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



    蝴蝶效应,在战场上体现的最为明显,很多时候一个不经意间的举动,就可能瞬间改变战局。



    用投石车攻城固然厉害,战国时期的城墙由于技术问题,也没有汉朝以后的城墙那么坚固,可想要用投石车砸塌城墙,也是一个不小的工程,需要耗时数日。若敌军不断修补城墙,投石车也很难快速建功。



    若李牧一开始就用六十台投石车只攻一门,王翦大军一出,李牧便不得不战。



    王翦想要拖时间,可李牧想要战胜秦军。



    在只攻一门的情况下,李牧若退,那还谈什么攻城?



    等今日一过,王翦有了准备,只需看到李牧集结兵力,王翦便也集结兵力,双放在城外交战,投石车就派不上用场了。



    所以目前来说,王翦只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上书秦王嬴政,请求秦国派兵支援前线战场。



    第二,熬过今日,等明日提前做好准备,只要李牧大军一动,王翦便立刻集结军队与李牧野战。



    与赵国大军野战,投石车虽然派不上用场,但两军野战却是李牧最期盼的。



    如今赵国兵力占优,姜珝与李牧合兵,光是骑兵就足足有十万之多,除了胡服骑射外,都是装备了韩国劲弩的骑射部队。



    之前双方各出十万军队野战,那只是试探,也是李牧的一次任性。



    可李牧任性也只会任性这一次。



    若是赵国十万骑兵齐出,光是远距离抛射,就足够王翦喝一壶了。



    这一次攻赵,王翦虽然带了他的王牌部队百战穿甲兵,也装备了公输家打造的弓弩。



    可在数量上,却远远不及赵国的骑射部队。



    从这一点上来看,姜珝之前大败匈奴,夺取匈奴大量的战马,也为这一战起到了一定作用。



    匈奴的战马、韩国的劲弩、赵国的骑兵,这三者合一,发挥的威力是无法想象的。



    见王翦沉默不语,蒙恬焦急唤道:“将军!”



    局势,很多人都能看清,可具体要如何破局,那就是名将与普通将领的区别了。



    蒙恬未来虽然也是名将,但此时的他历练和经验都不足,又没有姜珝远超时代两千年的见识,应变能力还是差的太多了。



    王翦深吸一口气,他已经想到了李牧的战术,眼神微凝,沉声道:“回城,先守住一日再说。”



    集中兵力,则赵军退;分兵出城则必败;集合兵力与赵军野战,也只能延缓失败的时间。



    王翦此刻无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守、战皆败,那又该如何战?



    果然,王翦回城不久,攻打北门的赵军将领便又带兵返回,继续以投石车轰砸安阳北城墙。



    这一战,一直从上午打到日落,赵军撤退时,安阳东、南、北三面城墙早已残破不堪,而这还是李牧手下留情的缘故。



    若是从攻城一开始便用火油坛代替巨石,等火油燃烧起来,安阳城上立时便会化为一片火海。



    火烧之后,城墙必定酥脆。



    届时再用投石车投掷巨石,安阳城必破。



    赵国后勤压力虽然巨大,但其实也不差这么一会,或许李牧也想拖延一些时间。



    看看卫庄能否攻破李信大军。



    这一次可不是任性,而是一旦李牧被卫庄击破,王翦十五万大军皆成孤军。



    这可是王翦、蒙恬、秦国一众将领、再加上十五万军队,嬴政绝对不会坐视不理。



    届时嬴政要么全力派兵救援,要么就是俯首认输,反过来赔偿赵国一些损失。



    敌弱我便强。



    若真能从秦国手上索要到赔偿,赵韩联盟不但威望大涨,更能让赵国接下来好过一些。



    日落。



    王翦带着一众将领返回安阳府衙,一众十几位将领全都沉默不语,气压低到了极点。



    事到如今,求援已经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



    可其他将领或许不明,王翦和蒙恬心里却是极为清楚。



    秦国有能力继续支援前线,甚至有能力打一场灭国之战,但这灭国之战,绝对不能是针对赵国的灭国之战。



    无他,秦国还不够强,赵国也不够弱。



    秦赵两国倾国一战,其后果必然是一死一伤。



    春秋战国时期,其实也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



    尤其到了战国时期,这条规则其实更加明显。



    当然,大家愿意遵守规则的原因,无非也是因为自身实力不足罢了。



    不能灭国便是潜规则。



    除非你有完全碾压对方的实力。



    你夺我一些土地,那还可以容忍,但如若要灭我的国,那我宁死也要从你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战国七雄格局持续了二百多年,二百年的诸侯混战,可大家最多也只能做到称霸。



    谁有了称霸的实力,谁就会被群雄群起而攻。



    从这一点上来说,鬼谷派的纵横之道,以及秦国的函谷关,都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秦国若增兵,赵国感受到了灭国的危机,必然也会全力增兵,这是毋庸置疑的。



    王翦不甘,蒙恬比他还要不甘,第一个出列拱手道:“将军,上书请求王上增兵吧!”



    王翦默然,此刻秦国除非能在政治上获胜,否则根本无法支援前线。



    何为政治上的获胜?



    一、韩国反攻赵国;二、燕、齐两国达成协议,共同攻打安阳和武城,让赵国陷入双面作战的困境。



    否则一旦秦赵两国全力一战,哪怕调走了镇守饶安的庞立,齐国最多也只会夺回饶安,而不会进一步攻打赵国。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秦赵若倾国一战,不管谁胜谁负,真正得益的,都只有其他国家。



    若是再坏一点,学习韩国当年的朝秦暮楚。



    秦弱,我就助秦,赵弱,那我就助赵。



    只要有第三方势力插手,不断维系秦赵之间的平衡,秦赵两个煞笔除非讲和,不然只能一直消耗国力。



    当年秦、楚两国大战,韩国看似在其中左右逢源,一会帮一下秦国,一会帮一下楚国。



    为此甚至还出现了朝秦暮楚这个贬义词。



    可那一战,正因为有了韩国在其中参合,秦楚两国当真是打成了狗脑子,自那一战之后,两国可是消停了好几十年。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章节目录

秦时之我要做军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王爷戴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五百一十二章攻守皆败-要是…我们就造句一年级,秦时之我要做军阀,笔趣阁并收藏秦时之我要做军阀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