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歹,他们也是纳税人呢。



    以前那谁家不是当地的纳税大户来着,那什么各级政府官员,少不得护着捧着,就生怕……他们一不如意,这公司厂子什么的,再搬到其它省市去,这就没政绩了……



    纳税大户是毫无疑问的,不客气的说,以前不论哪家,谁家手底下还没几个公司,几个厂子了?年年按时纳税就不提了,那也是该的,逃税是没有的,他们可是正经生意人,谁来查都一样。



    当然了……合理避税也是可以的嘛,不过逃税那就违法,正经人不能这么干哪。



    反正他们自觉,公民的义务是做到了的,商家的责任那也没推托过。



    现在这世道忽然就变了,以前那是有钱,再大一摊子事儿,现在都白搭,屁点儿用没有,还不如一个大馒头呢,说到馒头,反正是打来了这山头,正经饭都不见吃得上几顿,馒头也别想了,就不见谁家做这个的。



    那偏北地儿来的,就特别不习惯这饮食,可再不习惯,也没处可挑了,毕竟……也没东西给挑,能饱这肚皮,就谢天谢地了。



    因为地少人多,所以……这土豆小麦花生全收下来,也就两天工夫。



    就两天可也够累的,村民们倒是挺习惯,毕竟年年都有这么一回,城里人就有些吃不住这苦头,等到地里收完了,往家一躺都起不来,特别是那负责割麦子的,累人也就算了,干农活儿就没有不累人的,关键是那麦芒刺儿扎人得很,割一会儿麦子下来人,那身上一个劲儿的难受,痒得人不行。



    村民还是比较有经验的,套上长袖长裤,上衣还是有领子的那种,把衣领给立起来,那脖颈就给遮住了,免得麦芒刺儿划过脖子,也难受。



    虽然准备做得算是齐全,身上是护得好了,可露外头的头脸手,还是少不了会被刺儿上一刺儿,那难受自然不用必提。



    而且这季节又正当闷热难耐之时,穿着一身长袖长裤,顶着太阳干上一天的活儿,又是弯腰又是起身的,难受也就可想而知了。



    很多村民们,还宁愿去打麦子呢,那下力气活儿再累,也比割麦子这样磨人,来得强些。



    村民们难受也习惯了,年年都有一这么一茬的,可城里人却很不习惯,这干活儿……算了人头一回,还是不强求,主要是肯干,这经验什么的,可以慢慢学吗。



    态度是最重要的。



    不过世上真是没傻子的,不劳而获是不可能。



    农活再累,日子再苦,那也得干活儿呀,不然吃什么喝什么?



    谁也不傻,哪里心里很委屈,再怎么不痛快,到干活儿时,照样老实干,顶多……实在累极时,缓一下速度,偷个小懒什么的,边上儿村民们看到,也多有理解,干活儿累吗,就是他们自己,久了也要歇歇的,何况这些没干过活的城里人呢。



    所以……只要不是很频繁的,他们也睁一眼闭一眼就过了人,不打算去村长那儿抱怨说是谁谁干活儿老偷懒云云之类。



    毕竟,都在山上住着呢,以后相处日子也长,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能帮一把是一把好了。



    别看村民们不肯拿自家口粮来帮他们,毕竟自己家里人也多,拿出去帮助那些城里人,自己家里人吃什么?



    帮了一个还很多呢,所以……干脆不帮。



    至于其它的,就能搭把手就搭一把,只要不出粮食,那啥都好说。



    割麦子这活儿是真苦极,弯腰直腰,一整天这样来来回回,腰就像断了一般,第二天下床都困难,可还得咬牙挺着,毕竟粮食都在地里,得收。



    等到花生麦子什么的,都收完了,大家儿才能稍歇一下,村民们状态自然不用提。



    城里人心里就叫个复杂,既是松了口气般轻松,又有些不是滋味儿,毕竟几天就收完了,不就只能拿几十斤?就算加上爸妈收获,顶了天也就百多斤,还人人都要吃呢。



    都不知道能不能挺到一个月呢,现在粮食村里头还没拿给他们,为什么呢,小麦又不能直接吃,那得晒干,还得去除,直接这样叫他们当天拎回去家去,总不能直接连壳煮了吧?



    那也没法儿吃不是。



    猛叔他们的意思是,这分的粮呢,就是这几天收的土豆跟小麦两种,花生就算了,那是拿来榨油的。



    给城里人的报酬也是小麦跟土豆一种占一半,目前……就分了土豆,好歹叫人家有口吃的,土豆不像小麦一样麻烦,刨出来拿家里去,洗干净就能做了吃,做菜或是直接埋火堆里烤了吃都可以,还挺能饱腹的。



    但再能饱腹,那也不是正经主粮呀,就是村民们也不习惯把土豆当饭一样吃,何况城里人呢,不过好在地里那红薯玉米什么的,还没收呢,倒不是没成熟不能收,关键是……水井那边空地晒场,就那么点儿大,现在还晒着小麦花生呢,没地儿腾出来。



    要是紧接着就把玉米什么的收回,没晒场了,搁哪儿呀,不晒是没有办法储存的,所以……暂时得等两天,等到小麦晒干了,花生水份也去掉了,那晒场空出来,才能去收红薯玉米。



    牛角山不算大,可要说小,其实也不太小,主要吧……是可用来垦地的面积,比较少,其它地方,就挑挑捡捡合适的,给开成了窑洞,像一些缝里头,沟边儿上的,就见缝插针,种点儿南瓜什么的,像这种藤类瓜果植物,好歹也是个菜。



    能种庄稼的地,还不是连在一块儿的,三亩五亩的,在一块儿,七亩八亩的又在一块儿,零散分布在山上各个地方。



    所有的加在一起,也就……一百三十二亩零几分地。



    让村里组织种上庄家的,有一百二十三亩,剩下的,早前就分了各家,人多的三分,人少的两分这样分着,种菜,毕竟光有粮食也不行,好歹也要有点菜。



    野菜再多,那也不是一年四季都能吃,自己,还得种上一些萝卜白菜什么的,毕竟要到了冬天,万木调零后,总不能天天吃白饭,下面条吧?父子俩的穿越日常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章节目录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最爱喝椰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百一十章收获-现代女子穿越日常李飞刀坡版在哪里,父子俩的穿越日常,笔趣阁并收藏父子俩的穿越日常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