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城内的禁卫军动向忽然有些怪异,尤其是外城的禁军,更是有些诡异。除了东面的东华门之外,其余宣德门、崇文门、仁和门等四大门的守卫军几乎大多开始往皇城最中心涌去。
守卫在皇城最中间的御林军开始询问这些忽然冲过来的友军为什么来此,但他们得到的回答很简单:“接上峰军令,保卫太和殿!”
保卫太和殿,这个说法有足够充足的理由进入皇城内部,但御林军们很奇怪,太和殿里那个青袍人都已经走了,现在还去保卫太和殿,保卫谁呢?
但京畿宿卫军跟御林军的关系一向都比较密切,尤其是它的都指挥使还是一位皇叔,他们奉命进去保卫太和殿,似乎也的确说得过去。
于是禁军居然便很轻松地经过了御林军的防线,开始涌入皇城中心。
万昌看着台下汗流浃背的林坚,淡淡地道:“你说你忠心,朕信了。但是皇叔,你忠心,不代表你身边的人也同样忠心。朕交给你八万大军,但实际上,恐怕大半已经落入了别人的手里,你说,朕该如何信你?”
林坚抬头正要辩解,忽然面色一紧,猛然回头朝门外望去,只见大队的禁军士兵已经涌了过来,将最前面的御林军士兵缴械了。御林军总数一共就只有两个卫,人数才一万多人,而且还分成两半,一半在保卫后宫,而这保卫太和殿的御林军,仅仅三千。
从外面涌进来的禁军足有一万多人,里面的御林军根本没搞清楚状况,就已经被缴械了,根本没有来得及反抗。
林坚愕然看着自己的士兵涌了进来,心里还没反应过来,身后的万昌却冷笑起来:“果然如此,皇叔,现在你明白了?”
林坚长叹一声,忽然转头一下跪倒,重重地磕了三个头,道:“臣辜负陛下信任,死罪。请陛下准臣死战谢罪!”
万昌淡淡地道:“你要死战谢罪?”
“臣已无颜面对陛下,无颜面对先帝,陛下,请准臣死战谢罪!”林坚再次道。
万昌淡淡道:“朕不准。”
“陛下!”林坚大急,难道连一个忠臣都不让自己做了?
万昌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那孽障虽然暂时控制了禁军,但毕竟名不正言不顺,皇叔你掌握禁军多年,就算有重要部下被他收买,他也不可能收买所有人……朕要你立刻归顺于他。”
看着一脸惊异不可置信的林坚,万昌淡然道:“朕今日之败,乃朕自取,无关他人。他今日既然便可控制京城,必然要尽快登基,然而他登基之后,手中绝无大宝,朕要你先对他虚与委蛇,假意助他控制禁军,实则自己将禁军控制好——有今日前车之鉴,朕想你定然不会让朕在九泉之下再失望一次。然后……等老六手持大宝,带着大军杀回来的时候,便与老六里应外合,为朕报仇。”
林坚看着在这种时候依旧面色淡然镇定的陛下,一下忍不住,鼻子一酸:“陛下!……臣,臣实在罪该万死!”
万昌摆摆手:“你是禁军都指挥使,一点基本的威信总还有吧?去跟你的兵说,朕乃天子,朕之性命,自有天收,让他们在外面等着吧,莫要亵渎了太和殿。”
天子之说,在这个时代还是有些效果的。众所周知,天子是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他们还宣扬自己生下来就有许多瑞徵,还有所谓“天子气”。人们还把他们比作龙,称为“真龙天子”。封建阶级宣扬天子“受命于天”,是上天委任于人间的代理人,受天命约束。
天子即天之元子,天是人格化的自然界,被认为是宇宙最高的主宰,世间万物都是天地孕育的后代,天为父,所以号“皇天”,地为母,所以叫“后土”。因此,凡人皆为天之子。
按照宗法制度来说,只有嫡长子才有权力继承父的遗产,因此天子就是天的嫡传子孙。一般认为,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称为“天子”始于周代。儒经《尚书》中说,天神改变了他对自己的长子、大国商国君主的任命。因此,天子的含义,乃是天的长子或嗣子,即后世所说的太子、今日君主制国家的王储。因此,原则上说,许多人都是天神之子,都有做天子的资格,只要有德行。儒学把《尚书》作为自己的经,也就对《尚书》的说法坚信不移。中国历史上想做皇帝(天子)的人人数众多,儒经为他们提供了理论根据。
当然,对于天子这个说法来说,也是一直在变化的。汉代司马迁作《史记》,说从尧舜开始,夏代、商代、周代、秦代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后裔。因此,这些君主都是名副其实的、血统意义上的天神之子,而他们经过世代的积累德行,做了天子,是非常合理的。但是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平民,他的父亲都没有名字,就更加找不到他以前的世系。所以司马迁对于他能够做天子非常不理解,猜想他大概是天派遣的大圣人,不然的话,不会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取得政权,做了天子。汉代儒者为了找到刘邦的天神血统,经历了近2oo年的努力。最后,儒者贾逵在《左传》中找到,尧的后代中有一个叫刘累的,曾经做过夏代的臣子。刘邦,就是刘累的后代。这样,刘邦就可以通过尧,上溯到黄帝,被认为是具有天神血统的人。刘邦之后,王莽、曹丕做皇帝,也都要把自己的血统上溯到舜,再上溯到黄帝,以证明自己做天子的合理性。
然而封建阶级统治者要证明自己有天神的血统是个非常困难的事,之后由于天神观念的变化,黄帝等也不再被承认是天神,而只承认他们是人帝,即使能够找到黄帝的血统也失去了意义,这时候,出来了感生帝说。
感生帝说是汉代儒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后世也造成了重要的影响。感生帝说的要点是,皇帝的祖先,都是感受了天上五帝之一的精气而降生的。精气就是灵魂,也就是说,皇帝的祖先,都是得到了某位天神赋予的灵魂而降生的,所以他是天之子。从南北朝后期开始,国家正式把感生帝列为祭祀对象,至于五帝中哪一位是当朝皇帝的感生帝,则由儒者根据五行理论加以推算。
大魏尚火德,故而大魏的天子乃是感炎帝精气而生,既然万昌说天子之命要由天收,他唯一的“天收”之法,也就只有**一途了。
……
后史书载:“是日,天火临世,焚太和殿,帝归天,谥景宗。”
景宗之谥,乃由此来:“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致志大图曰景;繇义而成曰景;德行可仰曰景;法义而齐曰景;明照旁周曰景。”
致志大图曰景,此谥也算恰当——
河北,燕京,帅府。
留守燕京的各将此刻齐聚一堂,恭听大帅训话。
云岚当日并未受伤,只是有些脱力,此刻已然无碍,此刻说话依旧如往日一般中气十足。宁婉婷早已在帅府中休养,自有历代为云家服务的女大夫为她治疗。
从洛阳到河北路程极近,云岚的马车又快,很快便出了河南境,一到河北,自然再安全不过了,所以云岚的北归之路很是顺利。
他一到燕京,便立刻派人送信给前线中京的云铮,同时立刻召集在燕京的各级将领,开始连续布大帅军令。
云家在云铮接手这段时间建立的新型军工作坊立刻开始全运转制造军械,当然原先的军工作坊也同样如此,另外矿区等事关军工军械制造的配套工程也开始提,总而言之一句话,云岚的表现已经很明显是在为战争作准备了。
云家军将领们无比兴奋,这些人……还真是有些等不及了。
云铮在前线忽然接到七云急令的时候,还有些诧异,自己在前方作战如此顺利,后方怎么会给自己寄出七云急令来的?拆开一看是父帅的亲笔令,更是吓了一跳,父帅的亲笔?父帅怎么到了燕京的?他不是应该在洛阳么?
再一看军令,云铮倒抽了一口冷气,万昌疯了?
不过既然父帅有令,云铮自然不敢怠慢,将前方军务暂时委托云逸,自己打算次日立刻赶回。哪知道第二天他就忽然接到第二封七云急令:万昌驾崩!
万昌皇帝驾崩了!
云铮怎么也没有料到,两天时间,变化居然如此巨大,即便他自问现在心性已经沉稳了许多,却也仍然惊讶得目瞪口呆,然后忽然想起:万昌驾崩的消息传到妍儿那里,不知道她受不受得了?
守卫在皇城最中间的御林军开始询问这些忽然冲过来的友军为什么来此,但他们得到的回答很简单:“接上峰军令,保卫太和殿!”
保卫太和殿,这个说法有足够充足的理由进入皇城内部,但御林军们很奇怪,太和殿里那个青袍人都已经走了,现在还去保卫太和殿,保卫谁呢?
但京畿宿卫军跟御林军的关系一向都比较密切,尤其是它的都指挥使还是一位皇叔,他们奉命进去保卫太和殿,似乎也的确说得过去。
于是禁军居然便很轻松地经过了御林军的防线,开始涌入皇城中心。
万昌看着台下汗流浃背的林坚,淡淡地道:“你说你忠心,朕信了。但是皇叔,你忠心,不代表你身边的人也同样忠心。朕交给你八万大军,但实际上,恐怕大半已经落入了别人的手里,你说,朕该如何信你?”
林坚抬头正要辩解,忽然面色一紧,猛然回头朝门外望去,只见大队的禁军士兵已经涌了过来,将最前面的御林军士兵缴械了。御林军总数一共就只有两个卫,人数才一万多人,而且还分成两半,一半在保卫后宫,而这保卫太和殿的御林军,仅仅三千。
从外面涌进来的禁军足有一万多人,里面的御林军根本没搞清楚状况,就已经被缴械了,根本没有来得及反抗。
林坚愕然看着自己的士兵涌了进来,心里还没反应过来,身后的万昌却冷笑起来:“果然如此,皇叔,现在你明白了?”
林坚长叹一声,忽然转头一下跪倒,重重地磕了三个头,道:“臣辜负陛下信任,死罪。请陛下准臣死战谢罪!”
万昌淡淡地道:“你要死战谢罪?”
“臣已无颜面对陛下,无颜面对先帝,陛下,请准臣死战谢罪!”林坚再次道。
万昌淡淡道:“朕不准。”
“陛下!”林坚大急,难道连一个忠臣都不让自己做了?
万昌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那孽障虽然暂时控制了禁军,但毕竟名不正言不顺,皇叔你掌握禁军多年,就算有重要部下被他收买,他也不可能收买所有人……朕要你立刻归顺于他。”
看着一脸惊异不可置信的林坚,万昌淡然道:“朕今日之败,乃朕自取,无关他人。他今日既然便可控制京城,必然要尽快登基,然而他登基之后,手中绝无大宝,朕要你先对他虚与委蛇,假意助他控制禁军,实则自己将禁军控制好——有今日前车之鉴,朕想你定然不会让朕在九泉之下再失望一次。然后……等老六手持大宝,带着大军杀回来的时候,便与老六里应外合,为朕报仇。”
林坚看着在这种时候依旧面色淡然镇定的陛下,一下忍不住,鼻子一酸:“陛下!……臣,臣实在罪该万死!”
万昌摆摆手:“你是禁军都指挥使,一点基本的威信总还有吧?去跟你的兵说,朕乃天子,朕之性命,自有天收,让他们在外面等着吧,莫要亵渎了太和殿。”
天子之说,在这个时代还是有些效果的。众所周知,天子是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他们还宣扬自己生下来就有许多瑞徵,还有所谓“天子气”。人们还把他们比作龙,称为“真龙天子”。封建阶级宣扬天子“受命于天”,是上天委任于人间的代理人,受天命约束。
天子即天之元子,天是人格化的自然界,被认为是宇宙最高的主宰,世间万物都是天地孕育的后代,天为父,所以号“皇天”,地为母,所以叫“后土”。因此,凡人皆为天之子。
按照宗法制度来说,只有嫡长子才有权力继承父的遗产,因此天子就是天的嫡传子孙。一般认为,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称为“天子”始于周代。儒经《尚书》中说,天神改变了他对自己的长子、大国商国君主的任命。因此,天子的含义,乃是天的长子或嗣子,即后世所说的太子、今日君主制国家的王储。因此,原则上说,许多人都是天神之子,都有做天子的资格,只要有德行。儒学把《尚书》作为自己的经,也就对《尚书》的说法坚信不移。中国历史上想做皇帝(天子)的人人数众多,儒经为他们提供了理论根据。
当然,对于天子这个说法来说,也是一直在变化的。汉代司马迁作《史记》,说从尧舜开始,夏代、商代、周代、秦代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后裔。因此,这些君主都是名副其实的、血统意义上的天神之子,而他们经过世代的积累德行,做了天子,是非常合理的。但是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平民,他的父亲都没有名字,就更加找不到他以前的世系。所以司马迁对于他能够做天子非常不理解,猜想他大概是天派遣的大圣人,不然的话,不会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取得政权,做了天子。汉代儒者为了找到刘邦的天神血统,经历了近2oo年的努力。最后,儒者贾逵在《左传》中找到,尧的后代中有一个叫刘累的,曾经做过夏代的臣子。刘邦,就是刘累的后代。这样,刘邦就可以通过尧,上溯到黄帝,被认为是具有天神血统的人。刘邦之后,王莽、曹丕做皇帝,也都要把自己的血统上溯到舜,再上溯到黄帝,以证明自己做天子的合理性。
然而封建阶级统治者要证明自己有天神的血统是个非常困难的事,之后由于天神观念的变化,黄帝等也不再被承认是天神,而只承认他们是人帝,即使能够找到黄帝的血统也失去了意义,这时候,出来了感生帝说。
感生帝说是汉代儒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后世也造成了重要的影响。感生帝说的要点是,皇帝的祖先,都是感受了天上五帝之一的精气而降生的。精气就是灵魂,也就是说,皇帝的祖先,都是得到了某位天神赋予的灵魂而降生的,所以他是天之子。从南北朝后期开始,国家正式把感生帝列为祭祀对象,至于五帝中哪一位是当朝皇帝的感生帝,则由儒者根据五行理论加以推算。
大魏尚火德,故而大魏的天子乃是感炎帝精气而生,既然万昌说天子之命要由天收,他唯一的“天收”之法,也就只有**一途了。
……
后史书载:“是日,天火临世,焚太和殿,帝归天,谥景宗。”
景宗之谥,乃由此来:“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致志大图曰景;繇义而成曰景;德行可仰曰景;法义而齐曰景;明照旁周曰景。”
致志大图曰景,此谥也算恰当——
河北,燕京,帅府。
留守燕京的各将此刻齐聚一堂,恭听大帅训话。
云岚当日并未受伤,只是有些脱力,此刻已然无碍,此刻说话依旧如往日一般中气十足。宁婉婷早已在帅府中休养,自有历代为云家服务的女大夫为她治疗。
从洛阳到河北路程极近,云岚的马车又快,很快便出了河南境,一到河北,自然再安全不过了,所以云岚的北归之路很是顺利。
他一到燕京,便立刻派人送信给前线中京的云铮,同时立刻召集在燕京的各级将领,开始连续布大帅军令。
云家在云铮接手这段时间建立的新型军工作坊立刻开始全运转制造军械,当然原先的军工作坊也同样如此,另外矿区等事关军工军械制造的配套工程也开始提,总而言之一句话,云岚的表现已经很明显是在为战争作准备了。
云家军将领们无比兴奋,这些人……还真是有些等不及了。
云铮在前线忽然接到七云急令的时候,还有些诧异,自己在前方作战如此顺利,后方怎么会给自己寄出七云急令来的?拆开一看是父帅的亲笔令,更是吓了一跳,父帅的亲笔?父帅怎么到了燕京的?他不是应该在洛阳么?
再一看军令,云铮倒抽了一口冷气,万昌疯了?
不过既然父帅有令,云铮自然不敢怠慢,将前方军务暂时委托云逸,自己打算次日立刻赶回。哪知道第二天他就忽然接到第二封七云急令:万昌驾崩!
万昌皇帝驾崩了!
云铮怎么也没有料到,两天时间,变化居然如此巨大,即便他自问现在心性已经沉稳了许多,却也仍然惊讶得目瞪口呆,然后忽然想起:万昌驾崩的消息传到妍儿那里,不知道她受不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