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多谢国公,贫僧从不饮酒。”
赵石就笑,“我见过不少和尚,守清规戒律的可不多。。。。。。。。”
这和尚确实多话,闻言,几乎没有思索,嘴上便答道:“我佛弟子,不饮酒,不食荤腥,无他,表虔诚之意尔,但有些大德僧人,不需口诵真言,不需默坐礼佛,心中自有佛祖真身,如此,便也不需守那世间清规戒律,但贫僧修持未够,若饮了酒,吃了肉,便是自远于佛,再称不得佛门弟子了。”
这话听着像是歪理,诡辩之言,但人家和尚和读书人一样,都很有辩论的兴趣。
读书人叫辩难,和尚这里就叫论法,打禅机。
所以,这话也就不能从表面理解。
人家说的真正的意思是,这些清规戒律不是佛祖定的,所以,佛祖没错,错的是世人而已。
明着看,回答的有些似是而非,但实际上,机巧之处也就在这里,因为他看出了赵石对佛祖有着轻蔑之意。
但这样含义艰深的对话,他算是找错人了。
赵石笑笑,拿起杯子,饮了一口,笑容敛去,若是和尚饮了这杯酒,他即便心中有所鄙夷,但也就算了。真小人和伪君子之间。他显然更喜欢前者。
但听了这狡辩之言。心里不喜,便要给和尚点刺激了。
“和尚即守清规,但为何这座园林会在寺庙名下?你可别跟我说,和尚不贪财,只是给佛祖找个歇脚的地方啊。。。。。。。。”
老僧还算沉得住气,不过心里是不是如表面那般镇定就只有他自己和佛祖知道了。
“国公言重了,善信之纳,其意甚诚。不受则恐,受之则安,非我佛弟子贪图财货也。。。。。。。再之,此园不禁行人,不拒善信,往来皆宜,而国公一到,行人禁绝,诸人退避,如此说来。此园,如今乃国公之私产也。。。。。。。。”
赵石扬了扬眉。还是那句话,论起言辞便给来,就算再来几个晋国公,可能也非是老僧对手。
讲道理这事,只要不动拳头,你拳头再大,也是没用。
赵石会抡拳头吗,显然不会,犯不上,别说他只是闲来无事,想逗弄下人,就算他想找个由头收拾人,也不会拿这个老和尚开刀。
其实,老和尚说完了,也后悔了。
他在寺庙里,辈分很高,但一天主持也没做过,就是因为他管不住自己这张嘴。
较真起来,佛家五戒,他犯的就是妄语之戒。
他也知道自己话多,但他天性如此,怎么也改不掉,年轻时,更曾有与年轻的读书人辩论佛法,让三个士子恼羞成怒,对他饱以老拳的经历。
不过如今年岁老大,修行日久之下,已经没了多少年轻时的锐利。
但临到有了对手的时候,还是有着多嘴的毛病。
就像现在,这等反诘之语,几乎是脱口而出,这和他有点紧张不无关系。
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在心里先念了遍佛,然后才忐忑的瞅了一眼眼前这位大秦权贵。
让他心一下落下来的是,赵石轻轻点下了下头,还呵呵笑了起来。
“老和尚说的到也不错,但事情不能这么说,你们有清规戒律,我辈中人也有一定之规,你们和尚喝点酒,吃点肉,最多最多也就是赶出佛门,不当和尚罢了,我这里的规矩要是乱了,那是要掉脑袋的。”
赵石嘿嘿一笑,瞅着老和尚接着道:“就像现在,若是不禁行人,混进来一二欲要图谋不轨之人,怕是过后,即便我想网开一面,也是不成,你这佛门清净之地,就要成修罗鬼蜮了。。。。。。。。”
老和尚立即赔笑,心底里却冒出了点寒气儿。
不因为言语有多骇人,而是那眼神儿实在有点渗人。
而老和尚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位可怕的大秦权贵,只有在兴致好的时候,才会偶尔逗弄一下不相干的人。
因为赵石其人,从来不会认为言语上的威胁能够有多大威力,就像两军对持,不会有人想着先理论一番再开战,因为刀已出鞘,箭已在弦,什么道理在那个时候,都无任何意义,打过了,才知道道理在哪边儿。
至于老和尚这样的小人物,更不会得到什么特殊的待遇。
这就像小孩看到一只蚂蚁,来了兴致就上去拨弄几下,没了兴趣,转身也就走了,不过,更可能的是,兴趣比较特别,找到蚂蚁洞,往里面灌上一盆热水,看看能不能把蚂蚁都弄死。。。。。。。
这其实就是大人物,古人都说伴君如伴虎,其实,像赵石这样的人,又有几个人能清楚的知道他在想什么,又会做什么呢?
现在,老和尚就是那只蚂蚁,赵石就是那个来了兴致的孩子。
刚才老和尚有一句不对,或者正值赵石心情不好,可能就会有一番风波。
但实际上,赵石没当回事,老和尚回答虽然有点放肆,也没让赵石起了别的心思,不然的话,他寄身的那间小庙,还能不能存于世上,也就在赵石一念之间了。
“明日我要启程西去,你收拾一下行装,随我一道启程,你可愿意?”
老和尚明显愣了愣,不过随即就明白了过来,这是自家医术惹的祸,连忙道:“贫僧老矣,怕是。。。。。不耐旅途劳累。反而会给国公添麻烦。。。。。。”
赵石没说话。老和尚根本不知道他的为人。这话既然说出来了,就不会收回去,一个和尚也远没那个让他收回成命的份量。
老和尚心中大悔,这热闹凑的。。。。。估摸着佛祖也嫌他尘心未泯,才让他经此劫难了。
不过老和尚能活到现在,没病没灾,身体硬朗,谈笑自如。少不了一颗乐观向上的心。。。。。。。。。
转念间,这位就想到之前听到的琴音,若是能随行一路,总能遇见那位操琴之人,这么一来。。。。。。。旅途上的艰辛,以及那许多提心吊胆,好像到也不算什么了。
“嗯。。。。。。我佛门中人,当存济世度人之心。。。。。贫僧这就回去收拾行囊,只是,贫僧老迈。国公可否允贫僧带上小徒,好在路上有点照应。”
他这嘴啊。真的是管不住,这会儿了,还要啰嗦几句,听着着实有点可笑。
赵石笑道:“好。。。。。。。也别不情不愿的,这次呢,若能保我夫人一路平安,我就送给你个机会。”
老和尚心里重有安稳,这嘴巴又开始秃噜。
“国公说笑了,贫僧已年逾五旬,年老体衰,又与世俗之人不同,如今也只想侍奉于我佛座前,不求来世如何,只求日后能往西天极乐世界一游,除此之外,别无所求矣。”
他能想象的到,这位大秦权贵口中的机会,定然不同凡响,但他年纪确实大了,就算去长安弘扬佛法,在那里争得一片立足之地,又有何用?
他会在这片园林之中,其实,一来是因有人求了上门,二来呢,好奇心作祟,也想见见这位闻名天下的大秦名将,三来呢,如果机会合适,其人又好说话的话,他会出口相劝几句,也算为天下生民谋福了。。。。。。。。。。。
要说能从中谋得多少好处,他还真没想过。
赵石笑笑,放下酒杯,默然半晌,手指在石桌上有一下没一下的弹动,熟悉的人就会知道,他正在思索大事,而能让大将军沉思的事情,定然所谋不小。
赵石幽幽的目光,无意识的在老和尚身上流转,让老和尚心里再次忐忑了起来,他都怀疑,这么折腾两回,不用路途上的风风雨雨作怪,自己怕是很快就能见到佛祖了。
赵石终于开了口,“吐蕃听没听过?”
老和尚哪里会没听过吐蕃?点着光头道:“吐蕃也曾强盛一时,贫僧自然听过,好像,如今吐蕃已为大秦臣属。。。。。。。”
赵石打断老和尚的唠叨,道:“去年,我去了一趟吐蕃,分吐蕃为数国而治之,蕃人崇佛,却与中原佛教迥异,不过你也应该知道,中原佛教始于何处,应该是天竺佛国传教入吐蕃,再入中原,我说的没错吧?”
老僧有点不愿意,但还是点了头,“追根寻源,我中土佛门,确实应奉天竺为正朔,佛祖释迦摩尼,前世正是化身天竺王子,教导世人从佛。。。。。。。。。”
赵石再次打断了他的话头,“不用说那么多,我对佛祖没兴趣,但吐蕃强盛时,不光传教入中原,而且,他们在西域也曾盛极一时,只是时过境迁,西域之地,可能已非当年模样了。”
“嗯,直接说了吧,我看你谈吐不俗,极有辩才。。。。。。先随我入长安,我在长安郊外给你盖间寺庙。。。。。扬名之事,你一个人肯定不成,寿安的和尚这么多,过后你选几个德高望重,又聪明的一起过去。”
“放心,就你这年纪,不会让你去西边受苦,你也受不起,过后我会派些年轻人剃了光头随你等学佛,你们用心点,至于之后如何,我想。。。。。你不会想知道,也不会去乱说什么吧?”
这纯粹是临时起意,至于为何突然有了这样的念头,只能说老和尚起了那么点作用了。
当然,这样的长远谋划,肯定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上嘴皮子碰碰下嘴皮子就琢磨出来了。。。。。。。。。。。
这个念头在吐蕃时,赵石就有了,只不过,直到现在,他才碰到了一位看上去有那么几分高僧模样的老光头而已。
而他的计划还很模糊,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些事情做着做着就清晰起来了,就像当年的国武监,包括他自己,谁也不曾想到只不过用了十几年,国武监就已经出了那么多的将军。
而这些光头日后到底能有什么用,他还需要琢磨一下,在他心目中,最少最少,应该能培养出一些精通佛法以及西域吐蕃语言的谍探才对。
其实,寿安这里的和尚,并不太符合他的心意。
像了然和尚那样的僧人,才是谍探的好材料,如果少林寺不是和他想象的差距太大,那里的僧人会更合适一些。
不过,老和尚算是彻底听懵了。
这是个什么意思?想在长安城外盖间寺庙,是秦人权贵有向佛之心呢?还是这位国公大人本就是佛祖座下金刚转世,以弘扬佛法为己任?
但怎么还要派些年轻人到寺中学佛?
越往深了想,老和尚越是不寒而栗。
唐时种种秘闻,纷纷浮现在他脑海之中。。。。。。。。。
但转念一想,又好像有点不对,这又干吐蕃和西域什么事儿了?
这就是小人物的悲哀之处,因为他们在大人物面前,总逃不脱棋子的命运。
眼界上的差距,让他们根本不明白,自己会掺和进怎样一件事当中,就更别提什么反抗了。。。。。。。。
实际上,赵石这番话,更像是自言自语,而非是对和尚解释其中关节。
最终,赵石摆了摆手,结束了这场谈话。
云山雾绕的老和尚告辞离去,心思烦乱无比,却还有点不舍的忘了不远处的居所几眼,直到走的远了,这才收拾心情,开始想着该准备些什么,以备路上所需,寺中又是哪个弟子机灵,又不像自己这么多话,陪在身边合适一些。
仙翁仙翁的琴声又隐约作响,老和尚已经听不到了,赵石却听的真切。
不过,琴声再是美妙,对于赵石来说,也没多少触动。
艺术这东西,是给那些会欣赏的人准备的,能够雅俗共赏的东西,那就不叫艺术。。。。。。。。。。。。
赵石就笑,“我见过不少和尚,守清规戒律的可不多。。。。。。。。”
这和尚确实多话,闻言,几乎没有思索,嘴上便答道:“我佛弟子,不饮酒,不食荤腥,无他,表虔诚之意尔,但有些大德僧人,不需口诵真言,不需默坐礼佛,心中自有佛祖真身,如此,便也不需守那世间清规戒律,但贫僧修持未够,若饮了酒,吃了肉,便是自远于佛,再称不得佛门弟子了。”
这话听着像是歪理,诡辩之言,但人家和尚和读书人一样,都很有辩论的兴趣。
读书人叫辩难,和尚这里就叫论法,打禅机。
所以,这话也就不能从表面理解。
人家说的真正的意思是,这些清规戒律不是佛祖定的,所以,佛祖没错,错的是世人而已。
明着看,回答的有些似是而非,但实际上,机巧之处也就在这里,因为他看出了赵石对佛祖有着轻蔑之意。
但这样含义艰深的对话,他算是找错人了。
赵石笑笑,拿起杯子,饮了一口,笑容敛去,若是和尚饮了这杯酒,他即便心中有所鄙夷,但也就算了。真小人和伪君子之间。他显然更喜欢前者。
但听了这狡辩之言。心里不喜,便要给和尚点刺激了。
“和尚即守清规,但为何这座园林会在寺庙名下?你可别跟我说,和尚不贪财,只是给佛祖找个歇脚的地方啊。。。。。。。。”
老僧还算沉得住气,不过心里是不是如表面那般镇定就只有他自己和佛祖知道了。
“国公言重了,善信之纳,其意甚诚。不受则恐,受之则安,非我佛弟子贪图财货也。。。。。。。再之,此园不禁行人,不拒善信,往来皆宜,而国公一到,行人禁绝,诸人退避,如此说来。此园,如今乃国公之私产也。。。。。。。。”
赵石扬了扬眉。还是那句话,论起言辞便给来,就算再来几个晋国公,可能也非是老僧对手。
讲道理这事,只要不动拳头,你拳头再大,也是没用。
赵石会抡拳头吗,显然不会,犯不上,别说他只是闲来无事,想逗弄下人,就算他想找个由头收拾人,也不会拿这个老和尚开刀。
其实,老和尚说完了,也后悔了。
他在寺庙里,辈分很高,但一天主持也没做过,就是因为他管不住自己这张嘴。
较真起来,佛家五戒,他犯的就是妄语之戒。
他也知道自己话多,但他天性如此,怎么也改不掉,年轻时,更曾有与年轻的读书人辩论佛法,让三个士子恼羞成怒,对他饱以老拳的经历。
不过如今年岁老大,修行日久之下,已经没了多少年轻时的锐利。
但临到有了对手的时候,还是有着多嘴的毛病。
就像现在,这等反诘之语,几乎是脱口而出,这和他有点紧张不无关系。
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在心里先念了遍佛,然后才忐忑的瞅了一眼眼前这位大秦权贵。
让他心一下落下来的是,赵石轻轻点下了下头,还呵呵笑了起来。
“老和尚说的到也不错,但事情不能这么说,你们有清规戒律,我辈中人也有一定之规,你们和尚喝点酒,吃点肉,最多最多也就是赶出佛门,不当和尚罢了,我这里的规矩要是乱了,那是要掉脑袋的。”
赵石嘿嘿一笑,瞅着老和尚接着道:“就像现在,若是不禁行人,混进来一二欲要图谋不轨之人,怕是过后,即便我想网开一面,也是不成,你这佛门清净之地,就要成修罗鬼蜮了。。。。。。。。”
老和尚立即赔笑,心底里却冒出了点寒气儿。
不因为言语有多骇人,而是那眼神儿实在有点渗人。
而老和尚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位可怕的大秦权贵,只有在兴致好的时候,才会偶尔逗弄一下不相干的人。
因为赵石其人,从来不会认为言语上的威胁能够有多大威力,就像两军对持,不会有人想着先理论一番再开战,因为刀已出鞘,箭已在弦,什么道理在那个时候,都无任何意义,打过了,才知道道理在哪边儿。
至于老和尚这样的小人物,更不会得到什么特殊的待遇。
这就像小孩看到一只蚂蚁,来了兴致就上去拨弄几下,没了兴趣,转身也就走了,不过,更可能的是,兴趣比较特别,找到蚂蚁洞,往里面灌上一盆热水,看看能不能把蚂蚁都弄死。。。。。。。
这其实就是大人物,古人都说伴君如伴虎,其实,像赵石这样的人,又有几个人能清楚的知道他在想什么,又会做什么呢?
现在,老和尚就是那只蚂蚁,赵石就是那个来了兴致的孩子。
刚才老和尚有一句不对,或者正值赵石心情不好,可能就会有一番风波。
但实际上,赵石没当回事,老和尚回答虽然有点放肆,也没让赵石起了别的心思,不然的话,他寄身的那间小庙,还能不能存于世上,也就在赵石一念之间了。
“明日我要启程西去,你收拾一下行装,随我一道启程,你可愿意?”
老和尚明显愣了愣,不过随即就明白了过来,这是自家医术惹的祸,连忙道:“贫僧老矣,怕是。。。。。不耐旅途劳累。反而会给国公添麻烦。。。。。。”
赵石没说话。老和尚根本不知道他的为人。这话既然说出来了,就不会收回去,一个和尚也远没那个让他收回成命的份量。
老和尚心中大悔,这热闹凑的。。。。。估摸着佛祖也嫌他尘心未泯,才让他经此劫难了。
不过老和尚能活到现在,没病没灾,身体硬朗,谈笑自如。少不了一颗乐观向上的心。。。。。。。。。
转念间,这位就想到之前听到的琴音,若是能随行一路,总能遇见那位操琴之人,这么一来。。。。。。。旅途上的艰辛,以及那许多提心吊胆,好像到也不算什么了。
“嗯。。。。。。我佛门中人,当存济世度人之心。。。。。贫僧这就回去收拾行囊,只是,贫僧老迈。国公可否允贫僧带上小徒,好在路上有点照应。”
他这嘴啊。真的是管不住,这会儿了,还要啰嗦几句,听着着实有点可笑。
赵石笑道:“好。。。。。。。也别不情不愿的,这次呢,若能保我夫人一路平安,我就送给你个机会。”
老和尚心里重有安稳,这嘴巴又开始秃噜。
“国公说笑了,贫僧已年逾五旬,年老体衰,又与世俗之人不同,如今也只想侍奉于我佛座前,不求来世如何,只求日后能往西天极乐世界一游,除此之外,别无所求矣。”
他能想象的到,这位大秦权贵口中的机会,定然不同凡响,但他年纪确实大了,就算去长安弘扬佛法,在那里争得一片立足之地,又有何用?
他会在这片园林之中,其实,一来是因有人求了上门,二来呢,好奇心作祟,也想见见这位闻名天下的大秦名将,三来呢,如果机会合适,其人又好说话的话,他会出口相劝几句,也算为天下生民谋福了。。。。。。。。。。。
要说能从中谋得多少好处,他还真没想过。
赵石笑笑,放下酒杯,默然半晌,手指在石桌上有一下没一下的弹动,熟悉的人就会知道,他正在思索大事,而能让大将军沉思的事情,定然所谋不小。
赵石幽幽的目光,无意识的在老和尚身上流转,让老和尚心里再次忐忑了起来,他都怀疑,这么折腾两回,不用路途上的风风雨雨作怪,自己怕是很快就能见到佛祖了。
赵石终于开了口,“吐蕃听没听过?”
老和尚哪里会没听过吐蕃?点着光头道:“吐蕃也曾强盛一时,贫僧自然听过,好像,如今吐蕃已为大秦臣属。。。。。。。”
赵石打断老和尚的唠叨,道:“去年,我去了一趟吐蕃,分吐蕃为数国而治之,蕃人崇佛,却与中原佛教迥异,不过你也应该知道,中原佛教始于何处,应该是天竺佛国传教入吐蕃,再入中原,我说的没错吧?”
老僧有点不愿意,但还是点了头,“追根寻源,我中土佛门,确实应奉天竺为正朔,佛祖释迦摩尼,前世正是化身天竺王子,教导世人从佛。。。。。。。。。”
赵石再次打断了他的话头,“不用说那么多,我对佛祖没兴趣,但吐蕃强盛时,不光传教入中原,而且,他们在西域也曾盛极一时,只是时过境迁,西域之地,可能已非当年模样了。”
“嗯,直接说了吧,我看你谈吐不俗,极有辩才。。。。。。先随我入长安,我在长安郊外给你盖间寺庙。。。。。扬名之事,你一个人肯定不成,寿安的和尚这么多,过后你选几个德高望重,又聪明的一起过去。”
“放心,就你这年纪,不会让你去西边受苦,你也受不起,过后我会派些年轻人剃了光头随你等学佛,你们用心点,至于之后如何,我想。。。。。你不会想知道,也不会去乱说什么吧?”
这纯粹是临时起意,至于为何突然有了这样的念头,只能说老和尚起了那么点作用了。
当然,这样的长远谋划,肯定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上嘴皮子碰碰下嘴皮子就琢磨出来了。。。。。。。。。。。
这个念头在吐蕃时,赵石就有了,只不过,直到现在,他才碰到了一位看上去有那么几分高僧模样的老光头而已。
而他的计划还很模糊,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些事情做着做着就清晰起来了,就像当年的国武监,包括他自己,谁也不曾想到只不过用了十几年,国武监就已经出了那么多的将军。
而这些光头日后到底能有什么用,他还需要琢磨一下,在他心目中,最少最少,应该能培养出一些精通佛法以及西域吐蕃语言的谍探才对。
其实,寿安这里的和尚,并不太符合他的心意。
像了然和尚那样的僧人,才是谍探的好材料,如果少林寺不是和他想象的差距太大,那里的僧人会更合适一些。
不过,老和尚算是彻底听懵了。
这是个什么意思?想在长安城外盖间寺庙,是秦人权贵有向佛之心呢?还是这位国公大人本就是佛祖座下金刚转世,以弘扬佛法为己任?
但怎么还要派些年轻人到寺中学佛?
越往深了想,老和尚越是不寒而栗。
唐时种种秘闻,纷纷浮现在他脑海之中。。。。。。。。。
但转念一想,又好像有点不对,这又干吐蕃和西域什么事儿了?
这就是小人物的悲哀之处,因为他们在大人物面前,总逃不脱棋子的命运。
眼界上的差距,让他们根本不明白,自己会掺和进怎样一件事当中,就更别提什么反抗了。。。。。。。。
实际上,赵石这番话,更像是自言自语,而非是对和尚解释其中关节。
最终,赵石摆了摆手,结束了这场谈话。
云山雾绕的老和尚告辞离去,心思烦乱无比,却还有点不舍的忘了不远处的居所几眼,直到走的远了,这才收拾心情,开始想着该准备些什么,以备路上所需,寺中又是哪个弟子机灵,又不像自己这么多话,陪在身边合适一些。
仙翁仙翁的琴声又隐约作响,老和尚已经听不到了,赵石却听的真切。
不过,琴声再是美妙,对于赵石来说,也没多少触动。
艺术这东西,是给那些会欣赏的人准备的,能够雅俗共赏的东西,那就不叫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