林老太太是最着急的,她都这岁数了,又是说一不二的主,直接诘问孙媳妇:“你去了丝织坊,可还有时间照看小俭?有时间生哥儿不?”
凤氏不便言,低头默默塞着窝窝头。
倒是林俭那里,认真想了片刻后,道:“若是不怕辛苦,还是去试试的好。丝织坊并不是小羽的,是顾夫人的。二师兄说,顾夫人当年是低嫁,她的娘家兄弟叔伯,比章知府还要厉害。你若能做,又是小羽的嫂子,顾夫人定然对你另眼相看,这是好事。”
顾家比章知府还要厉害……
这样的话一出,林老太太不敢插言了,只嘟囔了句:“那孩子的事怎么弄?”
林俭这才听见祖母念叨什么,立即笑道:“之前是我不想生,现在嘛,家里头富裕了些。我呢,有了这个教导主事,便是三五年不中举也无妨的,是时候生个孩子了。”
林老太太听不懂这些逻辑,只道:“怎读了几年书,识了几个字,生孩子还要算一算的?”
为了不让媳妇担责,林俭当即厚颜无耻道:“也不止这一个缘故,说到底,是孙儿贪图享乐,不想早添个烦人的小子。”
林老太太拔高音量,道:“哪有什么烦人的?生下来,我看不来,你娘还不行吗?”
还真不行。
他娘不识字,养不了几岁,还是要丢给他们夫妻的。就像当年,他被丢进学堂一样。不过,孩子都是没影的事,同老人家掰扯这些,犯不上。只要祖母不找他媳妇的事,他才不会多事。
是夜休息时,见凤氏闷闷不乐,林俭便知是孩子的事让她为难了,少不得宽慰一两句:“我是真不怎么想早生孩子,你若想生,且不怕累,我们两个找大夫调理下身子,生一个便是。我把话说在前头,我们两个的孩子,定然不要祖母和娘看的。”
“为啥?”天下间,哪有生了孩子不给爷爷奶奶看的?凤氏不解地看着林俭。心说,相公不会是读书读傻了吧?
林俭把自己摔在床上,道:“她们不识字啊。”
“我也没认几个。”
“你不一样,你学字态度很好,学得也快,孺子可教那一种。再学上两年,教孩子不成问题的。”
凤氏在书院这小一年,得闲也认了几个字,虽不多,天赋目前看来不错的。而林俭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从前便有的“言传身教”理论是其一,但居功甚伟的,非傅振羽莫属。
傅振羽没生过孩子,但养过一个弟弟。
傅振商打未开口说话,傅振羽就对他进行耳濡目染的教育。开口学话,学的都是诗文,这比旁的孩子,不知早了多少步。因而,傅振商的天赋如何不说,学习底子、学习环境是极好的。都不用傅振羽去说,林俭这个外人,看都看的明白。
看的明白,才有了今日这样匪夷所思的林俭。
林俭不和妻子说更多,只道:“你去丝织坊便是,顾夫人不比小羽,人家那才是正统的闺秀。”
正统的闺秀顾夫人,此刻正收获着她的硕果,知府后衙上下一片欢欣。刚刚而立之年的章大爷,已升任顺德府同知。只这一项,便比章知府早了十年!
今岁直隶蝗灾泛滥,京城周边都有受灾,只有章大爷所在的顺德府任县、以及周边受灾小一些,其原因说来也是运道。
章知府升任汝宁知府后,推进的是教育大计;章大爷呢,照着父亲的思路,则在到任后,一番实地考察,最后大力推进任县养殖业。
五年间,任县的鸡鸭畜牧业很是发达。
此次蝗灾自北而南,农家有经验的老者,步履阑珊地来到县衙,与章大爷道:“鸡鸭吃虫子,那蝗虫也是虫子,是不是可以让鸡鸭下田?”
鸡鸭下田,并不会只吃虫子。
可老汉提议那会儿,是七月份,粮食还未成熟。是以,在全县养殖户的努力下,在农户仔细照料下,任县大面积地放鸡鸭下田。虽说未根治蝗虫,却是极大地遏制了蝗虫的肆虐。八月治蝗期间,章大爷由知县暂领同知一职,专职负责蝗灾。
顺德府在他的努力下,保住了八成秋粮。顺德府受朝廷表彰之际,推了功臣章大爷,吏部直接下发任令,任县知县章槐,直升顺德府同知。
消息传至汝宁,除了那个老妾,其他人没有不喜的,包括章知府。这样的喜悦,章知府自然而然地,要和儿子的母亲分享。
心情愉悦的他,来到妻子这里说了大半晌话,天色暗透而不自知。对老人来说,那种由儿子带来的期待,比自己要成就如何,还要令人愉悦。章知府说到兴浓时,却听妻子道:“老爷,天色已晚,明日你还要上衙,该休息去了。”
直接撵夫君去妾侍那里,哪是正统闺秀会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